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 年江苏高二水平历史会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
题号
得分
注意事项: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
1.美国 1787 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
体现在
①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之间
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
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
④总统与内阁之间
A.①②③
C.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B.①②④
D.②③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美国 1787 年宪法。美国联邦政府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
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如地方教育、卫生等,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
方分权相结合,故①入选;联邦政府分为国会(立法)、总统(行政)、最高法院(司法)
三部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故②入选;国会参众两院职能不同,众院提案,参院审议,双
向制衡,故③入选;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制共和制,总统有很大的权利,有权任命内阁,而不
是分权制衡,排除④,答案选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 年宪法》·权利相互制约
平衡
2. 香港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曹景行在其新书《香港十年》中讲道:“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
看,这一天都代表着中国一整段历史的结束。……过了这一天,香港又站到了一个新起点
上,中国也站到了新起点上。”这一天指的是
A.1997 年 6 月 30 日
C.1997 年 7 月 1 日
B.1997 年 6 月 31 日
D.1997 年 12 月 20 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
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过了这一天,香港又站到了一个新起点上”,是指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揭开了香港历史的新的一页。“中国也站到了新起
点上”是指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祖国的统一大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香港又站到了一个新
起点
3.罗马帝国时代著名法学家盖尤斯(约 130—约 180)在《法学阶梯》指出:“所有受法律
和习惯调整的民族,他们一方面遵守自己的法律;另一方面遵守为人类所共有的法律。”这
里体现的法治观念是(
)
A.法律唯一
C.审判、量刑须有法可依
B.贵族拥有法律解释权
D.扩大司法保障的对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
法己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在借鉴外邦法律基础上,发展到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
民的万民法,因此罗马人既要遵守自己的法律,也要遵守为人类所共有的法律,故 D 项正
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习惯法使得贵族拥有法律解释权,故 B 项错误;成文法
使审判、量刑须有法可依,故 C 项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万民法
4.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一观
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
B.发展了“天人感应”的理念
D.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
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啊。
这是董仲舒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的提出迎合了汉加强君主专制的需
要,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
5.《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
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
平民逐渐获得姓氏。下列各项与“平民得姓”关系最直接的是(
)
A.郡县制度的发展
C.儒家思想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B.小农经济产生
D.宗法制度的影响
试题分析:依材料可知:有无姓氏是西周重视血缘分封原则选拔人才时代的区分贵族和平民
的标志之一,随着战国时期选才标准逐渐转向以军功爵、才能为主的郡县制,平民也可以此
来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姓氏也不再成为区分等级高低的标志了,所以战国时,平民也可以
有姓氏,故和战国时平民逐渐可以获得姓氏这一历史现象关系最直接的应是受当时的选官,
选才制度和标准变化的影响。因此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6.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十日谈》凭借故事来歌颂爱情与女性的智慧,讽刺教士的腐化与伪
善,体现了薄伽丘( )
A.反对教会专制与迷信的启蒙思想
B.反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
C.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
D.反对资产阶级剥削与压迫,要求建立理想社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史实再现能力。薄伽丘的《十日谈》讴歌人性,揭露教会的虚伪与腐
败,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提倡人类平等。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7.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是
A.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
C.生物进化论学说的创立
B.科学原子论的建立
D.物理学相对论的提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
合的标志,故排除 B、C、D 三项,选择 A 项。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经典力学体系的影响
8.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
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
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C.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D.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张謇对自己创办纱厂的命名为“大生”,目的是为了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够
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也就是注重民生,而民生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生活资料,故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
起·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9.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在文化教育方面的相同措施有:
①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
②组织翻译外国书刊
③创办各种专业学校
④成立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成立文部省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重要改革内容,维新变法时期并未设立类似机
构。排除④。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组织翻译外国书刊,创办各种专业学校等在维新变法时
期和明治维新时期都实行过类似的措施。因此 ①②③正确,故选 A。
考点:维新变法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点评:维新变法是在外国列强侵略不断的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的。维新变
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明治维新通过引进西方的技术,采纳两次工业革命
的成果,兴办了一大批的实业,最终使本国富强起来。但是强大起来的日本走向了侵略扩张
之路。
10.1904—1905 年,日本和俄国发生战争,最终日本战胜俄国。对此,一些中国人当时就发
表评论,认为这场战争“非军队之竞争,乃政治之竞争。卒之日胜而俄败,专制立宪,得失
皎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俄国失败的根源在于农奴制
主立宪 制
④这场战争直接引发十月革命
②日本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
③这些中国人赞成君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表述不妥,俄国经过 1861 年改革已经废除了农奴制;④说法错误,十月革命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有关,根据题干信息“专制立宪,得失皎然”可知 A 正确。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此类选择题的结构一
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
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有关事件或现象
按照一定的关系(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序。此类题考查的容量大,信息范围广,
能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评卷人 得
分
二、填空题
11.1919 年,上海各界人士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
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
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919 年,
上海各界人士积极参加爱国运动”,联系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亡羊” 喻指中国在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与五四运动不符,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
12.早期维新派是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反思者,他们中的佼佼者提出改良政治、实
行
到
政体的思想主张,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
