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上半年事业单位统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 类)试题及答
案(教师岗)
注意事项
一、此项测验分为五个部分,共 100 小题,总时限 90 分钟,各部分不单独计时,但都给出
参考时限,供答题时合理分配时间。
二、请按照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涂写好准考证号,严禁折叠答题卡。
三、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题本上答题,一律无效。
四、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方可答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答题。题本、答题
卡、草稿纸一律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考场。
如果你违反了以上任何一项要求,都将影响你的成绩。
五、在这项测验中,可能有些试题较难,因此你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时间太久,遇到不会答
的题目,可先跳过去,如果有时间再去思考,否则,你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目。
六、试题答错不倒扣分。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
1.费孝通《乡土中国》2019 年被教育部列为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
的是:
A.《乡土中国》是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作品
B.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
C.从亲属与地缘角度观察中国乡土社会
D.与古代儒家对伦常关系的理解最接近
1.【答案】A。
解析:A 项说法错误。《乡土中国》是费孝通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书中较为全面的
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面貌,是一部社会学著作。
B 项说法正确。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是一个用以描述中国传统人
际关系的概念。
C 项说法正确。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从亲属与地缘角度观察中国乡土社会,层层递进、
抽丝剥茧,阐述了中国几千年来农耕社会对于人们思想意识的影响。
D 项说法正确。《乡土中国》作者几乎完全以孔孟言行、儒家学说作为自己观点的佐证,这
与古代儒家对伦常关系的理解最接近。
故本题选 A。
2.“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根据学情及具体教学环境,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下列描
述正确的事:
A.数学老师教完平均数的概念后,布置了一系列练习,采取了演示法
B.政治老师就某个国际经济主题组织了一场班级辩论,采取了讨论法
C.科学老师课上和同学们一起观察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采取了讲授法
D.化学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淀粉遇碘变色的实验操作,采取了实验法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
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
参观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锻炼法。以
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欣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
A 选项,演示法指的是的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
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老师演示学生观看从而使学生直观感
知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选项中老师先教概念在给与练习,属于练习法,而不是演示法。故
A 错误。
B 选项,讨论法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
一种方法。选项中政治老师就以某个国际经济组织辩论,符合讨论法的定义以及操作要求。
故 B 选项正确。
C 选项,讲授法指的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主要有讲述、讲
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选项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观察光合作用,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讲授,
采用的不是讲授法,而是观察法。故 C 选项错误。
D 选项,实验法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
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自
己动手做,从而获取新知识的方法。选项中化学老师在课堂上展示淀粉遇碘变色的实验,是
老师来展示而学生并没有参与,属于演示法,而不是实验法。
ACD 选项均错误,故本题选择 B 选项。
3.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首
次对“隐私”的定义作出了规定,并强化了对隐私权的保护。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侵犯隐私
权的是:
A.某知名导演钱某未经演员李某同意,将自己与李某私下的微信聊天记录发到网上,以证明
二人关系良好
B.某房地产公司职员孙某模仿自己上司刘某在工作中的神态语气并制成视频,未经刘某同
意,将视频公开发布到网上,以增加网络点击量
C.某银行应王某债权人的要求,未经王某同意,提供王某在该银行的流水记录,以证明王某
存在隐匿、转移资产的情况
D.某网络视频播放平台未经张某同意,将张某在该平台的观影记录提供给其所任职的政府机
关,以证明张某在上班时间没有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3.【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 年)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
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
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
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
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A 项属于。李某私下与钱某的微信聊天记录,涉及李某的个人隐私,属于李某的个人信息,
钱某未经当事人同意就进行公开,属于侵犯李某隐私权的做法。
B 项不属于。孙某模仿自己上司刘某在工作中的神态语气并制成的视频中,孙某仅是模仿了
刘某的神态语气,而并未使用刘某的姓名、肖像等可以明显指向刘某的个人信息,不涉及刘
某的个人隐私,不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做法。
C 项属于。申请银行配合调取他人流水记录的行为,只能由相关国家机关依法作出。某银行
应王某债权人的要求,未经王某同意,提供王某在该银行的流水记录,是泄露王某的个人隐
私的行为,侵犯了王某的隐私权。
D 项属于。张某的观影记录属于张某的个人信息,网络视频播放平台在调取提供给其所任职
单位时,应当经过张某同意。
故本题选 B。
4.下列哪项措施有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内部学习动机?
