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正确的。
1.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商王武丁夫人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
玉的成分一致。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
A.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
B.中外科技交往历史悠久
C.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商朝
D.商朝统治中心远及新疆
2.“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
“有为”。这体现的是(
)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
C.道家的“无为”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
3.如图是战国时期主要农业地区分布图,其中农业发达区主要分布在(
)
A.农牧分界线以北
B.汉水流域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以南
4.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封诊式》,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
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代(
)
A.休养生息的政策
C.法律制度的严酷
B.分封制度的推行
D.基层管理的状况
5.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 20 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
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
A.官僚机构臃肿
C.豪强地主横行
B.宦官把持朝政
D.外戚势力膨胀
6.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
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
)
A.使用简牍成本较高
B.专制统治禁锢思想
C.纸的应用影响文辞
D.纸张促进文化交流
7.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
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民族交融加强
C.政治清明稳定
B.商业贸易繁荣
D.中外交流频繁
8.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势不久,
宗社之危如缀旒。”与诗句描绘相关的是(
)
A.贞观之治
B.大运河开通
C.安史之乱
D.隋朝的统一
9.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扶南乐、高丽乐、龟兹
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体现出唐代(
)
A.皇帝安于享乐
C.文化兼容并包
B.奢靡之风盛行
D.尚武风气流行
10.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同一座都市商业繁荣的
景象。这座都市是(
)
A.唐代长安
B.北宋开封
C.南宋临安
D.元代大都
11.《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
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徼乎其
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这说明元代泉州(
)
A.海上贸易繁荣
C.造船技术发达
B.外国使节增多
D.文化生活丰富
12.明太祖时期将《孟子》一书中“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纂成《孟子节文》,
颁行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反映了明初(
)
A.君主专制加强
C.儒家地位提升
B.科举制度完善
D.图书出版发达
13.1750 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 75%来自田赋,而到了清末田赋所占的比重降至 35%,造
成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赔款大量增加
C.农业全面衰退
B.大片领土丧失
D.经济结构变动
14.有学者研究,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家”一词直至 20 世纪初仍极少使用,但该词在 1919
年前后的《新青年》190 多篇文章中出现使用高峰,与对应的“劳动者”一词使用频率基
本一致。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流行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D.社会主要矛盾改变
15.1927 年 2~3 月,全国工会会员由此前的 120 万人迅速发展到 200 万人,许多城市组织
了工人武装纠察队,上海工人甚至从北洋军阀手中解放了上海。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A.统一战线破裂
C.工农武装割据
B.国民革命失败
D.北伐战争进行
16.如图是徐悲鸿 1940 年前后创作的鸿篇巨作《愚公移山》(局部),作者采用西洋写实主
义技法表现劳动者形象,气势磅礴。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作品旨在彰显(
)
A.远古传说的神秘气息
B.乡村社会的纯朴民风
C.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D.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
17.如表为 1951 年 6 月至 1952 年底全国捐献战斗机统计情况。这一情形出现的原因是(
)
群体或个人
捐献战斗机(架)
甘肃玉门石油职工群体
1
2
1
7.5
……
四川简阳县农民群体
豫剧演员常香玉
著名工商业者荣毅仁
……
全国总计 3710
A.土地革命
C.三大改造
B.抗美援朝战争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8.如图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立初期,苏联专家正在给中国工人讲解“吉斯﹣150”型
汽车。这一场景出现在(
)
A.解放战争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9.改革开放初期有学者认为,经济特区会沦为过去的“租界”,利用外资创办中外合资企
业是西方国家资本输出、经济侵略的表现。这反映出当时(
)
A.经济全球化的逆转
