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年重庆市中考化学A卷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9 年重庆市中考化学 A 卷真题及答案 (全卷共四大题,满分 70 分,与物理共用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 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 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 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135.5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主办 2019 年“世界环境日”活动,其主题聚焦“空气污染”。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SO2 B.NO2 C.O2 D.PM2.5 【答案】C 【解析】SO2、NO2 和 PM2.5 是空气污染物,O2 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选 C。 2.我国古代下列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炼铁 B.水车灌溉 C.活字印刷 D.雕刻石像 【答案】A 【解析】矿石炼铁过程中由 Fe2O3 变成 Fe,属于化学变化;水车灌溉、活字印刷和雕刻石像发生变化过程中 只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A。 3.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硏究青嵩素(C15H22O5)取得巨大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属于( ) A.单质 B.无机物 C.有机物 D.混合物 【答案】C 【解析】青嵩素含有碳、氢元素属于有机物。故选 C。 4.下列变化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动物的呼吸 B.盐酸除铁锈 C.铁制品生锈 D.天然气燃烧 【答案】B 【解析】根据把得氧的反应叫作氧化反应判断动物的呼吸、铁制品生锈和天然气燃烧都属于氧化反应;盐 酸除铁锈:6HCl+Fe2O3=2FeCl3+3H2O 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 B。
5.某些袋装食品需要充气防腐,下列最宜作充入气体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甲烷 D.一氧化碳 【答案】A 【解析】氮气化学性质较稳定,无毒且来源广,可以作袋装食品保护气。故选 A。 6.下列物质用途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铜作导线 B.金刚石裁玻璃 C.小苏打制发酵粉 D.补铁剂预防甲状腺肿大 【答案】D 【解析】金属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作导线;金刚石硬度大可以裁玻璃;小苏打受热易分解可以用作 制发酵粉;补铁剂预防缺铁性贫血,补碘剂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故选 D。 7.在元素周期表中汞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汞原子中质子数为 80 B.汞的原子序数为 80 C.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00.6 D.汞属于非金属元素 【答案】D 【解析】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判断:汞原子中质子数为 80;汞的原子序数为 80;根据元素单元格信息判断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00.6;汞属于金属元素。故选 D。 8. 从安全角度考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浸泡海鲜 B.霉变大米经煮熟后食用 C.点燃 H2 前验纯 D.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 CO 中毒 【答案】C 【解析】甲醛有毒,不能浸泡海鲜;霉变大米含有黄曲霉素有毒,不能食用;氢气易爆炸,点燃 H2 前要验 纯;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 CO 中毒。故选 C。 9.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C. 用生成物制得的氨水、氯化铵可用作化肥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2+3H2 一定条件 2NH3 【答案】C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判断该反应方程式:N2+3H2 一定条件 2NH3,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的化 合价发生改变;用生成物制得的氨水、氯化铵可用作化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2+3H2 一定条件 2NH3, 该方程式氮原子个数未配平,应该改为 N2+3H2 一定条件 2NH3 。故选 C。 10.2019 年 3 月,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灭火过程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 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答案】B 【解析】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山风带入冷空气,可以能使林火燃烧更旺; 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 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故选 B。 11.欲配制质量分数为 6%的 NaCl 溶液,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取固体 B.称固体 C.量取水 D.溶解
