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9年内蒙古巴彦淖尔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9 年内蒙古巴彦淖尔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试卷结构: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1-4 页,第Ⅱ卷 5-10 页。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共 30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 上,并将准考证号和姓名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答案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的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1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颤.动 (chàn ) B.差.事( chāi ) C.菜畦.( qí ) D.分.外 ( fèn ) 哺.育( bǔ) 蟠.龙( pán) 栖.息( qī) 绯.红 (fēi) 味同嚼.蜡 (jiáo) 隐姓埋.名( mǎi) 眼花缭.乱 ( liáo ) 不屑.置辩( xiè)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①我国自己研制的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 ②若是我们一连几晚,每晚都 牵牛星和织女星,就可以知道它们的相对位置是 不变的。 ③只要抓住机遇,机会就会永存, 失败了也不必计较,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 A.标志 观看 C.标明 观看 虽然 即使 B.标明 观察 D.标志 观察 虽然 即使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河套大道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两旁高楼鳞次栉比....,好一派现代城市景象。 B.小品《不差钱》,小沈阳绝妙的表演,令电视观众触目伤怀....、激动不已。 C.李明激动地说:“不是我妄自菲薄....,你们能做的,我也能。”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通过这次主题班会活动,使我进一步提高了认识。 B.李欣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断定他大概是参加别的兴趣小组活动了。
C.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能否取得中考好成绩的关键。 D.在学习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5.从句式搭配的角度看,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在我迷惘徘徊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坚如磐石;在我骄傲的时候,你呼 唤我: ;在我怯懦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勇敢如山。 A.是山的儿女怎能居功自傲 B.是山的儿女就应虚怀若谷 C.谦虚谨慎是山的儿女的优秀品质 D.是山的儿女就不能自满自足 6. 以下作品和后面相关内容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2 分) A.《故乡》— 闰土 —《呐喊》— 鲁迅 B.《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 莫泊桑— 法国 C.《范进中举》— 《儒林外史》— 吴敬梓 — 明朝 D.《鲁宾逊漂流记》— 笛福 — 英国 — 长篇小说 二、阅读下面说明文选段,完成 7-9 题。(8 分) ①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 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 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 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 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 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③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 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 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 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 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④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 拿 1741 到 175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 1921 到 1930 年十年的平均 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7.选文第②段说明的对象,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B.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8.对第③④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③段文字,句与句之间是由特殊到一般的顺序。 B.逆温层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高处的冷空气便向低处 流,低处的暖空气则上升到高处。 C.逆温层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秋冬之交,尤其是早晨,天气晴朗,没有风。 D.