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计算机专业英语翻译 全 第二版.doc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资料共3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第1单元 课文A:计算机概览
一、引言
二、历史
三、硬件
四、编程
五、未来的发展
第2单元 课文A:计算机硬件
一、引言
二、输入硬件
三、输出硬件
四、存储硬件
五、硬件的连接
第3单元 课文A:操作系统
一、引言
二、操作系统是怎样工作的
三、当前的操作系统
五、未来的技术
第4单元 课文A:编程语言
一、引言
二、语言类型
三、高级语言的分类
四、语言的结构与成分
五、历史
第5单元 课文A:计算机程序
一、引言
二、程序开发
三、程序元素
四、程序功能
五、历史
六、未来
第6单元 课文A:软件生命周期
第7单元 课文A:进入关系数据库的世界
一、什么是关系数据库?
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介绍
三、不同的计算模型
第8单元 课文A:电信与计算机
第9单元 课文A:计算机网络
一、引言
二、调制解调器与计算机管理局
三、局域网
四、路由器与桥接器
五、广域网
六、分布式计算
七、安全与管理
第10单元 课文A:因特网是如何工作的?
一、因特网访问
二、信息打包
三、网络编址
四、电子邮件
五、传输模式
六、带宽
第11单元 课文A:信息革命
一、引言
二、社会与技术发展
三、信息革命的方向
四、就业趋势
五、信息技术与消费者
六、信息革命的问题
第12单元 课文A:电子商务简介
一、定义
二、需求与服务
第13单元 课文A:计算机安全
一、计算机安全面临的威胁
二、保护计算机安全的措施
第14单元 课文A:比尔•盖茨文摘
《计算机英语(第 2 版)》参考译文 《计算机英语》参考译文 (精读部分) 目 录 第 1 单元 课文 A:计算机概览 .................................................................................................... 3 一、引言 .................................................................................................................................... 3 二、历史 .................................................................................................................................... 3 三、硬件 .................................................................................................................................... 4 四、编程 .................................................................................................................................... 5 五、未来的发展........................................................................................................................ 5 第 2 单元 课文 A:计算机硬件 .................................................................................................... 5 一、引言 .................................................................................................................................... 5 二、输入硬件 ............................................................................................................................ 6 三、输出硬件 ............................................................................................................................ 6 四、存储硬件 ............................................................................................................................ 7 五、硬件的连接........................................................................................................................ 7 第 3 单元 课文 A:操作系统 ........................................................................................................ 8 一、引言 .................................................................................................................................... 8 二、操作系统是怎样工作的 .................................................................................................... 