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0年上海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0 年上海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 答题纸上将姓名、高考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在规定的区域内贴上 条形码 2.本试卷共有 23 道试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满分 56 分)本大题共有 14 题,考生必须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 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得 4 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已知集合 A   1,3,  m , B   3,4 , A B    1,2,3,4 则 m  。 2.不等式 2 x   的解集是 。  0 x 4   6 6   6 6 cos sin cos 3.行列式 sin 的值是 。 4.若复数 1 2 i   (i 为虚数单位),则 z z    z z 。 5.将一个总体分为 A 、 B 、 C 三 层,其个体数之比为 5:3:2。若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容 量为 100 的样本,则应从C 中抽取 6.已知四棱椎 P 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 6 的正方形,侧棱 PA  底面 ABCD ,且 个个体。 PA  , 8  则该四棱椎的体积是 。 7.圆 : C x 2  2 y  2 x  4 y   的圆心到直线3 4 0 x 4 y   的距离 d  4 0 。 8. 动 点 P 到 点 (2,0) F 的 距 离 与 它 到 直 线 2 0 x   的 距 离 相 等 , 则 点 P 的 轨 迹 方 程 为 。 9.函数 ( ) f x  log ( 3 x  的反函数的图像与 y 轴的交点坐标是 3) 。 10. 从一副混合后的扑克牌(52 张)中随机抽取 2 张,则“抽出的 2 张均为红 桃”的概率为 (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 11.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每天 9:00 开园,20:00 停止入园。在右边的框图中, S 表示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在每个整点报道的入园总人数,a 表示整点报道前 1 个小时内入园人数,则空白的执行框内应填入 。
12.在 n 行 m 列矩阵 2 1 n n 3 4 5  2 2 3 4  1 1 2 3  n               。当 9n  时, 11 a   n  n  3 n  n 1  n  1 2 n 1 2  n  1         中,记位于第i 行第 j 列的数  a 22  a 33    a 99  。 为 ( , ija i j  1,2 , ) n 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双曲线  的中心在原点,它的一个焦点坐标为 ( 5,0) , 1 e  (2,1) 、  (2, 1) e   2   OP ae 1   分 别 是 两 条 渐 近 线 的 方 向 向 量 。 任 取 双 曲 线  上 的 点 P , 若  be 2 ( a 、b R ),则 a 、b 满足的一个等式是 。 14.将直线 1 : l x y   、 2 : 1 0 l nx    、 3 : y n 0 l x ny n    ( 0 n N , 2 n  )围成 * 的三角形面积记为 nS ,则 lim n S n   。 二.选择题(本大题满分 20 分)本大题共有 4 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考生必须 在答题纸的相应编号上,将代表答案的小方格涂黑,选对得 5 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3, 3, y   2 y  0, 0 2 x    x    x   y 3 2  ”是“ tan k Z .  (B) (C)2. (A)1. 16.“ x   2 k   4 15.满足线性约束条件 的目标函数 z   的最大值是 x y [答]( ) (D)3. 1x  ”成立的 [答](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7.若 0x 是方程式 lg x x  的解,则 0x 属于区间 2 [答]( ) (A)(0,1) (B)(1,1.25) (C)(1.25,1.75) (D)(1.75,2) 18.若△ 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sin :sin :sin A B C  5:11:13 ,则△ ABC (A)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B)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C)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D)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 74 分)本大题共有 5 题,解答下列各题必须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 规定区域内写出必要的步骤。
