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
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 时 分 秒 是 常 用 的 (
) 单 位 ;
这 个 电 子 表 显 示 的 时 间 是
(
)。
【答案】
①. 时间
②. 7 时 15 分 26 秒
【解析】
【分析】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依此填空;电子表中,“:”前面的数表示的是时,“:”
后面的两个数表示的是分,最后面小一点的两个数表示的是秒,依此填空。
【详解】根据分析,填空如下:
时分秒是常用的时间单位;
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间是 7 时 15 分 26 秒。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对时间、时间单位的认识。
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本数学书厚约 6(
)。一辆货车质量为 4(
黄河全长约 5464(
)。小红每天大约睡 10(
)。
)。
【答案】
①. 毫米##mm
②. 吨##t
③. 千米##km
④. 小时##h
【解析】
【分析】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因此计量一
本数学书的厚度以“毫米”为单位。
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因此计量一辆货车的质量以“吨”为单位。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因此计量黄河的全长以“千米”为单位。
根据生活经验可知,计量小红每天的睡眠时间一般以“时”为单位。
【详解】根据分析,填空如下:
一本数学书厚约 6 毫米。一辆货车质量为 4 吨。
黄河全长约 5464 千米。小红每天大约睡 10 小时。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
据的大小,灵活选择。
3.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7 块,哥哥吃了其中的 2 块,哥哥吃了这个蛋糕的
,还剩
。
5
7
下这个蛋糕的
2
7
;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可知,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块数,分子表示哥哥吃的块数;
然后将这块蛋糕看成单位“1”,用单位“1”减哥哥吃这个蛋糕的部分即可,依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哥哥吃了这个蛋糕的
2
7
;
1
2
7
5
7
即还剩下这个蛋糕的
5
7
。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及分数的简单计算。
4. 一本科幻书共 500 页,小叶已经看了 121 页,还剩(
)页没看。
【答案】379
【解析】
【分析】用这本书总共的页数减去看了的页数,即可计算出剩下没有看的,据此解决。
【详解】500-121=379(页)
所以还剩 379 页没有看。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5. 整十数乘一位数且积是 120 的算式有(
)(
)。
【答案】
①. 20×6
②. 40×3
【解析】
【分析】计算整十数乘一位数时,应先不让 0 参与计算,最后将 0 的个数补在积的末尾处即
可;2×6=12;4×3=12,依此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整十数乘一位数且积是 120 的算式有:20×6=120,40×3=120,
60×2=120,30×4=120。
【点睛】熟练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 一个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的和是 15 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答案】30
【解析】
【分析】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就是长方形的一条长与宽,即一条长与宽的和是 15 厘米,再
乘 2 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详解】15×2=30(厘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要理解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就是
长方形的一条长与宽。
7. 若 3
6×3 的积是四位数, 里最小可以填(
),积是(
)。
【答案】
①. 3
②. 1008
【解析】
【分析】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直接计算出 326×3、336×3、346×3 的积,然
后再填空即可。
【详解】326×3=978,此时积是三位数;
336×3=1008,此时积是四位数;
346×3=1038,此时积是四位数;
3<4,由此可知,若 3
6×3 的积是四位数, 里最小可以填 3,积是 1008。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
)边形,都有 4 个(
)角;长方形的对边
(
),正方形的(
)都相等。
【答案】
①. 四
②. 直
③. 相等
④. 四条边
【解析】
【分析】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四边形;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
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依此填空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填空如下: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都有 4 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点睛】熟练掌握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 钱老师身份证号码是 339005198511165322,钱老师是(
)性,出生日期是
(
)年(
)月(
)日。
