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 年云南昆明中考语文真题
(本试卷共有四大题 28 小题,共 8 页,考试用时 150 分钟,满分 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含 1~6 题,共 22 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1—3 题。
①生命如一泓清泉,
②青年时代的我们渴望挣脱一切羁绊.,像江水一样奔流,流向未知的远方,我们拒绝停滞,因为停滞
与否,将决定生命之泉拥有活力,我们冲破心灵的堤岸,融入溪流,汇入大江,奔腾入海,也许我们会变得浑
浊.,也许会被暗礁撞得遍体鳞伤,但我们将 勇往直前 , 奔腾不息。
③在阳光的照耀下,我们的生命将会进一步升华,我们可以升腾为天上的云,迎着风在天空中自由地飘
荡;我们可以化作雨露,给干涸.的土地以绿色的希望;我们可以再次融入溪流,汇入大江,奔腾入海……哪怕
这样的旅程多么地曲折艰险,我们更要实现那壮美的梦想。
④生命如一泓清泉,让我们保持水的活力,水的自由,还有水的生命。
1.请用正楷将第②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 分)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3 分)
(1)羁绊.(
3.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 分)
) (2)浑浊.(
)(3)干涸.(
)
4.下列三组词语中,每一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3 分)
(1)精湛
(2)迷惘
(3)繁衍
秘诀
妥贴
儒雅
相提并论
若既若离
无暇顾及
眼花缭乱
忧柔寡断
人迹罕至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5.选出下面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2 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 305 篇,当时
统称为“诗”,又称为“诗三百”,后被儒家尊为经典。
B.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分别出自《曹刿论战》和《木兰诗》。
C.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著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他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借助
联想和想像,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D.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斯商人》是他著名的悲剧代表作之一。
6.按要求默写。(7)小题 3 分,其余小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2)
(3)
(4)夕阳西下,
(5)青树翠蔓,
,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6)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的四季变化之美,其中 “
” 描写了芳香四溢、生意
盎然的春季。
'.
(7)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可以使作品艺术效果突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以小
景与大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的开阔;杜牧《赤壁》中的“
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构思巧妙;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
”以小见大,用
”托物言志,表达
.
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8)变化多端的云,常能触发诗人几多思绪,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云”的连续两句:
“
。”
二、阅读理解(含 7-23 题,共 40 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诗歌赏析。(第 7 题,共 2 分)
品读曹操《观沧海》,按要求回答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请对本诗画线句作简要赏析。(2 分)
答: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 8-13 题。(共 14 分)
.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
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
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
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
斯人,吾谁与归?
【乙】余为儿童时,闻山游者说峡山寺,难为俦①远地,尝以为无缘能来。及兹获游,周历五峰,然后知峡
山之名于世,有其故焉。
于灵鹫寺时,述诸山居之所长,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剑池不流,天竺之石桥下无泉,麓山之力不副
天 奇 ,灵鹫拥前山,不可视远,峡山亦少平地,泉出山,无所潭。
乃知物之全能,难也。况求友择人而欲责全耶?去其所阙,用其所长,则大小之材无遗,致天下於治平②也,
弗难矣
【注释】①俦(chóu):伴侣,此处用作动词,结伴同游。②治平:政治修明,社会安定。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 分)
A.去.国怀乡(
C.然后知峡山之名.于世 (
)
B.至若春和景.明 (
D.去其所阙. (
)
)
)
9.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至则无可用
B.不以物喜/皆以美于徐公
C.而未言其所不足/学而不思则罔
D.有其故焉/且焉置土石
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
.
.
11.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品味下面的句子。(3 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答:
12.选出对【甲】【乙】两段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 分)
A.甲文先写登岳阳楼所见的自然风光,接着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景不同,情亦不同,一阴一晴,
.
一悲一喜,形成鲜明的对比。
B.甲文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把人物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C.乙文中,作者通过写童年时听旁人的讲述,从正面表现了峡山寺的美景。
D.乙文是一篇借题发挥之作,写峡山寺只是一个引子,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议论。
13.【甲】【乙】两文表达的主旨虽不同,但都会给人一定的启发,请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联系生活实际,
谈谈你的看法。(3 分)
答: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4-18。(共 11 分)
神秘的人体“天网”
①常言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说,在人类社会中,一些坏人在作恶以后,自以为能侥幸逃脱,
但最终还是鬼使神差地被缉拿归案,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个天网,使得坏人终究得伏法认罪。冥冥之中究竟有没
有天网?这暂且不论。科学家发现,人类社会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天网,在人体里竟然真的存在!
②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
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状体物质。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但后
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这些网
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
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③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对付
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
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
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
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为了搞清楚人体免疫系统内部发生的这一神奇现象,德国科学家把目光锁定在了一种叫做中性粒细胞的
身上,因为“天网”总是出现在它们周围。中性粒细胞已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
液大约有白血球 5000~10000 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 55%~70%。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
菌和吞噬、毒杀病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菌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网”有没有关系,还
是个未知数。
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
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
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天网”的踪影。
⑤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
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
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
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
网”。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 DNA!
'.
.
