2019 年广西民族大学历史学基础考研真题 A 卷
考生须知
1.答案须写在答题纸密封线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等均视为无效。
2.答题时一律使用蓝或黑色钢笔、签字笔书写。
3.交卷时,请本人将答题纸放入试题袋内,密封后在封条与试卷袋骑缝处亲笔签名。
一、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小题,共 20 分)
1.分封制和( )制,被称为西周立国最重要的两大基石。
2.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
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
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
(
)
3.“(联邦与州)两级政府不仅相互制约,也受到各自内部分权机制的制约,没有一级
政府可以轻易侵犯人民的权利。这种体制被联邦制的策划者之一麦迪逊称为是对美国
人民权利的双重保护机制。”“双重保护机制”体现的核心思想是()原则。
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地理志是( )。
5.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以刘坤一、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南方督抚提出了(),以确
保地方不生战乱。
6.列宁指出要“依靠个人兴趣、依靠个人利益上的关心、依靠经济核算,通过国家资
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随后推行了()政策。
7.希特勒自任“国家元首和总理”,正式建立独裁统治体制是在( )年。
8.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这是清末新政的成果之一。
9.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党的工作重点()的战略决策,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这
一转变的成果即随后提出的“改革开放”。
10.联合国成立于( )年。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10 分,共 4 小题,共 40 分)
1.明代内阁制
2.英国宪章运动
3.新文化运动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材料分析题(共 40 分)
材料一
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青
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使定窑、龙泉窑等陆续衰
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
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这时创新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釉,至今
仍享有崇高声誉。明朝在景德镇创新御器厂,其组织和分工相当细密,“共计一坯工力,过
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宣德、成化年间制造的御窑瓷器堪称经典。嘉庆至万历年间,商品
经济大发展,加之西欧等海外市场的扩大,“景瓷”销量大增。清初对御窑厂进行了诸多改
革,如匠役制改为雇募制,使康乾时代景德镇瓷业再度鼎盛。嘉庆后,因“磨守旧法,且
有粗创滥造之弊”,景德镇瓷业渐趋衰落。(据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等)
材料二
1708 年,萨克森一炼金师在欧洲率先研制出瓷器。1710 年,萨克森王国宣布掌握制瓷
专利,并成立梅森皇家瓷器厂。1722 年,两把交错的蓝剑成为梅森瓷器的商标且沿用至今。
经过不断研发与创新,梅森瓷器逐渐摆脱了中国的影子,被誉为“白色金子”和欧洲第一
名瓷。后来受工业化冲击,全手工作业的梅森遇到极大挑战。1864 年新厂建成,为保护手
工技艺,他们将原厂改为博物馆,专门保存模具,300 年的石膏模具至今无一缺失,随时能
重新制出原汁原味的梅森瓷器。
梅森瓷器经久不衰,根源在于对质量一丝不苟的奉守,也离不开一万多种绚丽的色彩
和精细的浮雕。全球瓷厂中,梅森最早建立了自己的绘画艺术学校,工艺师要完成近 4 年
的技术与艺术教育和 10 年的经验积累才能上岗。梅森,300 年来一直贵为欧洲瓷都,是与
严谨的梅森人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分不开的。(据蒲缇《梅森:300 年的白金盛宴》
等)
1.据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概括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主要因素。(10 分)
2.据材料说明与景德镇相比,成就梅森瓷业 300 年辉煌的独特之处。(10 分)
3.请以你熟悉的另外一项传统工艺为例,写一篇史学小论文,梳理其发展演变史,说
明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字数不少于 300 字。(20 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 25 分,共 2 小题,共 50 分)
1.论近代以来中国吸收外来文化的成果和经验。
2.论罗斯福新政中法律、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和各自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