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上半年陕西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称为支配儿
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影响因素。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
A.加里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答案:B
2.“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
然后禁,则肝格而不胜,过时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记》中的这句话表明儿童的身
心发展具有( )
A.差异性
B.可变性 C.稳定性
D.不平衡性
答案:D
3.我国在世界各地开班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这说明教育文化具有( )
A.传递功能 B.创造功能 C.更新功能 D.传播功能
答案:D
4.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
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
5.在教育研究文献中,各文物、教育史专著,名师教育实录等属于( )
A.事实性文献 B.工具性文献 C.理论性文献 D.经验型文献
答案:C
6.当学生摔倒后出现头疼、恶心等轻微脑震荡症状时,教师不宜采取( )
A.电话通知家长,具体告知情况 B.送校医务室或附近医院就诊
C.卧床休息,适当减少饮水和进食量 D.按摩并热敷受伤的部位
答案:D
7.三(1)班现在“每月一星”评比活动中,将本月乐于助人的同学的照片张贴在光荣
栏上,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实践指导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D
8.小斌既想得高分,又不愿努力学习,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答案:C
9.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飞进来一只蝴蝶,大家都把视线转向
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答案:B
10.小红非常喜欢文学作品,所以上语文课时特别认真。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生理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答案:A
11.丽丽花 10 分钟背会了《山行》这首诗,接着又继续读了 5 分钟,这种知识保持方法
属于( )
A.及时复习 B.使用记忆术 C.分散集中结合 D.适当过度学习
答案:D
12.针对小明上课不敢发言的情况,王老师在数学课上多次鼓励他发言并加以表扬,使
小明逐渐克服了胆怯心理。王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自我控制法 D.系统脱敏法
答案:A
13.以布鲁纳为代表的教育家将教育目标分成三大领域,其中不包括( )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意志领域 D.动作技能领域
答案:C
14.张老师用一套试卷对程度相当的两个平行班进行测试,学生的成绩基本一致,这说
明这张试卷具有较好的(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A
15.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各地可以对国家统一规定的中小学课
程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体现了科学结构的( )
A.可操作性 B.可替代性 C.可转换性 D.可度量性
答案:A
16.小学《品德—生活》的教学目标,应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
整。教学内容应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会、以
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这段话说明该课程具有( )
A.生活性 B.综合性 C.开放性 D.活动性
答案:C
17.张老师开始上《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爱因斯坦不仅是
一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而且还会拉小提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这属于( )
A.直接导入 B.经验导入 C.故事导入 D.直观导入
答案:A
18.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进行思维的。这观点要求小学
教学应当遵循(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案:B
19.根据载体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 )
A.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B.教授化课程资源与学习化课程资源
C.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 D.文字性课程资源与非文字性课程资源
答案:D
20.《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规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
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研发或选用。该课程属于( )
A.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B.国家规定的选修课 C.地方规定的必修课 D.学校规定的选修课
答案:A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答案解析: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三点:
(1)我国教育目的的建立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答案解析: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各不同学科内容产生初步的分化性兴趣。主要有
四点:
(1)学习上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
(2)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3)由消极兴趣向积极兴趣发展。
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答案解析:
(1)建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2)选拔班干部
(3)建立正常的班级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荣获第 62 届美国年度国家教师大奖的瑞贝卡……去实现这一切
问题:
(1)说说你对“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的理解。(10 分)
(2)结合材料,说说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10 分)
答案解析:
(1)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直
接关系到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对学生充满期待和信心。鼓励他
们进行自我探索和学习。并将学生始终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教
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
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建立平等、有爱的师生关系。坚信学
生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
(2)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学习角
度出发。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主导有二个任务,一是主导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二是帮助学生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有很多的学习方
法与态度是向老师学的。因而教师要能根据课堂中学生的认识、兴趣、注意力等特点灵活
运用教材,寻求与学生学习的共鸣点,贴近生活进行学习。
其次,教师全心全意为学生做“铺路石”。在学习中,教师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
发展自己个人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切有利的“平台”,使他们在这
“平台”上能充分体现出自己学习的价值和成果。
25.作文课上,李老师说:“作为材料像大海中的浪花,多得数不清。……”“不对,……
在作文材料的海洋里是不做又多又有价值的‘小鱼’”。
问题:
(1)请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10 分)
(2)谈谈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10 分)
答案解析:
(1)答:李老师面对学生的突然“发难”。能够正确、灵活、民主的处理。体现了李老师
本身的教学机智。在课堂中存在很多预想之外的情况,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然而,应该认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偶发事件中,既有不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也有有
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只要掌握教学机智的运用策略,就能使偶发事件经过教师及时、巧
妙、灵活的处理,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和增效的作用。材料中,李老师刚开始很生气,
怛待静下来后,正确对待学生的这一反驳,表扬并激发了更多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使比
喻增加了多样性和趣味性。促进了课程资源的生成,激发了课堂气氛。
(2)答:“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困动态生成而更具有生
命活力,而相对与“预设“,似乎成了一对矛盾体。于是,就有人认为应该忽略预设。其
实,课堂教学追求动态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重视预设。预设和生成是需要同时努力关注的
一对矛盾统一体。教师应该认识刭:
1)课堂上的生成是必然的,不单单是备课预设不足造成的。
2)课堂生成也是教学资源,应该在课堂预设时估计到,并巧妙的运用它为学生的发展
服务。
3)要对课堂“生成“本身有恰当的评价,以此来推进教师和学生的双赢。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 2 小题,26、27 任选一小题作答。全选只按前一小题计分,
40 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
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化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
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
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
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 分)
(2)如知道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 分)
答案解析:
(1)答:《日月潭》一文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我国台湾省日月潭的美丽风景。作者以日月
潭的具体位置,名字的来历,以及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
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那如诗如画
的自然景观,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主要的写作特点是寓情于景,通过不同时期的景
色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2)答: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可将本文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过阅读,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文章的
语言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结合教学目标,可采用谈话导入的方法:
课程开始后,教师可出示中国地图,请同学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请把你们去过的地方指出来与其他同学分享吧……在同学介绍完自己去过的地方后,教师
可说: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旅游,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从而导入
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轻松有趣,并且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唤起学生的日常经验和学习兴
趣。为学习新课程打下基础。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教材,并按要求回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运算能力?如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10 分)
(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 分)
答案解析:
(1)答:运算能力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能力。学生四则基本运算能力的发展是与学生的数
概念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表达了数与数之间关系,发展了学生的计量观念。运算能
力的较高发展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阶段,运算能力主要表现在能够
正确地、快速地、合理灵活地对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四则运算及其混合运算上,
表现在数和式的熟练而丰富的恒等变形上,表现在基本数量关系酌等价变换上。
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
2)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3)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4)加强练习,严格训练,加强练习
(2)答:根据小学中殷学生晰学习特点,可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旱握曲证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
的多样化,培养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
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答:结合教学目标,可采用问题导八的方法:
教师可摇问.:妈妈夏去超市买东北大米,每斤是 12 块钱。妈妈买了 15 斤。妈妈带
了 200 元钱。请同学们帮妈妈算算。妈妈带的钱够吗?”
这样前问题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帮助妈妈算一算的小任务,能够激起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