19.(本题满分 12 分) 已知 0   ,化简: x  2 lg(cos x  tan x 1 2sin   2 x 2 )  lg[ 2 cos( x   )] 2  lg(1 sin 2 ) x  . 20.(本大题满分 14 分)本题共有 2 个小题,第 1 小题满分 7 分,第 2 小题满分 7 分. 如图所示,为了制作一个圆柱形灯笼,先要制作 4 个全等的矩形骨架, 总计耗用 9.6 米铁丝,再用 S 平方米塑料片制 成圆柱的侧面和下底面 (不安装上底面). (1)当圆柱底面半径 r 取何值时, S 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该最大值(结 果精确到 0.01 平方米); (2)若要制作一个如图放置的,底面半径为 0.3 米的灯笼,请作出用于 灯 笼的三视图(作图时,不需考虑骨架等因素). 21.(本题满分 14 分)本题共有 2 个 小题,第一个小题满分 6 分,第 2 个小题满分 8 分。 已知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nS ,且 S n   n 5 a n 85  , n N * (1)证明: 1na  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 nS 的通项公式,并求出使得 1n S   成立的最小正整数 n . S n 22.(本题满分 16 分)本题共有 3 个小题,第 1 小题满分 3 分,第 2 小题满分 5 分,第 3 小题满分 8 分。 若实数 x 、 y 、 m 满足 x m y m  ,则称 x 比 y 接近 m .   (1)若 2 1 x  比 3 接近 0,求 x 的取值 范围; (2)对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正数 a 、b ,证明: 2 a b ab 比 3 a 2 3 b 接近 2ab ab ; (3)已知函数 ( ) f x 的定义域  D x x ,  k k Z x R   .任取 x D , ( ) f x 等于1 sin x  ,  和1 sin x  中接近 0 的那个值.写出函数 ( ) f x 的解析式,并指出它的奇偶性、最小正周期、 最小值和单调性(结论不要求证明). 23(本题满分 18 分)本题共有 3 个小题,第 1 小题满分 4 分,第 2 小题满分 6 分,第 3 小 题满分 8 分.
已知椭圆  的方程为 2 2 x a  2 2 y b  1( a   , (0, ) A b 、 (0, 0) B b b 和 ( ,0) Q a 为  的三个顶 ) 点. (1)若点 M 满足  AM  :l ( 2 ) 设 直 线 1 y  k x 1 )    AQ AB ,求点 M 的坐标; 1 ( 2 :l  交 椭 圆  于 C 、 D 两 点 , 交 直 线 2 p y k x 2 于 点 E . 若 k k  1 2   ,证明: E 为CD 的中点; 2 2 b a (3)设点 P 在椭圆  内且不在 x 轴上,如何构作过 PQ 中点 F 的直线l ,使得l 与椭圆  的   两个交点 1P 、 2P 满足 1 PP PP   2   椭圆  上的点 1P 、 2P 满足 1 PP PP 2   PQ  ?令 10  PQ a  , 5b  ,点 P 的坐标是(-8,-1),若 ,求点 1P 、 2P 的坐标.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数学(文科)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2;2;(-4,2);3、0.5;4、6-2i; 5、20;6、96;7、3;8、y2=8x;9、(0,-2);10、 3 51   ; 11、 s s a 1 4 1 2 17、C;18、C; 12、45;13、 ab  ;14、 二、选择题 15、C;16、A 三、解答题 19、 log(cos x tan x 1 2sin   2 x )  log[ 2 cos( log(1 sin 2 ) x    log(sin log(sin x x   cos ) x cos ) x x  sin ) log(cos x  2 log(1 sin 2 ) x    x    )] 4 log(1 sin 2 ) x   log1 0  20、(1)圆柱体的高为1.2 2r ,故 S  r  2  2 r  (1.2 2 ) r    ( 3 r  2  2.4 ) r 当 0.4 r  时, S max  1.5080 1.51(  m 2 ) ; (2)略; 21、解:(1)由 S n   n 5 a n  85, n N  * (1) a 可得: 1  S 1 1 5 a   1 85  ,即 1 a   。 