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黑龙江大庆中考政治真题及答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为政治卷和历史卷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
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时间 120 分钟,总分 200 分。
单项选择题(共 50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分 10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
的)
1. 下列选项中,关于接纳与欣赏自己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②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
③欣赏自己的努力
④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A.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接纳和欣赏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①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我们要善于接纳和欣赏自己,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既接
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欣赏自己的努力,也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故题文中的选项均符合
题意;
故本题选 D。
2. 我和小丽是好朋友,我们俩同时竞选班长,结果我被选上了,她落选了。我多次想安慰她,但是她一直
不理我,我们逐渐不再往来了。对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②在竞争中,我们要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
③友谊是一成不变的
④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A.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友谊的认识和理解。
①②④:依据教材知识,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在竞争中,我们要坦然接
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材料表明了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友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3. 下列同学的言行能体现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的是(
)
A. 小强:“我不能接受老师的任何批评,因为这会伤害我的自尊心!”
B. 小伟:“今天老师对我的批评虽然有些严厉,但也是对我的爱护。”
C. 小丽:“昨天老师误解了我,所以我当场和老师顶起嘴来。”
D. 小明:“今天班会课上老师只表扬了我一个人,他们真是太笨了!”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A:我们要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故 A 错误;
B: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老师对我的批评是对我的爱护,
故 B 正确;
C:我们要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不能当场和老师顶起嘴来。故排除 C;
D: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不能去诋毁别人,故排除 D;
故本题选 B。
4. “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一位母亲的难言与无奈。步
入青春期后,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碰撞增多了。对此,我们应该(
)
①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的做法
②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③多与父母交流沟通
④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A.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与父母的沟通。
①②③④:我们生活中由于年龄、社会经验等差异会与父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我们应该选择不伤害
父母感情的做法;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多与父母交流沟通;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故
①②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 D。
5.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和政府争分夺秒、不惜一切代价挽救人民的生命。这是因为(
)
①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②生命至上
③生命是宝贵的
④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①②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和政府争分夺秒、不惜一切代价挽救人民的生命。这体现了政府的宗旨,
说明了生命的可贵,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 A。
6. 青春有格是说青春也需要规范和引导。下列选项能够规范、引导青春,让青春有格的是(
)
①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A.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青春有格的理解。
①:青春有格,既是指行己有耻,又是指止于至善。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体现了行己有耻;故①符
合题意;
②③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
则加勉;这体现了止于至善,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7. 下列属于合理宣泄情绪的是(
)
A. 被妈妈误解,我向好朋友诉说自己的委屈
B. 好朋友背着我和其他同学逛书店,我很伤心,对她大喊大叫
C. 老师说我作业做得不好,我一生气把作业本给撕了
D. 遇到不如意的事,我总是旷课去网吧玩游戏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合理调节情绪。
A:情绪是丰富多样的,我们要学会调节情绪,让情绪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如被妈妈误解,我向好朋
友诉说自己的委屈,故 A 正确;
B:大喊大叫的方式是错误的,故排除 B;
C:一生气把作业本给撕了是错误的,不能解决问题,不利于自己改正错误,故排除 C;
D:旷课去网吧玩游戏是错误的,这不是调节情绪的正确方式,故排除 D;
故本题选 A。
8. 羞耻感、焦虑感和挫败感等会给我们带来不舒服、不愉快的负面感受,但是体验负面感受未必是件坏事。
对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某些负面情感体验对于我们的成长也有意义 ②生活中,负面情感体验越多越好
③体验负面感受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
④我们应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A.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体验负面情感的理解。
①③④:依据教材知识,生活中某些负面的情感体验尽管不那么美好,但对于我们的成长也有意义。例如,
羞耻感、焦虑感和挫败感等会带来不舒服、不愉快的负面感受。但是,体验负面感受未必是件坏事,它可
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饱满丰盈。故①③④说法正确;
②:但是并不是负面情感体验越多越好,故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9. 三班学生制定了班级格言:“进班一刻,三班是我的;出班一步,我是三班的。”这句格言要求全班同学
(
)
①只为班级和老师学习
②树立主人翁意识
③自觉维护班级荣誉
④心中有集体,坚持集体主义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A.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坚持集体主义。
②③④: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题干中格言要求我们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维护班级荣誉;
心中有集体,坚持集体主义,故②③④正确;
①:学生学习是为了自己学,不是为班级和老师学习,故排除①;
故本题选 C。
