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年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2 年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卷Ⅰ 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 题卡一并收回。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可能 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2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 合题意) 1.为预防骨质疏松,应给人体补充的元素是 C.锌 B.铁 A.钙 D.碘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 PM2.5 指标,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μm 的颗粒物。为实现 空气质量达标,合理的做法是 A.煤炭直接燃烧 C.开发清洁能源 3.图 1 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B.秸秆焚烧还田 D.提倡多开汽车 B.天然水分为硬水和软水 D.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4.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任何溶液的溶剂都是水 C.我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5.食醋是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C2H4O2)。下列关于醋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物 B.醋酸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6:1:8 D.醋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1:2:1 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一定有能量的变化 B.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会析出晶体 C. 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其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7.图 2 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B.棉花是合成纤维 D.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B.食物的腐败 D.蜡烛的燃烧 D. t1 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酒精的蒸发 C.金属的冶炼 9.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蜡是晶体 C.石墨是绝缘体 10.下列对能量转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蓄电池充电:电能一化学能 B.发电机工作:电能一机械能 C. 萤火虫发光:生物质能一光能 D.内燃机工作:化学能一内能一机械能 11.下列关于科学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红外线能验钞 B.使用杠杆是为了省力 C.加入熟石灰研磨可以检验馁态氮肥 D.用活性炭吸附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12. 图 3 所示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13.在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采用“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和电压关系”的研究方法。以下 探究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A.探究燃烧的条件 B.探究磁场的方向 C. 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探究动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14.下列对图 4 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图:说明通电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B.乙图: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C.丙图:稍稍用力拉水平接触水面的玻璃板,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D.丁图:向一下迅速压活塞,乙醚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5.第一位证实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的科学家是
D.奥斯特 C.安培 B.焦耳 A.牛顿 16.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5 kg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0 m/s C.现在教室内的温度约为 60℃ D.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 80 cm 17.下列说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 控制灯泡的开关应接在火线上 B.高压带电体不能接触,但可以靠近 C 保险盒内熔丝熔断,可 用铜线替代 D 家用电器失火时,先灭火,后切断电源 18.图 5 中的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 A.甲图:春天冰雪融化 B.乙图:冬天的树上出现霜 C.丙图:室外冰冻的衣服不会变干 D.丁图: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 19.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20.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运动员跳远时助跑,利用了惯性 B.司机驾车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C.自行车停止蹬踏后,仍继续前行,是因为人和车都具有惯性 D.地球由西向东转,人竖直向上跳起来,仍落回原地,是因为人具有惯性 21.如图 6 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深度相同的 A、B 两种液体,且ρA=2 ρB。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 S甲和 S乙,且 S甲=2S乙。现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中(没有 液体溢出),小球在 B 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放入小球前,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 B.放入小球前,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C.放入小球后,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D.放入小球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22.如图 7 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Ro 为定值电阻。将滑片 P置于中点,只闭合 S1 时,电压表的示 数为 U,电流表的示数为 I。 下列情况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变化正确的是 A.滑片 P不动,断开 S1,闭合 S2、S3 时,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 B.滑片 P不动,断开 S1,闭合 S2、S3 时,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C.只闭合 S1,滑片 P从中点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D.只闭合 S1,滑片 P从中点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 卷Ⅱ(非选择题,共 76 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 9 个小题;第 24 小题 3 分,其他小题每空 1 分,共 34 分) 23.图 8 是运动员在空中降落时的图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员从静止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跳下,降落伞未打开前向下做加速运动。 原因是 (2)降落伞打开后,最终匀速降落。运动员在匀速降落过程中,机械能如何变化? 答: (3)针对运动员匀速降落过程,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 回答: ? 。 。 。 24.小明身高 1.7 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lm 处,他在镜中 的像高是 放在平面镜前,如图 9 所示,请画图说明他能否通过平面镜看到 自己的脚尖。 m,他到像的距离是 m。若将一块木板 25.小明家有额定功率均为 40W 的电风扇和白炽灯,它们正常工作相同的时间, 产生热量多。小明家还有一个“220 V 1500 W”的电热水器,将其单独连接在 电路中,发现电能表(如图 10 所示)上的铝盘 121 s 内转了 125 转,电热水器 消耗了 V。(电热水器内电阻丝的阻值 不变) J 的电能,他家的实际电压为 2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处不在的弹簧
