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广东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超时限:阅读材料 40 分钟,作答 110 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资料分析
(1)据统计,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达到 2.5 亿,平均每天有超过 3 亿条短信在用户的拇指
之间传送。手机短信已经成为国人一种非常重要的通讯与娱乐工具,然而我们在享受拇指间
便捷的同时不得不随时面对垃圾短信的骚扰。
垃圾短信是指未经接受者同意的包含违背法律规定或具有广告信息内容的或以恶意报复他
人为目的的、侵害接受者通信自由、生活安宁或违背社会善良风俗的信息。据通信管理部门
有关人士介绍,归纳起来,目前的短信陷阱主要有六种:一是互动短信套钱 ,二是中奖短
信诈钱,三是不明信息骗钱,四是免费试用圈钱,五是退定成功钱照收,六是强扣钱不商量。
(2)广州越秀区的王先生说,今年 1 月 28 日晚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用联通手机参与了大熊
猫征名投票活动,当时收到一条“谢谢参与”的回复短信并被收取 1 元,谁知道又收到 3
条相关春晚内容短信,短信中注明每条收费 1 元。他很气愤,这不是强行收取自己的费用吗!
温州的周小姐就曾经中过短信的陷阱。一次,她收到了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一条短信:“这
么久都不见你,到哪里去了?快给我回个信息!”周小姐一时想不起对方是谁,就回了一条
短信:“你是谁?”很快,她收到了这个号码发来的回复,上面显示:“你已经申请成功,请
输入注册名!”周小姐明白自己已经中了收费短信圈套。她想问问怎么才能退出申请,于是
她又发了一条短信:“怎么退啊?”。很快,对方发来的短信显示:“恭喜你!你的注册名为:
怎么退啊?太过分,简直是强盗!”周小姐一个月后查手机话费时,发现被扣了 20 元钱的所
谓包月费。“现在只要不是熟人发来的短信,我一概不回复。”至今周小姐还是很害怕。
“恐怖来信”不堪其扰。 据有关部门随机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手机用户都收到过各种莫名
其妙的垃圾短信,但都表示对此毫无办法。某商店上班的李小姐很是担心地说:“我有时收
到一些很恐怖的短信,说有迷魂药和枪支卖。如果是真的,这是危害安全的,运营商和有关
部门怎么不管?这些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3)沈阳曲某向深圳警方反映,2002 年 9 月 18 日,她收到一自称肖南的男子发来的征婚
短信息,此后上当受骗,从 2002 年 9 月 18 日至 2003 年 1 月 21 日,肖先后 4 次骗取曲汇往
银行账户人民币 25000 余元。警方在深圳将犯罪嫌疑人姜跃军等 4 名涉案人员抓获。 2003
年 2 月,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黄贝派出所侦破了以杨文革为首的利用短信息和刊登广告等
形式从事婚介诈骗的犯罪团伙,抓获杨文革等 5 名犯罪嫌疑人。经查,2002 年 2 月至 2003
年 3 月,杨文革伙同张珍等人,先后诈骗了 100 多人,在深圳市联兴大厦、林茂大厦,以发
送婚介短信息、刊登婚介广告等手段,先后诈骗了 I00 多人,其中杨文革分得赃款人民币 2
万多元。
(4)2003 年 3 月 14 日,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接到辽宁省大连市市民刘某报案,称接到
一手机短信息称可代办各种证件,刘某在两次汇款后发现被骗。南山分局刑警大队立即开展
侦查,并迅速发现有关线索。3 月 20 日凌晨,采取缉捕行动,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吴燕林
等 3 人,缴获作案工具电脑 1 台、手机 10 部、手机短信群发器 1 台及赃款赃物一批。经审
