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满分 20 分)
1.下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是(
)
A.春节 B.清明 C.端午 D.中秋
2.推动道教在民间兴起的主要人物是(
)
A.老子 B.庄子 C.张陵 D.汉明帝
3.下列对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描述准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时间
西汉
魏晋
唐朝
宋元
情况描述
书法开始成为一门艺术
篆书、隶书转化为楷书
柳公权是成就最大的书法家
雄浑敦厚的草书盛行
A.A
B.B
C.C
D.D
4.日本侵略中国过程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
①《南京条约》
②《马关条约》
③《辛丑条约》
④“二十一条”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上的这三幅浮雕反映的史实依次是(
)
A.南昌起义、五四运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B.五四运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南昌起义
C.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五四运动、南昌起义
D.南昌起义、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五四运动
6.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承担过民国首都职能的城市包括(
)
①北京②延安③南京④重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中共七大提出:打败日本侵略者后,中国要选择的发展道路是(
)
A.社会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民族主义 D.共产主义
8.报纸是近代各种思想传播的主要工具。下列报纸以宣传君主立宪制为主旨的是(
)
A.《申报》 B.《民报》 C.《南风报》 D.《万国公报》
9.如图拍摄于 1951 年,结合图片内容给它起一个符合实际的名称(
)
A.人民解放军攻占布达拉宫 B.西藏和平解放办法签订仪式
C.人民解放军和平进驻拉萨 D.西藏僧、民欢迎解放军进驻
10.1949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 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 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
程反映出(
)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少数民族地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C.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11.20 世纪 60 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作出的共同贡献是(
)
A.推进了工业化的实现 B.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
C.实现了科教兴国的梦想 D.弘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
12.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开展拨乱反正工作提供前提的是(
)
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
D.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
13.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排列下列相关活动的先后顺序(
)
①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②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③汪辜会谈
④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⑤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④⑤①③② B.④⑤③②① C.⑤④①②③ D.⑤④③①②
14.新航路开辟后的 300 年间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受益最大的国家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15.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区分它们主要是根据(
)
A.能源动力 B.通讯技术 C.交流工具 D.机械设备
16.关于拉丁美洲民族解放斗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范围包括美洲以南的全部美洲地区
B.主要参加者和领导者是土生白人
C.斗争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推动
D.拉丁美洲国家基本实现了独立
17.列宁没有参与的革命或探索活动是 (
)
A.俄国二月革命 B.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制定新经济政策 D.成立“苏联”
18.下列描述属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相同点的是(
)
A.美国是会议最大的主导者和胜利者
B.都是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
C.都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
D.英国和日本都受到程度不同的限制
19.据统计,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 37.2%,工业产量倒退至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水平,各国失业率达 30﹣50%.这组数字反映出危机(
)
A.持续时间长 B.波及范围广 C.破坏性大 D.来势猛烈
20.1938 年,慕尼黑会议上割让给德国的是(
)
A.奥地利 B.捷克 C.斯洛伐克 D.苏台德区
二、解答题(共 2 小题,满分 10 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工开物》封面和插图
材料二
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和进取毫不相关也!
(1)材料中《天工开物》的作者是
。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天工开物》的主要内容。
(3)说明《天工开物》所反映出的时代特点。
22.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天工开物》
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一刻也未曾停留。他们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提出了
①“师夷长技以自强”、②“变者,天下之公理也”、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④“民主、科学”等主张。他们的探索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逐渐深入,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
思想文化的变革。
(1)从材料的政治主张中,选出两个标号并指出它代表的政治派别。
(2)请用一句话概括你选出的政治派别为中国近代化做出的积极贡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他们寻求近代化途径的共同之处。
三、简答题(共 2 小题,满分 10 分)
23.列举 1953﹣1954 年,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方面进行的努力。分析当时我国面临的有利和不利的外
部因素。
24.1861 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2 年,美国总统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
隶宣言》.简述两个法令除解放“奴隶”以外的内容。分别说明当时亚历山大二世和林肯要解决的根本问
题。
2017 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满分 20 分)
1.下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是(
)
A.春节 B.清明 C.端午 D.中秋
【考点】2Q:先秦时期的天文、历法、医学(扁鹊).
【分析】本题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属于二十四节气的节气.
【解答】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清明属
于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
故选 B.
2.推动道教在民间兴起的主要人物是(
)
A.老子 B.庄子 C.张陵 D.汉明帝
【考点】3Q: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分析】本题以道教在民间兴起为依托,考查推动道教在民间兴起的主要人物.
【解答】推动道教在民间兴起的主要人物是张陵.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
创始人之一叫张陵.游览道教圣地应该去四川青城山.西汉末年,被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入青
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张陵.东汉顺帝初年,他入鹤呜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境
内)修道,创立五斗米道.亦即天师道.鹤鸣山与青城山同属古岷山山脉,张陵最早从鹤鸣山来到青城山
结茅传道,并羽化山中.
故选 C.
3.下列对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描述准确的是(
)
选项
A.
B.
C.
时间
西汉
魏晋
唐朝
情况描述
书法开始成为一门艺术
篆书、隶书转化为楷书
柳公权是成就最大的书法家
D.
宋元
雄浑敦厚的草书盛行
A.A
B.B
C.C
D.D
【考点】2L:文字的演变.
【分析】本题以“我国古代书法艺术”为切入点,考查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
【解答】我国汉字历史悠久,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由最早的古文字﹣甲骨文(金文)﹣春秋战国时各
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了一种艺术.东汉的蔡邕是当时有名书法家;曹
魏的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这是汉字书法的一种进步;东晋的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
世称“书圣”,其子王献之书法造诣也极高,与王羲之合称“二王”.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
转化到楷书.
故选 D.
4.日本侵略中国过程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
①《南京条约》
②《马关条约》
③《辛丑条约》
④“二十一条”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考点】8B:《马关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日本侵略中国过程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据所学知,甲午战后日本强迫清政策签订了《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日本等八个国
家又强迫清政策签订了《辛丑条约》、袁世凯为了获得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同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南
京条约》是中国同英国签订的与日本无关,可排除.
故选 D.
5.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上的这三幅浮雕反映的史实依次是(
)
A.南昌起义、五四运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B.五四运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南昌起义
C.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五四运动、南昌起义
D.南昌起义、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五四运动
【考点】9B:五四运动;9K:八一南昌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南昌起义、五四运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幅浮雕反映的史实依次是南昌起义、五四运动、敌后抗日游击战
争.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
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8 月 1 日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巴黎和会上中
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 1919 年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前期以学生为主力,运动的中心是北京,6 月 3
日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历
史舞台并发挥着重大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抗日战争爆发后,共产党领导人民建
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
故选 A.
6.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承担过民国首都职能的城市包括(
)
①北京②延安③南京④重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95: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9J: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分析】本题以“承担过民国首都职能的城市”为切入点,考查民国首都职能的城市的知识.
【解答】武昌起义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并商议召开国会事宜,
此为中华民国第一个法定首都.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袁世凯定都北京.袁死后,北洋军阀陷于分裂,
北京政权先后被各派系军阀所轮流占据;中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迫于战争形势,将首都由武汉迁至重庆,
此为陪都.延安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总后方.不是国民党的首都.故选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