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1年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1 年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学 2.结构主义教育 3.《学记》 4.要素教育 5.学习策略 6.问题解决 二、简答题 1. 简述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2. 简述杜威的教育本质观和教育目的论思想。 3. 简述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乡村教育实验。 4. 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和贡献。 三、论述题 1. 试析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启示。 2. 试析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对教学的启示。 3. 依据德育过程包含的基本规律,分析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工作要求。 4. 联系实际分析教育活动中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扮演的多元角色。 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教学(见 2013 年陕西师范大学真题) 【答】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就是一定时间、地点、场合下的传授经验的活动,指教 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的教学是在学校中传授经验的活动,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教 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 2. 结构主义教育(见 2018 年天津师范大学真题) 【答】20 世纪 60 年代,布鲁纳把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应用到教学和课程改革上,创立了结构主 义教育理论。具体观点是:(1)强调教育和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2)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 本结构;(3)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4)提倡发现学习法;(5)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 者。 3. 《学记》(见 2013 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答】《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专门论 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其由战国末期思孟学派所著,对先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做了相当全面的总 结和概况。主要包括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等。 总之,《学 记》对教育学基本问题均有论述,被认为是“教育学的雏形”。 4. 要素教育(见 2017 年陕西师范大学真题) 【答】按照裴斯泰洛齐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由最基本的要素构成的,儿童掌握了这些要素就能够 很到位地学习。教育也应从最基本、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裴斯泰洛齐详细论述了各育的基础要素,如智育的要素是直线和音词;德育的基本要素是母爱;体育的 基本要素是关节活动。 5. 学习策略(见 2015 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答】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复杂方案。它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式方法和调控技能的综合。麦基奇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6. 问题解决(见 2011 年南京师范大学真题) 【答】问题解决一般是指形成一个新的答案,超越过去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而产生一个新的解决 方案。当常规或自动化的反应不适应当前的情景时,问题解决就发生了。其中原有知识经验和当前问题 的组成成分必须重新改组、转换或联合,才能达到既定目标。问题不同于简单的习题,问题解决是由认 知成分参与的、有目的的一系列运算。 问题解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特征:第一,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第二,问题解决包括一系列的运算;' 第三,问题解决具有认知性。 二、 简答题 1. 简述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见 2017 年浙江师范大学真题) 【答】当代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尽管各有特色,但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1) 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注意删除陈旧内容,增添反映现代科技 成果的新内容,为适应当代科学综合化趋势加强的需要,许多国家开设了综合性课程。 (2) 重视基础学科知识的结构化。把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原理等基本结构教授给学生, 保证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 重视能力的培养。为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要求,当代各发达国家在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都 把培养学生研究、探讨和创造态度与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原则。 (4) 重视个别差异。各国的课程设置都有较大弹性,既有共同形式和内容,也有个别化的形式和 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 简述杜威的教育本质观和教育目的论思想。(见 2011 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答】(1)简介。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思想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以他的实用主义思想最具代表性。 (2) 杜威的教育思想的内容。 1 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地改造。教育应该与学生的实 际生活相联系,学校应与社会相联系,促进儿童的生长,因此他又提出了 “学校即社会”,并提出了 “从做中学”的原则。 评价:杜威的这些观点有利于使教育融入生活,对传统教育形成冲击,但是把获得主观经验作为教 学的唯一目的,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 2 教育的目的。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教育没有外在目的。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 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 评价:杜威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但 他却很难把教育的内在目的与教育的社会性目的统一起来。 3 课程与教材。杜威批判传统课程,认为智育方面的课程极度贫乏,教材中充斥着呆板而枯燥无 味的东西,于是提出了教材心理学化,并提出让儿童从做中学。 评价:教材心理学化使我们的课程编写更有科学依据,做中学对于传统的静坐学习也是有启发和进 步意义的,但是他只强调直接经验,忽视了间接经验的学习。 4 思维与数学方法。在思维方法上他提倡反省思维,提出思维五步法:a.疑难的情境;b.确定疑 难所在;c.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d,推断哪个假设能够解决这个疑难;e.验证假设。 评价:杜威非常重视学校对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培养,他认为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 思维能力。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摸索性的“做”的基础上,这是不 科学的。 (3) 综上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儿童中心”,以“做中学”的方式开展的,提倡 教育的实用性,强调教育的实行,这些固然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然而,以上分析中关于杜威思想的一些 不足和矛盾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3. 简述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乡村教育实验。(见 2017 年湖南师范大学真题) 【答】(1)晏阳初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晏阳初把中国的所有问题归结为“愚、贫、弱、私”四项。 在定县乡村进行的平民教育实验中,针对过去教育与社会脱节、与生活实际相背离的弊端,在强调发挥 教育的整体功能时,提出了在农村推行“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 (2) “四大教育”。 1 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从文字教育入手,使人民认识基本文字。首要的工作是除净青