8 三、当前的操作系统................................................................................................................ 8 五、未来的技术...................................................................................................................... 10 第 4 单元 课文 A:编程语言 ...................................................................................................... 11 一、引言 ...................................................................................................................................11 二、语言类型 .......................................................................................................................... 11 三、高级语言的分类.............................................................................................................. 12 四、语言的结构与成分 .......................................................................................................... 12 五、历史 .................................................................................................................................. 13 第 5 单元 课文 A:计算机程序 .................................................................................................. 13 一、引言 .................................................................................................................................. 13 二、程序开发 .......................................................................................................................... 14 三、程序元素 .......................................................................................................................... 14 四、程序功能 .......................................................................................................................... 15 五、历史 .................................................................................................................................. 16 六、未来 .................................................................................................................................. 16 第 6 单元 课文 A:软件生命周期 .............................................................................................. 17 第 7 单元 课文 A:进入关系数据库的世界 ..............................................................................19 一、什么是关系数据库?...................................................................................................... 19 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介绍 ..................................................................................................20 1
《计算机英语(第 2 版)》参考译文 三、不同的计算模型.............................................................................................................. 21 第 8 单元 课文 A:电信与计算机 .............................................................................................. 22 第 9 单元 课文 A:计算机网络 .................................................................................................. 24 一、引言 .................................................................................................................................. 