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新疆乌鲁木齐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2 新疆乌鲁木齐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第 I 卷(共 35 分) 惟妙惟肖(xiào) 恃才放旷(shì) 鲜为人知(xiǎn) 味 同 嚼 蜡 ( jiáo) [来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瞥见(pi ē ) 什 物 ( shí) 蓦 然 回 首 ( mù ) 源:Z&xx&k.Com] B、慰藉(jiè) 气馁( něi) 苦心孤诣(yì) C、暂时(zàn) 粗糙(cāo) 寻章摘句(zh āi) 长吁短叹(yū)[来源:Z#xx#k.Com] D、呜咽(yàn) 脊梁(j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萧索 烦躁 物竞天择 猝不及防 B、庸碌 蓬蒿 一代天娇 相得益彰 C、籍贯 笼统 趋炎附势 合辙压韵 D、迁徙 隐密 险 象迭生 变本加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6 月 16 日,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随着指令的发出,火箭载着承担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 务的神舟九号腾空而起,飞向苍穹,壮观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B、“英雄司机”吴斌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都是闪亮的道德坐标,他们为我们展示了人类 最朴素、最伟大、最珍贵的情感,最应受到民众的顶礼膜拜....。 C、日本某些政客不顾历史事实和国际法,使出浑身解数....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麻烦,现在又 搞什么募捐买岛,真是可笑之极。 D、巴特尔一直是新疆广汇飞虎男篮冲击 CBA 总冠军的中流砥柱....,在新的赛季即将到来之际, 球迷对这位 来讲的感激和期待之情溢于言表。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还是 和 说到湿地,你会想到什么?是 晨光里嬉戏的水鸟 秋风中摇曳的芦苇 秋风中摇曳的芦苇 晨光里嬉戏的水鸟 ?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绰 约风姿,还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缠绵浪漫……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有涵养水 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是人类 的重 要基础。 A、秋风中摇曳的芦苇 B、晨光里嬉戏的水鸟 C、晨光里嬉戏的水鸟 D、秋风中摇曳的芦苇 网] 5、下列与课文有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城子 密州出猎》——《东坡乐府笺》——苏轼——宋代 B、《香菱学诗》——《红楼梦》——曹雪芹——清代 C、《社戏》——《朝花夕拾》——鲁迅——现代 D、《金色花》——散文诗——泰戈尔——印度 二、(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每小题 4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赖以生存 持续发展 赖以生存 持续发展[来源:学*科* 持续发展 赖以生存 持续发展 赖以生存 为了能够阻挡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国家规定在建造楼房时必须给建筑物穿一件用 安全的节能“大衣”:发泡水泥
保温材料做成的节能“大衣”,以减少夏天室内冷气和冬天室内暖气的外流。然而近年来, 由于墙体保温材料被点燃而引起的高楼火灾却频频发生。目前国家已禁用易燃的有机外墙保 温材料,取而代之的是无机保温材料,发泡水泥就是其中的一种。 发泡水泥,顾名思义,是一种有“泡泡”的水泥。“泡泡”是如何生产的呢?首先,将 发泡剂用机械搅拌方式或者高压空气 雾化气动方式进行充分发泡,形成大量 大小均一、直 径适宜的稳定的泡沫。然后将 泡沫与水泥浆均匀混合,经过发泡机的泵送系统进行现浇施 工或模具成型.经自然养护,就形成了一种内部 含有大量封闭气泡的轻质混凝土。 20 世纪 30 年代,瑞典开发研制了发泡水泥,在挪威应用一举获得成功,后来在欧美地 区迅速得到广泛应用。1973 年为了节约能源,韩国推广应用发泡水泥,随后日本也积极推 广。在韩国、日本的带动下,东南亚国家也开始广泛应用发泡水泥。我国最早的发泡水泥应 用,是上世纪 50 年代黑龙江地区的墙体保温层工程。该工程由前苏联专家指导施工,效果 良好,至今近 60 年依然完好无损,仍在使用。 最早的保温办法,是增加墙体厚度,但不能达到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后来有了新型复合 墙体。但这些复合墙体大多采用聚苯乙烯材料,这种材料属于易燃,且在冬季供暖时会随着 温度的升高而释放有害气体。而通过发泡水泥技术制作的节能“大衣”,除了阻燃,还有很 多优势。发泡水泥属于气泡状隔热材料,水泥内部的那些封闭气泡,可以使混凝土轻质 化 和隔热化,保温、隔音的效果特别好。