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陕西教师资格中小学教育政策法规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 1 分。每题只有 1 个正确答案。20 题。共 20 分)
1. 《教育法》的渊源是指教育法的具体( )。
A.机构形式
B.组成形式
C.表现形式
D.结构形式
2. 义务教育实行__________领导,__________统筹规划实施,__________管理为主的体制。
( )
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3. 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工资水平应当( )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
A.相当于
B.不低于
C.略高于
D.略低于
4. 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
( )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校长
B.学校负责人
C.学校负责人和有关直接负责人
D.班主任
5. 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
A.三年
B.三至五年
C.两年
D.四年
6.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 教
育,所需经费由( )予以保障。
A.国家
B.社会
C.学校
D.人民政府
7.如果要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 )。
A.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B.高等师范院校专科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D.中等职业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8.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
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 )来处罚。
A.学校
B.教育主管部门
C.家长
D.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条例
9.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 发
展( )。
A.教育工作
B.教师教育
C.教育事业
D.教育活动
10.弄虚作假、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资格撤销后, ( )不能参加考试。
A.1 年
B.2 年
C.3 年
D.5 年
11.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 )。
A.上下级关系
B.行政管理关系
C.教育教学关系
D.监护与被监护关系
12.( )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
益性事业。
A.义务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13.未成年人的( )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
A.父母或监护人
B.班主任
C.就读学校
D.当地教育机构
14.《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
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15.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 满( )。
A.16 周岁的未成年人
B.14 周岁的未成年人
C.18 周岁的未成年人
D.15 周岁的未成年人
16.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 )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17.根据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
A.14 周岁以下
B.14 周岁以上不满 16 周岁
C.16 周岁以上不满 17 周岁
D.18 周岁以下
18.学校应对学生开展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 ),应对不法侵害。
A.安全保护知识
B.自我保护技能
C.安全知识
D.自我保护意识
19.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 ( ),
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A.学习和培训
B.沟通和合作
C.培训和流动
D.交流和互访
20.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 )。
A.动手能力
B.热爱劳动能力
C.热爱生活的习惯
D.活动兴趣
二、双选题(每小题 2 分,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10 题,共 20 分)
1. 教育立法的目的在于教育法的实施。教育法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方式( )。
A.教育法的适用
B.教育法的执行
C.教育法的遵守
D.教育法的宣传
2. 因追查犯罪的需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有权利依法进行检查的机 关
是( )。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司法行政部门
3. 《义务教育法》总则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
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制定本法。
A.宪法
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4. 实施义务九年制教育,可以分为两个基本阶段( )。
A.实施初等义务教育
B.实施初级义务教育
C.在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
D.在实施初级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中等义务教育
5. 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
A.学费
B.杂费
C.书费
D.住宿费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 “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 )来保障。”
A.靠教师
B.靠社会
C.靠法治
D.靠制度
7. 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 )放在突出地位。
A.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8. 侮辱、殴打教师造成侵害的, ( ),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 )。
A.责令赔偿损失
B.赔礼道歉
C.追究刑事责任
D.追究民事法律责任
9.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 )。
A.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B.惩罚、教育、挽救的方针
C.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D.惩罚为主、教育为辅的原则
10.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 )。
A.让 1 一 2 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 10 遍
B.王某上课说话。老师令其抄课文 5 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 10 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 4 次
三、判断题(每小题 1 分。10 题。共 10 分.正确的请打“√ ”,错误的请打“×”)
1. 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物。 ( )
2. 教育行政法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 )
3. 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是指构成教育法律规范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 )
4.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终身的。 ( )
5. 学校意外事故不是由违法行为引起,所以不具备法律责任的条件。 ( )
6. 用学生成绩优劣排队的方法,既可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学生成绩及相关情况 提
供便利,又可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
7. 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后,要取消其学籍。( )
8. 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监护人取得联系。 ( )
9. 公共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律。 ( )
四、简答题(每小题 6 分,任选 3 题.共 18 分)
1.简要回答教育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2.简要回答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
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
4.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五、论述题(1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