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http://www.paper.edu.cn
林艳,刘慧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北京(100083)
E-mail:linyan999@163.com
摘 要: 茶叶饮料在崇尚自然与健康的 21 世纪,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为世界饮料
市场的主流。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茶叶出口国,浙江省又是茶叶出口大省,然而近年来涌现
的针对农产品的绿色壁垒给浙江省茶叶出口贸易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结合浙江省茶叶出口
贸易的现状,通过阐述其在欧盟、日本市场遭遇绿色壁垒及导致的影响,分析浙江省茶叶出
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壁垒,茶叶农残,庄园式生产基地
1. 引 言
中国是世界上的产茶大国,仅次于斯里兰卡,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浙江
省是中国的产茶大省,其茶叶的出口量占全国茶叶出口量的一半以上。近年来,以欧盟为首
的茶叶进口国不断提高对茶叶农药残留检验的标准,对中国,包括浙江省的茶叶出口贸易造
成了重大的影响。如何应对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不断升级的茶叶贸易绿色壁垒,是中国
茶叶出口企业需要面对的迫切问题。
2. 绿色壁垒的存在及与 WTO 条款的联系
在国际贸易中,传统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如配额、许可证、反倾销等)曾经是世界各
国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环保、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以“绿
色壁垒”为代表的新型贸易壁垒逐渐成为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关卡。
所谓绿色壁垒,即 GB(Green Barrie)(也称绿色贸易壁垒,GTB),是指进口国政府
或其社会团体以保护生态环境、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名,通过立法或制定一系列苛刻的强制
性或自愿性技术标准或法规,对进口商品和服务加以准入禁止、限制或抵制,从而达到保护
本国产品和市场目的的贸易保护措施。
绿色壁垒的主要类型有: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限制;绿色卫生检验检疫制度;绿色环境
标志和绿色补贴等。其中,绿色卫生检验检疫制度指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在海关进行有关产品
尤其是食品的卫生检疫来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主要表现为对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
金属含量的要求日趋严格。[1]
绿色壁垒原则上与 WTO 协定所倡导的自由贸易是相背的,然而许多国家却把 WTO 规
则作为建立其绿色壁垒的法律依据,其主要原因是 WTO 的环保条款的存在缺陷。例如①《关
贸总协定 1994》第 20 条“一条例外”的规定赋予了 WTO 各成员“环保例外权”;②《技术性
壁垒协议》(TBT)和《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的协议》(SPS)中重申了不应阻止各成员政
府采用或实施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所必须采取的措施。这些不完善的环保条款使
得 WTO 协定各成员有权以此而采取限制贸易的措施。[3]
3. 浙江省茶叶出口贸易现状以及遭遇的绿色壁垒
3.1 浙江省茶叶出口贸易现状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较多,热量较优,雨量充沛,
空气湿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十分适宜茶树生长,使浙江成为中国主要的产茶区
- 1 -
http://www.paper.edu.cn
之一,享有“丝茶之府”的美称。[6]
中国的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浙江省是产茶和茶叶出口大省,10 多年来一
直保持着中国茶叶出口领域的领跑势头。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 年浙江省出口茶叶 16.19 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 56%,居首
位。2006 年浙江省 1-6 月份出口茶叶 8.36 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 61.07%;出口金额 1.44
