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江苏徐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2 分)
1. 古诗文默写。
(1)谁言寸草心,______。(孟郊《游子吟》)
(2)但愿人长久,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生活中,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正像《〈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所说:
“______,______。”
(5)如果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参加“天下国家·诗文展示”综合性学习活动,准备选用
“______,______”两句连续的古诗文作为开场白。
2. 根据语境作答。
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最近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播。该节目制作水准较
高,观众和业内人士的好评,逐渐成为品牌。
诗词歌赋表达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追求与人文精神,yùn( )含着古今一脉的文化信息,
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家底”。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歌赋,是为了传承,也是为了(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 suǐ( )。把这些“文化家底”守护好、利用好,我们才更能怀着
自信与从容行稳致远。
《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不少优秀文化类节目(B),
背后都折射着同样的时代需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现实场景,吸纳时代气息,满足人
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
)②(
)
(2)为文中 A、B 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汲取吸取油然而生异军突起
(3)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将古典价值融入当代表达
②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③立足诗词这一文化宝库
A.①②③
3. 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②③①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A.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作品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
国工农红军的情况,并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B. 母爱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泰戈尔的《金色花》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对母亲的依恋;
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在质朴平实的叙述中饱含着对母亲的深情。
C. 现代汉语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温故知新”出自《论语》,“舍生取义”出自
《孟子》,“教学相长”出自《礼记》。
D. 小语听到爸爸跟王叔叔打电话。爸爸说:“王弟,最近家父身体可好?老人家也近七十
花甲了,我抽时间去看看他。”
二、阅读(55 分)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①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
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邪?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
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
无恙邪?彻②其环瑱③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
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注]①岁:收成。②彻;除,摘下。③环瑱(tiàn):古代垂挂在冠冕两侧的玉质饰物。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4.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彻 其 环 瑱 至 老 不 嫁 以 养 父 母 。
5.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书.未发②无从致书.以观
B. ①使者不说.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 ①臣奉使使.威后②使.内外异法也
D. ①何以王.齐国②陈涉乃立为王.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
(1)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2)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
7.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赵威后先问齐国的收成如何,老百姓情况如何,最后才问到齐王是否无恙。这充分显示
了赵威后作为一位政治家的民本思想。
B. 从赵威后对齐国使者的批评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她的重用贤人、赏罚分明的政治文化
见解。
C. 全文围绕一个“民”字,以赵威后对齐国使者的问话一贯到底,却问而不答,问而无答,
问而不必答,充分提升了文势。
D. 钟离子、叶阳子和婴儿子这三位贤士孝女是帮助齐国治理的有德之人,却没有得到重用。
赵威后以“无恙邪(乎)”发问,弦外之音是对齐王的指责。
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①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
8. 请对“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作简要赏析。
9. 你对“宦情羁思共凄凄”中的“共”字如何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朱清科
①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的涵
养水源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或调节径
流的能力,还体现在森林各结构层次在各水文过程中的作用,包括产水、净水、拦洪、补枯
等各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②森林以其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等通过拦截、吸收、蓄积降
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表明,我国热带、
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 4 种气候带 54 种森林综合涵养降水能力值在 41~166 毫米,华北、
西北、华中等地区一般在 100 毫米以下,华南、东南、西南等地一般在 100 毫米以上。
③那么,这座森林“水库”自上而下是怎么调蓄水源的呢?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
对垂直降雨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
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 11%~34%。
④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
也为拦截雨水作出贡献,增加林地土壤入渗能力。
⑤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多孔疏松、透水性强,林
地土壤不仅能蓄持雨水,还可以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
枯水期到来时间,增加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⑥森林是“水库”,作用也很大。森林的蒸腾和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
量,增加蒸发量参与水分小循环,形成降水。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
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⑦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
少水系的发源地,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辽河下游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达 1.37 亿
立方米。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不仅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
措,更是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选自《人民日报》2022 年 4 月 19 日,略有改动)
材料二
森林涵养水源功能各结构层次图
材料三
2021 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
10. 根据材料一的说明内容,材料二中的 A、B 处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11. 材料一围绕“森林是‘水库’”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的?
12. “华北、西北、华中等地区一般在 100 毫米以下”中的“一般”“以下”都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请具体分析。
13. 请你用说明性的语言把材料三中的信息有条理地写出来。
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被月光抱住
肖复兴
①德智是我的发小儿,从小学到如今,我们一起度过了六十多年的漫长时光。一晃,从
小孩子就晃荡到了白发苍苍。
②春天又来了。德智在微信里说,要快递给我一罐“太平猴魁”新茶。我说,别寄了,
明天要有空,咱们在天坛碰面吧。
③上一次碰面,也在天坛,同样刚开春。转眼过去整整两年。会朋友,或有人找,一般,
都会约在天坛。天坛,成了我的“私家会客厅”。满园古树,满园清风,何不快哉!