24 二、调制解调器与计算机管理局 ..........................................................................................24 三、局域网.............................................................................................................................. 24 四、路由器与桥接器.............................................................................................................. 25 五、广域网.............................................................................................................................. 25 六、分布式计算...................................................................................................................... 25 七、安全与管理...................................................................................................................... 26 第 10 单元 课文 A:因特网是如何工作的?............................................................................26 一、因特网访问...................................................................................................................... 27 二、信息打包 .......................................................................................................................... 27 三、网络编址 .......................................................................................................................... 27 四、电子邮件 .......................................................................................................................... 28 五、传输模式 .......................................................................................................................... 28 六、带宽 .................................................................................................................................. 28 第 11 单元 课文 A:信息革命.................................................................................................... 29 一、引言 .................................................................................................................................. 29 二、社会与技术发展.............................................................................................................. 29 三、信息革命的方向.............................................................................................................. 29 四、就业趋势 .......................................................................................................................... 30 五、信息技术与消费者 .......................................................................................................... 31 六、信息革命的问题.............................................................................................................. 31 第 12 单元 课文 A:电子商务简介............................................................................................ 32 一、定义 .................................................................................................................................. 32 二、需求与服务...................................................................................................................... 32 第 13 单元 课文 A:计算机安全 ................................................................................................ 34 一、计算机安全面临的威胁 ..................................................................................................34 二、保护计算机安全的措施 ..................................................................................................36 第 14 单元 课文 A:比尔•盖茨文摘 ...........................................................................................37 2
《计算机英语(第 2 版)》参考译文 第 1 单元 课文 A:计算机概览 一、引言 计算机是一种电子设备,它能接收一套指令或一个程序,然后通过对数值数据进行运算 或者对其他形式的信息进行处理来执行该程序。 如果没有计算机的发展,现代的高科技世界是不可能产生的。在整个社会,不同型号和 不同大小的计算机被用于存储和处理各种数据,从政府保密文件、银行交易到私人家庭账目。 计算机通过自动化技术开辟了制造业的新纪元,而且它们也增强了现代通信系统的性能。在 几乎每一个研究和应用技术领域,从构建宇宙模型到产生明天的气象报告,计算机无不是必 要的工具,并且它们的应用本身就开辟了人们推测的新领域。数据库服务和计算机网络使各 种各样的信息源可供使用。同样的先进技术也使侵犯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成为可能。计算机 犯罪已经成为作为现代技术代价组成部分的许多风险之一。 二、历史 第一台加法机,数字计算机的先驱,是 1642 年由法国科学家、数学家兼哲学家布莱斯• 帕斯卡设计的。这个装置使用了一系列有 10 个齿的轮子,每个齿代表从 0 到 9 的一个数字。 轮子互相连接,从而通过按照正确的齿数向前移动轮子,就可以将数字彼此相加。在 17 世 纪 70 年代,德国哲学家兼数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兹对这台机器进行了改良,设计 了一台也能做乘法的机器。 法国发明家约瑟夫―玛丽•雅卡尔,在设计自动织机时,使用了穿孔的薄木板来控制复 杂图案的编织。在 19 世纪 80 年代期间,美国统计学家赫尔曼•何勒里斯,想出了使用类似 雅卡尔的木板那样的穿孔卡片来处理数据的主义。通过使用一种将穿孔卡片从电触点上移过 的系统,他得以为 1890 年的美国人口普查汇编统计信息。 1、分析机 也是在 19 世纪,英国数学家兼发明家查尔斯•巴比奇,提出了现代数字计算机的原理。 他构想出旨在处理复杂数学题的若干机器,如差分机。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巴比奇及其合伙人, 数学家奥古斯塔•埃达•拜伦,是现代数字计算机的真正先驱。巴比奇的设计之一,分析机, 具有现代计算机的许多特征。它有一个以一叠穿孔卡片的形式存在的输入流、一个储存数据 的“仓库”、一个进行算术运算的“工厂”和一个产生永久纪录的打印机。巴比奇未能将这 个想法付诸实践,尽管在那个时代它在技术上很可能是可行的。 2、早期的计算机 模拟计算机是在 19 世纪末期开始制造的。早期型号是靠转动的轴和齿轮来进行计算的。 用任何其他方法都难以解答的方程,可以用这样的机器来求其近似数值。开尔文勋爵制造了 一台机械潮汐预报器,这实际上就是一台专用模拟计算机。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机械模拟计算系统以及后来的电动模拟计算系统,被用作潜艇上的鱼雷航线预测器和飞机上 3
《计算机英语(第 2 版)》参考译文 的轰炸瞄准具的控制器。人们还设计了另一个系统,用于预测密西西比河流域春天的洪水。 3、电子计算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伦敦北面的布莱切利公园为工作地点的一组科学家和数学家, 制造了最早的全电子数字计算机之一:“巨人”。到 1943 年 12 月,这个包含了 1500 个真空 管的“巨人”开始运转了。它被以艾伦•图灵为首的小组用于破译德国用恩尼格码加密的无 线电报,他们的尝试大部分是成功的。 除此而外,在美国,约翰•阿塔纳索夫和克利福德•贝里早在 1939 年就在艾奥瓦州立学 院制造了一台原型电子机。这台原型机和后来的研究工作都是悄悄完成的,而且后来因 1945 年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的研制而显得相形见绌。ENIAC 计算机被授予了专利。 但是,数十年后,在 1973 年,当该机被揭露吸收了在阿塔纳索夫―贝里计算机中首次使用 的原理后,这项专利被废除。 ENIAC 计算机(见图 1A―1)含有 18,000 个真空管,具有每分钟几百次的运算速度, 但是最初程序是通过导线传送到处理器内的,必须由人工更改。根据美籍匈牙利数学家约翰 •冯•诺伊曼的想法,后来制造的机器带有一个程序存储器。指令像数据一样存储在“存储器” 中,使计算机在执行过程中摆脱了纸带阅读器的速度限制,并使问题在不给计算机重新接线 的情况下得以解决。 20 世纪 50 年代末,晶体管在计算机中的应用,标志着比真空管机器更小、更快、更通 用的逻辑元件的出现。由于晶体管使用的功率小得多,寿命也长得多,仅这项发展本身就导 致了被称之为第二代计算机的改良机器的产生。元件变小了,元件的间距也变小了,而且系 统的制造成本也变得低得多。 4、集成电路 20 世纪 60 年代末,集成电路得到采用,从而有可能将许多晶体管制作在一块硅衬底上, 集体管之间以覆镀固定的导线相连接。集成电路导致价格、尺寸和故障率的进一步降低。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后来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微芯片)的采用,成 千上万个彼此相连的晶体管被蚀刻在一块硅衬底上,于是微处理器成为现实。 