它还有强度高、不变形的特点,其抗压抗裂性是普通 混凝土的 8 倍。用在楼层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中,既可以支撑地暖管材和地面承重,又可以 隔热、隔音。 在制作发泡水泥的过程中,发泡剂必不可少。这种发泡剂的原料为植物性或动物性的脂 肪酸,合成体为水溶性,不含苯、甲醛等有害物质,绝对安全环保。 发泡水泥的耐久性强,使用年限大于 50 年,可与建筑物同寿命,一次施工可使建筑物 终身保温。从使用成本、应用范围上看,发泡水 泥也极具吸引力。目前,发泡水泥在楼层 间地板施工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作为外墙保温“大衣”,还亟待推广。相信这种新型环 保材料会带给我们更加安全节能的居住环境。 (选自《百科知识》2012 年第 4 期,有改动) 6、下列对“发泡水泥”下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 A、发泡水泥就是内部含有许许多多小泡泡的水泥。 B、发泡水泥是通过在水泥浆中添加发泡剂而生产出的新型水泥。 C、发泡水泥是内部混合了大量大小均一、直径适宜、稳定的泡沫的轻质混凝土。 D、发泡水泥是内部含有大量直径适宜且均一的封闭气泡的混凝土。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给建筑物添加保温层主要是在北方地区采取的措施,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冬季室内温度能 达到规定的标准。 B、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我国就已经使用发泡水泥做墙体保温材料,但由于种种原因,发泡 水泥后来几乎没有在建筑工程中推广应用。 C、加厚墙体可以保温,环保但不能节能;采用新型复合墙体,材料大多数易燃物质,且随 着温度升高而释放有害气体,节能但不环保。 D、发泡水泥作为基本的建筑材料,具有阻燃、质轻且强度高、隔热、隔音、安全环保、耐 久性强等多种优势,可在建筑 中广泛使用。 8、下列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介绍发泡水泥的事物说明文,读后使我们对这种建筑材料的特点和用途有了较 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B、本文主要采用逻辑顺序,依次说明了发 泡水泥的基本特点、研发应用历史及其多种优势,
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文章第 2 段采用了打比方、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形象、准确、全面地介绍了发泡水泥的 生产方法及产品特征。 D、本文的语言平实而又不乏生动,如标题既直接点明了发泡水泥的安全节能,又用“大衣” 作比,形象概括了其保温的特点。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第9、10、12 题各 4 分,第 11 题 6 分) 9、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登岳阳楼(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陈与义 A、首联是全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 远的扫描,逐渐放开,最后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B、诗的颈联以含蓄的方式,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 ”与“三年”对举, 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 C、这首诗通过登楼所见,抒发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破败、中原动荡之忧, 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读之让人感慨万分。 D、与杜甫的《春望》《石壕吏》 等诗相比较,能看出此诗的老杜风格。诗人在模仿的同时, 又富于变化,布控精巧、情思绵绵,自成一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 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 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 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 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 之勤且艰若此。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录毕,走送之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B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C D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其真无马邪 第 II 卷(共 115 分) 11、请将第 I 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来源:学.科.