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出版社
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
著 者:陈威如 余卓轩
策划推广:中信出版社(China CITIC Press)
出版发行: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甲 4 号富盛大厦 2 座 邮编 100029)
(CITIC Publishing Group)
字 数:179 千字
版 次:2013 年 1 月第 1 版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 8087 号
书 号:ISBN 978–7–5086–3756–3/ F•2788
定 价:58.00 元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中信出版社官网http://www.publish.citic.com/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iticpub
更多好书,尽在中信飞书App(中信电子书直销平台)
http://m.feishu8.com
目录
推荐语
序一
序二
序言
平台模式的战略价值
本书的战略架构
|第一章|
平台商业模式带来的变革与机会
产业价值链的重组——从单边到多边
关系网的增值性
发掘新的商业机会
|第二章|
平台生态圈的机制设计
定位多边市场
激发网络效应
筑起用户过滤机制
设定“付费方”与“被补贴方”
赋予用户归属感
开放式策略和管制式策略
决定关键赢利模式
|第三章|
平台生态圈的成长
突破引爆点
促进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
追求质的提升
细分市场精耕细作
累积双边话语权刺激成长
实施定价策略
拟定用户转化策略——引导用户四步骤
拟定用户绑定策略——提高转换成本
|第四章|
平台生态圈的创新思路
以“时间”为平台内核模式
以“地理”为平台内核模式
布建实体基础设施
|第五章|
平台生态圈的竞争
“赢家通吃”
多地栖息决定跨边定价战略
核心定位问题
生态圈的延展性
|第六章|
平台生态圈的覆盖战争
新时代的战争——利润池之战
覆盖威胁来自何方?
回应覆盖的对策
本世纪的平台覆盖大战 —— 阅读体验的生态圈之战
结语 打造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圈
参考文献
推荐语
迄今,平台商业模式已显示出赢家绝对通吃的超级威力和创造性的破坏本质。如今,
特别是当下这个基于云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有雄心的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必论平台,但
能做成平台的乃凤毛麟角;商业分析和报道通篇都在讨论平台,却也是看热闹的多,看出
门道的少。
陈威如、余卓轩两位先生的《平台战略》一书是少有的透过平台热闹看出诸多门道,
把庞大繁杂的生态系统说清楚,找出平台滥局不确定性背后的商业逻辑的财经图书。
如果你通读全书,你还会发现,这本书如同《数字化生存》、《长尾理论》等让我们
豁然开朗的优秀财经宝典一样,都能及时洞察商业世界中分水岭式的革命性脉动,提炼超
前的理念,还能深入地进行系统分析和实证研究,提供有实战操作价值的策略方法。
——程三国 资深出版人,百道网创始人、总裁
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不少公司借由平台概念取得了巨大成功。但
平台需要具备什么特征?是否具有双方交易或互动就是一个平台?是否有通用的平台成功
法则?平台是否可以成为企业竞争战略?学界过去一直没有围绕平台概念进行系统的讨
论,现在很高兴看到陈教授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总结,在严谨的分析框架下,利用通俗的语
言,首次全面归纳介绍平台的组成要素、机制设计、成长过程和平台竞争,并结合平台概
念对很多实际案例进行剖析、点评。
在我的实践经验中,平台的双边特点,区别于传统的垂直竞争战略,其主要魔力在于
实现“网络效应”。平台战略适用于很多行业,并不是互联网行业所特有的,信息技术只是
让实现网络效应的成本更低、效应规模更大。信息技术在企业实施平台战略中,是一个助
推器、也是一个放大器。相信陈教授、余先生的《平台战略》有助于创业者、企业经营者
完善思考框架,有助于大多数读者了解众多最新商业模式,理解为什么今天的新兴平台企
业更具有颠覆性和爆炸性。
——陈华东 维络城联合创始人
在《平台战略》一书“序章”中,作者陈威如、余卓轩描述了两名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一名是美国女子珍妮弗,另一名则是中国男子刘邦。在他们日常生活、工作所接触的服务