弹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在不同的领城发挥着重要作用。 弹簧的特点就是在拉伸或压缩时都要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而且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一 旦外力消失,形变也消失。物理学家胡克研究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或 压力)成正比。 弹簧具有测量功能、紧压功能、复位功能和缓冲功能,以及储存能量的功能。弹簧在生产和生活中有 许多应用,例如,制作弹簧侧力计、钢笔套上的夹片、机械钟表的发条等。 (1)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都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这说明 (2)胡克的结论是 (3)下表是小明研究弹簧长度与所受拉力大小关系时记录数据的表格,空格中的数据 是 。 。 。 钩码重/N 弹簧长度/cm 0 4 0. 5 5 1. 0 6 2. 0 7 8 2. 5 9 (4)举一个生活中应用弹簧的实例: 。(短文中实例除外) 27.小明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在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温 度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一个酒精灯同时对两支试管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 如图 11 所示。 (1)指出图中使用酒精灯的错误: (2)水和煤油比 较, (3)加热一段时间后,煤油的温度升高了 4 ℃,则水的温度升高了 [c水=4.2x103J/(kg·℃), c煤油=2.1x103J/(kg·℃)] 吸热能力强。 ℃。 。 28.如图 12 所示,在蒸馏烧瓶内加适量石灰石和稀盐酸,经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时,将一气球紧套 在瓶口,气球逐渐胀大。然后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中 NaOH 溶液注入烧瓶并振荡,气球迅速缩小并被吸 入烧瓶内。 (1)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的操作是: 。 (2)气球被吸入烧瓶是由于 NaOH 溶液与瓶内气体反应,使瓶内气压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9.化学和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卜列问题。 (1)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它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 的主要来源。 (2)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下列物质不辱于合金的是_ (选填序号). a.黄铜 b 不锈钢 c.铁矿石 (3)锅里的油一旦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4)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5)稀土元素铺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已知三氯化馆的化学式为 EuCl3,则氧化梢的化学式 为 。 。 。
30.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一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 13 所示。 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 回答下列问题: (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 溶液。 是 。 。 (选填“能”或“不能”),理由 31.图 14 所示的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 A, B, C, D, E 是单质,甲、乙、丙、丁是氧化物。已 知:丙是红色固体,E 是最清 洁的燃料,丙高温下与乙反应可生成 D。(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己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的化学式为 (2)甲的化学式可能为 (只写一种)) (3)丙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写出 A 的一条用途: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4 个:第 32 小题 4 分,第 33 小题 6 分,第 34, 35 小题各 7 分,共 24 分) 32.根据图 15 所示的实验图,在一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1)甲图:通过真空罩可以看到手机来电显示灯在不断闪烁,说明电磁波 (2)乙图:利用这个实验原理可制作 (3)丙图:口吹硬币跳过栏杆,说明 。 。 。
(4)丁图:音叉发出的声音不同,小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说明 。 33.小明用天平、细绳、烧杯和水(ρ水=1.0 g/cm3 )测定某工艺品(实心)的密度。 (1)实验过程如下: ①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200 g。 ②用绳将工艺品拴好并浸没在水中(如图 16 所示),在右盘中增加砝码并移 cm3. 动游码,当天平平衡后,得出质量为 208 g,则工艺品的体积为 ③从烧杯中取出工艺品,用天平测量其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游 码的位置如图 17 所示,工艺品的质量为 ④工艺品的密度为ρ= (2)小明测量的工艺品密度比真实值 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被测工艺品是由下表中的某种金属制成的。这种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如 (选填“偏大”或“偏小”), (举一例)。 g。 g/cm3。 物质 密度/g·cm-3 金 19.3 铅 11.3 铜 8.9 铁 7.9 铝 2.7 34.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 0.3 A,灯丝阻值在 10Ω一 15 Ω之间。 所提供的 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压恒为 6 V)、开关各一个,滑动变阻器 (“5Ω 2A”、“20Ω 1A”) 两个,导线若干。 (1)图 18 是小明没有连接完的实物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补充完整。 (2)小明选用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 (3)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当电流表的示数为 0.3 A 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 19 所示,读数为 。 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4)小红没用电压表,但多用了一个开关,其它器材与小明的相同,也测出了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在 虚线框内画出她设计的电路图,并写出实验步骤及测定额定功率的表达式。实验步骤:
表达式:P额= 。 35.小红为大家做了一个“燃纸成铁”的趣味实验。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素为 C, H. O) 用 FeCl3 浓溶液润湿,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生成黑褐色物质。小红告诉大家: 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 [提出问题】黑褐色物质中真的含有铁单质吗? 【探究过程】 (1)小红先从反应物分析,因为 所以反应后可能生成铁单质。 (2)为 获得实验证据,小红做了实验 1 实验 1: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小气泡产生。若黑褐色物质中含有 铁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明提出疑问:由反应物的组 成分析,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 铁单质,还可能是 小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高温条件下不可能生成此类物质。 (4)小明仍有疑问:实验 1 中产生的气泡也可能是滤纸碳化后吸附的空气。 为此,小红又做了实验 1 的对比实验: 观察到有微小气泡产生但很快停}巨,证明实验 1 中的连续气泡确实是由铁单质与稀盐 酸反应产生的。 (5)为进一步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铁单质,小红又做了实验 2, 实验 2:将黑褐色物质放入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探究,证明黑褐色物质中确实含有铁单质。 【拓展探究】请再用一种方法证明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 溶液中,观察到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第 36 小题 5 分,第 37 小题 6 分,第 38 小题 7 分, 共 18 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36.为测定实验室中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取 25.0 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进 行如图 20 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2)此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g. 37.如图 21 所示,重为 16N 的物体 A 在拉力 F的作用下,5s 内匀速运动了 0.5 m。 拉力 F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 22 所示。己知动滑轮重 0.5 N,物体 A 在水平 桌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 f为物重 G的 0.5 倍。 求:(1)拉力 F的功率。 (2)拉力 F大小。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