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量 56.47%。[10]
表 1 2005 年浙江省茶叶出口在全国的地位1
Tab. 1 The status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Chinese tea exports in 2005
浙江 湖南 安徽 福建 广东 重庆 其他 总计
16.19
28.66
100
56
6.40
2.29
3.81
13
35.17
1.38
5
-41.34
1.09
4
-11.27
2.29
8
13.41
2.23
8
28.47
1.67
6
20.13
出口量(万吨)
比重(%)
同比(%)
据海关数据统计,浙江省茶叶出口以绿茶为主,非洲、亚洲和欧洲是主要出口市场。因
浙江省茶叶的出口量占全国比重较大,我国茶叶出口地区分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浙江省
茶叶出口的地区分布状况。
表 2 2005 年中国茶叶出口地区分布2
Tab. 2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tea exports in 2005
出口量(万吨)
比重(%)
同比(%)
非洲
12.47
43
2.70
亚洲
10.89
37
6.07
欧洲
3.33
11
-11.66
北美洲
1.92
7
6.86
其他
0.51
2
—
总计
29.12
100
—
表 3 2006 年 1-6 月中国茶叶出口前十位国家3
Tab.3 Top ten countries of Chinese tea exports from January to June in 2005
出口额 数量同比% 金额同比%
56,346,519
32,783,920
15,385,520
4,311,151
11,047,589
19,168,806
12,808,560
10,668,336
12,523,977
9,249,260
-0.69
-22.75
13.07
10.06
-16.73
8.51
-2.94
19.62
6.27
-30.33
1.54
-19.97
34.51
12.3
9.58
34.61
8.58
25.81
23.29
-6.08
序号 国别(地区)
1 摩洛哥
2 日本
3 美国
4 乌兹别克斯坦
5 俄罗斯联邦
6 香港
7 加纳
8 阿尔及利亚
9 毛里塔尼亚
10 塞内加尔
出口量
29,425,460
13,896,792
9,297,190
8,567,755
6,988,803
6,588,667
6,296,622
5,392,695
5,242,809
4,111,570
1 资料来源于海关统计。
2 资料来源于海关统计。
3 资料来源于海关统计。
- 2 -
http://www.paper.edu.cn
根据以上分析,浙江省的茶叶出口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并且出口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非
洲、亚洲和欧洲的国家和地区,虽然茶叶是浙江省的传统优势农产品,但是其出口量大和出
口地区集中使得浙江省茶叶出口在参与国际贸易时的灵活程度和回旋余地都受到极大的考
验和挑战。特别是中国加入 WTO 以后,浙江省的茶叶出口面对的是更大范围的国际竞争以
及 WTO 条款的规范,其中充斥着机遇和挑战。而茶叶进口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政策和制度的
变动,特别是对农产品的各项规定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将对浙江省的茶叶出口造成影响和冲
击。
3.2 浙江省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及其影响
加入 WTO 以后,浙江省茶叶出口接连遭遇绿色壁垒,特别是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不断制定更严格和更广泛的茶叶农残标准,导致浙江省茶叶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受阻。
本文讨论的茶叶出口的绿色壁垒主要涉及的是绿色壁垒中的“绿色卫生检验检疫制度”。
3.2.1 遭遇的绿色壁垒
浙江省的茶叶出口在欧洲市场上接连遭遇欧盟不断变化更新的各项绿色壁垒条款的制
约,这些条款使得出口欧盟的茶叶农残标准不断提高,更为苛刻。自 2000 年实施的更严格
的茶叶农药残留标准以来,欧盟又陆续出台了新的茶叶农残标准,截至 2003 年,其茶叶农
药残留新标准达到 193 项。2005 年 5 月 3 日和 6 月 2 号,欧盟又先后发布了 G/SPS/N/EEC/260
和 G/TBT/N/EEC/85 通报,将农药硫丹排除在理事会指令 91/414/EEC 附件 1 号,并撤销对
含该活性物质的植物保护产品的批准。两项通报于 2005 年 8 月 1 日生效,此后欧盟对硫丹
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 30mg/kg 调整为 0.01mg/kg,欧盟这一新壁垒相当于“检测标准严格了
3000 倍”。而在 2006 年 1 月 1 日开始,欧盟又实施了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新法规。该新法
规进一步强化了食品安全的检查手段,不仅要求进入欧盟市场的食品本身符合新的食品安全
