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年河北廊坊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 年河北廊坊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7 页,总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1~4 题 20 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辽阔的燕赵大地,从古至今___________(显现、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索杰, 他们如同夜空中(shǎn yào)的繁星,熠熠生辉。 [乙]河北的地貌丰富多样,山脉如镰,河流如扇,平原如毯,海洋如盘,(kān chēng) 我国地貌类型的“博物馆”。 [丙]从三星堆的“祭祀坑”中,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青铜神树、青铜主人像青铜纵 目面具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的出土___________(震惊、惊动)了天下。 [丁]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这是我国航天事 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1)根据上面[甲][乙]两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shǎn yào)______________ ②(kān chēng)______________ (2)给上面[丙][丁]两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①发掘( ) ②着陆( ) (3)从[甲][丙]两段文字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丙]两段文字的 空缺处。[甲]________[丙]__________ 2.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又恐琼楼玉宇,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___________________,古来共谈。(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在《论语·子张》中,子夏认为,“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仁德就在其 中了。 (5)在《三峡》一文中,郦道元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寥寥数语,就写出了三峡两岸山势高峻的特点。
3. 下面是河北省园博园中的四块广告牌,请从中选出一则你最喜欢的公益广告词,并说明 理由。 我选_______中的广告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白洋淀的绿水青草之中,建有一条气势不凡的栈道。栈道向水面蜿蜒延伸,水面中央 有台翼然临空。台上悬挂着一块匾额,匾额上题写着“集翔台”三个大字。匾额两侧的柱子 上有一副对联:春水初生群类乐,凤弦一曲万方听。 (1)假如你参加研学旅行活动,来到风光旖旎的白洋淀。请你结合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的相关句子,向同学们介绍匾额中“集翔”的意思。 (2)请对“春水初生群类乐,风弦一曲万方听”这副对联进行简要赏析。 第二部分(5~22 题 50 分) 一、(共 6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 6. 说说你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 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 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语奇警,不落 窠臼,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却还 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 D. 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概,是边塞 诗中的佳作。 二、(共 1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蔡元定①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②荠③。于书无不读,朱熹扣④其学, 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 (节选自《夜航船》) [乙]王公廷相⑤,道艺纯备⑥,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⑦。公延入坐,语之曰:“昨雨后 出街衙⑧,一舆人⑨蹑⑩新履,自灰厂历⑪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⑫恐污其履,转入京城, 渐多泥泞,偶一沾濡⑬,更不复顾惜。居⑭身之道,亦犹是耳。傥⑮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①蔡元定:南宋律学家、理学家。朱熹弟子。②啖:吃。③荠:荠菜。④扣:探问。⑤王公 廷相:王廷相,明代哲学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⑥道艺纯备:学说和才能纯正完 (节选自《松窗梦语》 备。⑦第:官僚和贵族的大住宅。