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心理健康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高中心理健康《让生命之花灿烂开放》
一、考题冲刺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生命花开
1.规则介绍
(1)请同学们 1-6 循环报数。将学生分成 6 组。
(2)请每组的同学选定一种花朵名作为自己的组名。从任意一组开始,以自己的组名开始说
出口号,之后再喊出任意另外一组组名。比如本小组名为“迎春花”,场内另外一组组名为
“牡丹”,从本组开始则说:“迎春花开,迎春花开,迎春花开后牡丹开。”说的时候要伴随
蹲起的动作,被叫到的牡丹组要重复口号,之后再选定场内另外一组的名称,,被叫到的小
组反应要迅速。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2.分享交流
师:大家在游戏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生 1:和大家在一起做游戏,很愉快。
生 2:我全程都全神贯注的,有机会在一起玩,我很享受这个时光。
师:大家在刚才的游戏中都很享受,感觉很愉快,我看见大家都笑颜如花,同学们脸上的笑
容比口中讲诉的花朵绽放还要美。今天我们一起感悟生命,让生命之花灿烂开放。
(二)主题活动一:生命百花园
1.规则介绍
在生命的百花园中开放着各种独特的花朵,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花来比喻,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为什么?每种花都有它最美的绽放的花期,请各组选定一种花,用你们喜欢的形式(如吟诗、
歌唱、情景演绎、造型等)把你们小组认为的生命最美的一刻表现出来。
2.交流讨论
师: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花来比喻,你会选择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 1:我会选择桃花,因为桃花是早春的花,代表春天来了,迎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我觉
得生命就是充满希望的。
生 2:我选择梅花,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我认为生命就应该像梅花一样傲骨铮铮,
自强不息。
师:请各组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生命最美的一刻。
组 1:手牵着手摆出花开后的造型。
组 2:《题百叶桃花》韩愈(唐)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
仙郎宿禁中。
教师小结:各个小组都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展现了生命的美好和精彩。
(三)主题活动二:画画我的生命线
1.规则介绍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白纸,横放。拿出不同颜色或不同深浅的笔,以区分心情。
(2)在纸的中部,从左至右画一道横线,代表着你的生命长度。然后给这条线加上一个向右
的箭头,让它成为一条有方向的线。在线条的左侧,写上“0”这个数字,在线条右方,箭
头旁边,写上你为自己预计的最高寿命。在这条标线的最上方,写上你的名字,再写上“生
命线”三个字。
(3)现在时,找到你目前所在的那个点,留下一个标志;过去时,请在标志的左边,把对你有
着重大影响的事件用笔标出来,快乐的事情写在生命线的上方,越快乐写的位置越高。相反,
痛苦的事情写在生命线的下方,越痛苦的事情写的位置越低;将来时,在你的坐标线右边,
把你这一生想干的事,都标出来。如果有可能尽量注明时间。视它们带给你的快乐和期待的
程度,标在线的上方。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4)在将来的生涯中,还有挫折和困难,比如父母的逝去,比如各种意外的发生,将它们在
生命线的下方大略勾勒出来,这样我们的生命线才称得上完整。看一看,你写下的这些事件,
是位于线的上半部分较多还是下半部分较多。
2.交流讨论
师:你的过去和将来线上线下分布情况如何,对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感受和思考?我们应该怎
样看待过去和未来,怎样把握现在?
生 1:做好当前的事情,不要为过去遗憾,也不要为未来担忧。
生 2:坚定目标,做好计划,按部就班。
教师小结:愚蠢的人站在过去想现在和未来,一般人站在现在看过去和将来,只有聪明的人
才懂得站在将来的角度审视现在和过去。不忘初心,活在当下。
(四)总结升华
同学们,你们拥有年轻,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时候,希望你们珍爱生命,活在当下,
开创未来!