年文盲,将农村优秀青年组成同学会,使他们成为农村建设的中坚分子。 2 以生计教育攻贫,培养生产力。第一,在农业生产方面,让农民接受最低程度的农业科学知识, 提高生产;第二,在农村经济方面,利用合作方式教育农民,组织合作社、自助社等发展农村经济;第 三,在农村工作方面,除改良农民手工业外,还提倡其他副业,以充裕其经济生产力。 3 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注重大众卫生和健康,及科学医药的设施,建立医疗保健体系, 保证农民有科学的治疗机会。 4 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使农民有最基本的公民常识、政治道德,以立地方自 治的基础, 培养公共心与团结力。在这“四大教育”中,公民教育最为根本。 (3) “三大方式”。 1 学校式教育。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教材以《公民千字课》为主。学校式教育包括初级平民学 校、高级平民学校、生计巡回学校,还有改进小学、传习处、公民服务训练班、幼童园等。 2 社会式教育。这是向一般群众及有组织的农民团体实施教育的一种方式。主要通过“平民学校 同学会”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如成立读书会、演新剧等。 3 家庭式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有家主会、主妇会、少年会等。教学内容的选择标准侧重在家庭需 要与身份特点。每个家庭应对其成员进行道德、卫生习惯、家庭预算、妇女保健、生育节制等教育。 (4)评价。 “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是针对定县范围内如何具体实施乡村教育来谈的,但晏阳初没有认识 到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封建残余的剥削才是造成中国“愚、贫、弱、私”的原因,否认了社会问题的根源 是阶级压迫和剥削。乡村建设作为一种的社会改革运动,实际上是一个不彻底的资本主义运动,结果以 失败告终。 4. 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和贡献。(见 2019 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答】(1 )文艺复兴运动是 14—17 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向封建主义和基督教神 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人文主义是这场运动的旗帜。 (2)人文主义的特征。 ①人本主义。在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 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②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 其是课程设置具有古典性质,但非纯粹复古,而是古为今用,这在当时是一种进步。③世俗性。从教育 目的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看,关注人道而非神道,教育更关注今生。④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家虽然抨击 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⑤贵族性。由文艺复兴运动性质决定,教育的对 象是上层子弟,目的是培养上层人物。 (3 )人文主义的影响和贡献。 ①教育内容发生变化。对古希腊罗马的热情使其知识和学科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引起了美育和体
育复兴并关注自然知识的学习。②教育职能发生变化。从束缚自己服从上帝到使人更好地欣赏和履行上 帝赋予人的职责。③教育价值观发生变化。重新发现人,确立了人的地位,复兴了古希腊的个人主义价 值观。④复兴了古典的教育理想。形成了全面和谐发展的完人的教育观念,从中世纪培养教士的目标转 向文艺复兴培养绅士的目标。⑤复兴了自由教育的传统。教育推崇理性,复兴古希腊的自由教育。⑥兴 起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按照人的需求和本性来设置课程,尊重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欲望和天性, 出现了直观、游戏、野外活动等教育新方法。⑦出现了新道德教育观。人道主义等新的道德观在人文主 义的学校中开始取代天主教会的以原罪论为中心的道德观。尊重儿童,反对体罚,已成为某些教育家的 强烈要求。⑧提出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及共产主义的教育思想。⑨建立了新型的人文主义教育机构。⑩促 进了大学的改造和发展。⑪使教育理论不断丰富。⑫推动了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进程。 三、 论述题 1. 试析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启示。(见 2018 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答】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黄炎培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其要点包括职业教育 的地位、目的、方针、教学原则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等。 (1)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1 职业教育的作用就理论价值而言: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 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职业教育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最急需解决的生计问题。 2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 (2)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帮助社会解决生计问题和失业问题,引导 人们热爱所职,从而解决社会问题。 (3)职业教育的方针。 1 社会化:强调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必须与社会沟通。他的职业教育社会化内涵丰富, 要求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办学组织、办学方式等都要社会化。 2 科学化:指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包括物质方面的工作和人事方面的工作,均需遵循科 学原则。前者强调事前调查与实验、事后总结、逐步推广的原则;后者强调把科学管理方法引入职业教 育管理的原则。另外,应专门设立科学管理的研究机构。 (4)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①手脑并用;②做学合一;③理论与实际并行;④知识与技能并重。 (5)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敬业”指热爱所业,尽职所业,有为所从事的职业和社会做出 贡献的追求;“乐群”指高尚的情操和群体合作的精神。黄炎培认为离开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教育就 失去了方向,职业教育的第一要义是“为群众服务”。 (6)评价:作为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行者,黄炎培的教育思想不仅开创和推动了中国的职业 教育事业,更具有平民化、实用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的特征,丰富了中国的教育理论,对中国 20 世纪
