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选出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全对的一组( ) A. 取缔.(tì) 冲.耳不闻(chōng) 吊.以轻心(diào) 寒喧.(xuān) B. 酷肖.(xiào) 念念有辞.(cí) 迫不及.待(jí) 仓.桑(cāng) C. 黝.黑(yǒu) 浑身解.数(xiè) 义愤填膺.(yīng) 涣.散(huàn) D. 恫吓.(xià) 眼花瞭.乱(liáo) 谈笑风声.(shēng) 视查.(chá)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 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A 项有误,应为取缔(dì),“充耳不闻”“掉以轻心”“寒 暄”;B 项有误,应为“念念有词”“沧桑”;D 项有误,应为恫吓(hè),“眼花缭乱”“谈笑风生”“视 察”.故选 C. 2.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改变交通拥堵的现象,我校组织部分老师担任交通疏导员,拥堵现象便戛然而止....了. B. 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到了,我校师生欢聚一堂,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歌舞晚会,大家尽情享受着天. 伦之乐.... C. 如果我们不会自行减压,学习效率往往会事半功倍..... D. 班会课上他口若悬河....,出众的口才让大家都很佩服. 【答案】D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 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A 项的成语使用有误,“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 然终止,不能用于形容拥堵现象;B 项有误,“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与此处的语境不符;C 项有误, “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收效大.此处应该用“事倍功半”.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 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 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 合语境等.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同学们热心的帮助下,使小明改掉了许多坏毛病.
B. 2018 年 3 月 1I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并表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C. 能否摆正心态,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D. 4 月 8 日,博鳘亚洲论坛 2018 年年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 的演讲.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 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 语感能力.A 项成分残缺,应该删去“使”;B 项语序不当,应该改为“表决并通过”;C 项应该删去“能否”. 故选 D. 4.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 “小明,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妈.” C.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D. 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 辞.A 项中“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 项中“盼望着,盼望着”运用了反复的 修辞手法;D 项中“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B 项没有使用修辞手 法.故选 B. 5. 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 130 篇,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 B. 在我国古代作品中,常用“汗青”“桑梓”“婵娟”“裰褓”来指代史书、家乡、月亮和不满周岁的要 孩. C.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其中我们学过莫泊桑的《我 的叔叔于勒》和契诃夫的《变色龙》. D. 古人把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如“河阳”指的就是黄河的 北岸,“汉阴”指的就是汉水的南岸. 【答案】A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 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 识记文学体裁常识.A 项有误,《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是编年体. 二、文言文阅读及古诗文积累 (一)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 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 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 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 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 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 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6.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无敢哗.者:喧哗 B. 既而..儿醒,大啼:不久,紧接着 C.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乳房 D.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即使 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少顷”“未几”“俄而”这三个词语都表示时间极短. B. 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是: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到睡,失火救火. C. 文中前后两次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在结构上叫做首尾呼应. D. 文章采用正面描写的表现手法,用观众的反应来表现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 8.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答案】6. C 7. D 8. 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地把身子坐正了. 【解析】选自《虞初新志》 作者:林嗣环 年代:清 参考译文: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 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 罢了.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 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深的小巷中有狗叫声,接着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摇着丈夫说起夫 妻之间的事.丈夫说着梦话,开头不怎么答应她,妇女把他摇个不停,于是两人的说话声逐渐间隔混杂,床 又从中发出“戛戛”的响声.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叫妻子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奶头哭, 妇女又哼着唱着哄他.丈夫起来小便,妇女也抱着孩子起来小便.床上另一个大孩子醒了,大声唠叨个没完. 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含着奶头的哭声,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 音,床发出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小便解入瓶中的声音,解入桶中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绝 妙的效果都有了.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着眼睛,微微笑着,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呼噜声响起来了,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停下.隐隐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 子、器皿歪倒了,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松弛下来,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 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 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 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 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 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 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 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 了. 6.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C 项的解
释有误,加点的“乳”字在这里是动词,“喂奶”的意思. 7.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 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D 项的表述不正确,文章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 合的表现手法,“听众的反应”属于侧面描写. 8.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 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 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意”“少”“稍稍”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二) 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 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 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 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尝:____ (2)有一老父,衣褐 (3)良因怪之 10.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衣:____ 因:____ ①父去里所,复还,日:“孺子可教矣!” ②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11. 结合张良的奇遇,概括分析老人这样做的原因. 【答案】9. (1). 曾经 (2). 穿(着) (3). 以此为…… 10. (1)老人走了一里路左右,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2)过了一会,老人 也来了,高兴的说:“应该像这样.” 11. 老人这样做是为了检验张良是不是一个有爱心,有耐心,诚实守信的人.