那么,再回过头来看看现代计算机处理开关值的能力:20 世纪 70 年代的计算机一般一 次能够处理 8 个开关值。也就是说,在每个循环中,它们能处理 8 个二进制数字或比特的数 据。8 个比特为一组,称为一个字节;每个字节包含着 256 个开与关(或 0 与 1)的可能模 式。每个模式相当于一条指令、一条指令的一部分或者一个特定的数据类型,如一个数字、 一个字符或者一个图形符号。例如,11010010 这个模式可能是二进制数据——在这种情况 下,代表 210 这个十进制数字——或者它可能是一条指令,告诉计算机将存储在其交换设备 中的数据与存储在存储芯片某个位置的数据进行比较。 一次能处理 16、32 和 64 比特数据的处理器的研制,提高了计算机的速度。一台计算机 能够处理的全部可识别模式——操作总清单——被称为其指令集。随着现代数字计算机的不 断发展,这两个因素——能够同时处理的比特数和指令集的大小——在继续增长。 三、硬件 不论尺寸大小,现代数字计算机在概念上都是类似的。然而,根据成本与性能,它们可 分为几类:个人计算机或微型计算机,一种成本相当低的机器,通常只有桌面大小(尽管“膝 上型计算机”小到能够放入公文包,而“掌上型计算机”能够放入口袋);工作站,一种具 有增强的图形与通信能力、从而使其对于办公室工作特别有用的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 一般就个人使用而言太昂贵,其性能适合于工商企业、学校或实验室;以及大型机,一种大 型的昂贵机器,具有满足大规模工商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或者诸如此类机构需要的能 4
《计算机英语(第 2 版)》参考译文 力(其中体积最大、速度最快的称为巨型计算机)。 一台数字计算机不是单一的机器。确切地说,它是由 5 个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系统:(1) 中央处理器;(2)输入设备;(3)存储设备;(4)输出设备;以及(5)被称作总线的通信 网络,它将系统的所有要素连接起来并将系统与外界连接起来。 四、编程 一个程序就是一系列指令,告诉计算机硬件对数据执行什么样的操作。程序可以内嵌在 硬件本身里,或以软件的形式独立存在。在一些专业或“专用”计算机中,操作指令被嵌入 其电路里;常见的例子有计算器、手表、汽车发动机和微波炉中的微型计算机。另一方面, 通用计算机尽管含有一些内嵌的程序(在只读存储器中)或者指令(在处理器芯片中),但 依靠外部程序来执行有用的任务。计算机一旦被编程,就只能做在任何特定时间控制它的软 件所允许它做的事情。广泛使用的软件包括一系列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告诉计算机如何 执行各种任务的指令。 五、未来的发展 计算机发展的一个持续不断的趋势是微小型化,亦即将更多的电路元件压缩在越来越小 的芯片空间上的努力。研究人员也在设法利用超导性来提高电路的功能速度。超导性是在超 低温条件下在某些材料中观察到的电阻减少现象。 计算机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第五代”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亦即研制可以解决复杂问题 而且其解决方法或许最终会与“创造性的”这一形容名副其实的计算机,理想的目标是真正 的人工智能。正在积极探索的一条道路是并行处理计算,亦即利用许多芯片来同时执行数个 不同的任务。一种重要的并行处理方法是模仿神经系统结构的神经网络。另一个持续不断的 趋势是计算机联网的增加。计算机联网现在使用由卫星和电缆链路构成的世界范围的数据通 信系统,来将全球的计算机连在一起。此外,大量的研究工作还投入在探索“光”计算机的 可能性上——这种硬件处理的不是电脉冲而是快得多的光脉冲。 第 2 单元 课文 A:计算机硬件 一、引言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运行所需要的设备,由可进行物理处理的元件组成。这些元件的功 能一般分为 3 个主要类别:输入、输出和存储。这些类别的元件与微处理器相连接,特别是 与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相连接,而后者是通过被称之为线路或电路的总线来提供计算能力和 对计算机进行控制的电子电路。 另一方面,软件是计算机用来处理数据的一套指令,如字处理程序或者视频游戏。这些 5
《计算机英语(第 2 版)》参考译文 程序通常被存储起来,并由计算机硬件调入和调出中央处理器。软件也控制着硬件如何使用; 例如,如何从存储设备中检索信息。输入与输出硬件的交互作用是由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BIOS)软件控制的。 尽管微处理器在技术上仍被认为是硬件,其部分功能也与计算机软件有关系。既然微处 理器同时具有硬件与软件方面的特征,它们因此经常被称作固件。 二、输入硬件 输入硬件由给计算机提供信息和指令的外部设备——亦即计算机中央处理器以外的元 件——组成。光笔是具有光敏端头的输入笔,用来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写画,或者通过按光 笔上的夹子或用光笔接触屏幕来在屏幕上选择信息。这种笔含有光传感器,能够识别屏幕上 笔经过的部分。鼠标是为一只手抓握而设计的指示设备。它在底部有一个检测装置(通常是 一个圆球),使用户通过在一个平面上移动鼠标能够控制屏幕上指针或光标的运动。当鼠标 滑过平面的时候,光标随着在屏幕上移动。要在屏幕上选择项目或命令,用户就点击鼠标上 的按钮。操纵杆是由一根杆子组成的指示设备,该杆以向多个方向移动来操纵计算机屏幕上 的光标或者其他图形对象。键盘是一个像打字机的设备,它使用户得以向计算机键入文本和 命令。有些键盘有特殊功能键或集成的指示设备,如轨迹球或者可以让用户通过手指的移动 来移动屏幕上光标的触敏区。 光扫描仪利用光感应设备将图片或文本等形式的图像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电子信 号。例如,一张照片能够被扫入一台计算机,然后包括在该计算机建立的文本文件中。最常 见的两种扫描仪类型是平板式扫描仪和手持式扫描仪,前者类似一台办公复印机,后者用手 动的方式从要处理的图像上扫过。麦克风是将声音转换成可被计算机存储、处理和回放的信 号的设备。