A.教师为学生设置好明确、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
B.教师向学生反馈学习结果,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C.教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积极性评价
D.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指的是个体内在需要引起
的学习动机。如对知识的好奇心,求知欲等。激发和维持内部动机就是要激起学生对知识的
兴趣和好奇心,想学习爱学习。
A 选项,设置学习目标属于激起学生的间接兴趣。不属于内部学习动机。
B 选项,反馈学生学习结果都属于评价结果,有助于激发和维持外部动机。而不是内部动机。
C 选项,对每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积极评价,有助于激发和维持外部动机。而不是内部动
机。
D 选项,好奇心和保护欲属于内部动机。
ABC 选项均错误,故本题选择 D 选项。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学媒体对信息的传输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授课能力及媒体操作技能
B.课堂上教学媒体的选择应用标准取决于教师个人风格及学生学习风格
C.可能的条件下采用多媒体组合教学,发挥不同的媒体优势,互为补充
D.教学媒体是否现代化和高科技化将决定课堂使用效果及学生学习成效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的物质
工具,常用的教学媒体有黑板、投影仪、电影、电视、录音等。
A 选项,信息传递的效果依赖于教师是否合理的选择教学媒体以及是否掌握教学媒体的操
作。故 A 选项正确。
B 选项,教学媒体的选择需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内容等进行选择,而不是教师的个人
风格和学生的学习风格。故 B 选项错误。
C 选项,任何教学媒体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过分追求教学媒体的多样化,不但不会进行优
势互补,反而会降低课堂效率。故 C 选项错误。
D 选项,教学媒体的现代化和高科技化会影响课堂使用效果和学习成效,但不能决定。故 D
选项错误。
BCD 选项均错误,故本题选择 A 选项。
6.根据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下列属于刺激-反应学习的是:
A.学生在学习打棒球时,掌握了躲、垫、扣、传等一些列动作反应
B.如果课上积极举手发言,老师会奖励小贴画,学生以后就更喜欢举手了
C.有的学生比较害怕考试,一看到老师拿着试卷进入教室,就心跳加速
D.学生学习形近字“燥”“躁”时,通过比较分析,最终掌握了这两个字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的刺激—反应学习。刺激—反应学
习指的是操作性条件作用或工具性条件作用。即由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结。
A 选项,掌握了躲、垫、扣、传等一些列动作反应,属于连锁学习即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
联合。故 A 选项错误。
B 选项,积极发言之后奖励小贴画属于强化是对结果的反馈,而不是学习。故 B 选项错误。
C 选项,看到老师拿卷子是刺激,心跳加速是反应,属于刺激—反应学习。故 C 选项正确。
D 选项,通过分析比较学习燥和躁属于辨别学习,即能识别各种刺激特征的异同并作出相应
的不同的反应。故 D 选项错误。
ABD 选项均错误,故本题选择 C 选项。
7.丁老师新任六(1)班班主任,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学习和班级管理的期待,采取以下
哪种方式最有效?