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
【答案】君主立宪,政治制度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早期维新派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
宪,学习重心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故答案为君主立宪,政治制度。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早期维新思想
13.小农经济的特征是_______性、______性、______性、______性。
【答案】 散性 脆弱性 落后性 封闭性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的特点: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
织)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生产。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
自足,少有交换。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
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脆弱性: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
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
14.康德的主要主张
(1)人非工具,应当以人为本。
(2)提出____________的原则:人应该尊重他人的感受。
【答案】(2)尊重他人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康德认为人应该尊重他人的感受,提出了尊重他人的原则。
15.特点及其地位
(1)通过____________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
(2)用人道主义道德感化去改变世界的愿望流于空幻,但却给人以巨大鼓舞。
【答案】(1)心理描写
【解析】本题考查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和地位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浪漫主义对法
国大革命后的现实极为不满,往往把非资本主义的生活加以理想化,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
地位,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他们特别重视爱情题材,对人的梦境也进行了
大量的描写。他们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据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评卷人 得
分
三、简答题
16.(25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0 世纪至 19 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见下表)
10 世纪至 19 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10—15 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时间
宋、元
明前期
中国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
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
16 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
学说
17 世纪
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儿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明后期
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 至 19 世纪
中叶
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清
进化论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
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
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 10 所大学更能把科
学推向前进。”(《至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
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
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在 10 至 19 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
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6 至 19 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
异。(4 分)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
发展的原因。(8 分)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10 分)
(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3 分)
【答案】
(1)变化:从世界领先转为(到)落后(4 分)
差异:中国:古代(典)科技;西方:近代科技.(各 2 分,4 分)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2 分)
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 技进步开辟了道路;(2 分)人文主义(或文艺复兴)
(2 分)和理性主义精神(或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2
分)
(3)君主专制维系腐朽制度;(2 分)重农抑商(2 分)、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 分)自然经济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2 分)文化专制政策(2 分)(或
崇尚理学、八股取士等)禁锢人的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
(4)评分说明:围绕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变革、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等任一角度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赋分。(2 分)
【解析】略
评卷人 得
分
四、综合题
17.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阶段,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璀璨夺目的成就。(18
分)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
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若其消息盈
虚,循环不已,则自未始有物之前,以至人消物尽之后,终则复始,始复有终,又未尝有顷
刻之或停也。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十七,《读大纪》
材料二 苏轼在《论书》中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
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也认为“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
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他还曾在诗中写到: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
求。”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材料三 北宋宫廷画院曾出过一道考题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
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
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思想观点。(3 分)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北宋书法、绘画的什么特征? (4 分)
(3)简要分析材料一的宋代理学对材料二、三所述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
分)
(4)两宋时期在科技、文学、戏曲方面也取得突出成就,各举一例加以说明。(3 分)结合
当时的社会状况,说明两宋时期文化领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的原因。(4 分)
【答案】(1)思想观点: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
三纲五常;“理”生生不息,没有始终。(3 分)
(2)北宋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2 分)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画种,画家
更加注重意境。(2 分)
(3)影响: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映在书法上既强调精神气度,
又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绘画上更加注意意境。(4 分)
(4)成就:科技: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或北宋发明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文
学:宋词;戏曲:南戏。(3 分)
原因:政治上:北宋国家局部统一、实行重文轻武的统治政策,南宋偏安一隅;经济上:北
宋城市商业繁荣;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阶级关系上,市民阶层兴起等。(4 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注意材料信息“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若其消息盈虚,循环不已”。
(2)注意材料二信息“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
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反映了北宋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
法;材料三信息“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反映了画家更加
注重意境。
(3)根据宋明理学的影响回答,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
(4)结合史实列举两宋时期在科技、文学、戏曲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即可。再从政治、经
济、阶级关系等角度回答原因。
考点:宋代文化
点评:传统文化有历史遗传性、发展变异性,又有现实性,所以高考命题可以考察某朝代、
某阶段、某代表人物的思想,又可以考察某思想的现实意义,还可以中西思想比较,理解东
西方文化的差异。
评卷人 得
分
五、判断题
18.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是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
自由、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 )
【答案】错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