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浙江普通高中会考地理考试真题
考生须知:
1.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80 分钟。
2. 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 选择题的答案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需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
净。
4. 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13 年 3 月,杭州成为国内首个提出设立“黑暗天空保护区”的城市,暗夜星空,已成为一种需要精心保
护的珍贵自然资源。据此完成第 1 题。
1.晴朗的夜空,能够看到的大部分天体属于(
)
A. 卫星
B. 彗星
C.行星
D. 恒星
2.湿地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主要是因为湿地能够(
)
A. 提供水资源 B. 调蓄洪水 C. 调节气候 D. 净化污染物
3.西气东输主体工程的起点位于(
)
A. 塔里木盆地 B. 内蒙古高原 C. 长江三角洲 D. 黄土高原
4.浙江省夏季的气候特征是(
)
A. 炎热干燥 B. 高温多雨 C. 温和多雨 D. 低温少雨
5.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
A. 人口空间集聚 B. 社会经济发展 C. 用地性质变化 D. 国家政策推动
6. 下列地理特征,符合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
A. 地形以盆地为主
B. 土壤以红壤为主
C. 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D. 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7.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优先发展高耗能工业的首要条件是(
)
A. 水能资源丰富 B. 铁路交通便利 C. 信息交流通畅 D. 地理环境优美
8. 副热带海区大洋东西两侧洋流性质是(
)
A. 两侧均为寒流 B. 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C. 两侧均为暖流 D. 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
浙江省于 2014 年 1 月 17 日起开始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据此
完成 9、10 题。
9. “单独二胎”政策会直接提高人口的(
)
A. 出生率 B. 死亡率 C. 迁移率 D. 失业率
10. 该举措对浙江省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
A. 增加农业劳动力 B. 改变人口合理容量
C. 延缓人口老龄化 D. 延长人口平均寿命
右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
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 11、12 题
11. 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 爬行类 B. 鸟类
C. 两栖类 D. 鱼类
12. 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 古生代 B. 中生代
C. 元古代 D. 新生代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结合我国某市居民不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原因的调查统
计表,完成 13、14 题。
13. 下列属于公共交通方式的是(
)
A. 电瓶车 B. 自行车 C.步行 D. 地铁
14. 为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下列措施积极有效的是(
)
①鼓励私家车出行②增加公共交通种类③公共交通优先通行④分散商业网点
A. ①②B. ②③ C. ①④D. ③④
读以成都为中心的交通等时线(交通圈)示意图,完成 15、16 题。
15. 从成都出发前往下列城市,用时最短的是
)
(
A.
上海 B. 武汉 C. 西安 D. 昆明
16. 影响交通等时线在西南地区分布较密集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
)
A. 气候 B. 地形 C. 河流 D. 土壤
读石灰岩地区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 17、18 题
7. 按成因分,图中岩石属于(
)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18. 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侵蚀 B. 流水沉积 C. 流水侵蚀 D. 风化作用
19.漫画“你是谁”反映的地理现象是(
)
A. 住房紧张 B. 交通拥堵 C. 大气污染 D. 寒潮天气
读北美部分地区某时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示意图,完成 20、21 题。
20. 按气流状况分,甲地天气系统为(
)
A. 气旋 B. 反气旋 C. 高气压 D. 低气压
21. 乙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
A. 混合型农业 B. 商品谷物农业 C. 地中海式农业 D. 热带种植园农业
读北美洲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完成 22、23 题。
22. 人类到达后该地物种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灾害 B. 栖息地破坏 C. 气候变化 D. 小行星撞击
23. 按性质分,物种锐减属于(
)
A. 生态破坏问题 B. 环境污染问题 C.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D. 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巴西里约热内卢某钢铁厂所产钢材主要用于国内汽车制造、造船等行业,读图完成 24、25 题。
24. 该钢铁厂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
①铁矿资源丰富②城市化水平低③国内市场广阔④科技力量雄厚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25. 钢铁厂与汽车制造厂之间的生产协作主要属于(
)
A. 商贸联系 B. 提供零部件联系 C. 科技与信息联系 D.“投入—产出”联系
读我国不同时期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 26、27 题。
26. 改革开放初期,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的地区是(
)
A. 珠江三角洲 B. 长江三角洲 C. 中西部地区 D. 环渤海经济区
27.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共同优势是(
)
A. 矿产资源丰富 B. 水陆交通便利 C. 能源供应充足 D. 重型产业主导
读岩石圈板块分布地球剖面示意图(局部),完成 28、29 题。
28. 宏观地形 M 是(
)
A. 巨大裂谷 B. 低缓高原 C. 岛弧—海沟 D. 山脉—海沟
29. 一般认为 N 处喷发的岩浆来自(
)
A. 下地幔 B. 软流层 C. 海底岩层 D. 板块内部
读某市居民购物出行平均距离柱状图,完成第 30 题。
30. 2001—2011 年该市居民购物出行平均距离变短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
A. 居民收入增加 B. 交通条件改善 C. 商业网点增多 D. 出行次数减少
下图为风、光互补发电应用系统示意图,该系统将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发出的电能存储到蓄电池中,
逆变器再根据需要将电能输送到用户。读图完成 31、32 题。
31. 该系统最适合运用于(
)
A. 商业中心 B. 工矿企业 C. 轨道交通 D. 道路照明
32. 该系统的广泛使用,有利于(
)
①改善大气环境②促进产业转移③优化能源结构④增强温室效应
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下面方格中的数字表示我国东部某区域 1979 年和 2005 年土地利用情况,读图完成 33、34 题。
3. 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有(
)
A. 部分湖泊转为耕地 B. 部分居住用地转为湖泊 C. 部分居住用地转为耕地 D. 部分湖泊转为居住用
地
34. 这种变化对该地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 洪涝灾害加剧 B. 区域面积扩大 C. 粮食产量下降 D. 淡水资源增加
读我国南海地区冬季盛行风示意图,完成 35、36 题。
5. 冬季南海地区盛行(
)
A. 极地东风 B. 东北季风 C. 西南季风 D. 盛行西风
36. 与北京相比,每年 12 月 22 日曾母暗沙(
)
A. 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 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C. 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D. 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读图完成 37、38 题。
37. 与石家庄相比,保定(
)
A. 服务范围较大 B. 门槛人口较高 C. 城镇等级较高 D. 职能种类较少
38.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保定的主要影响是(
)
①增加运输成本②降低城市等级③增加服务功能④优化产业结构
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下图为某家庭农场设计的改进型大棚示意图,读图完成 39、40 题。
39. 与普通大棚相比,改进型大棚改善的农业生产条件是(
)
A. 水源 B. 热量 C. 土壤 D. 光照
40. 图中喷灌装置的主要作用是(
)
A. 防治水土流失 B. 增强大气逆辐射
C.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D.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