第④段中加点词“后者”指的是:1921 到 1930 年 10 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 开花日期. 9.下面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的意思是一个接一个,它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 B.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举的三个例子,说明的道理是: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 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影响物候的因素是高 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D.第④段中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准确的数字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有古今的 差异,令人信服。 三、古诗文阅读(10 分) 10.对《春望》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草木深”表面上是写春天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 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B.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 木到花鸟。 C.这首诗的第五句和第六句写诗人在战火连绵的时期收到家书,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作 者读家书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D.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阅读《马说》,完成 11—13 题。(7 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 分) A. 学而.时习之 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D. 委而.去之 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2 分) A.不以千里称.也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策.之不以其道 称: 扬名,著称。 食: 通“饲”,喂。 等: 等同,相等。 策: 马鞭子。 1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3 分)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第Ⅱ卷 非单项选择题(90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Ⅱ卷时,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不准用两种笔 或两种颜色的笔答卷;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四、翻译·默写·写字·综合性学习(共 20 分) 14.翻译(6 分) ①执策而临之 【译句】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句】 15.默写(5 分)
①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 ”的诗句,充满 了对友人的真挚的情意。 ②斯是陋室, ③采菊东篱下, ④ 。 。 (刘禹锡《陋室铭》) (陶渊明《饮酒》)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⑤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16.在下面的田字格中,用楷书为拼音加汉字,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3 分) 家 jù 狼 jí 全神惯注 17.综合性学习(6 分) ①学校征集能体现办学理念、学校特色以及切合学生实际的校训(如北京师范大学校 训: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九年级(1)班同学经过认真准备,召开“校训交流主题班会”。作 为班级一员,请把你收集或拟写的校训写在下面,与同学交流。(不少于两个词语)(2 分) ②请你仿照下面句子,在父亲节为父亲拟一条祝福的短信。(4 分) 您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您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您是 您是 , ,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8—23 题。(20 分) ; 。 路 吴冠中 ①在异地,我曾向陌生人问路,陌生人随便一指:往那边。我就向“那边”走去,结 果误入歧途,上了当。这类上当的事远远不止两三次。学艺以后领教过许多教授的指引, 其中多数很平庸,混饭吃而已。大量的学生就这样在艺术院校毕业了,再去蒙骗别人。茫 茫艺海中真有远见卓识的启发性的老师寥若晨星,他们理当被尊为恩师。 ②我已是八九十岁的人了,有不少青年诚恳地拿作品请我看,要求指点他们将怎样往 前走。他们中间有谁想走向艺术的天堂,有谁想走向经济主宰的市场,难说,可能两方面... 的情况...都有。问道于黄宾虹老先生,黄老先生根据自己的学养、见闻,滔滔不绝地讲了许 多提携后辈的话,听话的朝圣者于是沿着羊肠小道走进了黄宾虹之家。去问齐白石,齐老 先生“似与不似”的高见令多少人拜服,师白者何止千百人。抄袭,是中华民族美术最显 眼的景观。鲁迅先生认为,本来无所谓路,路是鞋底造成的。