最后,让我们在一首《怒放的生命》中结束这节课。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说一说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本课,我设置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感受生命的美好和宝贵。
②珍爱生命,立足当下。
本课,我设置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①教学重点:认识到生命的美好的宝贵。
②教学难点:珍爱生命,活在当下。
2.放松训练的原理和程序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1)原理
放松训练是一种身体肌肉群交替紧张和放松的技巧。这个过程可以从头到脚或从脚到头做
起,可达到生理和心理的深层放松。让额头、颈部、肩膀、背部等肌肉,先紧张后放松,每
个肌肉群先紧张 5 秒钟,然后放松 10-15 秒钟,再紧张 5 秒钟,放松 10-15 秒钟。放松是一
种技巧,需要多练习。
(2)程序
首先寻找一个你最舒适的姿势,然后闭上眼睛。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我们先来体会肌肉紧张的感觉,请攥紧拳头直到你无法再加力为止,停留一会儿,记住这种
感觉。再慢慢,一点点地放松手部的肌肉,逐渐体会放松的感觉,不要想任何事情。注意不
管是紧张还是放松我们都要一个缓慢的过程。
好,现在我们开始进行放松。首先请选择最舒适的姿势,深呼吸。我们先从脚尖开始,先紧
绷双脚,逐渐达到最紧绷的状态,停留几秒钟,感受这种紧张的感觉,记住这种感觉。然后
逐渐放松,慢慢的,一点点放开紧绷的肌肉。接下来是脚跟……
高中心理健康《手机过度依赖》
一、考题冲刺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播放短片
安妮本来计划周末复习功课,可是一会儿用手机看看新闻,一会儿聊聊天,看看网剧,很快
一天就过去了。而且她吃饭的时候也把手机放在餐桌上,时不时浏览消息,上厕所也带着手
机,手机几乎不离手。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2.分享交流
师:看了这个短片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生:我和她很像,我也在玩手机中浪费了好多个周末,很想改变,却很难做到。
师:看了你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而且很想解决,相信这节课会对你有所帮助。
(二)主题活动一:手机依赖小测试
1.完成测试
请填写下面的小测试,了解自己的手机依赖情况。
(1)你每天使用手机的频率?( )
A.偶尔看一下 B.每隔一会儿就看一下 C.一整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手机
(2)手机给你带来的益处是( )。
A.方便了联系 B.可以娱乐解闷
C.帮助学习,了解新信息 D.有许多强大的功能
(3)你经常使用手机做什么?( )
A.打电话 B.使用微信等社交软件聊天
C.看电影 D.听音乐
E.看小说 F.玩游戏
G.其他
(4)你有哪些使用手机的坏习惯?( )
A.边学习边玩手机 B.边吃饭边玩手机 C.边走路边玩手机 D.玩手机到很晚才睡
E.其他 F.没什么坏习惯
(5)你觉得用手机好还是不好?( )
A.利大于弊 B.弊大于利 C.好坏均等
(6)你觉得自己沉迷手机吗?( )
A.是 B.否
(7)没有手机你会感到( )。
A.焦虑 B.无聊
C.没什么感觉,可有可无 D.其他
(8)你是否想过控制自己合理使用手机?( )
A.没想过 B.想过但很难控制 C.可以合理控制
(9)你觉得过度使用手机会给你带来的危害是( )。
A.影响了学习和休息 B.导致视力下降 C.导致肩颈疾病 D.忽略了和周围人的交流
E.产生了依赖心理,不能没有手机 F.其他
2.交流讨论
师:和同桌分享测试结果,你和同桌的答案有何异同,和同桌交流一下测试后的感想。
生:我有些过度依赖手机了,过度使用手机给我带来很多危害,我想控制一下自己。
教师小结: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过度使用手机是有害处的,要合理控制手机的使用。
(三)主题活动二:方法指南
师:前后桌四人一组讨论一下有哪些克服手机依赖的好方法。
组 1:做一些其他感兴趣的活动代替玩手机,如运动、听音乐等。
组 2:将手机交给父母保管,限制每天的手机使用时间,请父母监督。
组 3:记录自己每天的手机使用情况及使用时间,长期监督并控制自己的手机使用情况,并
进行相应的奖惩。
教师小结:大家总结了很多有用的方法:替代行为、父母监督、自我监督等。
(四)总结升华
在今天的活动中,大家都分享自己对手机依赖的看法以及解决手机依赖的方法,有的同学甚
至制定了计划,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严格按照计划要求自己,克服手机依赖行为。题
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最后,请有需要同学们找到一个同伴结成监督小组,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你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心理测试法、小组讨论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
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我在课程导入环节和第一个主题活动
的结尾采用了谈话法,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手机依赖的危害。
我在第一个主题活动中采用了测试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手机使用情况和依赖情况。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我
在第二个主题活动中采用了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突破教学重点。
2.手机过度依赖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手机依赖的成因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
(1)客观因素
第一,手机的特点。手机的新异性、变化性、可操作性,手机交流的匿名性等吸引学生沉迷
其中。
第二,生活方式的影响。手机确实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手机几乎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
第三,家庭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环境氛围等也会引发学生沉溺于手机等不良后果。
(2)主观因素
第一,学生发展的特殊性和自身性格特点。学生处于生理上不断发育、心理上不断成熟的特