⑥人体内由 DNA 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他们发现,
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
例如医学上有一种叫做先天性黏液稠厚症,它的特点是人体肺部的分泌物过于黏稠,很容易堵塞人的呼吸通道,
使人断气而亡。奇怪的是,那些分泌物中总是有数量极大的 DNA。长久以来,医学专家只知道这种疾病肯定和基
因有关,但其中的疾病制造内幕总是弄不清楚。现在,他们才明白,这很可能是中性粒细胞在肺部抛出的“天
网”过密、过多导致的。
⑦科学家认为,人体“天网”的发现,为人类研究自身免疫系统和相关疾病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
的新天地,但现在只是一个开端,因为人体“天网”本身还有许多谜题待解,如究竟是什么信号会促使中性粒细
胞抛出它们“天网”的;细胞内的 DNA 又是通过什么路径被释放出来的;当它们把细菌一网打尽之后,又是怎
样神秘消失的……等等。尽管如此,科学家坚信,这个惊人发现,定能为人类健康带来福音!
(选自《知
识窗》)
14.“那么,‘天网’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天网’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
这是一个过渡段,它是从选文中摘录的,请问应将它放回选文哪两段之间?(2 分)
应放在第(
)段和第(
)段之间。
15.阅读选文第⑤段,在 A、B、C、、D 四处填写恰当内容,用简明的语言准确概括出人体“天网”的形成过程。
(每空不超过 6 个字)(2 分)
中性粒细胞:A
→与细菌拼杀→ B
→
C
→ D
→构成“天网”
16.选文第④段中画线部分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
答:
17.选文第⑥段“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一句中,加
.
点词语“可能”有什么表达作用?(3 分)
答:
18.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 分)
A.选文开头引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一成语,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人体天
网”。
B.在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不见“天网”活动的踪影,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
C.人体“天网”的发现,为人类自身免疫系统和相关疾病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但到止前为止,有
.
关人体“天网”的许多问题尚待科学去研究。
D.选文彩逻辑顺序,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9-23 题。(共 13 分)
失帽记
余光中
①去年底在中文大学演讲的那一次,听众的盛况不能算怎么拥挤,但也足以令我穷于应付,心神难专。等
到曲终人散,又急于赶赴晚宴,不遑检视手提包及背袋,代提的主人又川流不息,始终无法定神查看。餐后走
到户外,准备上车,天寒风起,需要戴帽,连忙逐袋寻找。这才发现,我的帽子不见了。
②事后几位主人回去现场,又向接送的车中寻找,都不见帽子踪影。我存和我,夫妻俩像侦探,合力苦思,
最后确见那帽子是在何时,何地,所以应该排除在某地,某时失去的可能,诸如此类过程。机场话别时,我仍
不死心,还谆谆嘱咐孙明珠、樊善标,如果寻获,务必寄回高雄给我。半个月后,他们把我因“积重难返”而
留下的奖牌、赠书、礼品等等寄到台湾。包裹层层解开,真相揭晓,那顶可怜的帽子,终于是丟定了。
'.
.
③仅仅为了一顶帽子,无论有多贵或是多罕见,本来也不会令我如此大惊小怪。但是那顶帽子不是我买来
的,也不是他人所送,而是我身为人子继承得来的。那是我父亲生前戴过的,后来成了他身后的遗物。那顶法
式贝瑞帽呈扁楔形,前低后高,戴在头上,由后脑斜压在前额,有优雅的缓缓坡度。至于毛色,则圆顶部分呈
浅陶土色,看来温暖体贴。四周部分则前窄后宽,织成细密的十字花纹,为淡米黄色。戴在我的头上,倜傥,
有欧洲名士的超逸,
④但帽内的乾坤,只有我自知冷暖,天气越寒,尤其风大,帽内就越加温暖,仿彿父亲的手掌正护在我头
上,掌心对着脑门。毕竟,同样的这一顶温暖曾经覆盖着父亲,如今移爱到我的头上,恩佑两代,不愧是父子
相传的忠厚家臣。
⑤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打过我,甚至也从未对我疾言厉色,所以绝非什么严父。不过父子之间始终也不亲热。
小时他倒是常对我讲论圣贤之道,勉励我要立志立功。长夏的蝉声里,倒是有好几次父子俩坐在一起看书:他
靠在躺椅上看《纲鉴易知录》,我坐在小竹凳上看《三国演义》。冬夜的桐油灯下,他更多次为我启蒙,苦口
婆心引领我进入古文的世界,点醒了我的汉魄唐魂。张良啦,魏征啦,太史公啦,韩愈……,都是他介绍我初
识的。
⑥后来做父亲的渐渐老了,做儿子的长大了,父亲长期宦游在外,我因工作而几经辗转,各忙各的,父子
交集不多。
⑦23 年前,我受中山大学之聘,由香港来高雄定居。妻子毅然卖掉台北的故居,遂把父亲接来高雄安顿。
父亲自中年起痛风,晚年更因青光眼近于失明,许多年来,父亲的病情与日常起居,幸亏有妻子悉心照顾并操
劳陪伴。身为他亲生孩子的我,却未能经常陪侍,想到 50 前在台大医院的加护病房,母亲临终时的泪眼,谆谆
叮嘱:“爸爸你要好好照顾”,实在愧疚无已。
⑧父亲和母亲相濡以沫,母亲逝于 53 岁,长他 10 岁的父亲,尽管亲友屡来劝婚,却终不再娶,寂寞中守
了 34 年,享年 97 岁。可怜的老人,以风烛之年独承失明与痛风之苦,又不能看报看电视以遣忧,只有一架古
董收音乐喋喋为伴。暗淡的孤寂中,他能想些什么呢?除了亡妻和历史的和渺渺的往事。除了独子为什么不常
在身边。而即使在身边时,也从未陪他久聊一会儿,更从未握他的手或紧紧拥抱他的病躯。长寿的代价,是沧
桑。
⑨所以在遗物之中竟还保有他长戴的帽子,无异于继承了最重要的遗产。父亲在世,我对他爱得不够,而
孝心也始终未能充分表达。想必他内心一定感到遗憾,而自他去后,我遗憾更多。幸而还留下这么一顶帽子,
