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年湖北武汉科技大学冶金传输原理考研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J1F1=E1F1+(1—ε1)(J1F1(11+ J2F2(21 + Eb3F3(31 )
J2F2=E2F2+(1—ε2)(J1F1(12+ J2F2(22 + Eb3F3(32)
2019 年湖北武汉科技大学冶金传输原理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3 分)下列流体哪个属于牛顿流体 A、汽油; B、纸浆; 2、(3 分)某点的真空度为 65000 Pa,当地大气压为 0.1MPa,该点的绝对压强为 A、65000Pa; B、55000Pa; C、35000Pa; 3、(3 分)有一变直径管流,小管直径 d1,大管直径 d2=2d1,则两断面雷诺数的关系是 C、血液; D、沥青 D、165000Pa 。 A、 e R  1 1 2 R e 2 B、 e R  1 R e 2 C、 e R  1 e5.1 R 2 D、 e R  1 e2 R 2 4、(3 分)水的动力粘度随温度的升高 。 。 。 。 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不定 。 C.减小 B、3; 倍。 C、2.585; D.视具体情况而定 倍。 D、1.098 B、降低温差; D、在表面间增设隔热屏 5、(3 分)自由射流,沿流动进程总动量 A. 增大 B.不变 6、(3 分)下列方法中,不能减小辐射传热损失的措施是 A、采用高黑度的材料; C、减小面积; 7、(3 分)对于 A、B 两个单层圆筒壁,若圆筒壁 A 内外直径比为 2,圆筒壁 B 内外直径比为 6,其它条件相同,则 A 的导热量是 B 的 A、1/3; 8、(3 分)圆筒壁稳态导热时,沿半径方向低温处的热流量 A、大于; B、等于; 9(3 分)在两块黑度相同的无限大平行平板中插入 4 块黑度与之子相同的隔热板时,热阻是 原来的 A、4; 10(3 分)材料的导热系数是温度的函数,一般来说,气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增加而 A、增大;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 (3 分)空气是理想流体,没有粘性。( 2、 (3 分)定常流动中,迹线与流线重合。( 3、 (3 分)水击现象中流体必须作为可压缩性流体处理。( 4、 (3 分)边界层内粘性力比惯性力重要得多。( 5、 (3 分)气体超音速射流产生过程中,气体流股截面积先收缩后膨胀,压强不断降低, B、1/4; C、5; 高温处的热流量。 D、无关系 C、小于; B、减小; C、不变; D、无关 ) ) ) ) D、1/5 。 流量不断增加。( ) 6、 (3 分)绝热表面的温度是恒定的。( 7、 (3 分)层流对流传热量小于湍流时的对流传热量。( 8、 (3 分)热附面层厚度与速度附面层厚度的相对大小取决于流体的物理性质。( 9、 (3 分)吸收率是材料的一种固有的物理性质。( 10、 (3 分)对于自然对流传热,由于特征速度不易确定,故只能用雷诺数来判断其流态。 ) ) ) ) ( ) 三、简答题(共 5 小题,共 30 分) 1、 (5 分)什么是欧拉描述法。
2、 (5 分)简述总流伯努利方程成立条件。 3、 (5 分)写出直角坐标系三维流动 N-S 方程。 4、 (5 分)试述管内流动传热特点。 5、 (10 分)如图所示的两种水平夹层(a)及(b),夹层中充满静止的液体.试问: (1) 它们各自的冷、热表面间热量交换的方式有那些? 那种方式的传热量大?为什么? (2) 采用哪种夹层方式测量流体的导热系数才能使得误差较小? 为什么? (a) 热面 冷面 (b) 冷面 热面 四、计算题(共 4 小题,共 60 分) 1、(10 分)为了测量石油管道的流量,安装文丘里流量计,管道直径 1d =200mm,流量 计喉管直径 2d =100mm,石油密度ρ=850kg/m3,流量计流量系数μ=0.95。现测得水银压 差计读数 hp=150mm,问此时管中流量 Q是多少? d1 d2 hp 2、(20 分)两条长度相同,断面积相同的风管,它们的断面形状不同,一为圆形,一 为正方形。若他们的沿程阻力损失相等,而且都处于阻力平方区,问哪条管道的流量大, 大多少? 3、(10 分)空气以 30m/s 的速度横向掠过直径为 50mm、长 1m 的单根圆管,对流换热量 为 2000w。管子前后空气的平均温度为 25℃。试确定管壁的平均温度。 已知:确定平均对流传热系数的准数方程式为 Nu f C Re Pr n f 0.3 f 25℃时空气的物性参数为: =0.026 w/(m℃) ,=15.5×10-6m2/s ,Pr=0.71 C、n 与 Re 的关系 Re 1~40 40~103 103~2×105 2×105~106 C 0.75 0.51 0.26 0.076 n 0.4 0.5 0.6 0.7 4、(20 分)一炉膛内腔如图所示。已知顶面 1 的温 T1,黑度为1,面积为 F1,底面 2 的温度为 T2,黑度 面积为 F2,四周为绝热表面 3,面积为 F3。角系数12, 1 度为 为2,  13, 3 2
