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广西民族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真题 A 卷
一、选择题 (每题 3 分,共 45 分)
1、面心立方结构的铝中,每个铝原子在本层(111)面上的原子配位数为
A、12; B、6; C、4; D、3
2、密排六方与面心立方均属密排结构,他们的不同点是:
A、晶胞选取方式不同;
B、原子配位数不同;
C、密排面上,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原子密排面的堆垛方式不同
3、以下哪种铸铁的断口呈灰黑色?(
)
A 马口铁
B 白口铸铁
C 麻口铸铁
D 灰铸铁
4、与(113)和(112)同属一晶带的有:
。
A、(112)
B、 (221) ,
C、(110)
D、(211)
5、组成固溶体的两组元完全互溶的必要条件是:
。
A、两组元的电子浓度相同,B、两组元的晶体结构相同,
C、两组元的原子半径相同,D、两组元的电负性相同,
6、调质处理就是(
)的热处理。
A、淬火+高温火
B、淬火+中温回火
C、淬火+低温回火
D、淬火+低温退火
7、间隙相和间隙固溶体的区别之一是
A、间隙相结构比间隙固溶体简单; B、间隙相的间隙原子比间隙固溶体中的间隙原子大;
C、间隙相的固溶度比间隙固溶体大;D、间隙相的结构和其组元的结构不同
8、铸铁与碳钢的区别在于有无
。
A、莱氏体
B、珠光体
C、铁素体
D,马氏体
9、凝固时在形核阶段,只有核胚半径等于或大于临界尺寸时才能成为结晶的核心。当形成
的核胚其半径等于临界尺寸时,体系的自由能变化
。
A、 大于零
B、 等于零
C、 小于零
10、金属镁的单晶处于软取向时塑性变形量可达100%~200%,但其多晶体的塑性很差,其
主要原因是:
A、其多晶体晶粒通常粗大;
B、其多晶体通常存在裂纹;
C、其独立滑移系通常较少;
D、因为镁是BCC结构,所以脆性大。
11、20CrMnTi 钢中 Ti 元素的主要作用是(
)。
A 细化晶粒
B 提高淬透性
C 强化铁素体
D 降低结晶温度
12、铅在常温下的变形属:(
)
A 冷变形
B 弹性变形
C 热变形
D 既有冷变形也有热变形
13、球墨铸铁经(
)可获得铁素体基本组织。
A 正火
B 回火
C 等温淬火
D 退火
14、为提高灰铸铁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采用(
)热处理效果较好。
A 渗碳后淬火+低温回火
B 电加热表面淬火
C 等温淬火
D 正火+表面淬火
15、从金属学的观点来看,冷加工和热加工是以(
)温度为界限区分的。
A 结晶
B 再结晶
C 相变
D
25℃
二、填空题 (每空 1.5 分,共 30 分)
1、金属弹性变形的主要特点是:
,
。
2、滑移时一个滑移面和该面上一个滑移方向的组合称为
。
3、多晶体变形特点:第一是变形的
,第二是变形的
。
4、
是材料在断裂以前能够吸收的能量大小的量度。
5、超塑性变形的本质,多数的观点是认为由
的滑动与
的转动所致。
它没有晶粒的伸长变形,
和
是实现这一变形的必要条件。
6、菲克第一定律描述了稳态扩散的特征,即浓度不随
变化。
7、从扩散方向考虑,钢加热时,碳化物溶入奥氏体的过程是
扩散;而冷却时,
碳化物析出的过程是
扩散。
8、形核的充分条件是
、
、
9、相律是表示材料系统相平衡的热力学表达式,具体表示系统
、
和
之间的关系。
10、在间隙式和置换式固溶体中,
固溶体只能形成有限固溶体。
三、名词解释 (每题 5 分,共 25 分)
1、加工硬化
2、结晶
3、稀有金属
4、自然时效
5、马氏体
四、简答题 (每题 4 分,共 20 分)
1、简述回火的目的。
2、调幅分解反应和一般的形核长大机制有何不同?
3、拉伸试验主要了解材料的哪些特性?可获得哪些常用的力学性能数据?
4、位错是否有平衡浓度?为什么?
5、简述孪生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五、综述题 (第一题 15 分,第二题 15 分,共 30 分)
1、已知A(熔点600℃)与B(熔点500℃)在液态无限互溶,固态时A在B中的最大固溶度(质量
分数)为
3.0A
,室温时为
1.0A
;但B在固态和室温时均不溶于A。在300℃时,含
4.0B
的液态合金发生共晶反应。试绘出A—B合金相图;并分析
A 的合金室温下
0.2
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15分)
2、分析ωc=3.5%的铁碳合金从液态到室温的平衡结晶过程,画出冷却曲线和组织转变示意
图,并计算室温下的相组成物。(1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