④小时候,我和德智两家离天坛都很近,常来这里玩,不是捉蛐蛐,就是捉迷藏。如今,
各自搬家,远了,但到天坛来还是轻车熟路。到的时候,看见德智正沿着东门内的长廊里来
回走,东张西望,在寻摸我呢。两年前,也是他先到,让我惭愧。
⑤一块儿坐在长廊里闲聊,多日不见,话自然稠起来。
⑥德智从小喜欢书法,他曾送我一本颜体字帖,又送笔和纸,希望我也练练。字帖和笔
纸都落满灰尘,我始终也没去练,尽管身旁有老师。
⑦高中毕业,我去了北大荒,德智被分配到北京市肉联厂,炸丸子。六年之后,我调回
北京教书,他还在肉联厂,围着一口硕大无比的大锅炸丸子。我笑他,天天可以吃丸子,多
美呀。他说:美?天天闻着这味儿,早就想吐了。
⑧那时,我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取名叫《希望》,每天下课回家写一段,晚上到他
家那间只能放一张床和一张小桌的小屋找他,得意洋洋地读上这一段。他认真听完,然后,
给我看他写的毛笔字。就这样,上下半场交换位置,比试武艺,相互鼓励。30 万字的小说
写完了,最后,也没有任何希望,成了一堆废纸。他写了一幅大大的横幅楷书,贴在他屋的
墙上:风景这边独好。
⑨坐在长廊的椅子上,天马行空,忽然,德智问我:“张书范,你认识吗?”
⑩我知道这个人,书法家,楷书写得不错,当过北京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
⑪德智说:“有一次,偶然间,我写的一幅小楷让张书范看见了,连问是谁写的?知道
是我写的之后,他问:你加入书协了吗?我说没有。他立刻叫人找了一份入会申请表给我。
我就这么加入了北京书协,完全靠人家张书范的举荐呀。”
⑫我说:“也是你写得好,才会有张书范的慧眼识金。”
⑬德智连连摆摆手
.....说:“以前,我根本不认识人家;往后,再没有见过人家。你看,我
入会,没送过一点儿礼,太简单了吧。”
⑭我说:“好多事情,就应该这样简单。现在,有些地方,风气不正,才闹得复杂了。”
⑮德智轻轻叹了口气
......,说:“你说得对,正因为这样,我一直想感谢人家,这么多年过
去了,一直惦记着这事。”
⑯我笑着对德智说:“他早就退休了。也许,他早忘了这件事了呢。”
⑰德智瞅瞅我说:“我可没忘啊。”
⑱有些事情,有人觉得小,有人觉得大;有人牢牢记住,能记一辈子,有人却很快就忘
得干干净净,一般还会赖时间无情。其实,并非人的记忆力有好坏,反倒是记忆有选择性。
⑲和德智分手,我在天坛又转了一圈,走到祈年殿前,忽然想起,刚读诗人李南的一首
短诗《半夜醒来》:
⑳有一句诺言/至今也没有兑现//有一个人/想忘也忘不掉//有一本书/始终没有读懂它
的真谛//有一处风景/盘踞在旅途的尽头//有一只流浪狗/风雨中没能带它回家//有一件往
事/改变了今生航向//半夜醒来,只见窗外月光涌进/紧紧地把我抱住。
㉑其实,并非任何人半夜醒来,都会被月光紧紧抱住的。我想,德智会的。半夜醒来,
明澈澄净的月光,总会把他紧紧地抱住……
(选自《河北日报》2022 年 4 月 24 日,略有改动)
14. 根据文章的内容,从德智的角度在下面的括号处填写恰当的事件。
(
) ——德智送“我”纸和笔——(
)——德智和“我”相互鼓励——(
)
15. 揣摩下面两处细节描写表情达意的效果。
(1)连连摆摆手
(2)轻轻叹了口气
16. 你对文中“并非人的记忆力有好坏,反倒是记忆有选择性”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17. 作者为什么选用“被月光抱住”作为文章的题目?
18. 某单位举办“身边的好人”评选活动,拟推荐德智参加评选,请你为他写一段推荐语。
(50 字以内)
(五)名著阅读。(8 分)
小语所在的班级开展《儒林外史》研读实践活动,设计了以下活动内容。
活动一:《儒林外史》课本剧表演。
他们对原著内容进行了改编,下面是改编后的部分剧本内容:
第一幕
严贡生 实不相瞒,小弟只是
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
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
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
相爱。一个蓬头赤足的小厮,
走了进来。
小 斯 老爷,家里请你回
去。
严贡生 回去做甚么?
小 厮 早上关的那口猪,那
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
严贡生 他要猪,拿钱来。
小 厮 他说猪是他的。
严贡生 我知道了,你先去
罢,我就来。
第二幕
王小二 冤枉啊,冤枉啊,请大人替我们做主!
知 县 带上来!
王小二 大人有所不知,那口猪,原是______。现在猪长
大了,又错跑到严家。我哥去讨猪,严贡生又要按市值估
价,必须拿银子才能把猪领回,我们是穷人家,哪有银子,
就同他争吵了几句,却被他的几个儿子,拿拴门的闩,擀
面的杖,打了一个臭死,我哥的腿都被打折了,睡在家里,
所以小二来喊冤。
(改编自《儒林外史》江苏人民出版社)
19. 请你以王小二的口吻为第二幕空白处补写恰当的内容。
20. 以上选编情节极具讽刺性,请进行具体分析。
活动二:《儒林外史》中的兄弟形象研究。
21. 小语在阅读中对严氏兄弟特别感兴趣,他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严贡生和严监生是同胞
兄弟,书中却写了他们的家庭矛盾,有何作用?请结合原著内容进行探究。
三、写作(63 分)
22. 写作
写作课上,老师经常说,写文章要学会“以小见大”。
生活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里常常包含着让人折服的道理,使人佩服的智慧,令人
感动的情怀……
请你联系生活,选准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