和产品中,我看到了盛大文学的名字。
的确,盛大文学成立四年多以来,已经步入了中国网民的日常生活。你或你的朋友新
买的图书、手机上的小说、正追看的电视剧,都可能与盛大文学有关。我们占据了中国网
络文学市场72.1%的市场份额,是国内最大的民营图书出版公司,也是根据网络原创文学
作品改编影视剧作品最多的公司,盛大文学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社区驱动型网络文学平
台。
按照《平台战略》一书的定义,“平台商业模式指连接两个(或更多)特定群体,为
他们提供互动机制,满足所有群体的需求,并巧妙地从中赢利的商业模式。”从这个角度
出发,盛大文学连接了作者和读者这两个文学领域最核心的群体,以此为基础构建出一条
完整的文学产业链,并凭借一套运营机制,为多边群体提供最贴心的服务,形成“同边网
络效应”。
盛大文学“千字三分”的商业模式也许并不“巧妙”,但这一事业本身已经足够伟大,并
充满令人激动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学,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20世纪80年代是
纯文学。那么,对于“80后”、“90后”甚至未来的“00后”来说,他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又是什
么呢?我认为是汪洋恣肆的、充满幻想的类型小说。盛大文学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
中国网络文学,已经与世界性写作同步,正在构建一个恢宏的想象力世界。
我们正身处一个“迈向平台战略的引爆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
的元素里,我希望盛大文学能够给更多人提供精神产品服务。也希望在“地球村村民”身
边,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的身影。
——侯小强 盛大文学首席执行官
电子商务正在催生以小前端、大平台、富生态为特征的新商业格局。平台既是支撑小
前端的基础,也是衍生富生态的土壤。如何认识平台,发现和确定与平台的关系,培育或
适应平台生态,无疑是未来每个企业最关键的战略思考之一。
——梁春晓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
《平台战略》这本书写得非常不错,对平台的规律有很系统的分析。我向每一个有志
于通过移动互联网“改变世界”的朋友推荐本书。在书中,作者通过现实的例子,深入浅出
地分析了平台模式的来龙去脉,尤其对平台模式的关键因素——“生态圈”的规律进行了系
统的分析。以科大讯飞这样以语音核心技术优势切入市场的企业为例,在如何构建以“语
音云”为基础的语音应用开发者生态圈,让开发者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而且能得到良好的商
业回报,具有非常好的启发和参考价值。
——江涛 科大讯飞副总裁
最近在看央视财经频道的节目《货币》,它以开放、通俗、生动的方式来解读货币,
给普通百姓提供了一个能够客观地认知货币的渠道,备受各界好评。
陈威如教授和余卓轩所著的《平台战略》,以同样的方式来分析“平台”这种商业模
式,并通过大量的极其生动的案例,阐述了在现代社会中怎样设计“平台”这种商业模式,
如何在商战中引进创新思路,使企业健康茁壮地成长,最后探讨了在竞争和覆盖等各种危
机并存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打造一个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圈。
《平台战略》是一本为数不多的研究现代商业及互联网赢利模式的书,深入浅出地讲
解了对普通人来说高深莫测的平台商业模式,使得这种商业模式能够从商学院步入现实生
活,为准备创业的有志之士提供了经典的成功范本。
这本书更具价值的地方在于,它还为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创新思
路。比如,在工作上,选择什么样的时间点把工作重点进行战略转移;在生活中,如何把
自己从“付费方”调整到“被补贴方”等。
《平台战略》不仅可供商学院的学生阅读学习,其他任何专业的师生都可用来参考,
通过它可以拓宽视野,增强对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我曾有幸参加过陈教授在中欧国际工
商学院执教的《平台战略》课程,课堂中使用陈教授的分析框架将去哪儿网的业务以及发