讯,犯罪嫌疑人交待了自 2002 年 6 月以来采用短信息群发技术,发送办理证件的短信息实
施诈骗近 200 宗的犯罪事实。
(5)2003 年 3 月 12 日,韶关市广客隆连锁店经理黄某到韶关市刑警支队报案,称其接到
一手机短信息,威胁称已在韶关市内广客隆三家连锁店安置炸弹,勒索事主 20 万元,要求
5 天内交钱,否则引爆炸弹。接报后,韶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立即开展侦查,迅速封锁现场,
清查广客隆各连锁店后证实没有爆炸物品。经侦查,于 3 月 25 日将犯罪嫌疑人邱俊伟抓获,
现场缴获赃款 3 万多元。
接受调查的手机用户叶先生说:“他们怎么会知道我的号码?”据叶先生介绍,自从他买了
车之后,就经常收到关于办理汽车保险的短信,让他好不烦恼。《北京青年报》报道:短信
诈骗升级换代,继去年 10 月份北京频发利用手机短信进行银行信用卡诈骗案件以来,今年
1 月诈骗又出新花招,由原来的“消费转账”变异成“退还汽车购置税”等形式,已发案 50
余起,涉案总值高达 170 多万元,个案最高达到 20 余万元。
(6)2003 年 2 月 1 日,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刑警大队连续接到群众报案,2 名事主分别
在 2002 年 11 月和 2003 年 1 月被人以他们在“香港某国际投资集团深圳办事处”举行的抽
奖 活动中中大奖为名,骗走人民币 20 万元。
3 月 10 日、11 日,专案组在厦门市抓获犯罪嫌疑人林柏男、杨雪娇、李发兴等人。经初步
审查,该团伙总部设在台湾,有严密的组织,共诈骗了群众 415 人,已经得手 200 多宗,诈
骗金额上百万元。
该团伙的行骗手法是:第一步,在深圳、厦门、南昌等地租下多处住房,每一个点称作某 办
事处。在每套租住的房子里安装 3~5 台有线电话。第二步,发短信息给受骗人,称受骗人已
中“香港某国际投资集团”的奖金,并告知集团联系电话。第三步,受骗人按信息上的 电
话,核实中奖情况,被告知中了三等奖,奖金 5 万元,并要受骗人先往其指定账号汇税款和
手续费 2000 元。第四步,受骗人汇入 2000 元后,团伙再次发短信息告知受骗人,称其不是
会员,要寄二张照片、身份证复印件、现金 8000 元,才能入会,否则不能领取奖金。第五
步,受骗人再次汇入 8000 元,团伙通过短信告知,经董事会研究,受骗人被破例录取为会
员,同时还提供给受骗人一个会员编号。第六步,一名自称科长的人主动打电话向受骗人介
绍公司情况,让受骗人将中奖的钱再拿出一部分,由公司代为投注,每注 1000 元。过一段
时间,通过短信息告诉受骗人,公司已为其投了注,中了一等奖,奖金 500 万元,受骗人需
再汇入 20 万的税款和手续费才能领奖。受骗人汇入巨款。第七步,发短信息告知受骗人,
公司已将其中奖的全部奖金汇入受骗人提供的账号,要受骗人 3 天后查询汇款情况,受骗人
多次查询无款汇,打电话无人接听。
(7)从 2003 年 4 月 25 日起,广东省内大部分手机用户突然收到一条短信:“中国卫生部告
知:非典型肺炎突破一万例,‘五一’节放假一天,请把信息转发给 10 个用户,你的手机账
上将获得 188 元话费,我刚试过是真的,快转……”至 4 月 26 日,全省手机用户转发该短
信已多达 213 万多条。
针对大量有关“非典”谣言的手机短信息在广东部分地区传播,广东各级公安机关对此迅速
展开追查。拘留了 13 名制造、传播谣言的不法分子,其中个别情节严重者已被追究刑事责
任。警方指出,利用非典型肺炎制造谣言是违法行为,转发此类谣言短信超过 10 条者同样
违法,公安机关将严惩不贷。
4 月 26 日,北京董某在网上发表题为“绝对可靠内部消息,上海隐瞒大量非典病例”的文
章称:“上海已有四百余人因‘非典’死亡。”北京市公安机关迅速组织力量开展凋查,于 5
月 3 日将董某查获,董某被刑事拘留。公安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个别人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短
信传播不实消息和谣言,在部分群众中造成负面影响,严重影响防治“非典”工作的开展和
社会秩序的稳定。从公安机关查处的案件中分析,涉案人员多为不明真相的青少年,但也确