【答案】
①. 女
②. 1985
③. 11
④. 16
【解析】
【分析】身份证号码从左边起第七位开始,连续四位表示出生年份,接下来的两位数字表示
出生的月份,再下来两位数字表示出生的日期,第 17 位数字表示性别:1、3、5、7、9 都
表示男性,0、2、4、6、8 都表示女性,据此解答。
【详解】钱老师身份证号码是 339005198511165322,钱老师是女性,出生日期是 1985 年 11
月 16 日。
【点睛】熟记身份证号码表示出生年月日的数字是第几位,以及表示性别的数字是第几个是
解决本题的关键。
10. 一种细菌,每过 1 分钟,就由原来的 1 个变成 2 个,经过 3 分钟,这种细菌的数量是原
来的(
)倍。
【答案】8
【解析】
【详解】略
(二)判断题。
11. 一辆出租车每天大约行驶 300 米。(
)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即可解答。
【详解】一辆出租车每天大约行驶 300 千米。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
大小,灵活地选择。
12. 把一个长方形分成两个同样的小长方形,两个小长方形的周长相等。(
)
【答案】√
【解析】
【分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依此判断。
【详解】根据分析,画图如下:
由此可知,把一个长方形分成两个同样的小长方形,两个小长方形的周长相等。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对周长的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 我们眨一下眼睛大约需要 5 秒。(
)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结合实际数据,以及对秒的认识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根据生活经验可知,我们眨一下眼睛大约需要 1 秒。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对时间的估计,应熟练掌握对秒的认识。
14. 把 1 米长的彩带分成 10 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
)
【答案】×
【解析】
【分析】分数的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据此判断。
【详解】原题中未说明平均分,故此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
15. 每辆车限乘 49 人(含驾驶员)。实验小学 417 名师生去参观博物馆,8 辆车够了。
(
)
【答案】×
【解析】
【分析】(每辆车限乘的人数-1)×车的辆数=这些车最多可坐师生的人数,依此计算并与
417 人比较即可。
【详解】(49-1)×8
=48×8
=384(人)
384 人<417 人,不够。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计算出 8 辆车除司机外可乘坐的总人数,应熟练掌握混合运算
的计算顺序。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6. 679+539=1218,下面验算方法错误的是(
)。
A. 679-539
B. 1218-679
C. 1218-539
D. 539+
679
【答案】A
【解析】
【分析】加数+加数=和,因此加法的验算方法是:和-加数=另一个加数,或者交换两个
加数的位置再算一次;依此选择即可。
【详解】679+539=1218,则验算方法是:1218-679=539;1218-539=679;539+679
=1218。
故答案为: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
17. 图(
) 的个数是图 B 的 2 倍。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 B 有 2 个 ,因此用图 B 的 的个数乘 2,即可计算出这个图形的 的个
数,然后再选择即可。
【详解】2×2=4(个)
A.
有:4×3=12(个)。
B.
有 2 个。
C.
有 3 个。
D.
有 4 个。
故答案为:D
【点睛】熟练掌握对倍的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 如图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
B.
1
4
C.
1
6
D.
1
8
A.
1
2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可知,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涂色的份数,依
此选择即可。
【详解】
此图被平均分成 4 份,涂色部分为其中的 1 份,因此涂色部分用分数表
示为:
1
4
。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对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 下面 4 个图形(单位:厘米),周长是 21 厘米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依此计
算并选择即可。
【详解】A.5+5+4=14(厘米)
B.5+5+4+7=21(厘米)
C.(4+7)×2=11×2=22(厘米)
D.5×4=20(厘米)
故答案为: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封闭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0. 看书时,眼睛离书本的距离约(
)比较合适。
A. 3 分米
B. 300 厘米
C. 30 毫米
D. 100 毫
米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即可,据此解
决。
【详解】看书时,眼睛离书本的距离约 3 分米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
大小,灵活地选择。
二、基本技能
21. 直接写出得数。
53+46=
100-37=
160+230=
512+298=
3
6
60×9=
2
6
6
1
10 10 10
508-397≈
3
500×0=
206×3=
123×4=
5
9
2
9
31
5
295+311≈
29×8≈
213×4≈
【答案】99;63;390;810
540;0;618;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