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下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真题.doc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资料共3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9 下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真题 试讲题目:画 内容: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 10 分钟; (2)正确朗读课文,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适时板书 答辩题目: 1.说一说王维的基本知识。 2.语文教学中,怎样教授学生反义词?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课文插图,学生思考画上有什么。(有山、水、花、鸟)同学们,有一位 大诗人用一首诗把这幅画描绘了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巧思。(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诗歌,教师对照课文插图,讲解古诗的意思:远远看去,山是那样绿,走近一看, 溪水从山上缓缓流下,却听不到一点流水的声音。春天已经过去了,可是花儿仍旧开放着, 小鸟在树上站着,有人走到它的身旁,它也不惊慌、不害怕。 2.教师分解诗歌指导有感情朗读 “远看山有色”,师带着连绵起伏远山的图片描绘,带着赞美惊叹的情感读,找生跟读。 “近听水无声”,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 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 读呢?(放慢语调,轻快读) “春去花还在”,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 的花)。花是春的象征,同学们带着诗人的对春的眷恋跟老师读。 “人来鸟不惊”,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 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 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指导读的时候,带着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3.带着诗歌情感,找生领读,跟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 (三)深入研读 1.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2.熟读成诵,看看谁能最先把诗背诵下来呢?背诵时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 鸟”来背。在学生背诵后给予鼓励支持。【板书:山 水 花 鸟】 3.同学们这首诗不仅诗歌字谜诗,还藏着三组小朋友,他们名字叫做反义词,比如黑对白, 谁能将他们找出来呢。 (来-去;远-近;有-无)【板书】
4.那么他们之间到底关系如何呢,下面我们每个小组都挑选你喜欢的一组字宝宝,我们演一 演。 通过进来和离开体会“来、去”的相反意思。 通过距离,体会“远、近”的相反意思。 通过实物的出现和消失,体会“有、无”的相反意思。 事后采用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5.同学们我们再一次齐声朗读,想一想诗人的感情是什么样的? (热爱自然) (四)巩固提高 出示一些简答的反义词,以找朋友,照镜子等游戏方式巩固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 (五)小结作业 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这么美的景象。诗人不仅教会了我们一组组 可爱的反义词,还向我们传递着他喜爱自然的感情。同学们回家把这首诗背诵给父母听,让 他们猜一猜谜底是什么?此外小小画家的你们也可以尝试画一画这幅画,下节课可以一起分 享。 ……………………………………………………………… 一、考题回顾 1、题目:登鹳雀楼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自由分享)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 首古诗,这首诗跟我国四大名楼有关,它便是鹳雀楼。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 楼而得名。它位于黄河东岸,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 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而今天我们要学的是王之涣的这首最为有名的《登鹳雀楼》。【板 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解题。 2.教师范读,学生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 3.学生自由读,圈画难认的生字。 明确:(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更、层、尽、欲”。 (三)深入研读 1.自由读。指名读诗歌的一、二句,思考:这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白日指的是太阳,太阳离山越来越近了,太阳下山了。【板书:夕阳下山图】 黄河入海,气势磅礴,来势凶猛,非常壮观。【板书:黄河图】 2.这是诗人在哪里看到的景象呢? 明确:鹳雀楼。 总结:诗人登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大海。 诗人观察的视野多么开阔呀!这景象是多么壮丽啊!让我们把这两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种壮
丽的景观。【板书:壮丽】 3.此时的诗人站在黄鹤楼上,看到这样壮丽的景观,说了什么? 明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多媒体出示:欲:想要。穷:尽。千里目:看到更远的地方。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下这两句诗的意思。 4.同桌交流:要想把更远的地方看尽,为什么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呢? 明确:站得高,望得远。如果站在原地,再好也看不到更多的景色。 总结:是啊,不管是谁,做什么事,我们想要得到更多,看更美的风景,都要更加努力,更 上一层楼。【板书:更上一层楼】 (四)拓展延伸 画一画诗歌中的景色。 (五)小结作业 小结: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景色,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我们跟随着音乐,齐读这首 诗。 作业:1.背诵古诗。2.完成绘画。 【答辩题目】 1.学生书写的笔画错误如何纠正? 2.你能说一下小学低年级诗歌教学应该注意什么吗? ……………………………………………………………………
一、考题回顾 1、题目:燕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有一种鸟会从南方飞回来,是什么鸟呢?这种小动 物又给你留下怎样深刻的印象呢?【板书标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 2.老师范读课文。 3.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燕子? 明确:文章主要从外形,增添春色美、飞行的姿态来介绍了燕子。 (三)深入研读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1)你觉得应扣住哪些词来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作者写燕子的外形是从什么写到什么? 明确:乌黑光亮,剪刀似,轻快有力。作者写燕子的外形是从局部到整体的方式展开的。 (2)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写燕子的外形的?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的特点。【板书:外形美——比喻 拟人】
2.那么燕子在飞行的时候又是怎样的一番姿态呢? 明确:燕子飞行时轻盈、灵巧。【板书:生机美 飞行美】 A.“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又轻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燕子飞行的轻快姿态,而且写出燕子飞行 的优美姿态。 B.“掠”写出了燕子飞行的速度很快;身姿灵活。 C.从“叽的一声”感受到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 (四)拓展延伸 尝试运用文本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纸上写两个句子,同桌之间分享、交流。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本课的燕子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收获,结束课堂。 作业:课下选择一种小动物,运用本课的观察方法及写作手法写一个小片段。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呢,老师先跟大家讲个小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有几个我们要认识的小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