标准,而且从食品生产的初始阶段就必须符合食品生产安全标准。[7]
除欧盟市场以外,浙江省的茶叶出口在日本市场上也遭遇了绿色壁垒。日本于 2006 年
5 月 29 日开始实施《肯定列表制度》(Positive list system),是日本为加强食品(包括可食
用农产品)中农业化学品(包括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管理而制定的一项新制度。
肯定列表制度要求: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含量不得超过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于未制定最大残
留限量标准的农业化学品,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不得超过“一律标准”,即 0.01 毫克/公斤。该
制度共涉及 302 种食品,799 种农业化学品,54782 个限量标准,检测技术标准近乎苛刻。
根据肯定列表制度,每种食品农产品涉及的残留限量标准平均为 200 项,有的甚至超过了
400 项,检测项目预计增加 5 倍以上。
3.2.2 遭遇绿色壁垒对浙江省茶叶出口的影响
首先,浙江省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直接导致了茶叶出口量大幅减少。据杭州海关统计,
2005 年 8 月份浙江对欧盟出口茶叶 403.9 吨,价值 78.2 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 36.2%和
43.1%。而此前 7 个月,浙江省对欧盟茶叶出口一度大幅增长,1-7 月共出口 3822 吨,增长
85.6%;[10]据海关统计,2006 年 1-5 月份浙江省出口日本的茶叶数量同比下降了 28.62%,
出口金额同比减少 20.51%,从而导致浙江省整个茶叶出口呈现下降;2006 年以来浙江省茶
叶出口出现了多年持续增长以来少有的下滑:1 月份下降 3.6%,2 月份下降 8.3%,3 月份
下降 12.1%,4 月份下降 7%,5 月份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6 月份出现小幅增长。[4]
- 3 -
http://www.paper.edu.cn
元
美
6,000,000
5,500,000
5,000,000
4,500,000
4,000,000
3,500,000
3,000,000
2,500,000
2,000,00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2004年 3,096,699 3,522,308 4,395,339 3,878,103 3,798,831 4,480,501
2005年 4,369,759 3,482,898 5,010,914 4,446,608 5,454,349 4,792,702
图 1 2005 年 1-6 月中国茶叶出口欧洲的金额走势4
Fig. 1 The amount trend of Chinese tea exports to Europe from January to June in 2005
其次,受到绿色壁垒的影响使得浙江省茶叶出口价格一度大幅下降,近两年来出口价格
虽有回升,接近历史正常水平,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在浙江省的茶叶出口企业中,国
有企业出口比重大幅下降,而私营、集体企业成为重要出口力量。浙江省私营企业茶叶出口
数量和金额分别占省出口总量和总金额的一半以上并呈现增长趋势。[9]
再次,面临欧盟、日本市场的绿色壁垒,浙江省出口企业逐渐转移出口方向。因受欧盟、
日本等地出口市场的绿色壁垒的阻碍,不少茶叶出口企业都将出口重点逐渐转向俄罗斯、美
国、中东、东南亚等地。据统计,在 2005 年对欧盟茶叶出口增速大幅滑落的同时,浙江省
对非洲、美国的出口增速则连创新高。[5]
4. 浙江省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分析
4.1 人们对健康安全的意识提高
社会进步及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安全健康安全意识空前加强,越来越
关心产品对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影响,以致在国际贸易中以健康、安全和卫生为主要内容的绿
色贸易壁垒日益增多。
人们对茶饮料的青睐使得对茶饮料的安全和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标准也越来越高,这
就为绿色壁垒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4.2 WTO 的环保规则使得绿色壁垒成为“合法”的贸易壁垒手段
WTO 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中明确指出,为了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其他动
植物的生态安全,各成员国有权在其认为适当的限度以内,从技术标准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
以保护其根本安全利益。这些规则说明,绿色壁垒尽管对发展中国家不公平,但它却是“合
理”、“合法”的。因此,茶叶贸易中的绿色壁垒也称为“合法”的贸易壁垒手段。