【解析】选自《史记》 作者:司马迁 年代:西汉 参考译文:张良曾经有空闲,从容地在下邳桥上信步闲游.有一老人,穿着麻布短衣,走到张良跟前,故意 把鞋掉到桥下,回头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拿鞋!”张良很惊讶,想打他,因为他老了,勉强忍着气 到桥下捡来了鞋.老人说:“把鞋给我穿上!”张良(想)已经给他捡了鞋,就跪着给他穿上了,老人伸着 脚承受,(而后)笑着离开了.张良很惊奇,目送老人走了一里左右,老人又回来了,说道:“小伙子值得 教导.过五天,天刚亮的时候,和我在这儿相会.”张良因此觉得奇怪,跪着回答:“好.” 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去到桥上,老人已经先到了,(老人)发火说:“同老年人约会,(却)晚来,为 什么?”(说罢)就走,(嘱咐)说:“五天以后早早相会!”五天后鸡叫头遍,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 (那儿)了,又发怒说:“又来晚了,为什么?”(说罢就)走了,(嘱咐)说:“过五天,再早点来.” 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这样.”于是拿出一册书说:“读 了这册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后,将应验.十三年(后),你去看望我,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那就 是我.”(说完)就走了,没有说别的,没有再见面. 天亮后,(张良)看那册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就感到很惊奇,常常反复地诵读它. 9.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 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 来判断.“衣”在这里是动词,“穿着”的意思. 10.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 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如: “去”“还”“有顷”“喜”.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 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细读文本,正确翻译后即可分析作答.这个老人屡次刁难张良, 是为了考验他.“孺子!下取履”“履我”是想考验张良是否有爱心;“后五日早会”“后五日复早来”是 想检验张良是否讲诚信,是否有耐心. 三、古诗文默写. 12. (1)蒹葭萋萋,_____.《诗经·兼葭》 (2)《望岳》中表现作者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理想远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
(3)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4)刘禹锡的“陋室”环境之雅,雅在:______,______. 【答案】 (1). 白露未晞 (2). 会当凌绝顶 (3). 一览众山小 (4). 潮平两岸阔 (5). 苔 痕上阶绿 (6). 草色入帘青 【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 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 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晞”“绝”“潮”“痕”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 字形. 四、作文 13.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好是值得咀嚼的回忆,是积极向上的追求,是内心纯洁的境界,更是富有诗意的憧憬. 请以“美好”为话题,写一篇 600 字至 800 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 在的学校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寻常”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常态,在寻常的生活里,只要我们细心去体悟,你会感触到处处留存的真情.那 是人与人之间最温馨的慰藉,是触动我们心灵的最真挚的感动. 请以“不是寻常无真情”为题目,写一篇 600 字至 800 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文中不 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答案】(1)美好人生 人们往往会羡慕别人拥有什么,为什么自己却没有?甚至,许多的人一辈子总是在怨天尤人,埋怨上 天没有给自己富贵荣华、锦衣玉食!仔细想想自己,我到底拥有什么呢? 先前我有看过一篇“地球百人村庄”的文章,内容提到,如果我们把全球的人口变成一个只有 100 人 的部落时,发现其中 80 个人的居家生活不理想,70 个人是文盲,50 个人营养不良,一个人拥有电脑…… 等.最后还提及如果我们的冰箱里有食物、有衣服穿、有地方住,我们就比全世界 75%的人富有;如果我们 早晨醒来时还算健康,那是值得恭喜的,因为有一百万的人将活不过一个星期;如果我们从不曾经历战争 的危险、被监禁的寂寞、被凌虐的痛苦、或是饥寒交迫,那是幸运的,表示我们比 5 亿的人还好命……看 到这些,想想自己所拥有的真的很多,感觉自己真的是好幸福. 我们的一生可以拥有的东西其实很多,除了实质的财物外,还有亲情、友情、爱情、机会、运气、梦 想、自由……等,这些可能是好的,会带给我们无比的快乐;也可能有坏的,会成为我们沉重的负担.但是 也因为这些许多,方才将我们的人生点缀得更加灿烂.譬如说,父母总是不断的为我付出,关心我、呵护我, 却不求回报,那种珍贵无私的爱;老师总是孜孜不倦的传授我们知识及做人的道理,那样谆谆教导的爱护 我们;可以和同学谈天说地,互相关怀,同窗情谊的交流;可以唱一首喜欢的歌,感受词曲的美妙,抒发
