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湖北武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
的填 A,错误的填 B。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 ( A )
2.“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提出的。 ( B )
3.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
指导性文件。 ( A )
4.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元认知策略。 ( A )
5.教师素养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 ( B )
6.苛勒的顿悟与桑代克的试误说是相互独立与排斥的。 ( B)
7.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是心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 A )
8.气质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 ( A )
9.终身学习就是活到老学到老。 ( A )
10.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 B )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B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A )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教学目标
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中强调(B )
A.理论联系实际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循序渐进
4.依照法规,必须保证实施的国民教育是( C )
A.高等教育 B.职业教育 C.义务教育 D.中等教育
5.“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 )特点。
A.示范性 B.长期性 C.连续性 D.创造性
6.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A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班会 C.共青团活动 D.班主任工作
7.根据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好孩子”属于( B)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前运算阶段
8.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C )
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消退
9.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C )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D.事例或案
例
10.一题多解属于( D )
A.聚合思维 B.分析思维 C.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
11.高智商与高创造性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D )
A.高智力者其创造性也高 B.高创造性者必有高智商
C.低创造性者其智商可能高也可能低
D.创造性与智力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线性关系
12.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C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不良行为在班集体中得到抑制,属于班级心理的( A )
A.规范 B.相容 C.舆论 D.凝聚力
14.儿童心理发展先具体后抽象属于儿童身心发展的( B)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15.埃里克森提出人的社会心理发展渐成说,其中他将 0~17 岁分为( B )个阶
A.四 B.五 C.六 D.七
1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属于( A )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心态
17.楚国伍子胥在一夜之间须发全白了,这属于( B )
A.个性失调 B.情绪调节失调 C.饮食心理失调 D.焦虑症
18.2008 年,国务院发布公告,将( D )定为全国哀悼日。
A.5 月 12 日至 14 日 B.5 月 18 日至 20 日 C.5 月 18 日至 21 日 D.5 月 19 日至
段。
21 日
19.( A )在其《教育漫话》中提出了著名的教育思想“白板说”。
A.洛克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20.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是( C )
A.《论语》 B.《大教学论》 C.《学记》 D.《普通教育学》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
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班级发展的阶段( ABC )
A.松散的群体 B.合作的团体 C.集体 D.小集团
2.意志的品质特征包括( ABCD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韧性
3.人身心发展的特征( ABCD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发散思维的特点( ABCD )
A.流畅性 B.灵活性 C.独创性 D.指向性
5.人格差异的理论有( ABC )
A.特质理论 B.类型理论 C.整合理论 D.共同要素理论
6.影响教师威信的因素有( ABCD )
A.教师的作风 B.教师的教学能力 C.教师的人格魅力 D.教师的教学态度
7.新课程改革从哪三方面进行整合性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ABC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教师与学生
8.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新型师生关系特点包括( ABCD )
A.民主平等 B.教学相长 C.心理相容 D.尊师爱生
9.2008 年度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有( AB )
A.王忠诚 B.徐光宪 C.邓稼先 D.袁隆平
10.“神七”航天员有( BCD )
A.杨利伟 B.刘伯明 C.翟志刚 D.景海鹏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
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一个小学生打破玻璃被老师发现后批评一顿,家长得知消息打了孩子,而后该
生沉默寡言,经查实该生得了焦虑症,该生属于( A )
A.素质焦虑 B.境遇焦虑 C.遗传焦虑 D.器质焦虑
2.一位老师在教学《阿 Q 正传》的时候,说:“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出现
了一篇震惊中外的文章,当局者都以为是写他们自己的,也被翻译到国外,这就是《阿 Q
正传》。”这位老师用了哪些教学原则( B C )
A.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
原则
3.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老师问:“谁是最可爱的人呢?”一个学生站起
来说:“老师我是不是最可爱的人啊?”老师说:“你热爱劳动,乐于助人,你是可爱的人,
如果你能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上课积极发言,那么你也是最可爱的人。”该师运用了
哪些德育原则?( ACD )
A.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B.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在《力的作用》教学中,老师问:“什么是力?”众生茫然,于是,老师出示“人
提水,起重机吊东西,”学生们立即说开了,“脚踢球”“风吹红旗”……学生们讨论“力是
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该片段包含教学过程的哪些基本阶段(AB )
A.激发学生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5.班上一些有很多学生迷恋网络,班主任组织了一个主题班会,题目是“我与网
络”,班上同学们积极发言,深刻认识到了网络的有点和弊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请问主
题班会的选择应注意哪些事项?( ABCD )
A.适合性 B.创造性 C.趣味性 D.知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