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0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2分)
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2分)
2020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12 分) 1.有学者认为,仅凭高大的宫殿台基、宏伟的城墙、古老而庞大的水利工程以及那数以千 计象征着权力与信仰的玉器,就足以让人们相信,5000 年前这里的社会发展高度已完全可 与其他古老文明比肩。这位学者所说的“这里”是指( ) A.河姆渡聚落 B.半坡聚落 C.良渚王城 D.二里头宫殿 2.如图是魏晋时期的墓砖壁画“犁耕图”,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下列对该出土文物信 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 A.棉布已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 B.曲辕犁在当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C.反映了魏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牛耕 D.展现了当时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 3.某校举行了“铭记历史,传唱经典”的云端音乐会。以下歌曲按创作时间先后排序,正 确的是( ) ①《松花江上》 ②《学习雷锋好榜样》 ③《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④《国民革命歌》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4.“历史,总是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更能勾起人们的回忆和反思”。以下时间节点勾起的 回忆,符合史实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在 18 世纪的欧洲,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完全摒弃了自古以来束缚人们的一切制度和观 念,用人的理性去重新衡量并评价一切”。“这一群人”中包括( ) A.哥白尼 布鲁诺 C.克伦威尔 拿破仑 B.伏尔泰 卢梭 D.瓦特 马可尼 6.20 世纪国际政治舞台曾多次上演“强权即是公理”的不公正一幕。下列会议曾上演“这 一幕”的是( ) ①1919 年巴黎和会 ②1938 年慕尼黑会议 ③1945 年雅尔塔会议 ④1955 年亚非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解答题(共 2 小题,满分 13 分) 7.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倘若没有先进的造船工艺和导航技术,即使是最强烈的动机也无法使欧洲航海者 完成他们的探险。远洋航行时……(他们)创造性地吸收了中国和阿拉伯的技术要素。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材料一中“最强烈的动机”指的是什么?在导航技术方面,欧洲航海者创造性地吸收 了中国的哪一技术? 材料二:19 世纪后期 20 世纪初叶,现代科技通过各种方式从欧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方传 播。中国受西学影响,……1862 年在北京开设同文馆,聘请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译西文书 籍,……1898 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材料二中“开设同文馆”“兴办京师大学堂”分别是中国近代哪一次运动中的具体措 施?试从目的和影响的角度,写出这两次运动的共同点。 8.八十五年前,贵州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八十五年后,贵州又见证了脱贫攻坚的 华丽转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 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弄得敌人扑朔迷离,处 处挨打,疲于奔命。 --刘伯承《回顾长征》
指出材料中“会议”的名称并简述其历史意义。“向东却又向西……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 指的是哪一军事行动? 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12 分) 2020 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1.有学者认为,仅凭高大的宫殿台基、宏伟的城墙、古老而庞大的水利工程以及那数以千 计象征着权力与信仰的玉器,就足以让人们相信,5000 年前这里的社会发展高度已完全可 与其他古老文明比肩。这位学者所说的“这里”是指( ) A.河姆渡聚落 B.半坡聚落 C.良渚王城 D.二里头宫殿 【解答】据题干信息“5000 年前这里的社会发展高度已完全可与其他古老文明比肩”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王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总占地面积 3 平方 千米,始建于公元前 3300 年,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 5300-4300 年,持续发展约 1000 年, 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分布于长江下游一带,共发现了 136 个遗址。良渚王 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之前,是 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誉为“中华第一城”。C 符合题意。 故选:C。 2.如图是魏晋时期的墓砖壁画“犁耕图”,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下列对该出土文物信 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 A.棉布已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 B.曲辕犁在当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C.反映了魏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牛耕 D.展现了当时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 【解答】观察图片并结合“魏晋时期”“甘肃嘉峪关地区”可知,棉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图中犁不是曲辕犁,我国的牛耕开始出现是在战国时期。ABC 三项可排除。图片展现了当时 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 故选:D。 3.某校举行了“铭记历史,传唱经典”的云端音乐会。以下歌曲按创作时间先后排序,正 确的是( )