展历程进行了抽象和总结,顿觉豁然开朗,这种思考的框架是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都要着
重积累的,它会极大提高思考的效率和准确度。
因此,我极力将此书推荐给那些渴望知识和创新的人们。
——彭笑玫 去哪儿网执行副总裁
平台是近年来互联网发展中出现的最突出的现象。因此,对平台商业模式的探讨就显
得特别有意义。陈威如、余卓轩先生这本书的推出可谓恰逢其时。
——王俊秀 信息社会问题专家
中信出版社于中国商业思想普及推动颇多,其中尤以引进外国作品为特色。这部本土
作家作品,虽为本土名分,但若深入其中,你会发现,作为商学院教授的作者陈威如具有
良好的国际视野。特别是本书结合中国特色环境,殊为不易。有幸阅读本书初稿,读来有
趣轻松,获益良多,于平台概念外,更可获得解剖中国商业发展之方法,这是第二个重要
价值。
——康国平 IT评论人,桃花源私微博用户体验导师
平台及战略处处可见,却又常常被忽略及误解。《平台战略》堪称是第一本将平台战
略描述得如此详尽的书。在社会人文及商业环境的改变过程中,将平台战略的思考纳入决
策的范围中更显重要,书中所提到的精辟见解为我们在面对混沌及复杂的经济环境提供了
正确、良性的思考方向及方法。
我推荐将平台战略纳入企业经营转型的重要思考,同时也推荐用平台战略去观察当前
及未来的经济活动,当然我更加推荐用平台战略去执行商业模式的创新。
——黄彦达 Diplomat外交官集团中国市场部总经理
序一
中信出版社不仅出版了我的处女作《创业36条军规》,也是一系列思想书籍的出版
者,如今《平台战略》即将出版,我愿意共襄盛举为此善事尽一分绵薄之力。平台战略这
个方向我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去年和今年,关于是否应该做平台以及能否做平台的讨论
一直很多,其中很多参与者都是我的故友新交,我对这个话题的思考确实多一些。
做平台之所以会成为几乎所有有企图心企业的梦想,我想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
因为平台处于产业链的高端,不但收益丰厚、主动权大,在竞争中也会处于较为有利的位
置,往往可以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平台的商业模式比较好,这是一种可
以让所有合作者共赢、经营越久价值越大的商业模式。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虽然平台模式如此诱人,但平台战略也是最难成功的一个
战略。
首先,选择平台战略的企业需要有能力累积巨大规模的用户。至少需要获得同行中规
模第一的用户,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在我的经验里,要在一个大市场中做到用户规模
第一不仅需要产品过硬,还需要正好契合用户强烈需求的市场机缘,甚至需要找到行之有
效的市场推广手段,从某种角度说是可遇而不可求。
其次,选择平台战略的企业需要提供给用户有着巨大黏性的服务。一般而言,只要为
用户提供一个强需求产品就足以成功,但是如果想做成平台,仅仅靠给用户提供产品是远
远不够的,这类企业必须是服务型企业,而且应该服务于用户的硬需求,实际上这类服务
是屈指可数的,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最后,选择平台战略的企业需要有合作共赢、先人后己的商业模式。中国人习惯“吃
独食”,企业但凡有点儿实力,便希望产业链上下游都由自己做,所有利润自己通吃,这
种思路是做不成平台的。所谓平台,是为别人搭建的,让别人来赚钱的。只有在平台上经
营的合作伙伴良性成长,平台才能生存和壮大;只有让合作伙伴赚大头、自己赚小头,才
能做成所有合作伙伴的平台。如果没有这个理念,便不可能做成平台。简而言之,做平台
需要的是“以德服人”,而非“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只有做到合作伙伴做不到的事儿或者比
合作伙伴自己做性价比更高的时候才能成为平台。
在构造平台的过程中,创业者需要审时度势,即如雷军先生所言的“顺势而为”,如果
历史给予我们一个做平台的机会,我们就应该摆正理念、设计好符合平台的商业模式、把
握住机遇,深入实施平台战略,做一个在用户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平台;如果老天没有给
我们这个机会,我们就踏踏实实做一个垂直服务企业,用好平台。
孙陶然 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执行理事
拉卡拉支付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
《创业36条军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