10. 下列四个选项中,能体现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的是(
)
A. 公司制定员工考勤制度
B. 学校处分违反校纪学生
C. 郭某传播疫情防控虚假信息被公安部门行政拘留 D. 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法律最主要的特征的认识和把握。
C: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被公安部门行政拘留,这是国家强制力的体现,故 C 符合
题意;
AB:这都不属于法律的范畴,故说法错误;
D:这说明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故 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C。
11. 漫画《政务微博》直接说明了(
)
A. 网络拓宽了民主渠道
B.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C. 网络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
D. 网络给政府工作带来了负担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网络促进社会进步的理解。
A:抓住关键信息“政务微博”,这就直接说明了网络拓宽了民主渠道,故 A 说法正确;
BC: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与题意不符;
D;这与实际不符;
故本题选 A。
12. 青少年要学会合理利用网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不浏览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
②不泄露他人隐私
③要学会“信息节食”
④为抵制不良诱惑,不上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
①②③:网络有利有弊,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要提高媒介素养,要做到不浏览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
不泄露他人隐私;要学会“信息节食” ,故①②③正确;
④:不上网是错误的,忽略了网络的积极作用,故排除④;
故本题选 A。
13. 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是(
)
①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③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④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A. 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的理解。
③④:依据教材知识,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故③④说法正确;
①②:这没有体现出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故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 C。
14. 有些人在自己熟悉的团体内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环境就不再遵守规则。如在众人面前讲卫生,
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有警察时遵守交通规则,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这些现象告诉我们(
)
①要学会“慎独”
②只能通过他律来约束不良行为
③在小事上不必自律
④要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自律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A.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遵守规则。
①④:我们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我们要坚定的维护规则。要学会“慎独” ,要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
行,做到自律,故①④正确;
②:我们可以通过自律和他律来约束不良行为,故排除②;
③:我们要在任何事上都要自律,故排除③;
故本题选 D。
15. 下列四个选项中,能体现尊重他人的是(
)
A. 事虽小,不为不成
B. 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
C.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尊重他人的认识和理解。
C:这是在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体现了尊重他人的要求,故符合题意;
A:这里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故与题意不符;
BD:这里是在强调规则的重要性,与题不符;
故本题选 C。
16.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践行诚信,我们要(
)
①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
②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③讲信用,守诺言
④以诚相待,以信为本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A.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做诚信的人的理解。
①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做诚信的人,我们要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
人隐私;要讲信用,守诺言;要以诚相待,以信为本,故题文中的选项均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17. 以下图示是几个同学对违法与犯罪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B: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违法不一定是犯罪,犯罪必定违法。故 B 正确;
ACD:图片都不是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正确认识,故排除 ACD;
故本题选 B。
18. 李某在学校操场拾到沈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沈某起诉了李某,法院判决李某限期归还手表。李
某的行为是一种(
)
A. 民事违法行为
B. 行政违法行为
C. 刑事违法行为
D. 犯罪行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分类的理解。
ABCD:结合课本知识可知,捡拾到他人的钱物不还、据为己有,这是违反我国的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属
于民事违法行为,故 A 说法正确,BC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19. 下列关于刑法、犯罪、刑罚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B.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C.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D. 刑法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刑法、犯罪、刑罚。
ABC: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
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故 ABC 说法正确;
D: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故 D 说法错误;
本题逆向选择,故本题选 D。
20. 13 岁的初中生小张在父母离异后随妈妈生活,后来妈妈病重失去了劳动能力,小张爸爸原来每月支付
给她的生活费也无故停付了,母女俩生活陷入困境。为了解决困境,小张可采取的正确做法有(
)
①找爸爸协商,让他继续支付生活费
②辍学打工,自食其力
③去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获取法律帮助
④去公安机关提起诉讼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A.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维权。
①③:我们要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小张维权的方式有找爸爸协商,让他继续支付生活费;去能够提
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获取法律帮助,故①③正确;
②:辍学打工是错误的,受教育是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而且 13 岁不符合劳动的年龄,故排除②;
④:应该是去法院提起诉讼,故排除④;
故本题选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