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四川绵阳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 21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采撷.(xié)
B.审慎.(shèn)
C.蕴藉.(jiè)
D.腼腆.(diǎn)
账簿.(bó)
砧.(zhēn)板
毛坯.(pī)
绾.(wǎn)发
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冥想
B.取缔
C.糟塌
D.蛰伏
烦燥
诓骗
畅销
虔诚
待价而沽
闻名遐迩
焚膏继晷
顶礼膜拜
(
)
垂涎.(xián)欲滴
令人发.(fà)指
惟妙惟肖.(xiào)
瞠.(chēng)目结舌 锲.(qì)而不舍
蓦.(mò)然回首
自怨自艾.(yì)
舍本逐.(zhú)末
(
)
难辞其咎
余音绕粱
趾高气扬
光彩熠熠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一项是
(
)
A.在园博会中央展厅内,农科院布置的植物盆景展销台前车水马龙....,创意盆景供不应求。
B.面对美国时而挥舞制裁大棒,时而又放低姿态主动示好的行径,俄罗斯早已不厌其烦....。
C.科技自立,时不我待....,青年一代要朝夕必争,努力奋斗,用实际行动响应时代的召唤。
D.为缓解同学们的考前焦虑情绪,学校处心积虑....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华为凭借先进的企业文化和强大的研发团队,在通信领域持续发力,其研究能力和生产
能力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B.本赛季,火箭队的表现让球迷非常失望,糟糕的防守问题并没有得到提升,进攻手段也
更加单一,再次无缘总决赛。
C.销售淡季的日益临近,各百货商场针对应季服装的促销力度也是与日俱增,四折、五折,
甚至六折的衣服随处可见。
D.得知国家艺术团要来学校演出的消息,同学们十分激动,开演前两小时,学校大礼堂里
就挤满了很多学生等候表演。
5.填入文段空格中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他们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
①
不重要,
② 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 ③ ,他们说主张对物
质财富、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 ④ 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
自内心的幸福。这样, ⑤ 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①
也许
或许
②
只是
然而
③
所以
由此
④
格外
尤其
⑤
一定
必然
A
B
C
D
并非
其实
但是
不过
因此
那么
更加
特别
才
就
二、(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共 12 分)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人。开耀二年许旦榜进士。初,年十八时,未知书,以.富家子,
任侠尚气,弋博,后入乡校感悔,即于.州东南金华山观读书,痛自修饬,精究.坟典,耽爱黄、
老、《易·象》。光宅元年,诣阙上书,谏灵驾入京。武后奇.其才,遂拜麟台正字,令云:“地
籍英华,文称暐晔。”累迁拾遗。圣历初,解官归。会父丧,庐冢次。县令段简贪残,闻其
富,造诈诬子昂,胁取赂二十万缗,犹薄之,遂送狱。子昂自筮封,惊曰:“天命不祐,吾
殆穷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子昂貌柔雅,为性褊躁,轻财好施,笃朋友之义。与游英
俊,多秉钧衡。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初,为《感遇诗》三
十章,王适①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海内文宗。”由是知名,凡所著论,世以为法,诗调尤工。
尝劝后兴明堂、太学,以调元气。柳宗元评曰:“能极著述,克备比兴,唐兴以来,子昂而
已。”有集十卷,今传。
呜呼!“古来材大,或难为用。”“象以有齿,卒焚其身。”信哉!子昂之谓欤?