⑧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⑨舆人:古代职位低微的吏卒。 ⑩蹑:穿(鞋)。⑪历:经过。⑫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⑬沾濡:浸湿。⑭居:守持。 ⑮傥:倘若,假如。 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日.惟啖荠 (2)余谒.公私第 (3)更不复.顾惜 日:___________ 谒:___________ 复:___________ 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登泰山绝顶。 (2)居身之道,亦犹是耳。 10. [甲]文中,朱熹为什么说蔡元定“此吾老友也”? 11. [乙]文中,王廷相对“我”的教导方式有什么妙处? 三、(共 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拦路虎 初学古文,势必会遇到一些文字障碍,这就好像是遇到了拦路虎。有的人见了被吓倒而 退缩,不再读下去;有的人见了就千方百计努力擒住它、降伏它,扫清障碍向前,顺利地读 下去了。 那些完全陌生的难解语词,现代汉语中已见不到或很少见到,这倒是不难对付的。翻检 词典、查看注解、请教旁人,都是解决的办法。 有些看来很熟悉似乎并不难解的语词,现代汉语中也是常见的,往往正是“拦路虎”这 种难以觉察的潜伏的“拦路虎”,字面上同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语词相同,而在意义和用法上 相差甚大。学古文,接触古汉语,特别要留心提防这种“拦路虎”。 例如《世说新语·政事门》记载东晋陶侃搜集竹头木屑的故事,其中有一句说:“后正 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厅堂)前除雪后犹湿。”粗粗一看,这句里没有不识的字,各个语 词都是常见的熟悉的。其实这里也有“拦路虎”。例如“积雪”和“除”,并不就是堆积的 雪和扫除的意思。这里的“积雪”指接连下雪,“除”指台阶。这个“除”同古话常说的“黎
明即起,洒扫庭除”的“除”含义相同。不解决这两个障碍,误以为堆积的雪放晴,就不通 了。误把语句读成“听事前/除雪后/犹湿”就歪曲了原意,应读成“听事前除/雪后犹湿”。 古人形容写诗作文的人才气高、文思敏捷,常说“笔不停缀,文不加点”。不少人以为 “文不加点”就是文章一气呵成不加标点。这实在是很大的误解。古人著文本来不用标点符 号,无所谓加不加标点,不过,才气高、文思敏捷的人写出东西来句读倒是分明不乱的,决 不至于点不断、读不断的。原来这里的“点”乃是涂抹、涂改的意思。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 《史通》有《点烦》一篇,意思就是把多余烦琐的语句涂抹掉。看,这小小的一个“点”竟 是只潜伏的“拦路虎”! 杭州有一个名胜叫虎跑泉,相传有个和尚到此没有水喝,于是有二虎跑地作穴,泉水就 涌出来了。虎跑泉由此得名。这个“跑”就是刨挖的意思。不少游客不加思索地以为虎跑的 “跑”是奔跑的意思,其实老虎并没有奔跑,有只潜伏的“拦路虎”倒是跑出来了,它没有 被擒住、被降伏,但是人们往往心安理得,以为很安全,没有关系。 可见,潜伏的“拦路虎”比一望而知的“拦路虎”更加值得注意,为害很大,常常妨害 了对文义的理解而人们还不能觉察。这种“拦路虎”最爱找粗心大意者的麻烦。粗心大意者 不认真,不细心,满不在乎,自以为是,于是常常出岔子。这种学习态度上的问题,其实也 是一种“拦路虎”,而且是危害最大的“拦路虎”。 12. 选文以“拦路虎”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1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写到的几种“拦路虎”,所指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 B. 选文所举的例子丰富、典型,有说服力。 C. 选文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D. 选文观点明确,对我们学习古文具有指导意义。 14. 在古文学习中,我们常会遇到潜伏的“拦路虎”。请再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 四、(共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学者段玉裁
①一九八五年牡丹盛开时,我曾到许慎的家乡凭吊这位伟大的文字学家。稻黄蟹肥、秋 菊初绽的季节,又来到江苏金坛参加纪念清代朴学大师、《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段玉裁的活 动。半年之内,随着众多学者来到这两位悬隔一千七百年、为同一部著作付出毕生精力、前 后辉映的伟大学者的桑梓之地,寻觅他们的遗踪,想象其为人,这对于我这个许学、段学的 崇拜者来说,是一生中的大幸,是永志于心的美好记忆。 ②段玉裁的故乡人为他建造了纪念馆。城南偏西,一泓清碧,名曰愚池,是清代一位学 者为纪念自己幼年读书的贫困境遇而命名的。愚者,大智若愚之愚、愚公移山之愚,非真愚 也,意思是下愚劲苦读。傍池畔西行,过曲桥,经愚亭——亭却是此次所建了——就可以看 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纪念馆了。几椽灰砖朱檐的仿清建筑,几枝茂盛的长青,几盆幽兰的盆 景,石子甬道旁株株五针松,一切显得古朴而典雅。身置其间,就会油然产生一种复杂交织 的感觉:既肃穆又亲切,既深沉又开阔,既恬静又激动。这或许是段玉裁治学精神的感召吧! 在这里建造他的纪念馆,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从馆址的选择到环境的布置,可以看出金坛县 人民经营的苦心和对这位乡贤的理解与崇敬。 ③段玉裁出身寒微,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教书先生。从他记事的时候起,他父亲就长年 在镇江(当时叫丹徒)、扬州一带教书,每年春节前带着一年所得的束脩——几十两银子, 回到家里过年,春天一到,就又外出教学。那区区几十两银子,就是全家三代七口人来年的 全部生活费。家里的食谱终年不变:早、晚喝大麦糊糊(现在的金坛人早已不知大麦糊糊为 何物了);午餐则两天米粥,一天米饭。及至他成人游学京师,收入也是时有时无。他三十 五岁时,曾向老师戴震借银四十两,直到八年后才得归还,其经济拮据之状可知。他共做过 几任知县,前后约有九年,四十七岁致仕回乡,直到八十一岁去世,始终与贫病相伴。为了 刻《说文解字注》,跟他齐名的学者王念孙曾资助他四十两银子,但他却挪作他用了,大概 是不得已支付了日常开销吧。他的广博知识、宏富而精深的著作,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中获得