网 Z.X.X.K] (2)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12、作者所说的自己求学的“勤且艰”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4 分) 四、(本大题共 5 小 题,共 26 分)[来源:学科网 ZXXK]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7 题 多说一两句话 麦父 从医学院一毕业,他就进了父亲的诊所,成了和父亲一样的乡村医生。从他进诊所的第 一天开始,父亲就谆谆告诫....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任何情况下,都 不能开大处方。他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上。 他进诊所,是被看做来接父亲的班的。父亲年龄渐大,一天看几十个病号,已经吃不消 了。他们的诊所,只看一些普通的病症,诸如感冒、腹泻、炎症之类。如果病情复杂,他们 会立即建议病人去大医院诊治,以免延误。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菜一碟....。因为经过几年的 学习和实践,可以说,他的医术已经一点也不比父亲差了。然而,奇怪的是,来看病的人, 大多仍然会选择让父亲看。这让他涌起了一股莫名的失落感。 父亲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查看了儿子的门诊记录,没开过大处方,药方也都是 正确的;儿子看病时的态度,问诊周到,热情友善,也没毛病啊。不过,在连续留意了几天 后,老父亲还是发现了问题。 这天,他坐在父亲身边,观摩父亲诊治。对待每一个病人,父亲都详细问诊、把脉、察 看舌苔、摸腹,然后,给病人开处方。他特别留意了父亲所用的药,与他的判断几乎一致。 一切似乎都与自己的诊治没有什么差别啊。 父亲也不着急,只顾自己和平时一样,一个接一个看病。一个姑娘,陪着一位老人来看 病,肠胃不舒服。老父亲仔细问诊检查后,开好药,对老人说,老哥,我刚刚检查了你的咽 喉,你还有慢性咽炎哪。老人连连点头,是啊是啊,你也给开点药吧。老父亲摇摇头,慢性 咽炎重在保养,你一定抽烟吧?听我一句话,把烟戒了。烟不戒,吃什么药,你的咽炎也好不 了。默默站在一边的姑娘忽然激动地插嘴说,爷爷,你听见了吧,医生都让你戒烟,你就是 不信。老人看看姑娘,又看看医生,憨憨地说,是得戒了。姑娘搀扶着老人站起来,笑着对 老父亲说,医生,谢谢你,你的话他听。 看着这一幕,他猛地一震。自己每次看病,都是开完了处方,就急着看下一个病人,根 本没时间再和病人交流,而老父亲似乎总会比自己多说那么一两句话。这一发现让他惊喜不 已。 下一个病人牙痛,老父亲检查后,确定是牙周炎。老父亲开好药,问病人,是不是喜欢
吃成货?病人直点头,最喜欢吃腊肉和成菜了。每年冬天,家里都会腌很多成货,一直要吃到 夏天呢。语气里透着满足和自豪。老父亲摇着头说,成货开胃,但吃多了,有害健康,还是 少吃点吧。病人捂着腮帮子,点点头,听你的。 几天的陪诊结束了,儿子回到了自己的诊室。一位年轻妈妈领着孩子走了进来,孩子肚 子疼。化验单显示,孩子肚子内有蛔虫。他很快就开好了药方,递给孩子妈妈。然后,他拉 过小孩的手,看了看他的指甲,笑着对小孩说,你看看,你的小手指甲太长了,里面藏着好 多小虫呢,小虫一不留神就跑进了你的肚子里。记得要多洗手,常让妈妈剪指甲哦。男孩腼 腆地低下了头 ,妈妈弯腰对孩子说。听到了吧,医生叔叔的话,是不是跟妈妈讲的一样?男 孩看看他,又看看妈妈,点了点头。 他微笑地目送年轻妈妈拉着孩子的手离开,心里暖暖的,终于明白,多说这一两句话, 带给病人的,不仅仅是温暖的关心,更为这寒冷的冬季,带来了一抹动人心弦的温情与爱。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2 年第 9 期) 13、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6 分) (1)从他进诊所的第一天开始,父亲就谆谆告诫....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 (2)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菜一碟....。 14、儿子的心理经历了从“莫名的失落感”到“心里暖暖的”的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意补写 出中间空缺的词语。(4 分) )→( 莫名失落→( )→心里温暖 15、文中的父亲和儿子,你更欣赏谁?请选定一个,结合文章内容分析。(6 分) 16、文章第三段说:“老父亲还是发现了问题”,老父亲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 分) 17、文章结尾一段中划线的句子对你有什么启示?(4 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五、(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9 分) 18、请按照提示填写处空缺的句子(7 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 (2)八百里分麾下炙, 词以寄之》) (3) ( 4 )《 < 论 语 > 十 则 》 中 , 孔 子 谈 学 与 思 的 辩 证 关 系 的 句 子 是 “ (5)生活中,人们常以周敦颐《爱莲说》中的“ 作为自己洁身 自好的座右铭。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来源:学|科|网 Z|X|X|K]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 , ” , 。” 材料一:今年 5 月 14 日,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一套开播。①它立刻成 了“吃货”必看和观众热议的话题。 材料二:《舌尖上的中国》中出现的美食成了网络上的搜索热词,并引发热卖。淘宝数据 显示:5 月 14 日起的一周时间,②淘宝零食特产的搜索量已有近 400 万次左右。土特产搜 索量更是爆炸式增长,其中毛豆腐增长了 48 倍,松茸增长了两倍。 成交量也倍增。