(节选自《唐才子传》,有删节)
【注】:①王适:与李白、孟浩然、王维等人合称“仙中十友”。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痛自修饰,精究.坟典
B.召见,武后奇.其才
C.尝劝后兴.明堂太学
D.象以有齿,卒.焚其身
究:研究
奇:认为……出众
兴:兴办
卒:突然。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以.富家子,任侠尚气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即于.州东南金华山观读书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此子必为.海内文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
信哉!子昂之.谓欤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第Ⅱ卷(共 119 分)
三、(27 分)
8.把第Ⅰ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圣历初,解官归,会父丧,庐冢次。(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命不佑,吾殆穷乎!(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陈子昂的文章在当时被奉为典范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第Ⅰ卷中的文言文材料概括作答。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别相饯诸友①
何景明
双井山②边送客时,满林风雪倍相思。
西行万里遥回首,太华终南③落日迟。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即将出任陕西提学副使、友人前来饯行之际。②双井山:位于北
京城外。③太华终南:指华山与终南山,均位于陕西境内。
(1)“满林风雪”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西行万里遥回首,太华终南落日迟”二句。(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名篇名句默写。(10 分)
(1)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3)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
(4)___________,归雁人胡天。
(5)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
(6)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
(7)子曰:“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王维《使至塞上》)
(李清照《渔家傲》)
(秋瑾《满江红》)
(《<论语>十则》)
(8)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描绘的四季之景特色十分鲜明,其中“___________”
一句形象地表现了春季醉翁亭周围山林花香袭人的特点。
(10)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春雨之后,湖水初涨,水面与云气相接的句子
是“___________”。
四、(11 分)
12.雅志中学开展“校园科技节”系列活动,下面是与活动相关的三则材料,请认真阅读,
并按要求完成相应任务。(11 分)
【材料一】 进入新时代,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谁牵住了科技
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一个企
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及能否实现在核
心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如今,人们对关好生活的期盼日益增长,这些期盼,尤需科技创
新提供有力支撑,特别是资源环境、脱贫攻坚等领域.对科技惠及民生的需求更为迫切。
【材料二】
世界部分国家(地区)企业科研投入全球占比统计图
【材料三】 为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我们学校决定于 2019 年 5 月
25 日至 5 月 30 日举办“校园科技节”。您作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些
研究。我们非常赞赏。为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工智 能的相关知识,特进请您于 28 日
上午 10 点在学校礼堂为同学们作专题演讲,分享您的点滴经验。希望您能拔冗莅临,切
勿推辞。
(1)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简要概括为什么要重视科技创新。(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材料二中的统计图,概括出 2009—2018 年我国企业科研投入全球占比呈现
出的两个特点。(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是校学生会写给中国人工智能研究所李云教授的邀请函的正文部分,其中有
四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31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6 题(18 分)
前面的人,互相攀援着肩头,抓住石壁上的岩棱,困难地攀上去了,最先爬上悬岩的战
友,站到悬岩边,抛出长长的布绳,拽拉着岩下的成群战友。
探照灯突然亮了。罪恶的子弹随着光柱的指引,朝悬岩倾泻而去……
岩下的人影渐渐减少,最后,只剩下两个人了。胡浩忽然问道:“老齐,刘思扬呢?”
齐晓轩没有回答,脸上毫无表情,身体在弹火中忽然晃动了一下……
布绳冒着弹雨,从岩上垂下,焦急的声音正在催促。齐晓轩挥手叫胡浩上去。但是两眼
凝泪的胡浩,固执地说:“你受了伤,你先上!”弹流不断嘘嘘地射在身边,石屑溅在齐晓轩
脸上,血流出来了。他无言地抓住布绳,奋力攀上悬岩。
布绳再次垂下,胡浩抓住布绳,蹬着岩石,跳离了地面,正在这时候,袭来一阵猛烈的
弹雨,胡浩两手一松,便从岩上拌下。他挣扎着又站起来,重新伸手去抓布绳。他的手尚未
触及布绳。便听见背后几声嘶吼。回头看时,一头凶恶的狼犬,从黑暗中冲出,尖锐的牙齿,
闪着死亡的光,对准他的咽喉,猛扑过来。胡浩不敢迟疑,马上举起手上的匕首,略微蹲下,
雪亮的刀刃,迎面插进了扑上前来的狼犬的胸部,狼犬号叫一声,带着嵌在肋骨里的匕首,
翻滚下深谷去了。
胡浩马上转身,抓住同志们递给他的绳索。
“不准动!”
一支手枪,抵住了他的背脊。胡浩两眼冒火,愤怒地转身面对着刽子手。
“举起手来!”
胡浩冷冷一笑,突然,他向前一扑,猛地抱住来不及开枪,也来不及退让的匪徒,奋力
侧身一滚,坠入了漆黑的深谷……深谷里,立刻传来一声正在跌落中的匪徒绝命的狂叫。
“走!”齐晓轩噙着热泪,指挥着人们离开悬岩。
探照灯光向山头移动,死死地盯住越狱的人们。机枪子弹扫射着,山头被一串串火红的
弹流交织着,走在最前面的好几个人倒了下去。“快走!”齐晓轩大声喊道:“分散行动,避
开探照灯!”可是探照灯仍然单住人群,又是一批人影在扫射中倒下去了。
这时,一个人影忽然从前面折回,奔到齐晓轩面前,语气急促地报告道“老袁负了重
伤……前面是警戒线,发现敌人布防。电网附近还有两座碉堡!”