【答案】D 【解析】取氯化钠固体时,瓶塞到放在桌面上,防止药品腐蚀桌面;称氯化钠固体 时,砝码 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氯化钠放在左盘;量取水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最低处相持平;溶解氯化钠时 使用玻璃棒加快氯化钠溶解。故选 D。 12. 实验室用右图装置模拟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Fe2O3 B.应先加热 Fe2O3 再通入 CO C.红棕色的逐渐变黑 D.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后可直接排放 【答案】C 【解析】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Fe2O3,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Fe3O4;炼铁过程中,由于一氧化碳易爆炸,加热 前先 CO 把装置内空气赶走,防止加热时产生爆炸,再加热 Fe2O3;反应过程中出现红棕色的逐渐变黑;反应 后尾气含有一氧化碳气体有毒,需要处理,不能直接排放,否则会污染空气。故选 C。 13. 下列试剂分别滴入 Ca(OH)2、H2SO4、Na2SO4 三种溶液中,会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A.Na2CO3 溶液 B.MgCl2 溶液 C .Ba(OH)2 溶液 D.酚酞溶液 【答案】A 【解析】向 Na2CO3 溶液中分别滴入 Ca(OH)2、H2SO4、Na2SO4 三种溶液,分别出现白色沉淀、产生气泡和不明 显现象;向 MgCl2 溶液中分别滴入 Ca(OH)2、H2SO4、Na2SO4 三种溶液只出现白色沉淀;向 Ba(OH)2 溶液分别滴 入 Ca(OH)2、H2SO4、Na2SO4 三种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向酚酞溶液中分别滴入 Ca(OH)2、H2SO4、Na2SO4 三种溶 液,出现红色现象。故选 A。 14. 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不考虑水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40% C.t2℃时,将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析出晶体甲的质量大 D.t1℃时,将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 t2℃,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D 【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温度高于 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40 g  g 100 g 40  %6.28%100  <40%;t2℃时,将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析出晶体甲 的质量大;t1℃时,将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 t2℃,甲、乙均为不饱和溶液,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 等。故选 D。 15. 烹 制 鱼 时 , 同 时 加 料 酒 和 食 醋 能 使 鱼 肉 味 香 可 口 , 这 是 因 为 两 者 发 生 了 反 应 ( 未 标 明 条 件):C2H5OH+CH3COOH=H2O+CH3COOC2H5(乙酸乙酯)。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有( ) ①乙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②加水稀释食醋,溶液 pH 值变大 ③能闻到香味,是分子受热体积膨胀的缘故 ④乙酸乙酯由 4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 A.1 种 B.2 种 C.3 种 D.4 种 【答案】A 【解析】①乙醇不易导电性,错误;②加水稀释食醋,溶液 pH 值变大,正确;③能闻到香味,是分子不断 运动的缘故,错误;④一个乙酸乙酯分子由 4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错误。故选 A。 16. 向盛有 HCl 和 CuCl2 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至过量,下列 4 个图像能正确反应烧杯内的某些物 理量变化趋势的是( ) A. 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向盛有 HCl 和 CuCl2 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至过量,先发生 HCl 和 NaOH 溶液的中和反应, 后 CuCl2 和 NaOH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①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反应前后氯元素的质量不变,②正确; 根据 HCl+NaOH=NaCl+H2O,CuCl2+2NaOH= Cu(OH)2↓+2 NaCl 判断反应后溶质质量不断增加,③正确;随着 NaOH 溶液滴加和反应发生判断反应后溶剂不断增加,④错误。故选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1 分) 17、(3 分)某牛奶的营养成分表如右图所示。 (1)表中“钠”和“钙”指的是 (填序号)。A.元素 B.分子 C.原子 (2)该牛奶所含基本营养素中,除水外含量最高的是 。 (3)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答案】(1) A ;(2)糖类;(3) 。 【解析】(1)牛奶中营养成分中“钠”和“钙”主要指的是钠元素和钙元素。故选 A ;(2)根据图中信息判 断该牛奶所含基本营养素中,除水外含量最高的是糖类,其次是脂肪、蛋白质等;(3)钠元素为 11 号元素,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 18、 (4 分)空气、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1)Cu 能与空气中的 H2O、O2 和 反应生成“铜锈”[主要成分为 Cu2(OH)2CO3]。 (2)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电解水可制氢气。通电一段时间后,如右图所示。电极 X 为电源的 极。氢气作为新能源,其主要 优点为 (填序号)。 A.制取成本低 B.燃烧产物无污染 C.制备原料为水,来源广 D.贮存方便,安全