4 资料来源于农贸网,2005 年 8 月。
- 4 -
http://www.paper.edu.cn
4.3 茶叶出口企业的激烈市场竞争提高了进口国贸易保护速度
2006 年 1 月 1 日开始,中国取消了茶叶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全面放开茶叶出口经营
权。随着这一政策的实施,浙江省有大批内贸生产茶叶企业和专业外贸公司进入茶叶出口业
务,从而有可能引发新的茶叶价格战,对茶叶出口造成负面冲击。
伴随着茶叶出口配额管理的取消和茶叶出口经营权的放开,大量没有经营过茶叶出口业
务的内贸生产、流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竞相在海外“低价抢市”,侵犯了海外当地茶叶企业
的商业利益,由此导致欧盟、日本等地对中国茶叶贸易的限制设置提速。
4.4 进口国的贸易保护目的
绿色壁垒往往只是针对某种产品的出口国而设置,并不一定要求本国生产商达到相关标
准,这就使目前一些国家针对中国茶叶设置了相当高的标准。特别是对农残问题,由于各国
气候的不同,虫害问题和随之而来的农药使用都有很大差异,因此,相应标准的制定往往具
有一定的针对性。表面上看标准是一致的,但实际上这种标准往往并不公平,甚至有着其他
贸易目的。
目前欧盟设立的农药残留标准中有相当一部分限制农药是其本地区根本不可能用到的,
如聚酯类农药主要是中国在使用,目前中国使用的这类农药大多数是由日本进口的,所以欧
盟设置这一标准也有迫使我们改用产自欧盟的农药的目的。
4.5 中国缺乏制定茶叶安全、卫生标准的权力
虽然中国是茶叶出口大国,但在世界茶叶行业中,中国却基本没有发言权。中国政府在
茶叶贸易过程交涉力度不够,使得中国茶叶出口大国地位不能发挥有效作用,从而在确定茶
叶安全、卫生标准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同时,中国国内欠缺与国际接轨的行业标准,无法
对中国茶叶生产实行更严格的要求从而与国际市场接轨,使得茶叶出口经常受制于他国的标
准。
5. 浙江省茶叶生产和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建议
5.1 技术层面:加强茶叶农残控制技术和检验、检疫技术的研究
5.1.1 在出口欧盟的茶叶基地使用对农残要求较宽的替代农药
出口欧盟的茶叶基地应立即停止使用硫丹,以免造成硫丹残留超标。因为硫丹属于有机
氯类杀虫剂,即使停用后,在茶树、土壤中仍有残留,可能对下季茶叶产生影响。当害虫发
生严重时,可用目前欧盟对农药残留要求较宽的农药品种进行替代,从而降低绿色壁垒的影
响程度。
5.1.2 加强茶叶农残控制技术的研究
组织相关农业技术单位、高校进行科技攻关,解决控制茶叶农残的技术难题,加强对硫
丹及有关农药替代品种的研究与开发,对主要农药在茶叶中的残留动态进行研究和跟踪检
测。解决茶叶出口中的农残控制技术问题,能够有效抵御更苛刻的绿色壁垒。
5.1.3 加强茶叶出口的检验、检测力度
加强茶叶出口的检验、检测力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法令。
利用国际上先进的检测检验设备和技术,加强对出口茶叶的检测检疫,提高出口茶叶的质量
- 5 -
http://www.paper.edu.cn
和竞争力。从而减少茶叶出口在相关境外市场上遭遇绿色壁垒的机会。[2]
5.2 生产层面:从生产的源头抓起,做到绿色生产
5.2.1 建立绿色生产意识,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大力推广茶树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
进一步做好茶树病虫害疫情的调查和监测,帮助和指导茶农正确科学防治病虫草害,提
倡通过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进行害虫的生态调控。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改善茶园内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作用,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
和使用量。从生产的源头上抓起,建立绿色生产意识,有效绕开绿色壁垒。
5.2.2 建立茶叶庄园式茶叶生产基地
针对浙江省茶叶生产的分散化程度较大的情况(很多出口企业的茶叶都来自茶农,在茶
叶生产过程中小面积的茶园往往受到周边其他地块喷药、施肥的影响),建立庄园式的茶业
生产基地,通过统一管理、统一采购,能有效防止这种现象。例如浙江采云间就与中国茶叶
研究所合作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用有机农药控制虫害生产有机茶。推广有效的庄园式生
产经营方式,能够很好的绕开绿色壁垒,提高浙江省的茶叶生产质量,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能
够更有竞争力。
5.2.3 加强浙江省茶叶的品牌化生产
浙江省是名茶大省,但只有西湖龙井这个国际茶叶品牌,大部分出口茶叶为定牌加工。
而知名的茶叶品牌往往代表生产和制作工艺过程中的高质量、高品质,这有利于在茶叶出口
时减少其遭受绿色壁垒的机会。而加快茶叶出口品牌化生产,也有利于提高浙江省出口茶叶
的附加值,增强出口茶叶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9]