“从碉堡旁边迂回,突破电网!”齐晓轩失血过多,喉头干哑地命令着,“你代替老哀领
路,坚决冲出封锁线。我继续断后!”
“你……”
“快走!”齐晓轩奋声说道,“率领队伍,不要管我!”
探照灯追赶着逐渐分散的人群,流弹不断划过夜空……忽然,光柱扫向齐晓轩。不断地
把他罩住。可是,齐晓轩并不躲避那灼目的光亮,反而停住了脚步,挺立在光柱之中。
齐晓轩蔑视的目光,俯瞰着山脚下的敌人,矗立在一块巨大高耸的岩石上,吸引着全部
毒弹的袭击,他决心让自己的战友们赢得时间,转危为安。
“扫射吧!”他把双手又在腰间,一动也不动地分开双脚,稳稳地踏住岩石。“子弹征服
不了共产党人!”齐晓轩苍白带血的脸上露出冷笑,让鲜血从洞穿的身上流出,染遍了脚下
的红岩……
突然,一阵响亮的冲锋号声,在耳边响起。他猛然听出,胜利的号声,已经来临。这胜
利的号角,多么的接近,多么的动人!华子良终于来了,在最危急的时刻赶来了。党来了。
胜利的黎明也来了!
“啊!解放军!”
“华子良领着解放军来啦!”
齐晓轩听见一阵狂热的欢呼。禁不住满脸须眉颤动,无限喜悦地倾听着胜利的枪声指向
山下溃散的魔影……照灯骤然熄灭了。可是齐晓轩仍然双手又腰,张开两腿挺立在鲜血染遍
的红岩上,一动不动。他的目光,仿佛犹自俯瞰着脚下的魔窟,它们正在崩溃,毁灭……
僵化中的目光,渐渐昂向远方。齐晓轩仿佛看见了无数金星闪闪的红旗,在眼前招展回
旋,渐渐融成一片光亮的鲜红……他的嘴角微微一动,朝着胜利的旗海,最后微笑了。
炮声隆隆,震撼大地;晨星闪闪,迎接黎明。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
道光芒。
13.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请结合原著,简要概述文中所叙故事发生的背景。(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华子良是个怎样的人?为何他能领着解放军来接应大家?请结合原著,概括作答。(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着力刻画了共产党人群像,请简要分析他们的共同特征。(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画线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7~20 题。(13 分)
让公众感受历史的魅力
——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
①在一件件国宝中触摸文化的宝藏,于一封封家书中感受精神的传承……近年来,历史
文化类电视节目走红,让观众看到“历史原来这么有料”。透过影像化展示、故事化讲述,
尘封的记忆被激活,历史的图景在人们心中铺展。
②历史源于一代代人的书写,既有故事,又有遗珍,更沉淀出文化、闪耀着智慧。
【甲】习近平总书记的“用典”,能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历史魅力:用东汉杨震“四知拒金”
说廉洁,引《晏子春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讲实干,以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谈
信……信手拈来的精妙典故,让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文章充满魅力,引人入胜,也让人看
到历史中蕴藏着的智慧与力量。
③古罗马学者西塞罗曾说,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出生以前的历史毫无所知的话,这个人就
等于没有长大。的确,割断了历史,“现在”就失去了纵深,成为一个单薄的平面。人们渴
望走进历史、了解传统,正是希望于其中理解当下、定位自身。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故宫修
文物》这样的纪录片,能让年轻人觉得很振奋、很感动;为什么公众排起长队,只为一睹 2000
年前的西汉海昏侯墓文物。可以说,让公众更好地感受历史的魅力,不仅是扩大主流价值影
响力版图,更是回应公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④更好感受历史的魅力,需要让公众走进“历史的场景”。翻阅《史记》《汉书》,能听
见垓下的悲歌、看到绝域的车骑,体悟到兴衰之理、人生奥义。看看长征路上无言矗立的红
军墓碑,走进戈壁荒漠中连接天地的发射基地,更能感受革命史的慷慨悲壮.奋斗史的荡气
回肠。我们其实“去古未远”,每个人都生活在历史之中。国家史、地方史行业史家族史,
都在我们的衣食住行间活泼地呈现着。进入这样的历史场景,使得历史可触可感、宛在眼前,
才能打开人们的历史视野,激发人们的历史兴趣。
⑤更好感受历史的魅力,也需要让历史走进“生活的场景”。近年来,引发收视狂潮的
历史正剧、开启大众阅读的“大家小书”点燃观众热情的文化节目,这些作品及栏目赢得观
众认可也正好说明:历史不应曲高和寡,更不应远离生活,而应是有温度、接地气、富于人
情味的。不论是亮相北京、上海、深圳的“时光博物馆”,或是深受网友追捧的故宫文创产
品,它们打动人心的秘诀,就在于创作者将产品的历史元素渗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赋予了
现实生活以历史的景深。
⑥【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
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历史要“活