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和境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借机造谣惑众,妄图引发社会恐慌,破坏社
会稳定。
2005 年 6 月 5 日,辽宁省一个人的手机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内容为“特大喜讯:出售 2005
年高考试卷标准答案,绝对保真!”同时短信留下了出售者的3部手机联系号码。6 月初,
两人利用手机的短信群发功能,发布虚假信息,先后骗取长沙、太原、沈阳、烟台等地受害
者 6 万余元人民币。
(8)“龙马精神事业旺,乌纱帽往你头上掉,老婆看你笑,小蜜要你抱,钞票朝你飘,乐得
直喊:要、要、要。”2003 年大年初一一大早,张先生为这条好友发来的拜年短消息被爱人
盘问了一遍,并对他不依不饶:“你一定是在外面有了‘小蜜’,否则怎会有如此祝福?”
据调查,目前的短信内容除了新闻、服务等种类的信息外,还有一个共同的趋向——迎合低
级趣味,搞性暗示。短信一族对此都深有感触,有些短信的“黄度”很深,极富挑逗性和骚
扰性,有些句子更可称“肮脏”和“下流”并重,甚至不堪入目。
一知名企业成都分公司业务经理章女士遭人暗算,接下来,噩梦开始了。3 月 2 日晚上 11
时许,章女士接到了来自广州、上海、武汉、深圳等地的电话,共有 200 多个黄段子,几天
后又有近千个无聊电话、不堪入目的黄色短信,潮水般地涌来,折磨得她几乎精神崩溃。又
羞又怒的章女士决心弄个水落石出。原来,有人在一家黄色网站上,以她的名义发布了征求
一夜情的消息。经公安机关调查,被怀疑发短信的人是在深圳某地上网发布的信息。
几乎每个人都被不同程度的色情短信所骚扰过,教育专家则认为:现在手机拥有群体呈低龄
化趋势,黄色短信的肆虐已经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9)一名曾经在一家短信代发公司工作过的姓周的人说:“短信广告效果好,阅读率高,还
没有地域的限制,能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送达。所以,短信广告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有一
些不正规的产品,在正规广告平台上刊发有困难,利用短信发布,其费用与报刊、电视广告
相比,要低得多。”
(10)短信发送的方式一般有三种:有的通过互联网,有的通过手机,有的利用群发器进行
群发。群发器,实际是一种 GPRS 发射器,在日常的电脑城里买不到,但在许多网站上却是
公开出售。无论用哪种方式,所有短信都得经过移动运营商的平台才能到达接收方的手机,
从这点上说,从技术上防范和阻止不良手机短信,净化移动通信领域,是我国移动通信部门
面临的新课题。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认为,由于运营商不是行业监管部门,且无相关的
法律法规做依据,种种制度缺少切实可行的处罚手段,未能杜绝 SP 强卖行为的发生。
(11)一条垃圾短信至少涉及到信息的始作俑者、短信群发代理商和电信运营商。一些商家
甚至是“三无产品”的经营者,认为短信广告成本低且无人监管,因此利用这种新兴媒介发
布未经审核的商业信息;短信群发代理商则声称,可以从电信运营商那里得到发送短信的批
发价,加价后再以每条几分钱的价格卖给广告客户,一次就能完成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条的短
信发送,即使以每条一分钱左右的收益计算,利润也相当可观;无论何种发送方式,所有短
信最后都需通过电信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的短信处理中心发送出去的短信中,往往包括让用
户不堪其扰的垃圾短信。有专家介绍,快速发展的短信业务给电信运营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电信运营商的短信收入大致在 200 亿元,垃圾短信带来的收入就占了几十个亿的份额。
(12)某省通信管理局负责人说:我们中国移动从技术角度、设备投入角度来说,非常难做
