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四川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针砭 装潢 一愁莫展
B.暮蔼 砥砺 蜂拥而来
C.题词 喝彩 彬彬有礼
D.迄今 座落 先发制人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记者发现,共享停车给有车一族带来了很大方便,但仍 __________ 着停车位太少等诸多
问题。
②__________金融安全,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标本兼治、综合施
策。
③那些属于诗歌的伟大灵魂永远值得惦记,因为他们为人间 __________ 了一抹永不消失的
春色。
A.面对 维持 增加
B.面临 维护 增添
C.面对 维护 增添
D.面临 维持 增加
4.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朗读者》的炙手可热表明中华传统文化并不缺少异代知音,关键是要有能承载厚重文化
的精品力作
B.真实客观地展现历史事实,既是对作家、对读者、对历史的尊重,也是知情者不容置喙
的义务与责任
C.语文学习理应博闻强识,教材编写者以此为出发点无可非议,教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合
理取舍教材
D.很多人别无长物却自以为才华出众,把当明星看成是捷径投身其中,这种渴望一夜成名
的做法实在有失明智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历史既不是子虚乌有的过去,也不是凝固的实体性的存在,历史的丰富性、偶然性给了
我们的心灵自由舞蹈的宽阔舞台
B.面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央企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增加发展质量和
效益为中心,主动作为,苦练内功
C.根据资料显示,虎扑体育是国内的体育互联网平台,为喜爱体育的人们提供完整的覆盖
线上线下的多样化服务和应用
D.“天舟一号”飞行任务的成功与否,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胜利完成,对于实现
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具有深远的意义
6.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恰当的一组是(
)。
“真”是评论家的态度精神,“准”是评论家的能力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评论家,创作者会视其为良师
益友。
①精准的批评能力源于评论家广博深厚的学识修养,如此,可高屋建瓴,抓住作品的精粹与
要害
②没有“准”的审美眼光,态度端正也无法对作品做出精辟的分析
③没有“真”的精神,纵有精到的见解也不会直言
④精准戏剧批评的难处,是要为创作者提供修改提高的行之有效的思路与建议
⑤要能站在创作者的角度设身处地,根据题材的可能和现有作品的实际提出可供参考、可供
采纳的修改建议
⑥这种批评能力也来自评论家对作品的深入剖析与整体把握,如此,则能够条分缕析,具体
评价作品的优劣得失
A.③①⑥②④⑤
B.②③④⑤①⑥
C.③②①⑥④⑤
D.②④⑤①③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 7—10 题。
苏武传(节选)
班固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
置酒设乐。因谓武日:“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
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
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
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
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
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
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
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日:“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
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7.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素:向来
B.扶辇下除 除:殿阶
C.加以老母系保宫 系:关押
D.何以过陵 过:拜访
8.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
B.“黄门驸马”,指皇帝的女婿,在宫中掌管车辆和马匹
C.“太夫人”,指苏武的母亲。“太”表明身份或辈分很高
D.“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此为对帝王的尊称
9.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画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空白苦亡人之地 诚甘乐之
②子卿尚复谁为乎 皆为陛下所成就
A.两个“之”相同,两个“为”也相同
B.两个“之”相同,两个“为”不相同
C.两个“之”不相同,两个“为”相同
D.两个“之”不相同,两个“为”也不相同
10.将“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翻译成现代汉语,准确的一项是(
)。
A.大臣无罪而被诛灭的有几十家,(他们的)安危难以预料
B.大臣无罪而被诛灭的有几十家,(皇上的)安危不能知道
C.大臣逃亡获罪被诛灭的有几十家,(皇上的)安危不能知道
D.大臣逃亡获罪被诛灭的有几十家,(他们的)安危难以预料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80 分)
二、名句填空题(本大题共 l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1.长太息以掩涕兮, __________ 。(屈原《离骚》)
12.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论语》)
13.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14.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5.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16.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17.山水之乐,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18.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19.__________,只缘身在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0.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阅读简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 21~22 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①桃花红似锦,生憎②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不分,不满,嫌恶之意。“分”,一作“忿”。②生憎,犹言偏憎、憎。
21.本诗前四句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2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本诗后四句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23—26 题。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①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②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
