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7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实验区).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7 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实验区)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 30 分) (供课改实验区考生使用) 1.将下面的词语正确、工整地抄写在方格内。(4 分) 上 善 若 水 厚 德 载 物 2.读下面的语段,完成⑴⑵⑶题。(3 分) 北方的冬是空灵的。它拒绝花草的装点,不为五谷折腰,更无需果香扬名。它 以冰为品格,用雪作魂魄,铮铮铁骨,铿锵气慨。它让群山安静,让河流驻足,让 大地尽情享.受甜美的梦。 (1)改正语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改为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享: (3)语段中“驻足”一词的意思是 。 3.填入下面语段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也许我们今生今世不会成为比尔•盖茨那样的巨富,也不会拥有黛安娜那样的 盛名, 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在某一方面有所作为的人。我们 不放弃人生 的追求,真诚地奉献, 会成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A.因为 C.但 既然 只有 就 就 B.但 D.也许 只要 既使 就 也 4.在横线上仿写加点语句,所写语句要符合语境,并与上文衔接顺畅。(2 分) 禾苗感激沃土,才有饱满充实的成熟;绿荷感激细雨,才有卓然独立的高洁; , 。 5.下面两个句子中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2 分) (1)命运之神给他的第一个惊喜首先是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 (2)为迎接“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了“我爱读书”,同学们都积极参加。 6.名著填空。(3 分) 法国作家 写的《名人传》,赞颂了三位名人为艺术创作顽强
奋斗的精神。 倾其毕生精力在 克服耳聋等困难,创作出伟大的音乐;米开朗琪罗 领域追求着真、善、美;托尔斯泰用文学作品深 刻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 7.重阳节前夕,学校号召同学们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可妈妈不赞同你参加这次活 动,她认为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没有意义。此时,你该如何说服妈妈?把你要说的 话写在下面,不少于 30 字。(2 分) 8.请按原文填空。(3 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 (2) ,天涯若比邻。 (3)落红不是无情物, 。 。 (4) ,病树前头万木春。 (5)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 ,甲光向日金鳞开。 (7)山重水复疑无路, (8)长风破浪会有, 。 。 (9)孟子主张国君应当“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将它 发展为“ 治抱负。 , 。”表达了他远大的政 (10)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 , ”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并借此与朋友互勉。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 B.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史记》,作者是司马迁。 C. 《蒹葭》《关雎》都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D.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是白居易,字乐天。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满分 60 分)
(一)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 10—13 题。(10 分) [甲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选自语文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上册) [乙] 荀巨伯 ①远看友人疾,值 ②胡贼 ③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 曰:“ 远来 相视 ,子令 吾去 ,败 ④义以 求生 ,岂荀 巨伯 所行邪 ?”贼既 至, 谓巨 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 ⑤而敢独止 ⑥?”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 获全 ⑦。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人。 ②值:遇到。 ③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 ④ 败:毁坏,舍弃。 ⑤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 ⑥止:停留。⑦全:保 全。 10.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4 分) (1)故不为苟.得也 (3)不忍委.之 (2)故患.有所不辟也 (4)遂.班军而还 11.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12.请概括出[乙]文所写的故事。(2 分) 13.[甲] [乙]两文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 的思想。(2 分)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14——19 题。(20 分) 竹 篾 ①那是一个想来十分遥远的中午了,炽热的太阳高悬中天。