未随碑石俱冷,尚有余温,让我戴上,幻觉未尽的父子之情,并未告终。这一份与父共戴帽的心情,说得高些,
是感恩,说得重些,是赎罪。不幸,连最后的一点凭借竟也都失去,令人悔恨。
⑩寒流来时,风势助威,我站在岁末的风中,倍加畏冷。对不起,父亲。对不起,母亲。
(选自《读者》有删改)
19.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④段中画线词语的意思。(2 分)
乾坤:
20.作者为什么在选文开头详写寻帽经过及帽子的特点。(2 分)
答:
2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与父亲共戴一顶帽子的心情,是一种赎罪。(3 分)
答:
.
.
22.选文第⑤段叙写了父子在长夏和冬夜读书的温馨场景,请你结合选文,充分发挥联想及想像,补写作者与
父亲在奏或秋天的一个充满温情的读书场景。(50 字左右)(3 分)
答:
23.请联系选文内容,对以下材料进行探究,写出探究结果。(3 分)
'.
.
【材料一】“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
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宽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
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节选自邹韬奋《我的母亲》)
【材料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
子吟》)
【材料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家语·致思))
答:
。
三、综合性学习(含 24-27 题,共 8 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九十年峥嵘岁月,九十年建党伟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学校九年级(1)班将于 7 月 1 日下
午四点在本班举行“走进红色七月”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嘉宾邀请】
24.你将代表班级云邀请校长来参加此次活动,你会怎样对校长说:
(2 分)
【新闻摘要】
25.请把下面材料概括为一句话新闻。(2 分)
《春城晚报》讯:昨日,作为云南省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重要活动,《云岭楷模风采录》在云南省科技馆
展出。《云岭楷模风采录》全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建党 90 年来,我省各个历史时期 90 名优秀共产党员的
生平事迹、历史贡献。
【经典鉴赏】
曾经有这样一部作品感动了千千万万的青年读者,被视为生活的教科书、人生的路标和精神的补品,它就
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6.你能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作书名吗?(2 分)
【颁奖典礼】
九十年来,云南这块红土地孕育出了许多杰出的共产党人,如:聂耳、罗炳辉、楚图南、杨善洲等。
27.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为“云岭丰碑”获奖者——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写一段颁奖词。(50 字左右)(2
分)
杨善洲(1927-2010 ),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他在任地委书记期间,足迹遍布深山的村村寨寨,抓
农业兴科教,为改变保山地区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
大亮山,带领大家植树造林,一干就是 20 多个春秋,建成面积 5.6 万亩,价值 3 亿元,覆盖率达 97%以上的林
场,并将林场无偿上交给了国家。
附:颁奖词示例
“红军长征”颁奖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穿越雪山草地,突破腊子口……
创造奇迹的是一支衣衫褴褛的工农武装,他们装备低劣而士气昂,他们几入绝境又几度重生,是长征,铸就了
这支人民军队不呆战胜的军魂。
四、写作(50 分)(作文请用黑色碳素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28.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50 分)
题一:请以“美好的相遇”为题,写一篇文章。
'.
.
题二:阅读下面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
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一位年轻人在海边认识了几位垂钓者,他和其中一位有了以下的对话——
年轻人:“一整天都呆在一个地方钓鱼,不觉得枯燥吗?”钓鱼者:“因为喜欢,自然会找到钓的乐趣。”
年轻人:“钓鱼时为什么要不停地上下抖动竿子?这多累啊!”钓鱼者:“只有不停地抖动鱼竿,鱼才会
咬钓啊。不累,怎么能钓到鱼呢?”
年轻人:“如果钓了一天,看到别人满载而归,自己却一无所获,你秦腔吗?”钓鱼者:“我们是一起来
钓鱼的,他们钓到鱼我也很高兴。我想,只要坚持,我也能钓到鱼。”
年轻人豁然开朗:做一件事,只要喜欢,就能从中找到乐趣;只有辛勤劳作,坚持不懈,才能有收获;与
别人分享功,也是一种快乐。
写作要求:
1.选题一,请按要求写作。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不少于 20 行)。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
5.书写工整,不少于 600 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