到针对每条短信进行过滤,从整体系统讲,还存在一定漏洞。
目前各家运营商都只能对本省范围内自己的号码进行监控,对于外省号码和其他运营商的号
码,他们要经过层层上报才能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大了管理的难度。
短信群发公司与许多个人信息发送者一起,还在源源不断地制造垃圾短信。他们恰恰成为监
管的盲区,运营商们也左右为难。中国移动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运营商对监管利用群发器进
行欺诈短信发送的难度很大。
运营商也不能贸然替客户屏蔽掉这些短信息,其中有些可能是用户需要的。比如交友信息,
有些人觉得是骚扰,但是有的人可能会乐意接受。同时,运营商也要顾及到客户的隐私权。
(13)代表们认为,手机短信管理是一个新的法律课题,涉及其它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公民
的通信自由权、通信秘密权、隐私权等一系列公民权利,涵盖合同、消费者权益、广告、著
作权等诸多法律关系。目前在手机短信管理方面,存在三大难题:一是现行法律中涉及手机
短信非常有限,难以通过法律、法规手段对手机短信进行约束和管理;二是政府通信管理部
门的行政执法权和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对手机短信领域的触及不够,执法力度不到位,管理上
存在空白;三是电信运营商作为企业,不具有行政执法权力,无权对手机短信进行检查,无
权界定“垃圾短信”,更无权拦截和截停用户所发送的短信。因此,电信运营商对“垃圾短
信”左右为难,不管则扰民,管则有可能违宪违法,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秘密权。“垃圾
短信”的制造者和发送者正是钻了法律空子。有些不法分子甚至专门从事代发短信广告,利
用短信群发设备,快速、大量地发送短信,发送对象可以是有针对性的,也可以是随机确定
的号段。
(14)电信专家 Frost&Sullivan(中国)公司总裁王煜全先生在采访中表示,未来短信广告
的发展趋势是定制。用户的需求是关键,比如说有人要买房、买车、订机票了,就可以去定
制类似的广告短信。既可以是用户付费,也可以是广告发布商付费。王煜全还表示,垃圾短
信之所以屡禁不绝的根源就在管理上。还有就是一个“利”字的驱使。因为广告统计的是千
人到达率,而群发短信有着便捷的发送方式和极高的到达率。对于运营商是否有权监管垃圾
短信,王煜全强调说,现在出现对运营商的监管权的质疑是由于分工不明晰造成的,运营商
实际上是有权的,因为他们既是电信运营服务的提供者和维护者,又是市场的监管者,他们
理所应当要承担起监管的责任,以维护广大用户的正当权益。
三、申论要求
1.请你根据给定资料概述垃圾短信形成原因和带给人们的危害。要求:概述全面,突出要点,
字数限 500 字内。(满分 40 分,超过的字数扣分)
2.请你就政府应如何综合治理垃圾短信问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题目自拟,
观点正确,联系实际,措施具体,文字流畅。字数在 800 左右。(满分 60 分)
参考答案
第一题
1.手机垃圾短信泛滥成灾的具体原因:
(1)手机短信深受人们的青睐,蓬勃发展,一些诈骗者和违法经营者利用短信具有可以
隐匿真实身份、价格便宜、目标性强等特点以牟取暴利。
(2)广告商认为手机短信广告成本低,短信群发代理公司又有巨额经济利润可赚,这导
致了手机短信广告“漫天飞”。
(3)手机短信群发业务给电信运营商带来了可观的营业收入,加之运营商防治垃圾短信
的技术力量还不够,另外,部分电信运营商本身自律性较差,因此,运营商对于手机垃圾短
信多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对群发代理公司或个人用户的监管乏力,尚没有形成有
效监管手机短信的机制。
(4)我国的法制建设还比较落后,而我国经济却突飞猛进,日新月异,造成了对于部分
手机短信业务无人、无法监管的局面。
2.垃圾短信的危害性:
(1)垃圾短信扰乱了人们日常的正常生活秩序。如欺骗、诈骗、暴力类手机短信降低了