②我背了书包,在桉树的浓阴下轻捷地走着。由于南方雨水频繁,树阴下的通道 长满了青青的苔藓。在道边上走,一不小心就摔个仰巴叉,于是,我只好在窄窄的通 道中间走了——但这不是我后来肇事的理由。 ③接下来,我看见一位白发稀疏的老婆婆领着她的外孙在离我不到两丈远的地 方蹒跚着,眼睛又黑又亮,可爱极了。这会儿,他只穿了个有背带的开裆小裤衩, 小屁股一撅一撅,跟个小鸭子似的。 ④我还发现,他手里握了根又细又长的竹篾,那竹篾的尾端就在我脚前两三尺 的地方游来摆去。这是一根充满诱惑与动感的美妙线条。 ⑤那一会儿,我突然变得愚蠢可恶:我挪动着脚步,企图踩住那样美妙的竹篾。 尽管我意识的平面上只是想跟孩子逗着玩玩,但仔细想想,人的恶念原来与生俱有。 ⑥我终于将那根竹篾踩住了。于是,美妙活泼富有生命感的竹篾一下绷直成一条 僵硬毒辣的直线,与此同时,我听到那孩子哇的一声哭叫起来,我看见那根竹篾从他 手里甩脱了,仿佛甩掉一个蛇。 ⑦ “啊呀!”老婆婆扳过孩子的手,不禁失声叫起来。我赶紧跑上去,一看,那 孩子白胖胖嫩生生的小手被竹篾划了深深的一道伤口,鲜红的血往外涌流。我觉得心 脏好像被竹篾一下子刺穿了,浑身打了一个永生难忘的激灵。 ⑧那一刻,我惊惶失措,只盼着发生的事只是一个噩梦。 ⑨老婆婆却说:“莫害怕,你又不是故意的。” ⑩我长吁一口气,内心的恐惧一下子被安抚了。因为老婆婆不以为我是故意的, 我就可以免遭一场责难了。 ⑪于是我就坡骑驴,顺水推舟,不管表情如何尴尬难堪,我极力装作不留心而误 踩了竹篾的神态。是啊,竹篾那么长,后边的人不小心而误踩上的可能性挺大的呀! ⑫老婆婆急急惶惶地抱着孩子找卫生室去了。 ⑬那条长长的竹篾刚才还活蹦乱跳着,这会儿却僵直地卧在长满苔藓的小路上。 ⑭耳边还有那孩子渐远渐轻的哭声。 ⑮午后,我被一种不安驱使着,到隔壁老婆婆家去看那孩子。孩子的手已经缠上 了厚厚的白纱布,他的爸爸妈妈正心疼地皱紧眉头。老婆婆见我去了,对小孩的爸妈 说:“他不是故意的。都怪我,不该让娃儿拿篾子耍。” (16)我低着头,对老婆婆充满感激,但我仍然没敢承认自己是故意的。 (17)那时候,我刚上初中,屈指算来,已有 30 年了。那条竹篾为我培植了一种 生理条件反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更不用说见到)别人一不小心划破了皮肉, 我立即会浑身打一个激灵,一种麻酥酥的感觉透遍全身,仿佛自己也挨了一刀。
(18)那仅仅是一种生理条件反射吗? (19)多少年来,我眼前常常浮现出一幅美丽生动的图画:一位白发老婆婆领着她 的胖嘟嘟的小外孙在前面走,那孩子拖着一条长长的竹篾,在他一撅一撅的屁股蛋后 边活蹦乱跳地游来摆去。 (20)我干吗要踩上一脚啊! 14.选文以“竹篾”为题,“竹篾”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3 分) (选自《走过心灵的脚步没有声音》 作者左建明) 15.从选文第(17)-(20)段所写的内容中,你能体会到“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 全文内容说明“我”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3 分) 16.读选文第⑮段画线语句,说说老婆婆当时为什么这样说。(3 分) 17.选文中的“我”具有哪些性格特点?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来表 现“我”的性格特点?。(4 分) 18.选文中有许多极富表现力的语句,请你摘抄其中的一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谈 谈它的表达效果。(4 分) 19.你是否同意 30 年来“我”对自己所犯过失的态度?请说明理由。(3 分)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20——24 题。(18 分) 电子纸开启阅读新时代 ①自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直到今天,纸一直是最主要的阅读载体。纸质媒体有 很多优点:一是反射式,视觉感舒适;二是亮度高;三是反差大,分辨率高,看每一 个字都特别清楚;四是视角广。另外,图文印刷后有永久性,印刷上去之后不再耗电 和油墨。最后一点是纸质媒体轻便,可卷曲。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的发 达,使纸质媒体暴露出信息量有限,不能动态查询的缺点。但人们仍然习惯于纸质阅 读,主要是人类遗留下来的习惯。 ②目前,已有许多人通过液晶显示屏等阅读器进行阅读,但是,从阅读是否舒适 的角度看,液晶显示屏和纸张相比差别实在是太大了;液晶显示屏必须得有背景灯, 长时间阅读会导致眼睛疲劳;而电子书阅读器通常采用反射式液晶屏,反差程度较低, 亮度也不是很好。 ③电子纸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选择,电子纸利用电泳显示技术原理发明而成。 在电场的作用下,黑白两种不同的颗粒不停运动,当白色的颗粒上升到上表面时,所 有的环境光照射到上表面被完全反射,这样就形成了白色的状态,也就是纸的状态; 当交换电极后,两种颜色的颗粒会交换位置,这样白色的颗粒就可以到下面去了,黑 色的颗粒就到上面,光被黑色的颗粒全部吸收,结果就导致黑色,也就形成了黑白显 示。另外,在上表面也可以有混合的状态,两种不同的颗粒成比例的混合,这样可以 形成黑白及有灰度层次的不同颜色。 ④目前的电子纸已经能够做出与传统纸张相近的薄厚及外观,有着与印刷品一样 的质感,并且初具传统纸张的一些特性:亮度和分辨率较高,可在自然光下阅读,室 内外均有较好的易读性;视角广,可从各个角度阅读;重量小,便携。适合移动阅读 等。 ⑤电子纸还有传统纸张不具备的优点:其呈现的内容不固定,它能随意存取、多 次使用大量阅读材料,且便于检索。在电子纸上多次写入内容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 手直接写入,另一种是用复制的方法(包括网络下载)来刷新内容。