③有一位年轻雕刻家的作品引我注视,功力扎实,造型感觉好。但他到处发表雷同的 作品,甚至包下一个刊物的扉页,几年来期期扉页只发表他一个人的作品,显然有买卖版 面的交易,这令人反感。且其作品愈来愈差,不断抄袭自己,他以为争来了荣誉,其实毁 了自己宝贵的前程。他要办个画展了,征求我的意见,我说你活动太多,影响了创作,令 人惋惜。但这是他自己选择的路。 ④一位水彩画家画得很不错,作品力求完整,他也总问我下一步该怎么走,我说四平 八稳不是艺术,但我不便教他放肆,林风眠老师倒曾对一个拘谨的学生说:乱画嘛! ⑤艺途真是没有捷径,唯一的正道是创新。都在嚷嚷创新了,但看看所谓创新的作品, 大都是垃圾。文化垃圾多,是国之耻。创新是探险,历来真正有创新贡献者,全来自实践, 且大都付出了身家性命的代价,想轻易偷个创新美名,将贻笑大方。 ⑥人类要生存,必然要不断创新,而创新有阻力——来自五千年文化的魅力及对其的 误读。“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此话好像不错,真的只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这个 窄窄的一家之基础上,局限在老爷爷的知识圈中,创不了今日之新、明日之新。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妨坚持各自的成见,走着瞧。 ⑦最可靠的办法,还是凭鞋底走出自己的路来。这路,通向全球。 18.作者认为怎样的老师才可以尊为恩师?(2 分) 答:作者认为 才可以尊为恩师。 19.第②段中“两方面的情况”指的是 和 20.联系全文,概括什么是艺术创新之路。(3 分) 。(2 分) 艺术创新之路是 的路。 21.阅读下面的话,回答问题。(6 分) 【原句】听话的朝圣者于是沿着羊肠小道走进了黄宾虹之家。 ①“听话的朝圣者”指的是 ②“羊肠小道”指的是 ③“黄宾虹之家”指的是 22.第②段引用鲁迅的话,论证了什么道理?(3 分) 。 。 。 23.下面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第①自然段的内容与文章主题没有联系,删去后文字更简洁。 B.“抄袭,是中华民族美术最显眼的景观”,这句话是说中华民族凡在美术上可供观 赏的艺术作品,都是从前人那儿单纯模仿来的。 C.第④段林风眠先生的话“乱画嘛”,意思是要学生挣脱束缚,放开手脚,自由地有 个性地作画。
D.文章第⑥段表明,作者是反对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的。 E.“这路,通向全球”,意思是说,艺术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广,其作品也有可能走进 世界艺术之殿堂。 六、写作(50 分) 24.(1)一群游客正兴致盎然地参观一栋古老的宅院,他们很纳闷,这座庭院的屋檐为 什么特别大?为什么屋檐下还造了一间小屋子?导游告诉他们:这是供路人遮风避雨、过 夜歇脚用的。游客们释然了,为宅院主人的友善之举而感动。友善地对待他人,友善地对 待自然,友善地对待社会,一切都会变得亲近而和谐。 请以“给他人一片阴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 感受均可。 (2)俄国作家克雷洛夫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只龙虾、一只天鹅、一条梭鱼共同拉着 一辆车,它们拉得很卖力,但龙虾使劲往土里爬,天鹅拼命往天上飞,梭鱼使尽全力往水 里游,结果车子一步也走不动。虽然努力了,但没有合作,也是枉然。 请以“合作”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① 以上两题任选一题写作; ②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 600 字。 注意:①文中不要出现我市的地名、校名和与自己有关的人名; ②文章的标题和小标题不要用外语单词; ③文面整洁美观加 1~5 分。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三(30 分,其中 8、9、10、13 小题各 3 分,其余 2 分) 题号 1 答案 B 2 D 3 A 4 D 5 B 6 C 7 A 8 A 9 C 10 C 11 B 12 D 13 D 分值 2 分 2 分 2 分 2 分 2 分 2 分 2 分 3 分 3 分 3 分 2 分 2 分 3 分 四(共 20 分) 14(6 分).①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2 分,重点词为“策”“临”)②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 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4 分,词语 2 分,句式 2 分) 15.(5 分)⑴天涯若比邻” ⑵惟吾德馨 ⑶悠然见南山 ⑷无可奈何花落去 ⑸ 沙场 秋点兵(每空 1 分,错漏倒添一处,小题无分) 16.(3 分)具 藉(籍) 贯(每个字 1 分)
17.(6 分)(1)示例:尊师、爱生、勤奋、笃学(2 分,少于两个词语得 1 分) (2)示 例:您是高山,用伟岸的身躯为我遮风挡雨;您是海洋,用宽广的胸怀给予我温暖;您是 灯塔,用深邃的目光为我指引人生的方向。(3 分,每空 1 分) 五、(20 分,本题意思对,就可酌情给分) 18.作者认为具有远见卓识的启发性的老师才可以尊为恩师。(2 分) 19.走向艺术的天堂、走向经济主宰的市场(2 分) 20.勤于实践、勇于独创、博采众长、有全球视野或(通向全球)(有“实践”2 分,其余 1 分) 21.(6 分) ⑴死守师训、盲目迷信老师的年轻画家。(或“盲目迷信老师的后辈”2 分) ⑵只以一家为基础的狭窄的艺术之路。(2 分) ⑶泛指某一个师门。(或“某一艺术家”“某一艺术流派”) 22.(3 分)论证创新忌拘泥于一家之法和抄袭雷同,要勤于进行独创性的实践。(或“博采 众长,走独创性的艺术实践之路”“走自己的艺术实践之路”) 23.(4 分) C E(各 2 分) 六、(50 分) 24.作文 等 第 综合 评分 中心与材料 (40%) 语言 (40%) 思路与结构 (20%) 50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鲜明;选 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 思路通畅,条理 A 45 分 材恰当,有新意;对生活的认 想;语言流畅,有一 清楚;结构安排 识正确,且又有自己的见解; 定的表现力。 有特色。 感情真挚,想象力丰富。 分项得分 20—18 20—18 10—9 44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选 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 思路连贯;条理 B 材恰当;对生活的认识正确; 的思想;语句通顺, 清 楚 ; 结 构 合 37 分 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想象力。 用语得当。 理。 分项得分 17—15 17—15 8—7 36 题意理解基本正确,选材基本 思想表达基本清楚; 思路基本清楚; C 能为中心服务;对生活的认识 语句基本通顺;用语 结构基本合理。 27 分 基本正确。 基本正确。 分项得分 14—11 14—11 6—5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