人们的社会安全感;色情类手机短信沾污了人们的情感操守,对青少年的毒害尤为深重,严
重破坏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良好氛围;小企业用于竞争的广告短信,对广大接收信息者来
说,多无用处,给人们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2)垃圾短信泛滥,使人们对电信运营商的社会责任产生了怀疑,造成了消费者对 SP
整体行业的不信任感,短信使用量的增长明显放缓,运营商的短信业务收入下降。
(3)垃圾短信为违法分子提供了犯罪途径,滋长了违法犯罪活动,危害了社会治安秩序。
(4)不正规企业或小企业利用大量手机短信作广告,搞竞争,这种不正规的广告形式不
仅损害了广告行业的形象,扰乱了广告行业市场秩序,同时也损害了国家良好的市场经济体
系,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
第二题
谈谈综合治理垃圾短信
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科技的创新,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已经成为
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通讯工具。手机短信则以其便捷、实惠的特点深受人们的欢
迎,然而,在人们享受短信的便捷服务时,不得不忍受垃圾短信的骚扰。什么是垃圾短信呢?
从侵权法的角度来讲,垃圾短信应该是指未经接受者同意的,包含违背法律规定或具有广告
信息内容的或以恶意报复他人为目的的、侵害接受者通信自由、生活安宁或违背社会善良风
俗的信息。
虽然垃圾短信还不至于天怒人怨,却也实在让人苦不堪言,深恶痛绝。为此,治
理垃圾短信,刻不容缓,政府责无旁贷。
1.治理垃圾短信应充分应用政府的公权力
违法短信和垃圾短信的发送与传播不但具有民事和行政的违法行为,有的已经构成刑事
违法性,特别是短信诈骗是传统犯罪方式与现代通信手段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犯罪形式,具有
很强的专业性,因此,治理违法和垃圾短信,政府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公权力。
2.限制发送短信数量
对短信进行流量控制,也就是说,规定手机用户每月、每天或每小时发送短信数量不得
超过多少条。目前,中国移动是根据单位时间内发送量对垃圾短信进行判断。判断的标准是:
非节假日客户发送短信流量超过 200 条小时、节假日客户发送短信流量超过 500 条小时,系
统应及时限制客户的短信发送功能,7 天后解除限制。为了保证正常发送短信流量较大的个
人客户或行业应用客户正常使用业务,移动公司应建立“免限制白名单”制度,避免在治理
垃圾短信的过程中给正常使用业务用户造成不便。
3.推行手机入网“实名制”
实行手机实名制的出发点,是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维护消费者权益,建立个人通信市
场发展所必需的信用体系;手机实名制的推行能有效控制违法短信、垃圾短信的传播,遏制
短信犯罪,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享受的电信服务更为安全、可靠和安心。
4.建立用户黑名单制
建议公司建立用户“黑名单制”并尽可能在技术上对短信进行过滤,对手机短信进行监
控。如果一个号码一分钟内发送短信超过 8 条或更多,将暂停这一手机号的短信发送功能,
将其列入黑名单,并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分析,如属恶意行为,立即报告公安机关,由公安机
关通知移动或根据移动公司与公安机关、通信管理机关以及消费者协会共同发文规定的规定
停止其短信业务。
5.设置垃圾短信监控和拦截功能
电信运营商应增加垃圾短信监控和拦截模块,以便对垃圾短信进行有效监控和拦截。垃
圾短信监控和拦截功能设施的设置应向省级公安机关和通信管理机关报告或审批,使公司的
这项权利公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