起来”,也正需要发现生活的历史场景、创造历史的生活场景。在“活化”的历史中,让公
众更好地感受历史的魅力,定然能让更多人追寻悠久漫长的文明历程,洞察人群进化的内在
奥秘,审视千百年的坎坷和辉煌,收获“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的启迪,得到“认
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的滋养。
⑦历史学家说,往昔就是异乡。其实,对于公众而言,历史绝不是异乡,而是精神的原
乡。研究历史、学习历史,其实就是一种“精神还乡”。于汗青古籍中汲取智慧,在追昔抚
今中神交圣贤,历史就一定能成为一道来自过去的强光,照亮我们前行的征程。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历史是一座宝库,通过影视化展示与故事化讲述的方式,我们可以窥其全貌。
B.西塞罗认为人否定历史,将会让自己的思想失去“纵深”,人生变得“单薄”。
C.扩大主流价值的影响力版图,是让社会大众更好地感受历史魅力的根本目的。
D.作者将研究、学习历史比喻为精神还乡,形象地阐明了历史对人的重要意义。
19.“历史文化类电视节目走红”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全文,概括作答。(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从甲乙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指出该句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5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 分)
每一个生命都充满了无限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其实,你也
可以……
请以“我也可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少于 6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
县(市、区)名、校名、人名,如出现请用 XX 代替;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解析
第Ⅰ卷
一、
1.【答案】B
【解析】A.“账簿”的“簿”应读“bù”;C.“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D.“腼腆”
的“腆”应读“tiǎn”。
【考点】辨析汉字的字音。
2.【答案】D
【解析】A.烦燥—烦躁;B.余音绕粱—余音绕梁;C.糟塌—糟蹋。
【考点】辨析汉字的字形。
3.【答案】C
【解析】A.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主要用于形
容车多,这里用来形容人多,不合语境。B.不厌其烦:不嫌烦琐。意思同语义正好相反,使
用错误。C.时不我待:时间不等人,指要抓紧时间。D.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
义)。褒贬误用。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4.【答案】A
【解析】B.搭配不当,应把“提升”改成“解决”;C.不合逻辑,“甚至”后应接最低的折扣
“四折”才符合递进原则;D.句式杂糅,应把“等候表演”删去。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5.【答案】C
【解析】从后文的“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可知,物质财富也是正要的,
所以①空应填“并非”,与后文的“不”,构成双重否定表肯定;②空前说物质财富重要,后
面说精神快乐更必需,故前后是转折关系,②空应用表转折的连词“但是”;第③空总结前
两句的观点,应使用表总结的词语“因此”;第④空是要强调的内容,应使用表递进的副词
“更加”;第⑤空前后是表必要的条件关系,应用连词“才”。
【考点】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二、
6.【答案】D
【解析】卒:最终。
【考点】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7.【答案】B
【解析】A.介词,凭借/连词,表修饰;B.都是介词,到;C.动词,是/介词,替,给;D.
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这件事。
【考点】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第Ⅰ卷
三、
8.【答案】(1)圣历初年,(陈子昂)卸职回乡,恰好遇上父亲的丧事,就在父亲墓旁修建
小屋并住了下来。
(2)老天爷不保佑我,我恐怕会死在这里啊!
9.【答案】①引领文风:陈子昂文才突出,并且让唐朝文风变得典雅纯正;②名士赞誉:因
受王适褒扬,名气大增。
【解析】应在初步感知文亲大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有关陈子昂的文章被奉为典范的原因
的语句,如“子昂始变雅正”“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海内文宗。’”等,从中归纳概括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