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年青海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2 年青海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I 卷 1 至 8 页,第 II 卷 9 至 16 页,共 300 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 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 II 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 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 I 卷 一、选择题: 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 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是 (B) A. tRNA 种类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 B. mRNA 碱基序列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癌细胞在条件不适宜时可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3.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B)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C)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 a、b、c、d 四组。将 a、b 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 除,再从 c、d 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 a、b 两组 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 a′、b′两组胚芽鞘。然后 用单侧光照射,发现 a′组 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 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 是 (D) A. c 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 组尖端不能 B. a′组尖端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 c 组尖端的生长素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 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 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 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该种群 10 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能使润湿的淀粉 KI 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 Cl2 C.某溶液加入 CCl4,CCl4 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 I- D.某溶液加入 BaCl2 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 Ag+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 95% 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9.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分子总数为 NA 的 NO2 和 CO2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2NA B.28g 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 2NA C.常温常压下,92g 的 NO2 和 N2O4 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 6NA D.常温常压下,22.4L 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 NA 10.分子式为 C5H12O 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D】 A. 5 种 B.6 种 C.7 种 D.8 种 11.已知温度 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 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 amol·L-1 的一元酸 HA 与 bmol·L-1 的一元碱 BOH 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C】 A. a=b B.混合溶液的 PH=7 C.混合溶液中,c(H+)= wk -1 mol L  D.混合溶液中,c(H+)+ c(B+)= c(OH-)+ c(A-) 12.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 26 项应为【C】 1 2 3 4 5 6 7 8 9 10 C2H4 C2H6 C2H6O C2H4O2 C3H6 C3H8 C3H8O C3H6O2 C4H8 C4H10 A. C7H16 B. C7H14O2 C. C8H18 D. C8H18O 13.短周期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 W 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 X、Y、Z 原子 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 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 气分馏方法来生产 Y 的单质,而 Z 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中正确的是【C】 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 W<X<Y<Z B. W、X、Y、Z 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 20 C.W 与 Y 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有 W 与 X 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 W 与 Y 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 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答案:AD 15.如图,x轴在水平地面内,y轴沿竖直方向。图中画出了从 y轴上沿 x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 a、b和 c的运动轨迹,其中 b和 c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 A.a的飞行时间比 b的长 B.b和 c的飞行时间相同 C.a的水平速度比 b的小 D.b的初速度比 c的大 答案:BD y b c O a x 16.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 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 为 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 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N1 始终减小,N2 始终增大 B.N1 始终减小,N2 始终减小 C.N1 先增大后减小,N2 始终减小 D.N1 先增大后减小,N2 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 17.自耦变压器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原、副线圈都只取该线圈的某部分,一升压式自耦调压变 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其副线圈匝数可调。已知变压器线圈总匝数为 1900 匝;原线圈为 1100 匝,接在有效值为 220V 的交流电源上。当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至最大时,负载 R上的功率为 2.0 kW。设此时原线圈中电流有效值为 I1,负载两端电压的有效值 为 U2, 且变压器是理想的,则 U2 和 I1 分别约为 A.380V 和 5.3A B.380V 和 9.1A C.240V 和 5.3A D.240V 和 9.1A 答案:B 18.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若一带电粒