殊阶段,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另外,性格内向、不善交际、自卑、孤独感强的学生更
易成瘾。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第二,满足某些心理需求。学生的从众心理,虚荣心等也会引发手机依赖。另外,手机交流
还能满足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再加上手机游戏的复杂性、征服性使游戏者产
生他在现实生活中不易取得的成就感、满足感和自尊感。
高中心理健康《树立自信心》
一、考题冲刺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你说,我说
1.故事介绍
马小敏总是说方言,老师提醒她要讲普通话,她就更胆怯了,不好意思开口,不敢跟同学玩。
心理老师将同学们对她的评价反馈给她。大家看到的是马小敏热爱学习,英语好。而且大家
并不在意她的口音,反而有同学认为她说话很好玩。此后马小敏开朗多了,也从自卑的阴影
中走了出来。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2.分享交流
师:案例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生 1:马小敏总是担心人家会嘲笑她,却不知道她所担心的那些,大家根本不在意。她应该
多和大家交流。
生 2:马小敏对自己的看法和别人对她的看法有很大不同,如果她能了解到别人对她的评价
会对自己更包容一些。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发现了马小敏自卑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对自我的评价低,同时又不了解他
人对自己的评价。从多个渠道认识自我会更些,也会让自己更自信。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今
天的主题——树立自信心。
(二)主题活动一:自尊测试
1.规则介绍
请大家根据 PPT 上的自尊测试,进行自测。
①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不比别人差。
0—完全不同意 1—不同意 2—同意 3—完全同意
②我觉得我有很多优点。
0—完全不同意 1—不同意 2—同意 3—完全同意
③总的来说,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
0—完全不同意 1—不同意 2—同意 3—完全同意
④我做事可以做得和大多数人一样好。
0—完全不同意 1—不同意 2—同意 3—完全同意
⑤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
0—完全不同意 1—不同意 2—同意 3—完全同意
⑥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
0—完全不同意 1—不同意 2—同意 3—完全同意
⑦整体而言,我对自己感到满意。
0—完全不同意 1—不同意 2—同意 3—完全同意
⑧我要是能看得起自己就好了。
0—完全不同意 1—不同意 2—同意 3—完全同意
⑨有时我的确感到自己很没用。
0—完全不同意 1—不同意 2—同意 3—完全同意
⑩我有时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0—完全不同意 1—不同意 2—同意 3—完全同意
计分方法:3、5、8、9、10 采取反向计分,即将分数反转过来:0=3 分;1=2 分;2=1 分;3=0
分。然后将十个项目的得分相加。你的总分应该在 0-30 之间,分数越高,自尊水平越高。
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2.交流讨论
师:你的自尊水平如何?做完测试你有何感受?
生 1:我的自尊水平需要提高。
生 2:我的自尊水平比较高,开心。
教师小结:自尊水平较高的同学,恭喜你,你对自己的接纳程度很高,对自己认可,尊重并
喜爱自己。自尊水平稍低的同学也不要担心,我们大家一起通过活动来提高自信心。
(三)主题活动二:寻找我是谁
1.规则介绍
四位同学一组,一位同学为自己画像,其他同学共同为他画像,轮流进行。请大家比较一下
自画像与他人给自己的画像有何不同之处。
2.小组讨论
师:你的自我认识与他人对你的认识有何不同?哪些是你认为不好而别人没有感觉的,哪些
优点是你没有发现而别人却知道的?
生 1:原来上课说话声音太大了,我以后要注意。
生 2:我一直认为自己太文静了,不招人喜欢,没想到还有很多同学喜欢我的个性。
教师小结:通过活动我们了解到自我的认识以及他人眼中的我。如果你的自我形象过于自卑,
那么试着接纳自己,不苛求自己,多看一看自己的优点和优势。如果你太过自信,试着放平
心态,不断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
(四)总结升华
本次课程就要结束了,请大家闭上眼睛,安静地想一想,这节课中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
么,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感想。
最后,我们以一首小诗结束本节课。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说说你的教学思路。
【参考答案】
首先,通过故事导入引出主题,让同学们意识到仅仅关注自我评价是片面的,还要综合他人
对自我的评价。
其次,通过热身活动自尊测试帮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自尊水平,对自我的态度,是否能够积
极悦纳自我。
再次,通过热身活动“寻找我是谁”引导学生从自我反思和他人评价两方面来了解自我,形
成自我评价;客观、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缺点,并改善缺点,同时关注自己的长处,并
发扬光大,积极悦纳自我。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最后,通过一首小诗巩固课堂效果,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我眼中的我,你眼中的我,结合
起来才是完整的我。
2.如何悦纳自我?
【参考答案】
(1)改变内心苛责的声音。问自己:“当我是个孩子时,我考试不理想,和小朋友打架,没达
到父母的要求等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希望父母怎样对我说,我就对自己怎样说。”
(2)建立自我支持的声音。问自己:“如果我的朋友遇到了挫折和困难等类似的事情时,你会
怎样对他说,你就怎样对自己说。”
(3)从小事中感受自己的力量。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可以选择一些经过努力可能成功的挑
战,也可以选择一些可能很小但先前想做却一直未尝试过的事情。
(4)从多个角度了解自我,听听他人的看法。
高中心理健康《韦纳的归因理论》
考题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