情绪……等,喜怒哀乐,各在其中.这些,不就是我现在所拥有的,它们都不是金钱所能买卖、衡量的. 一段难忘的经历,一份温馨的情谊,一种独特的体验,一幅美景,一个畅怀大笑……等,这些人生的 宝藏,就在我们身边,等待我们用心去挖掘.好好的去珍惜拥有,别让它成为遗憾,人生就会无限美好! (2)不是寻常无真情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可就是在那些小事的背后,却蕴藏着各种各样的感情. 五年级时的一节课外活动课上,我和我最要好的朋友——李佳在操场上玩“石头大战”. 我们正玩着,突然,李佳将石头打在我的后脑勺上.开始,我只是觉得有点疼,并没有在意.可后来越 来越疼了,我摸了一下,一看,天哪,满手都是血!我连忙告诉李佳,他听了后大惊失色,连忙向我道歉, 并马上扶我去医务室.这时,有的同学围在我周围问情况,有的同学飞奔去报告班主任,还有的同学给我递 来纸巾擦手……看见同学们焦急担心的表情,听见那一声声真诚的问候,虽然我的头很痛,但我心里却温 暖极了.一路上,李佳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他让我感受到有一股强大的动力在支撑我,有一颗炽热的心在 温暖我.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同学们给予了我勇气.校医扒开我的头发,快速地从抽屉里翻出医用纱布、医 用胶布、棉签和酒精,为我包扎了伤口.这时,班主任也气喘吁吁地赶到了,她马上俯下身子,仔细端详着 我的伤口,并向校医询问我的情况.老师小心翼翼地用弄湿的纱布帮我把脖子、手上的血迹一点点擦干净. 李佳满怀歉意地向班主任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请求老师原谅他.老师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这 次受了皮外伤,是不幸中的大幸.你们以后不要再玩这种危险的游戏了.记住,任何时候都要把安全放在第 一位.”我们默默地点了点头. 老师致电给妈妈后,并亲自送我回家,她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告诉了妈妈.临走前,老师一再地叮嘱我 洗澡时,注意不要让伤口沾到水.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足以体现出浓厚的情谊!每每想起这件寻常小事,我的 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生活在暖融融的爱的氛围中,多好! 【解析】(1)这是一篇话题作文,难度不大.“美好”,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给我们提供了选材的自 由性.同时,“美好”多用于生活、前途、愿望等抽象事物,它是比较虚幻的,要化虚为实,虚实结合.写 作时可以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选好写作角度,拟好作文题目.选材上要能挖掘生活积累,选择自己感受 最深的人、事、物入文,要尽可能凸现个性,写出波澜.写人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记事 时,可以运用环境描写. (2)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难度较大.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寻常”和“真情”.“寻常”是“平常”的意 思,这个词语提示我们,应该写发生我们身边的日常小事.看似司空见惯的事情,往往包含着浓浓的亲情、 友情等.“真情”指“真诚的心情或感情”,要写出自己的心理体验,着重写出情感的变化过程.写作时还 可以另辟蹊径,写自己用行动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温暖的事例,这样的立意更加新颖. 点睛:写好话题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把握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 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当你选定了一种文 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二、拟好题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 好一半文”.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练、 含蓄、新奇,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五、现代文阅读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