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他养蟋蟀,养金铃子。他养过花,他养的一盆素心兰在我母
亲病故那年死了,从此他就不再养花。我母亲死后,他亲手给她做了几箱子冥衣,单夹皮棉,
四时不缺。
他做的皮衣能分得出小麦穗、羊羔、灰鼠、狐肷。
③父亲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
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放风筝的线是胡
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地飞上去。没有“肚儿”。他会做各种灯。用浅
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
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
过来看,非常羡慕。
④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小时候,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
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他画画,我小时也喜欢画画,但他
从不指点我。他画画时,我在旁边看,其余时间由我自己乱翻画谱,瞎抹。我小时字写得不
错,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
《张猛龙》。这建议是很好的,到现在我写的字还有《张猛龙》的影响。我初中时爱唱戏,
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几个同学都只是
清唱。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
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
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
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⑤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他那时还
未从幼儿园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
拼音,好给他写回信。“文革”期间,我被打成“黑帮”,送进“牛棚”。偶尔回家,孩子们
对我还是很亲热。我的老伴告诫他们:“你们要和爸爸‘划清界限’。”儿子反问母亲:“那你
怎么还给他打酒?”只有一件事,两代之间曾有分歧。他下放山西忻县“插队落户”。按规定,
春节可以回京探亲。我们等着他回来。不料他同时带回了一个同学。他这个同学的父亲是一
位正受迫害的空军将领,按照大队的规定是不能回北京的,但是这孩子很想回北京,在一伙
同学的秘密帮助下,我的儿子就偷偷地把他带回来了。当时人人自危,自顾不暇,儿子惹了
这么一个麻烦,使我们非常为难。我和老伴把他叫到我们的卧室,对他的冒失行为表示很不
满,我责备他:“怎么事前也不和我们商量一下!”我的儿子哭了,哭得很委屈,很伤心。我
们当时立刻明白了:他是对的,我们是错的。我们这种怕担干系的思想是庸俗的。我们对儿
子和同学之间的义气缺乏理解,对他的感情不够尊重。他的同学在我们家一直住了四十多天,
才离去。
⑥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我们相信他自己的
选择,他的决定。后,他悄悄和一个小学时期女同学好上了,结了婚。有了一个女儿,已近
七岁。
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
“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
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没有意思。
⑦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
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
(有删改)
23.文中“我”的父亲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4.简要分析标题“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作用。
25.作者在第⑤段写了两代人之间的分歧,写这些有什么好处?
26.文章结尾说:“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
这句话体现了怎样的教育理念?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四、写作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快乐就像一只蝴蝶,你拿着网去捕它,它会飞得更快;如果你不理它,它反而会飞来停在你
的肩膀上。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
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2.【答案】C。解析:A 项,“一愁莫展”的“愁”应改为“筹”;B 项,“暮蔼”的“蔼”应
改为“霭”;D 项,“座落”的“座”应改为“坐”。本题当选 C 项。
3.【答案】B。解析:“面对”通常着重强调方位,指当面对着(人);也可对应抽象事物,指
面前对着(问题、形势等)。“面临”仅用于指面前遇到(问题、形势等)。但“面临”比“面
对”(的问题、形势)更加具有紧迫性。①句中使用“面临”更加合适。“维持”是指使继续
存在下去,强调不改变现状;“维护”则指维持并保护,使免于遭受破坏,强调保护。②句
中使用“维护”更加合适。“增加”与“增添”均有“加多”的意思,但相较而言,“增添”
所增的量较少且有添补之意,也更加书面语化。③句中使用“增添”更加合适。本题当选 B
项。
4.【答案】C。解析:A 项,“炙手可热”指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人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此处用于形容电视节目,不当。B 项,“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题干意为“知
情者”应当“真实客观地展现历史事实”。“不容置喙”用于此处,不当。C 项,“无可非议”
指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用于句中,合适。D 项,“别无长物”指没有
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此处用于修饰没有才华的人,不当。本题当选 C 项。
5.【答案】A。解析:B 项,搭配不当,应将“增加”改为“提高”;C 项,句式杂糅,“根据”
或“显示”删其一;D 项.两面对一面,应将“与否”删去。本题当选 A 项。
6.【答案】C。解析:由语段句可知,第二句应先说“真”,再说“准”,故③句应在②句之
前;语段第四、五两句讲“精准的批评能力”的来源,根据①⑥两句中的“源于”“也来自”
可知,①句应在⑥句之前;语段第六、七句讲“精准戏剧批评的难处”以及应达到何种标准,
故④句应在⑤句之前。本题当选 C 项。
7.【答案】D。解析:D 项,“过”意为“超过”。
8.【答案】B。解析:“黄门驸马”是指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本题当选 B 项。
9.【答案】D。解析:①中的“之”,前者是结构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指“蒙斧钺汤
镬”。②中的“为”,前者是介词,“为了”;后者为判断动词,“是”。本题当选 D 项。
10.【答案】A。解析:“亡”通“无”,“亡罪”意为“没有罪”。本句的主语为“大臣”,说
的是大臣们的安危无法预料。本题当选 A 项。
二、名句填空题
11.【答案】哀民生之多艰
12.【答案】不亦君子乎
13.【答案】而御六气之辩
14.【答案】雪上空留马行处
15.【答案】奈何取之尽锱铢
16.【答案】雕栏玉砌应犹在
17.【答案】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8.【答案】只是当时已惘然
19.【答案】不畏浮云遮望眼
20.【答案】雄姿英发
三、阅读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首联写诗人与童年伙伴分别多年,相互之间毫无音讯,抒发了对童年伙伴的思念之情、与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