材料三:《舌尖上的中国》中有这样的片段,③香港大澳岛上的一位老奶奶对着照片忽然 哭了。原来照片上的人是她故去的老伴,他俩做了一辈子的虾酱。 材料四:观众评论:“很久没被中国的纪录片感动了!” 材料五:《舌尖上的中国》和大多数美食节目不同,此片不 仅重“舌尖”,更重“中国”, 总导演陈晓卿说:“④我们是在表现美食,而通过美食,我们希望能看到中国的样貌,关注 中国的现实生活。” (1)鉴于《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产生的影响,《西部手机报》拟以此为主题,制作一期专 刊。请你为下面的专刊标题补写出下句,使之对偶整齐。(2 分) 舌尖载动故乡情, (2)本期专刊拟分为两个板块,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为每个版块写出两个关键词。(4 分) (3)以上材料中四个画线的句子有两句存在语病,请指出序号加以改正。(6 分) [来源:学科网] 六、(共 60 分) 20.作文 什么是享受呢?有人认为吃美食是一种享受,有人认为听音乐是一种享受,有人认为旅 行是一种享受,也有人认为经历失败是一种享受……其实摆正心态,仔细想想,做许多事情 都可以给我们带来享受。那么,你做的哪件事是享受呢? 请 以“享受”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记叙文。 注意: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人名、校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来源:学科网]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 I 卷(35 分) 一至三(上)、(共 10 小题,共 35 分,第 1~5 题每题 3 分,第 6~10 题每题 4 分) 1.B 2.A 3.B 4.D 5.C 6.D 7.D 8.C 9B 10.A 第 I 卷(35 分) (注:凡主观题答案意思对即可;若与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下)、(10 分) 11.(6 分) (1)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 向当地有道德有学 问的前辈请教。(3 分) (2)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浇洗,用被子(把我)蒙盖好,很久才缓和过来。(3 分) 12.(4 分)[来源:学&科&网 Z&X&X&K] 勤:勤奋抄书读书;勤于求师请教。艰:从师 路途艰难;求学生活艰苦。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6 分) 13.(6 分) (1)指父亲语重心长的恳切嘱托。表达了老父亲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希望儿子成为一 个不仅有医术更要有医德的医生。(3 分) (2)比喻小事一桩,轻易就能办成。写出了儿子此时的特点,自恃毕业于医学院,完 全能胜任乡村医生的工作,而未能真正理解父亲对他告诫的深意。(3 分) 14.(4 分) 猛地一震 惊喜不已(每空 2 分) 15.(6 分) 欣赏父亲:对儿子的谆谆告诫表现出他的仁厚善良,心中有爱;诊治过程中父亲对病人 的关爱体现出高尚的医德;从父亲启发教育儿子的方式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充满智慧的人。 欣赏儿子:对病人热情周到,诊治准确,表现了他良好的职业素养;观摩父亲诊治体现 了他虚心好学善于观察;效仿父亲关爱患者体现他善良充满爱心。 (每个人物形象 3 个要点,每个要点 2 分) 16.(6 分) ①发现的问题:儿子每次看病,都是开完了处方,就记着看下一个病人,不与病人过多 交流。(2 分) ②老父亲用自己在诊治过程中关爱病人的实际行动影响教育了儿子,不露痕迹地解决了 问题。(2 分) ③埋下伏笔,引起下文,推动情节的发展。(2 分) 17.(4 分) 启示要点:人的心中要有爱(这是基础),还要善于沟通,真诚关爱(这是方法和过程), 才能让他人尤其是有困难的人感受到温情与爱,而自己也能收获更多的 温情与爱(这是结 果)。 (围绕上述一点活几点谈均可。) 五、(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9 分) 18.(7 分) (1)随风直到夜郎西[来源:学#科#网 Z#X#X#K] (2)五十弦翻塞外声
(3)瀚海阑干百丈冰 (4)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没空 1 分,错一个字该空不得分) 19.(12 分) (1)例:光影激扬赤子心(2 分) (2)(表现)美食,(关注)生活;(观众)热议,(淘宝(热卖(4 分) (3)①在“‘吃货’必看”后加“的 纪录片”等词语;②删去“近”或“左右”。 (6 分,选对序号 1 分,改对 2 分;选错序号不得分。) 六、(共 60 分) 20.作文分项分等评分标准(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