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浙江省湖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6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12 分) 1.水中好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净水处理剂.高铁酸钾 是暗紫色粉末,溶于水中生成紫红色溶液。下列有关高铁酸钾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高铁酸钾是一种氧化物 B.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 价 C.高铁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 D.高铁酸钾中含有单质铁 『答 案』C 『解 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测量质量 B.滴加液体 C.过滤泥浆水 D.点燃酒精灯 『答 案』C 『解 析』 试题分析:A、使用托盘天平是,注意“左物右码”,图中操作错误,故 A 错误;B、使用胶 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不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 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 B 错误;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 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正确;D、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 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故 D 操作错误。故选 C。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3.如何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科学家一直在探究的课题,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的专家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酸(CH2O2),下列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 ) A.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B.二氧化碳能阻挡地面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 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而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这种新型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答 案』A 『解 析』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4.下列实验中,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 现象 结论 A CO2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红CO2 具有酸的性质 B 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振荡 总体积变小 分子之间有空隙 C 稀 H2SO4 溶液中滴入 NaOH 溶液无明显现象 H2SO4 和 NaOH 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 冷却 CuSO4 热饱和溶液 有晶体析出 CuSO4 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答 案』D 『解 析』 试题分析: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并不是二 氧化碳使之变色,故选项错误;B、黄豆和芝麻混合是宏观物质的混合,而分子的性质是微 观粒子的性质,故选项错误;C.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 现象,但是可以借助于酸碱指示剂来进行判断,故选项错误;D、冷却 CuSO4 热饱和溶液,
有晶体的析出,说明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说法正确,故选项正确;故选项 为: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中和反 应及其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二、解答题 5.红葡萄酒中因含有花色苷而呈红色,花色苷是一种天然色素,对人体有抗癌减肥等保健 功能,它的化学式是 C16H16O6。 (1)花色苷中 C、H、O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2)花色苷属于(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答 案』(1)8:8:3 (2)有机物 『解 析』 试题分析: (1)1 个花色苷分子是由 16 个碳原子、16 个氢原子和 6 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花色苷中 C、 H、O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16:16:6=8:8:3。 (2)花色苷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6.中国科研人员首次在自然界中发现金属铀,金属铀和二氧化铀按要求制成一定尺寸和形 状的燃料棒或燃料块,就可以投入核反应堆使用,此反应堆活动核能的途径是(选填“裂化” 或“聚变”),目前工业上的金属铀可用四氟化铀(UF4)和镁通过热还原法来制备,化学方 程式为 UF4+ 2Mg U+2MgF2,此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答 案』裂化置换 『解 析』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反应类型的判定
7.科学兴趣小组做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实验后,收集到 CO 和 CO2 的混合废气,考虑到废气直 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想把废气初步分离回收再利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分离实验(收集 装置略去): (1)广口瓶中加入的是。 A.NaOH 溶液 B.NaCl 溶液 C.Ca(OH)2 溶液 (2)打开阀门 K2 通入混合气体,首先分离得到气体,接着关闭阀门 K2 打开阀门 K1,将分液 漏斗中装的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在广口瓶中看到有气泡产生,从而分离出第二种气体。 『答 案』(1)A (2)CO 稀硫酸 『解 析』 试题分析: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三、解答题 8.为了比较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 2 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 1 号和 2 号,向 2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2 毫升体积分数为 3% 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 1 号试管中滴入 2 滴质量分数为 3.5%的 FeCl3 溶液,向 2 号试管中滴入 2 滴质量分数为 20%的猪肝研磨液。 ③观察 2 支试管内产生气泡情况。
④2~3 分钟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入 2 支试管内液面的上方,发现 2 号试管的卫生棉 燃烧得更旺。 查阅资料获知:每滴质量分数为 3.5%的 FeCl3 溶液中 Fe3+微粒数大约是每滴质量分数为 20% 的猪肝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微粒数的 25 万倍,FeCl3 溶液中起催化作用的是 Fe3+。 请回答: (1)写出 2 号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该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快慢是转换为来实现的。 (3)小明认为:上述实验中催化剂的种类和数量(微粒数)都不同,没有控制好变量,得 出的结论不令人信服。小芳认为:过氧化氢酶的微粒数比 Fe3+的微粒数少得多,再根据观察 到的实验现象,更能说明酶的催化效率高,你认同(选填“小明”或“小芳”)的观点。 『答 案』 (1)2H2O2 2H2O+O2↑ (2)观察卫生棉燃烧得情况 (3)小芳 『解 析』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9.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了俗称为苏打的碳酸钠后,得知它还有一个俗称为小苏打的“兄 弟”,这个“兄弟”的性质是否和它相似?它们之间能发生转化吗? 小明查阅了资料,将相关信息整理如表: 俗名 化学式 苏打纯碱 Na2CO3 小苏打 NaHCO3
构成微粒 Na+ CO3 2﹣ 溶解度(常温) 21.5 克 Na+ HCO3 ﹣ 9.6 克 两者的转化 Na2CO3+CO2+H2O═2NaHCO3 2NaHCO3 Na2CO3+CO2+H2O 下面是小明同学进行的探究: (1)用试管取适量 NaHCO3 溶液,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试液颜色变化。此实验的目 的是。 (2)在研究 Na2CO3 与 NaHCO3 转化时,小明觉得 Na2CO3 转化为 NaHCO3 过程中,由于 NaHCO3 溶 于水,整个过程不会有明显现象。老师笑着对小明说:“做实验吧,实验会告诉你答案。”于 是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向饱和的 Na2CO3 溶液中通入 CO2,起初无明显现象,继续不断地通 入 CO2,溶液中出现了白色沉淀。这让小明很疑惑:NaHCO3 溶于水,为什么还有白色沉淀呢? 小明经过思考,明白了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是。 (3)在小明同学的带动下,兴趣小组又对 NaHCO3 的其他性质进行了探究,发现两“兄弟” 既有相似的性质也有不同的个性。从微观角度分析,造成两“兄弟”不同个性的原因是不同。 『答 案』 (1)Na2CO3 溶液和 NaHCO3 溶液碱性的强弱 (2)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要生成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 钠,所以出现 了白色沉淀 (3)酸根离子 『解 析』 试题分析: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盐的化学性质 10.食盐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调味品,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健康平衡盐,适量食用可维持人体 Na+、K+等重要离子的平衡。如图是某品牌健康平衡盐的部分说明:
请回答: (1)在物质分类上,氯化钠和氯化钾都属于(选填“酸”、“碱”或“盐”)。 (2)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摄入 K 的质量在 2000~4000 毫克之间,若一个人每天需要 摄入 K 的质量是 2000 毫克,其中 10%来自该平衡盐,以该平衡盐每 100 克所含 K18 克计, 他每天需要摄入该平衡盐克(精确到 0.1 克)。 『答 案』(1)盐(2)1.1 『解 析』 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11.某 Na2CO3 样品中混有一定量的 Na2SO4,小明想测定样品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取该样品 20 克放入烧杯,加入 100 克水使样品全部溶解,再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当滴加的稀硫酸 质量为 50 克时,恰好完全反应,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是 165.6 克。 请通过计算回答: (1)滴加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该样品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 『答 案』(1)19.6% (2)53% 『解 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0g+100g+50g﹣165.6g=4.4g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 x,滴加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y 则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106 98 x y 44 4.4g
x=10.6g y=9.8g (1)滴加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9.6%。 (2)该样品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 100%=53%。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