20-30 年代的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当今的职业教育也有重大借鉴意义。 2. 试析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对教学的启示。(见 2017 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答】人本主义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是学习理论的重要流派之一。 (1)人本主义理论的内容。 1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人本主义认为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全人,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 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人。 2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a. 人本主义提出认知学习是无意义学习,而经验学习是有意义学习。所谓有意义学习,不仅是一 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 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b. 人本主义提出有意义学习的四个要素:全神贯注、自动自发、全面发展、自我评价。 3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人本主义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包括真诚一 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移情性理解(同理心)。 (2)人本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 1 在教学目标上,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既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也 要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因素。 2 在学习观上,要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使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 而且能灵活运用知识引导行动和实践。 3 在教学观上,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经常进行移情性理解,站在 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3. 依据德育过程包含的基本规律,分析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工作要求。 【答】(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见 2019 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1 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个体品德的自主建构过程。a.学生对环境影响的主动吸收;b.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教导;c.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相互促进。 2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整体和谐的发展过程。a.思想道德发展具有整体性;b.德 育过程具有多开端性;c.德育实践具有针对性。 3 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期望、自我调 控、自我评 价构成。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意义有:a.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 件。b.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又是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标志。c.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 是真正发挥 了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教育。 (2)德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见 2010 年湖南师范大学真题)
①德育工作中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德育工作者希望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而没有看到德育是一个 长期的过程。 2 德育过程中严重的知识主义倾向。重视德育的知识,不重视德育的实践,致使学生知行脱节。 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不能互相转化。在遇到复杂社会现象需要做道德判断时难以适应。 3 德行管理中严重的主观主义倾向。德育缺乏明确的目标、明确的计划,单从个人意志出发、从 个人兴趣出发。 4 德育研究中严重的经验主义倾向。重视个人的直接经验,却忽视间接经验的学习,不善于把当 前的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 5 德育评价过程中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德育评价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全面评价的指标体系,评 价避重就轻、泛泛而谈、轻描淡写。 上述问题使德育工作日益空泛和形式化。这是与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德育在整个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不相称的,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十分不利。 (3)德育过程的工作要求。 1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该遵循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现阶段我国学校的德育原则主要有:理论 和 生活相结合原则,疏导原则,长善救失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在集 体中进行教育原则,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等。 2 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在德育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常有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对学生所讲 的 德育内容是正确的,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其原因与德育不得法有关。为了有效地完成德育任务, 教师 有必要研习和掌握德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4. 联系实际分析教育活动中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扮演的多元角色。(见 2019 年北 京师范大学真题+2013 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答】(1 )教师的基本素养。 1 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a.学科内容知识;b.教育学与心理学等知识,现代教师必须系统地学习 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教育理论知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c.广博的知识文化修养,不断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d.关于教育研究的知识。 2 专业技能素养。 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包括:a.教学认知能力,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的概括水平, 以及对所教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自己所釆用的教学策略的理解水平;b.教学操作能力;c.教学监控能力; d.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3 专业情意(情感素养)。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关于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
性支点和精神内核,是一个教师成为“好”教师的精神动力。 4 身心素养。 教师不仅要身体健康,更要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会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优劣成败,而且 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身心素养。 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缺一不可,是作为教育者所必不可少的素养,拥有这些素养才能 更好地为新时代中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2)教师角色的变化。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兼具了其他角色。主要包括:①“家长代理人”和“朋友、知己 者”的角色;②“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③“管理者”的角色;④“心理调节者”的角色;⑤ “研究者”的角色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