23 均为已知。 1.画出此换热系统的热辐射网络图。 2.据有效辐射的定义,写出有效辐射 J1、J2 的表达式。 3.写出确定表面 3 的温度的计算式。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A;2、C;3、D; 4、B;5、B;6、A;7、C;8、B;9、C;10、A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2、√;3、√; 4、×;5、√;6、×;7、×;8、√;9、×;10、√ 三、简答题(共 5 小题,共 30 分) 1、答:欧拉法着眼于研究空间固定点的流动情况,即研究流体质点经过某一空间点的 速度、压力、密度等变化规律,将许多空间点在不同时刻的流体质点的运动情况记录下来, 就可以知道整个流体的运动规律。(5 分) 2、答:(1)流动定常;(2)不计粘性力的影响;(3)流体不可压缩;(4)质量力只有 重力;(5)两截面处在缓变流中,但两截面之间可以出现急变流。(5 分) 3、答: u  t   uu  x   uv  y   uw  z   f x  1  p  x       2 u  2 x   u 2 2  y   u 2 2  z     v  t   vu  x   vv  y   vw  z   f y  1  p  y       v 2 2  x   v 2 2  y   v 2 2  z     w  t   wu  x   wv  y   ww  z   f z  1 p  z        2 w  2 x   2 w  2 y   2 w  2 z     (5 分) 4、答:流体在管内流动属于内部流动过程,其主要特征是,流动存在着两个明显的流 动区段,即流动进口(或发展)区段和流动充分发展区段,在流体流入管内与管壁面接触时, 由于流体粘性力的作用在接近管壁处同样也会形成流动边界层。随着流体逐步地深入管内, 边界层的厚度也会逐步增厚,当边界层的厚度等于管子的半径时,边界层在管子中心处汇合, 此时管内流动成为定型流动。(5 分) 5、答:1 对于图 a 来说,冷热表面间的热量交换方式为导热,对 b 图来说,冷热表面 间的热量交换方式除了导热方式而外,还存在自然对流传热,b 图的传热方式传递的热量大, 这是由于自然对流传热的存在所引起的。 2 采用 a 种的夹层方式测量的到热系数可使得误差较小,这是由于 a 种夹层的传热方式 只有导热,而 b 种方式则由于自然对流的存在使得误差增加。(10 分)
四、计算题(共 4 小题,共 60 分) 1、(10 分)解: Q  K       Hg  油  1 其中:  0.95 ; K  2 d  1 4    d 1 d 2  2 g 4     1      h p  (2 分) 2 0.2 4  2 9.807     0.2 0.1 4     1  0.0359 ph  0.15 (m)(2 分) Q  K       Hg  油  1     h p  K        Hg    水 水 油  1     h p (4 分)  0.95 0.0359   13.6     1000 850 1      0.15 (m3/s) 0.0511575 51.2   此时管中流量Q 51.2 (l/s)  l/s。 (2 分) 2、(20 分) 解:  h 失  2 L  (  d 2 ) 方  2 L  (  d 2 ) 圆 因为二者均处于阻力平方区,所以    为同种气体: 方 圆 ;  ( 8 分 ) 又管长相等: L 方  d 依断面积相等: 2 方 圆 L ;  d  4 2 圆  ( 2 v d ) 方  ( 2 v d ) 圆 圆 方    4 d 有: d 方 圆  v v q q  方 圆  v 方 v 圆 圆 方 d d ( A) v ( A) v  4  4  方 圆 v v 方 圆  4  4  1 (10 分) 由计算结果可知圆管流量更大。方管流量为圆管流量的 4  4 倍。 (2 分) 3、(10 分)解:已知 v=30m/s,d=0.05m、l=1m,Q=200w, tf =25℃,=0.026 w/(m℃) , =15.5×10-6m2/s ,Pr=0.71 求 tw
Re  vd   05.0 30  6 5.15 10    .9 677  10 4 (2 分) 6.0 从表中查得 c=0.26,n=0.6 fNu 3.0 26.0 Re Pr  f 26.0 ) 96774 (   04. 230  3.0  3.0 71.0  26.0  980 52.  .0 902 h   d Nu  026 .0 05.0  230 04.  119 62. o2 cmw / (2 分) (2 分) ( th w  t f ) dl   2000 (2 分) t w  2000 dlh   t f  2000 1  05.0   119 62.  25  131 5. o c (2 分) 据 得 管壁的平均温度为 131.5℃ 4、(20 分)解: 1 辐射网络图为:(5 分) J1 1  F 1 1 1 Eb1 1 F 1 2 1 J2 1  F 2 2 2 Eb2 1 F 1 3 1 1 F 2 3 2 J3= Eb3 2 根据有效辐射的定义有(5 分) J1F1=E1F1+(1—ε1)(J1F111+ J2F221 + Eb3F331 ) J2F2=E2F2+(1—ε2)(J1F112+ J2F222 + Eb3F332) φ11=φ22=0 2 1 3 b 3 J J E E   1 F  13 1 式中: Eb3=5.67×10-8  1 F 2  23 b 3  0 (10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