B.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
C.全面开放格局形成
D.国有经济失去主导地位
20.1964 年 10 月 17 日《光明日报》社论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
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
要消灭核武器。”该社论评述的是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升空
D.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21.如表反映的是我国工农收入差距状况,与表中差距变化趋势紧密相关的是(
)
年份
工人人均工资收入(元) 农民人均农业生产性收入(元)工农收入比
113
133
141
166
199
218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631
678
729
770
786
803
A.农村土地改革的推进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5.56
5.09
5.16
4.62
3.93
3.68
22.在古希腊神话中,神的动机和行为与人类别无二致,只是他们比现实中的人更为俊美健
硕或性感魅感。这说明古希腊神话(
)
A.是商品经济发达的结果
B.迷信色彩十分浓厚
C.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特征
D.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23.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
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
)
A.具备政府管理职能
B.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C.受到世俗力支配
D.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24.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称,美第奇时代(1378﹣1464)意大利的心灵从宗教转向哲
学,从天堂转向地上;为学术疯狂的人们研究的题材是人,是人潜在的力量和身体的美,
是人感官和感情的欢乐、痛苦。该作者描述的现象体现的是(
)
A.人文主义
B.专制思想
C.神权思想
D.写实主义
25.开普勒发现行星椭圆运动规律后,天文学家仍面临一个问题:行星为什么总是围绕太阳
做规则运动而不脱离其固定轨道?这一疑问得到解决主要得益于(
)
A.蒸汽机的发明
B.进化论的问世
C.太阳中心说诞生
D.万有引力的发现
26.如图描述的情景发生在(
)
A.17 世纪的俄国
C.19 世纪的德国
B.18 世纪的法国
D.20 世纪的美国
27.1927 年苏联的粮食收购量比上年减少 30%,斯大林认为这是小农经济分散性导致的结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苏联(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C.大力推行工业化
B.发展商品经济
D.实行农业集体化
28.1932 年 12 月 4 日《纽约时报》报道:“在现有谷物价格的条件下,家庭和机关中利用
谷物作燃料要比用煤砖更合算。”对上述现象理解正确的是,当时美国(
)
A.政府加强经济干预
B.能源危机全面爆发
C.农业危机十分严重
D.“罗斯福新政”全面推行
29.1950 年美国联合英、法、意、澳等国,建立了“对共产党国家出口管制委员会”,共同
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实施经济制裁和出口管制。这表明(
)
A.美苏冷战加剧
C.西欧走向联合
B.两极格局形成
D.殖民体系崩溃
30.如表显示的是苏联五年计划执行情况。导致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五年计划
时间
国民收入年均增长
工业总产值年均增
社 会 劳 动 生 产 增
率(%)
长率(%)
长率(%)
“八五”
1966~1970
7.7
“九五”
1971~1975
5.7
“十五”
1976~1980
3.7
8.5
7.4
4.4
6.8
4.6
3.2
A.经济体制僵化
C.欧共体的扩大
B.中苏关系破裂
D.社会性质改变
二、综合题(本大题 3 小题,31 题 12 分,32 题 14 分,33 题 14 分.共 40 分)
31.(12 分)袁崇焕,明末著名军事将领。历史上,人们对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进士题名碑和《袁崇焕年谱》
袁崇焕年谱
(节选)
……
万历四十七年 己未 1619 年 36 岁
春,袁崇焕考中万历已未科进士。后授福建邵武县知县。
……
材料二 袁崇焕研究资料选编
时间
评价
参考文献
崇祯三年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
《明季北略》
块,如手指大,啖之,食时必骂一声,须
臾,崇焕肉悉卖尽”。
明末清初
史学家谈迁评价袁崇焕“才非周公,使骄
《国榷》
且吝”,又受到后金引诱,岂能不败。
乾隆四十七年 乾隆披阅明史,认为袁崇焕“能忠于所事”,
《清高宗实录》
只因“彼时主昏政暗”被杀。
嘉庆元年
广东巡抚陈大文等呈请“(袁崇焕)入祀乡
《清仁宗实录》
贤祠”,朝廷准奏。
材料三 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关系之隆替者,于古未
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袁崇焕)其人也。
﹣﹣梁启超《明季第一重要人物袁崇焕传》(1903 年)
(1)材料一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至少两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
32.(14 分)教科书是课程的承载,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
《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全体通考》《坤象究原》《星学发轫》
《星轺指掌》《中西合历》《分化津梁》
《法国律例》《公法便览》《公法会通》《新加坡刑律》《中国古世公法论略》
《富国策》《万国公报》《各国史略》《英文举隅》
﹣﹣摘自《同文馆题名录》
材料二 亚细亚洲,占全球全陆三分之一,其面积之广大,为五大洲……然多分属欧洲诸
国,主权丧尽,其号称独立自主者,只我中国及日本、暹罗、波斯诸国而已。
﹣﹣摘白《最新地理教科书》(1905 年)
材料三 1931~1945 年教科书部分章目
教科书
部分章目
《复兴历史教科书》
国耻和民族复兴运动
《新修正标准初中本国史》
日军的暴行
《初级小学补充教材》
战时儿童应有的态度与责任、抗日的民族团结、
汉奸的下场
《战时补充教材》
战时常识、国防算术、国民防空必读
﹣﹣摘编自《民国历史教科书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898 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特点。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