①《松花江上》 ②《学习雷锋好榜样》 ③《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④《国民革命歌》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解答】据所学知,①《松花江上》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②《学习雷锋好榜样》创作于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③《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创作于抗美援朝时期,④《国民革命 歌》创作于北伐战争时期。 故选:D。 4.“历史,总是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更能勾起人们的回忆和反思”。以下时间节点勾起的 回忆,符合史实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华民族获得 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故①符合史实。1953 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 年我国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 划。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②不 符合史实。1971 年 10 月 25 日,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 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压倒多数票获 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 合法权利。此时,我国没有参加联合国的维和部队,故③不符合史实。 1978 年,十一届 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故 ④符合史实。选项 B 符合题意。 故选:B。 5.在 18 世纪的欧洲,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完全摒弃了自古以来束缚人们的一切制度和观 念,用人的理性去重新衡量并评价一切”。“这一群人”中包括( )
A.哥白尼 布鲁诺 C.克伦威尔 拿破仑 B.伏尔泰 卢梭 D.瓦特 马可尼 【解答】依据“用人的理性去重新衡量并评价一切”可知启蒙运动有关。启蒙运动是 17-19 世纪初在欧洲各地先后兴起的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解放运动。启 蒙运动著名的思想家有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他们主张传播科学知识以启迪人们的 头脑,破除宗教迷信,宣扬自由、平等和民主。大力宣扬“天赋人权”,主张人民参与政治,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故选:B。 6.20 世纪国际政治舞台曾多次上演“强权即是公理”的不公正一幕。下列会议曾上演“这 一幕”的是( ) ①1919 年巴黎和会 ②1938 年慕尼黑会议 ③1945 年雅尔塔会议 ④1955 年亚非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主题是“强权即公理”,而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 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不能体现这个主题。1955 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第一次 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 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 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故④1955 年亚非会议,排除。①②③正确。 故选:A。 二、解答题(共 2 小题,满分 13 分) 7.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倘若没有先进的造船工艺和导航技术,即使是最强烈的动机也无法使欧洲航海者 完成他们的探险。远洋航行时……(他们)创造性地吸收了中国和阿拉伯的技术要素。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材料一中“最强烈的动机”指的是什么?在导航技术方面,欧洲航海者创造性地吸收 了中国的哪一技术? 材料二:19 世纪后期 20 世纪初叶,现代科技通过各种方式从欧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方传 播。中国受西学影响,……1862 年在北京开设同文馆,聘请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译西文书 籍,……1898 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材料二中“开设同文馆”“兴办京师大学堂”分别是中国近代哪一次运动中的具体措 施?试从目的和影响的角度,写出这两次运动的共同点。
【解答】(1)由材料一“倘若没有先进的造船工艺和导航技术,即使是最强烈的动机也无 法使欧洲航海者完成他们的探险。远洋航行时……(他们)创造性地吸收了中国和阿拉伯 的技术要素”可知,材料一中“最强烈的动机”指的是希望从东方直接获得金银和香料等 商品(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在导航技术方面,欧洲航海者创造性地吸收了中国的)“罗 盘”导航技术(指南针)。 (2)材料二中“开设同文馆”是洋务运动的措施,“兴办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措施。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目的都是救亡图存(维护请政府的统治),都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 定的作用,但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故答案为: (1)希望从东方直接获得金银和香料等商品(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罗盘“导航技术 (指南针)。 (2)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目的:救亡图存(维护请政府的统治),影响: 都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八十五年前,贵州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八十五年后,贵州又见证了脱贫攻坚的 华丽转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 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弄得敌人扑朔迷离,处 处挨打,疲于奔命。 --刘伯承《回顾长征》 指出材料中“会议”的名称并简述其历史意义。“向东却又向西……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 指的是哪一军事行动? 【解答】据材料“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及所学知 识可知,材料中“会议”是指遵义会议。1935 年 1 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 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 导集体,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 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据“迂回曲折, 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弄得敌人扑朔 迷离,处处挨打,疲于奔命。”及所学知识可知,“向东却又向西……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 击”指的是四渡赤水。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四渡赤水河最能体现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故答案为: 遵义会议。会议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
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 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 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四 渡赤水。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