子恰能沿图中所示水平直线通过电容器,则在此过程中,该粒子 A.所受重力与电场力平衡 B.电势能逐渐增加 C.动能逐渐增加 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BD 19.如图,均匀磁场中有一由半圆弧及其直径构成的导线框, 半圆直径与磁场边缘重合;磁场方向垂直于半圆面(纸面) 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0.使该线框从静止开始绕过圆 心 O、垂直于半圆面的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半周,在线 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现使线框保持图中所示位置,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线性变化。为了产生 与线框转动半周过程中同样大小的电流,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B  t  的大小应为 A. 4 B  0  B. 2 B  0  C.  0B  D. 0B  2  答案:C 20.如图,一载流长直导线和一矩形导线框固定在同一平面内,线框在长直导线右 侧,且其长边与长直导线平行。已知在 t=0 到 t=t1 的时间间隔内,直导线中电流 i发生某种变化,而线框中感应电流总是沿顺时针方向;线框受到的安培力的合 力先水平向左、后水平向右。设电流 i正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则 i随时间 t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答案:A 21.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 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 d。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 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 d1 R 答案:A B. d1 R C. ( dR  R 2) D. ( R  dR 2)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题~第 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 第Ⅱ卷 做答。第 33 题~第 40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 题,共 129 分) 22.(5 分) 某同学利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板的厚度。该螺旋测微器校零时的示数如图(a)所示,测 量金属板厚度时的示数如图(b)所示。图(a)所示读数为_________mm,图(b)所示读数为 _________mm,所测金属板的厚度为_________mm。 答案:0.010;6.870;6.860 23.(10 分) 图中虚线框内存在一沿水平方向、且与纸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现通过测量通电导线在磁场中 所受的安培力,来测量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并判定其方向。所用部分器材已在图中给出,其 中 D为位于纸面内的 U形金属框,其底边水平,两侧边竖直且等长;E为直流电源;R为电阻箱; ○A 为电流表;S 为开关。此外还有细沙、天平、米尺和若干轻质导线。 (1)在图中画线连接成实验电路图。 (2)完成下列主要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按图接线。 ②保持开关 S 断开,在托盘内加入适量细沙,使 D 处于平衡状态;然后用天平称出细沙质 量 m1。 ③闭合开关 S,调节 R 的值使电流大小适当,在托盘内重新加入适量细沙,使 D________;
然后读出_________________,并用天平称出_______。 ④用米尺测量_______________。 (3)用测量的物理量和重力加速度 g 表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可以得出 B=_________。 (4)判定磁感应强度方向的方法是:若____________,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反之,磁 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答案:(2)重新处于平衡状态;电流表的示数 I;此时细沙的质量 m2;D 的底边长度 l; m m g 1 (3) 2  Il (4)m2>m1 24.(14 分) 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设拖把头的质 量为 m,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 μ,重力加速度为 g,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 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1)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小。 (2)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的水平推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的比值为 λ。已知存在一临界角θ0,若θ≤θ0,则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拖把从 静止开始运动。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 tanθ0。 解:(1)设该同学沿拖杆方向用大小为 F 的力推拖把。将推拖把的力沿竖直和水平方向分解,按 平衡条件有 Fcosθ+mg=N ① Fsinθ=f ② 式中 N 和 f 分别为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和摩擦力。按摩擦定律有 f=μN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 F    sin    cos mg ④ (2)若不管沿拖杆方向用多大的力都不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应有 Fsinθ≤λN⑤ 这时①式仍满足。联立①⑤式得sin     cos   mg F ⑥ 现考察使上式成立的θ角的取值范围。注意到上式右边总是大于零,且当 F 无限大时极限为 零,有sin    cos   0 ⑦ 使上式成立的θ角满足θ≤θ0,这里θ0 是题中所定义的临界角,即当θ≤θ0 时,不管沿拖
杆方向用多大的力都推不动拖把。临界角的正切为 tan = ⑧ 0 25.(18 分) 如图,一半径为 R的圆表示一柱形区域的横截面(纸面)。在 柱形区域内加一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 m、电荷量 为 q的粒子沿图中直线在圆上的 a点射入柱形区域,在圆上的 b点 离开该区域,离开时速度方向与直线垂直。圆心 O到直线的距离 为 。现将磁场换为平等于纸面且垂直于直线的匀强电场,同一粒 子以同样速度沿直线在 a点射入柱形区域,也在 b点离开该区域。 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不计重力,求电场强度的大小。 解: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设圆周的半径为 r,由牛顿第 二定律和洛仑兹力公式得 qvB m  2v r ① 式中 v 为粒子在 a 点的速度。 过 b 点和 O 点作直线的垂线,分别与直线交于 c 和 d 点。 由几何关系知,线段 ac bc、 和过 a、b 两点的轨迹圆弧的两条半 径(未画出)围成一正方形。因此ac  bc  ② r 设 cd x 有几何关系得 , ac  4 5 R x  ③ bc  3 5 R  2 R 联立②③④式得 r R 7 5 2  ④ x 再考虑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设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E,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设其加 速度大小为 a,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受力公式得 qE=ma ⑥ 粒子在电场方向和直线方向所走的距离均为 r,有运动学公式得 r  1 2 2 at ⑦ r=vt ⑧ 式中 t是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联立①⑤⑥⑦⑧式得 E  14 5 2 qRB m ⑨ 三、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