A.对全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B.对班干部进行访谈
C.询问之前的班主任老师
D.询问本班的任课老师
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办法有:观
察法、谈话法、调查访问和作品分析法。其中最基本方法是观察法。
A 选项,对全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属于调查法,具有客观性和全面性。故 A 正确。
BCD 选项都是通过他人进行了解,具有主观性,且不全面。故 BCD 选项都不合适。
BCD 选项均错误,故本题选择 A 选项。
8.下列事件与所处时代不相符的是:
A.唐高宗时,城门小吏在纸上抄写告示
B.黄巾起义发生前,百姓去白马寺祈福
C.生于康熙年间的小张跟爷爷学习京剧,靠卖艺为生
D.东晋王羲之的行书兴盛一时,许多书法爱好者争相模仿
8.【答案】C。
解析:A 项不选。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降低了造纸成本,推动了造纸业的发展。唐
高宗时晚于东汉时期,城门小吏在纸上抄写告示与时代相符。
B 项不选。黄巾起义是开始于东汉汉灵帝光和七年(184 年)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者头裹
黄巾,故称“黄巾起义”。白马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 年)建造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
一座寺院。白马寺的建造早于黄巾起义,因此百姓去白马寺祈福与所处时代相符。
C 项当选。京剧是在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四大徽班陆续在北京演出之后,于嘉庆、道
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
法,并吸收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而成。康熙年间是 1662 年至 1722 年,早
于乾隆五十五年,因此小张跟爷爷学习京剧与所处时代不符。
D 项不选。行书产生于东汉末,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是在楷书基础上的草写和简化。东晋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行书的代表作,因此许多书法爱好者争相模仿王羲之的行书与所处时
代相符。
故本题选 C。
9.下列对联与其所写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A.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
B.宰相状元余事之,文章义节两兼之——文天祥
C.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龄
D.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匀留江山别离情——杜甫
9.【答案】D。
解析:A 项对应正确。“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出自岳阳楼对联,其中“万家
忧乐到心头”对应了范仲淹所作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 项对应正确。“宰相状元余事之,文章义节两兼之”是歌颂文天祥的对联,其中上句说的
是文天祥曾经中过状元、担任过宰相的事迹,下句说的是文天祥的文采和气节二者皆高。
C 项对应正确。“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是郭沫若参观蒲松龄故居时写下的
对联,其中“写鬼写妖”“刺贪刺虐”对应的都是蒲松龄所作的《聊斋志异》。
D 项对应错误。“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匀留江山别离情”是赞扬白居
易的对联,其中“枫叶四弦秋”“浔阳千尺水”对应的是白居易所作的《琵琶行》“浔阳江头
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根触天涯迁谪恨”“匀留江山别离情”对应的是白居易谪居浔
阳、与友别离的境况。
故本题选 D。
10.关于古今通讯方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
B.电报通过交换线路以电信号的方式发送信息
C.“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中的“烽”指烽火台
D.飞鸽传书是古代中国特有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
10.【答案】D。
解析:A 项说法正确。手机使用过程中,电池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手机在充电过程中,电
池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
B 项说法正确。电报是通过交换线路利用电信号来传输文字、图表、照片的通信方式。
C 项说法正确。“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描写
了玉门关周围山峦层层叠叠,像重重屏障护卫着王朝的西北边防,烽火台遍布各个山头的景
象。其中,“烽”指烽火台。
D 项说法错误。飞鸽传书是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的一种古人之间
联系的方法,这里的古人既包括古代中国人也包括古代其他国家的人。
故本题选 D。
11.根据立案、受理等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遭到诈骗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决定不立案时,无需向张某出具书面通知
B.王某因合同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时,无需说明理由
C.杨某因对国务院宣布其所住地区进入紧急状态的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
不予受理
D.朱某因民间借贷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可以以欠款人不常居住在法院所在辖区为
由,不接收诉状
11.【答案】C。
解析:A 项说法错误。《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
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
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
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
立案。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
以内送达控告人”。因此公安机关决定不立案时,应当出具书面通知。
B 项说法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裁定适用于下列范围:
(一)不予受理……裁定书应当写明裁定结果和作出该裁定的理由。裁定书由审判人员、书记
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口头裁定的,记入笔录”。裁定书应当写明裁定结果和作出该
裁定的理由。
C 项说法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
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国务院宣布其所
住地区进入紧急状态的决定属于国家行为。
D 项说法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
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
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
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因此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提交的起诉状应一俱
接收,对于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以作出裁定书的形式,不予受理,而不是不接收起诉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