【答案】 (1)CO2 ; (2)煮沸;(3)正极,BC。 【解析】(1)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为 Cu2(OH)2CO3 判断其生成原理为 Cu 能与空气中的 H2O、O2 和 CO2 反应; (2)煮沸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3)根据电解水原理判断 a 与正极相连,为氧气,b 与正极相连,为氢气; 电解水正确氢气成本高,氢气燃烧产物无污染且制备原料为水,来源广;氢气易爆炸,贮存不方便,不安 全。故选 BC。 19、(5 分)成功着陆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使用了多种材料。 (1)探测器上的五星红旗含有一种叫聚酸亚胺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该材料属于 (填“金属”或“合成”) 材料 (2)探测器使用的铝合金硬度比纯铝的硬度 (填“大”或“小”) (3)探测器广泛使用了 Al、Fe、Cu 利用它们完成如下实验 ①将未打磨的铝片放入 FeSO4 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 ②将打磨过的铝片放入 FeSO4 溶液中,铝片表面有明显变化。 ③将打磨过的铁片片放入 CuSO4 溶液中,铁片表面变红 实验①中无现象是因为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 (填化学式)薄膜; 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③中铁片足量,充分反应后溶液变为 色。 【答案】(1)合成;(2)大;(3)①Al2O3 ;②2Al+3FeSO4=Al2(SO4)3+3Fe;③浅绿色。 【解析】(1) 有机高分子材料属于合成材料;(2)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熔点低;(3)铝常温下与 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氧化铝(Al2O3)保护膜,阻碍其进一步氧化; 铝活动性强于铁, 可以与亚铁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2Al+3FeSO4=Al2(SO4)3+3Fe;铝活动性强于铁,铁与 CuSO4 溶液反应生 成浅绿色 FeSO4 溶液。 20. (4 分)我国科学家研发出由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的新技术。 (1) 若该技术广泛应用,可把排放的 CO2 转化为甲醇,则能缓解 (填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白色污染 (2) 甲醇可被氧气氧化,其反应为:2CH3OH+O2 催化剂△2X+2H2O,则 X 的化学式为 。 类比乙醇的燃烧,写出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 若 44gCO2 全部转化为 CH3OH,且反应中其它物质均不含碳元素,可生成 CH3OH 的质量为
g。 【答案】(1) B;(2)CH2O 2CH3OH+3O2==2CO2+4H2O; (3)32。 【解析】(1) 该技术把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CHOH),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故选 B;(2)根据质量守恒定 律判断该反应方程式:2CH3OH+3O2==2CO2+4H2O;(3)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 44gCO2 全部转化为 32gCH3OH。 21. (5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分离 KCl 和 BaCl2 混合溶液,得到都含单一溶质的两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 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供选试剂:K3SO4 溶液、Na2CO3 溶液、K2CO3 溶液、盐酸、稀硫酸 (1) 步骤①中,分离 A、B 的实验操名称是 ,试剂 a 是 (2) 沉淀 B 表面残留少量滤液,需用蒸馏水多次洗涤,为了检验沉淀 B 是否洗涤干净,可向步骤②的最后 一次洗涤液中加入的试剂是 (双选,填序号)。 A.NaOH 溶液 B.CaCl2 溶液 C.NaCl 溶液 D.AgNO3 和 HNO3 混合溶液 (3) 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要达到预期的日的,还需要改进的方法为 【答案】(1)过滤、K2CO3 溶液;(2)BD;(3)2HCl+BaCO3=BaCl2+H2O+CO2↑;(4)加入过量试剂 a 改为适量的试 剂 a。 【解析】(1)分离固体与液体操作是过滤,根据流程图判断试剂 a 是 K2CO3 溶液;(2) 要分离 KCl 和 BaCl2 混 合溶液,且得到都含单一溶质的两种溶液,加入试剂既可以除去 BaCl2,又能生成 KCl,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最后还得生成 BaCl2 溶液。故选 BD;(3)步骤③把碳酸钡转化成氯化钡,反应方程式:2HCl+BaCO3=BaCl2+H2O+CO2 ↑;(4)加入过量的 K2CO3 溶液,引入新的杂质 K2CO3,应改为适量的试剂 K2CO3 溶液。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1 分) 22. (5 分)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