14 同时 S n 1   ( n 1) 5 a   n 1   85 (2)   1 5( a  a n ) n 1  从而由 (2) 即: a n  a (1) 可得: 1 n 51    1 6 1    15*( 1),  a ( n na 通项公式为 (2) 1n   即 1 S n S *  ,从而{ n N 5 6 na   , 15*( ,从而 0  1  ) ) n n 5 6 na   n 1  ) 5 15*( 6 5 ) 6 (  1 1 15 1 0   , n  , na  为等比数列,首项 1 1 a    1} 15 a,公比为 5 6 , 解得 n   log(15) log(5)  log(6)  14.8532 ,从而 min n  。 15 22、(1)解:由题意可得 2( 3 0 x     1) 0 即 2 1 x   ,解得 2    3 x 2 (2)证一:
( 2 a b ab  2 ) 2  ab ab  ( a b b a  ) 2  ( a b b a  ) 2  ( 2 a b ab  2 ) 2  ab ab 而 3 ( a  3 b ) 2  ab ab  ( a 3 2 3 2  b 2 )  ( a 3 2 3 2  b 2 )  3 ( a  3 b ) 2  ab ab ( 2 a b ab  2 ) 2  ab ab  3 ( a  3 b ) 2  ab ab 从而 2 2 ) 2 [( ab ab a b ab    2 3 ) ( a b ab a b      2 ) 0 ) ( ( a b a b      3 2 ]  [( a 3  3 b ) 2  ab ab ] 即 2 a b ab  ( 2 ) 2  ab ab  3 ( a  3 b ) 2  ab ab 命题得证。 证法二:等价于证明 2 ( a b ab  2 ) 2  ab ab  3 ( a  3 b ) 2  ab ab , 因为 a  b , ( 所以 2 a b ab  2 )  2 ab ab , ( 同理 a 3  b 3 )  2 3 3 a b  2 ab ab ,于是待证不 等式直接去掉绝对值符号即可,变形为 2 ( a b ab  2 ) 2  ab ab  3 ( a  3 b ) 2  ab ab ,于是 等价于 3 a (  3 b )  ( 2 a b ab  2 ) 0    a b a b  )( ( 2 )  ,因为 a 0 b ,且都是整数,所以 该式显然成立。 (3)根据定义知道 sinx≠0,那么 sinx>0 时,f(x)=1-sinx,sinx<0 时,f(x)=1+sinx,于 是 函 数 在 x∈(2kπ, π+2kπ)(k∈Z) 时 , sinx>0 时 , f(x)=1-sinx ; x∈(-π+2kπ, 2kπ)(k∈Z) , f(x)=1+sinx sinx<0 时 , 时 , ( ) f x  1 sin , x x  1 sin , x x    (2 ,(2 k  1) ((2 k  ) 1) k   ,(2 k     1 sin , x x  k  2) )  ( ) f x 为偶函数,最小正周期为,最小值为 0,在 ( ,( k  k ),  ) 1 2 k Z  上单调递减,在 (( k  1 2 ) ,(  k  ), 1)  k Z  上单调递增。 23、(1)解: AQ a b AB ( , ),    (0, 2 ), b   AM  ( a 2 ,  3 2 b ) 。 (2)证:设 1 C x y D x y ,则由 ), ( ( ) , , 1 2 2    y  x 可得 1 (  x 2 )( x 1 2 a  x 2 )  ( y 1  y y 1 )( 2 2 b 2 x 1 2 a 2 x 2 2 a   2 y 1 2 b y 2 2 b 2 1  1  ) 2  ,又 0 k 1  y 1 x 1   2 y x 2 ,故可得 y 1 x 1   2 y x 2   2 1 b 2 a k 1
而由题意知 k 2   2 1b 2 a k 1 y ,所以 1 x 1   2 y x 2  k 2 ,即 y 1 x 1 x 即线段CD 的中点 1 ( CD 的中点。 x 2 , y 1  2 y 2 )  2 在直线 y k x 2 2 2 y k  x 2  2  2 上,也即直线 1l 与 2l 的交点 E 为线段 (3)椭圆方程为 2 x 100  2 y 25  1, Q (10,0) ,从而线段 PQ 的中点为 (1, 0.5) Q  , 若 1 PP PP 2   PQ ,则 1 PPQP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线段 PQ 与线段 1 2PP 互相平分,故直线 2  l 的斜率存在,可设为 k ,直线l 为  2 2 x y 1 1 100 25  2 2 x y  2 2 100 25 )( ) y y y  2 1 25 P x y P x y ,则由 )( x x 1 2 100 x 可得 1 设 1 x 2 y 1 ),   , 1 , 2 ( 2 ) 2    ) (  ( ( 1 y ( k x 1) 0.5   。 1  1   0 2 可得 k  y 1 x 1   2 y x 2   1 4 x 1 y 1   x 2 y 2   1 4 x 1 y 1 x 2 y 2  2  2 1    4 1 0.5   1 2 所以直线l 方程为 y x 1 2 1 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