和写作的。他一生读书不辍,写作不止,实践了“不种砚田无乐事,不撑铁骨莫支贫”的家 训,终于成了划时代的学者。 ④段玉裁一生谦逊,笃于从师、为师之道。例如他从二十九岁时就自认戴震为老师,直 至晚年,一直把师训牢记于心。虽然戴震去世已四十年,但只要与人言及戴震之事,则必肃 然而立;戴震死后,段玉裁便把早年戴震写给他的十四封信装裱成册,并经常取出来郑重诵 读。这些,在现代的有些青年看来,也许近乎“迂腐”吧?我以为,段玉裁对老师表示崇敬 的方式,在今日固不可取,但这种由于自己造诣日高,因而更加感到老师启迪诱导之功的可 贵,从而油然而生的感情却是应该提倡的。起码,这总比那种为了一已私欲而佯作虔敬,实 则借师之名招摇撞骗,时过又把老师抛到爪哇国,甚至借贬老师以显己高者强上万倍。 ⑤对于年轻后学,段玉裁则平易过人,例如他曾眼著名的校勘学家顾千里争论古代学制 问题,往返书信很多,双方相持不下。有人说顾千里“以后期之俊秀与先生抗衡,同辈实所 窃议”。段玉裁不同意这种看法,说顾千里“虽昔年师资于愚(我),请业于愚,一旦学邃 (深)于愚,愚必北面(古代学生敬师之礼)而事之,愿执经为弟子”。这是何等的胸怀! 这是因为他对学术无限忠诚,名利并非他追求的目的。他说:“惟不以意气为用,故学可以 深邃诣极(达到顶点)矣。苟无志于学,用为争名之具,是尚未能浅,又安能邃!”这又是 何等朴素而深刻的思想!他七十八岁时又收了一个学生,叫陈奂。陈奂就住在他家。他本已 很穷,却还热情地供给学生们伙食。陈奂也不负所望,终于成为著名学者,他所著的《诗毛 氏传疏》,至今还是研究《诗经》的必读书。段玉裁奖掖后进、唯恐后来不居上的思想境界 于此可见一斑。这又是可以让某些以学生为工具、抑此扬彼、欺行霸市的为师者愧赧无地的。 ⑥为人与治学是密不可分的。段玉裁于师、于徒如此,其于学自然严谨而勇于创新。即 如他的《说文解字注》,对《说文解字》中的每字每句必详加考证,使之从此成为可读之书。 他在校勘古代文献典籍、分析古代字词语义、研究古音分类沿革等一切方面,无不全面继承 了前人的成果而又发前人所未发。在“《说文》学”方面,他早已超越了戴震。清代乾隆、 嘉庆两朝,是传统文献语言学最昌盛的时代,段玉裁和王念孙被后世视为乾嘉之学的两大支 柱,合起来叫作“段王之学”,百余年来为海内外治汉民族古学者所共仰,绝不是偶然的。 ⑦段玉栽晚年定居苏州。其寓所“枝园”久已荡然无存,据说在今苏州农业学校附近, 我并没去实地考察,想必也不会十分宽敞,或者还不及现在的纪念馆。那么段老夫子可谓身 后有福了。纪念馆后门外还有几亩空地,我去时地里的菜蔬长势正好。周县长对我说,将来 这块空地上要建起几间小楼,作为研究段学的资料中心,供国内外学人共同使用。小楼就以 段玉裁的“经韵楼”命名。这真是个有眼光、有胆略的主意。
⑧金坛并不富饶。境内有个茅山,因《茅山道士》的故事而闻名。山景极佳,又盛产名 贵的茅峰茶,但金坛也只占有它的半边。但是这里的土地却养育了不少学问家,远有段玉裁, 近有华罗庚,这是金坛的骄傲。听说现在金坛的学生和青年,常以这一文一理两位大师为榜 样,激励自己奋发向上。怪不得我在纪念馆里所遇到的大多是年轻人。“谁能预料从眼前这 些漫步于愚池之畔的青年中,今后会产生出多少伟大的学者呢?”在告别纪念馆时,我默默 地祝愿着。 15. 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段玉裁怎样的情感? 16. 选文写“愚池”的用意是什么? 17. 选文第⑥段加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18. 选文第⑦段中,为什么说“段老夫子可谓身后有福了”? 19. 选文表现了段玉裁哪些精神品质? 五、(共 9 分) 文学名著阅读。 20. 阅读下面从名著中摘录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摘录一:许云峰大步上前,扶着成岗的肩头,满怀信心地朗声说道:“让我们迎着胜利 的曙光——看共产主义的红日出现在东方!” 摘录二:人们背诵着江姐信中光芒四射的词句:“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 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摘录三:齐晓轩慢慢抬起头来,望着旁边的窗口,窗外一片蓝天,几朵白云轻轻地浮在 空中,缓缓飘动。随眼望着远处油绿的青山,齐晓轩的嘴唇动了一下:“告诉你们,我永远 是共产党员。” (1)上面摘录的文字选自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这本书塑造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形象。 (2)请从语言描写作用的角度对上面摘录的文字做简要批注。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做批注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可以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等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21. 从《西游记》中,有人读出了“取经惟诚,伏怪以力”的感悟。结合你对这部名著的阅 读,谈谈对“取经惟诚,伏怪以力”这句话的理解。 22. 你喜欢阅读《格列佛游记》这本书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出理由。 第三部分(23 题 50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