语音识别模块是将说的话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和处理的信号的设备。 调制解调器代表调制器―解调器,是将计算机与电话线连接、允许信息传给或接自另一 台计算机的设备。每台发送或接收信息的计算机都必须与调制解调器相连接。计算机发送的 信息由调制解调器转换成音频信号,然后通过电话线传送到接收调制解调器上,由其将信号 转换成接收计算机能够理解的信息。 三、输出硬件 输出硬件由将信息从计算机中央处理器传给计算机用户的外部设备构成。视频显示器或 屏幕将计算机生成的信息转换成可视信息。显示器一般有两种形式:阴极射线管视频屏幕和 液晶显示视频屏幕。基于阴极射线管的屏幕或监视器看起来就像一台电视机。从中央处理器 输出的信息,使用电子束显示出来,其过程是电子束扫描荧光屏,而荧光屏则发出光并产生 图像。基于液晶显示器的屏幕将可视信息显示在比基于阴极射线管的视频监视器更平、更小 的屏幕上。液晶显示器常常用于膝上型计算机。 打印机将计算机输出的文本和图像打印在纸上。点阵打印机使用细小的金属丝打击色 带,从而形成字符。激光打印机使用光束在磁鼓上画图像,然后由磁鼓吸起被称之为色粉的 微小黑粒。色粉熔凝到纸上,形成图像。喷墨打印机将小墨滴喷射到纸上,形成字符和图像。 6
《计算机英语(第 2 版)》参考译文 四、存储硬件 存储硬件为计算机检索提供信息和程序的永久性存储。两种主要的存储设备是磁盘驱动 器和存储器。磁盘驱动器有几种类型:硬盘、软盘、磁光盘和光盘。硬盘驱动器将信息存储 在盘中嵌入的磁性颗粒中。硬盘驱动器通常是计算机的固定部分,能存储大量的信息并对其 进行快速的检索。软盘驱动器也将信息存储在磁性颗粒中,但这些颗粒是嵌入在可移动的盘 中,而这些盘既可能是软的也可能是硬的。软盘比硬盘存储的信息少,检索该信息的速度也 慢得多。磁光盘驱动器将信息存储在对激光和磁场都敏感的可移动盘上。它们可存储的信息 通常与硬盘一样多,但检索速度稍微慢一点。由反射材料制成的光盘,其表面烧蚀出凹陷区。 光驱(CD-ROM)就是将信息存储于此。存储在光盘上的信息不能擦除或用新信息改写。它 们能够存储和硬盘差不多的信息量,但信息检索速度比其慢。 存储器是指存储信息供中央处理器快速检索的计算机芯片。随机访问存储器(RAM) 用来存储操作计算机程序的信息和指令。通常,程序由磁盘驱动器的存储区调到随机访问存 储器中。随机访问存储器也称作易失性存储器,因为当计算机的电源关闭时,计算机芯片中 的信息随着丢失。只读存储器(ROM)包含必须永久可供计算机操作使用的关键信息和软 件,如从开机到关机一直指挥计算机的运行的操作系统。只读存储器称之为非易失性存储器, 因为当计算机的电源关闭时,存储芯片中的信息不会丢失。 有些设备有不止一种用途。例如,软盘也可用作输入设备,如果它们含有计算机用户要 使用和处理的信息的话。此外,它们也可用作输出设备,如果用户想将计算结果存储在它们 上面的话。 五、硬件的连接 要想运转,硬件需要物理连接,使元件之间能够交流和相互作用。总线提供了一种常见 的互连系统,它由一组导线或电路组成,在计算机的内部组成部分之间协调和移动信息。计 算机总线由两条通道组成:一条由中央处理器用来给数据定位,叫做地址总线;另一条用来 将该数据送往那个地址,叫做数据总线。总线可用两个特征来描述:一次可处理的信息量, 称为总线宽度,和传送这些数据的速度。 串行连接是一根或一组导线,用于将信息从中央处理器传送到外部设备,如鼠标、键盘、 调制解调器、扫描仪和一些类型的打印机。这种连接一次只能传送一段数据,因此很慢。使 用串行连接的好处在于它能提供远距离的有效连接。 并行连接使用多组导线来同时传送数个信息块。大多数扫描仪和打印机使用这种连接方 式。并行连接比串行连接快得多,但是它在中央处理器和外部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仅限于不 到 3 米(10 英尺)。 7
《计算机英语(第 2 版)》参考译文 第 3 单元 课文 A:操作系统 一、引言 在计算机科学中,操作系统(OS)是控制计算机的基本软件。它具有 3 个主要功能: 协调与操作计算机硬件,如计算机存储器、打印机、磁盘、键盘、鼠标和监视器;在各种存 储介质上编排文件,如软盘、硬盘、光盘和磁带;以及处理硬件错误和数据丢失。 二、操作系统是怎样工作的 操作系统控制不同的计算机进程,如运行一个电子表格程序或访问计算机存储器里的信 息。一个重要的进程是解释使用户得以与计算机进行通信的命令。有些命令解释器是面向文 本的,要求将命令键入。另一些命令解释器是面向图形的,允许用户通过指向并点击图标, 即屏幕上代表具体命令的图片,来进行通信。初学者一般觉得面向图形的解释器使用起来容 易一些,但是许多有经验的计算机用户更喜欢使用面向文本的命令解释器,因为它们的功能 更强大一些。 操作系统或者是单一任务处理的,或者是多任务处理的。早期的单一任务处理操作系统 每次仅能运行一个进程。例如,当计算机打印文件时,在打印结束之前,计算机不能开始另 一个进程或响应新的命令。 所有现代操作系统都是多任务处理的,可以同时运行数个进程。在大多数计算机中,只 有一个中央处理器(CPU)(计算机的计算与控制单元),因此多任务处理操作系统造成一种 假象,即数个进程同时在中央处理器上运行。用来造成这种假象的最常见办法是时间片多任 务处理,依靠这种方法每个进程都单独运行固定的一段时间。如果进程在分配的时间内没有 完成,它即被暂停,而另一个进程开始运行。进程之间的这种切换被称为上下文转换。操作 系统进行“簿记”,保存被暂停进程的状态。它还有一种确定下一步运行哪个进程的机制, 称之为调度程序。调度程序快速运行短进程,以尽可能缩短可察觉的延迟。由于用户对时间 的感觉要比计算机的处理速度慢得多,因此多个进程看似在同时运行。 操作系统可以使用虚拟内存,以运行所需主存空间大于实际可用主存空间的进程。使用 这种技术,硬盘驱动器上的空间被用来模拟所需的额外内存。然而,访问硬盘驱动器比访问 主存耗时多,因此计算机运行起来很慢。 三、当前的操作系统 个人计算机常用的操作系统有 UNIX、Macintosh OS、MS-DOS、OS/2 以及 Windows。 1、UNIX 在计算机科学中,UNIX 是一种多用户、多任务处理操作系统,最初由肯•汤普森和丹 尼斯•里奇于 1969 年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贝尔实验室里开发,用于小型计算机。UNIX 以 各种形式和实现方式存在;这其中包括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发的版本(称为“伯克 8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