5.3 政策层面:加强政府和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
中国政府要充分利用作为 WTO 成员国的优势,对绿色壁垒实施积极的干预。首先,利
用贸易政策积极制定具有国际标准的茶叶安全标准,加强茶叶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其次,政
府应积极参与国际间的绿色贸易规则的制订及建立同外国贸易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在
国际贸易组织中,充分发挥茶叶出口大国的作用,加强在制定国际标准时的发言权。同时,
与他国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使中国可以及早获得进口国的新环保标准,及时通报相关企业
和出口商采取补救措施,并且估计中国所受影响程度以及达到新标准的能力的速度,与进口
国进行协商谈判,争取有利于中国的实施标准和时间安排。
行业协会等组织充分发挥各自职能,规范企业间的竞争行为,避免无序竞争导致的失利,
特别是避免因无序的价格竞争造成的进口国家和地区加快贸易限制的设置速度。同时,积极
利用行业协会的信息、技术等优势帮助出口企业有效应对国际市场上的绿色壁垒,加强企业
间的合作与共赢,联合抵制和规避不正当的绿色壁垒的袭击。
- 6 -
http://www.paper.edu.cn
参考文献
[1] 石敏俊等.食品安全、绿色壁垒与农产品贸易争端: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与贸易争端解决的经验
[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王守安等.环境经营:企业突破绿色壁垒的策略选择[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3] 陶文敏.论绿色壁垒与 WTO 贸易与环保条款.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2.
[4] 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秘书处.工作通讯[J].第 16-17 期,2006.7-8.
[5] 浙江省茶叶难迈欧盟新门槛.浙江日报[N],2005.9.
[6] 浙江省茶叶概况.中国茶叶流通协会[OL],2003.8.
[7] 农药超标制约我国茶叶出口[N].中国贸易报,2005.11.
[8] 我国茶叶出口大幅降低,茶叶检测标准亟待修订完善[N].中国证券报,2005.12.
[9] 茶叶出口大省该如何扩大欧美市场[N].每日商报,2005.10.
[10] 中国茶业遭遇欧日绿色壁垒:农药残留成大患[N].21 世纪经济报道,2005. 10.
Analysis Causes of Green Barrie in the Tea Export of
Zhejiang Province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Lin Yan, Liu Huifa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100083)
Abstract
In the 21 century which natural and health is advocated, tea is accept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the
world and is becoming the mainstream of the world soft-drink market. China is the main tea exporter in
the world, and Zhejiang province is the biggest tea export province of China, while recently, the Green
Barrier of the farm products has greatly effect the tea export of Zhejiang province. This paper ba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s tea export, expounding the effects of the Green Barrier to
the tea exports in the European Union、Japan market, analyzing cause of Green Barrier that occurs in
the tea export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propos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Green Barrier, Pesticide residues in tea, Manor production base
作者简介:
林艳,女,1982 年出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
究方向:国际贸易;
刘慧芳,女,1964年出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
向:国际贸易、投资与决策。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