只要你随身携带 电子纸,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查询、下载各种信息。此外,电子纸可调节字体大 小,保护视力,图文刷新后不耗电,节能。 ⑥虽然有上述很多优点,但目前..电子纸还不完善:一是电子纸不能显示彩色内 容;二是不能弯曲、折叠;三是其内容资源比较贫乏,需要更多的内容提供商,包括 报纸、期刊、图书出版等行业都在电子纸平台上出售内容产品,并实现版权保护,共 同来丰富电子纸的内容资源。 ⑦电子纸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例如,用电子纸阅读报刊,可以更及 时,阅读的种类可以更多,就像许多报刊都随时带在身边一样。而阅读传统报刊在时 间上不够及时,我们必须等报刊邮递到手上,或是摆上报摊才能读到,对那些身边没 有的报刊,我们就无法阅读。用电子纸阅读不用带沉重的书包,下载非常便捷,电子 纸天生的放大功能也会使它受老年人和有视觉障碍的人的青睐……这种新技术也会带 来很多有益的社会影响。例如,大大降低传统纸张的使用量,从而减少树木的砍伐, 大大减少发行和运输的费用等。可以想见,电子纸会翻开数字化生活的崭新一页。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作者李莉莉) 20.选文第③段加点的“上述问题”指的是哪些问题?请分别概括回答。(2 分) 21.选文第④⑤两段的说明内容联系紧密,但又各有侧重,请概括回答两段各侧重 说明 什么。(4 分)
22.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目前”不能删去,请你说明理由。(3 分) 23.选文第⑦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24.选文运用的是哪种说明顺序?(2 分) (四)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25——29 题。(15 分) 励志 感恩 奉献 ①近来,《人民日报》刊登了几位大学生的感人事迹: ②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研究生谷振丰,毕业时主动要求到地处西北戈壁的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他说:“位卑未敢忘忧国,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 ③上海中医药大学贫困学生孙悦礼,深怀感恩之心,立志报考医学专业,热心义工 和公益活动。他说“当医生,能给更多的人减轻痛苦。我要把自己感受到的温暖传递 给别人。” ④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生冯圣兵,当年发起成立“圣兵爱心社”,8年间, 爱心社通过卖报纸、收集废品、义卖商品及接受捐赠等方式,筹资帮助农村贫困家庭 高中生近 200 名,其中 90%步入了大学殿堂。 ⑤上述三个故事,反映出当代优秀大学生身上的一个共同特点,这就是志存高远、 懂得感恩、自觉奉献。他们把个人的理想融入民族振兴的伟大洪流,在投身祖国和人民 的事业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同时又着眼现实,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努力成为有益于社会和 人民的人。 ⑥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当代大学生多属“独生”一代,在长辈的呵护中成长,吃 穿用住基本不愁。身处宽松的成长环境,面对复杂纷繁的社会生活,有的大学生习惯于 接纳他人和社会的关爱,却不懂得如何去爱他人、爱社会;有的过于强调自我,讲索取 多,讲奉献少,不讲责任。教育他们志存高远,懂得感恩,自觉奉献,已经成为全社会 的当务之急。
⑦唐代诗人李贺诗云 “少年心事当拿云”,李大钊也曾经说过“青年者,人生之 王”,“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 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从“五四”运动革命青年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挺 身救亡,唤醒民众,到无数热血青年心潮澎湃,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寻求真理;从新中国 成立初期旅居海外的华侨青年放弃优厚的生活待遇,冲破重重阻力回国贡献才华,到近 年来涌动的海外学子情系中华、报效祖国的“归国热”……一代代有志青年在振兴中华 的征途上洒下青春的热血与汗水,继续属于青年人的激情与梦想,在神州大地上挥写青 春的华章。 ⑧远大的理想,感恩意识与奉献精神都是今天的青年人不可或缺的,都需要我们注 重养成,自觉践行。只有志存高远,懂得感恩,学会奉献,我们才会真正领会责任,回 报社会,关爱他人,我们的社会才会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多一份和谐和温暖,多一份真 诚和团结。 ⑨未来是属于青年人的,未来呼唤着一代代志存高远、懂得感恩、自觉奉献的青年 人。新一代青年人应当更好地认清责任和使命,把握理想与现实,进而在祖国的需要 里找到人生的目标,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自己的价值,在火热的实践中贡献自己的青 春。这样,我们的祖国必定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的明天必定更加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 作者陈不红) 25.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3 分) 26.第①-②段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3 分) 27.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 分) 28.请概括选文第⑧段论述的内容。(3 分) 29.下面两句名人名言哪个更适合做本文的论据?为什么?(3 分) 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但丁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