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山东青岛科技大学环境化学考研真题
一、填空或选择(每空或每选择[不论单项或多项]2 分,共 40 分)
1.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在封闭体系中加入强酸或强碱,_______不受影响,而加入[CO2]时,______并不发生变化。
3.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了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三大主要转化类型。
4.下列哪种物质具有破坏臭氧层和影响对流层温度的双重效应()
A.CH4;
B.CFC;
C.CO2;
D.NO2。
5.重金属从悬浮物或沉积物中重新释放属于二次污染,可诱发重金属释放的是()
A.颗粒物聚沉
B.降低水体的 pH 值
C.水流速度加快
D.富营养化加重
6.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类型主要包括()
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降解反应
D.结合反应
E.水解反应
F.裂解反应
7 光化学烟雾是一个链反应,链引发反应主要是()
A.丙烯氧化生成具有活性的自由基
B.HO2 和 RO2 等促进了 NO 向 NO2 转化
C.NO2 的光解
D.甲醛在光的照射下生成自由基
8.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是()
A.吸附和扩散过程
B.形成配合物和吸附过程
C.扩散和质体流动过程
D.吸附和质体流动过程
9.在水体中颗粒物对重金属的吸附量随 pH 值升高而()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无法判断
10.三羧酸循环中,三羧酸是指:()
A.苹果酸
B.柠檬酸
C.草酰乙酸
D.草酰琥珀酸
11.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的吸附作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2.毒物的急性毒作用一般以半数有效剂量或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13.污染物由土壤向植物体内迁移的方式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名词(每词 4 分,共 20 分)
1.辐射逆温层
2.异体凝聚理论
3.生物转运
4.湿沉降
5.酚酞碱度和总碱度
三、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来源与危害是什么?
2.水环境中颗粒物可以以哪些方式进行聚集?
3.在分别以甲基橙和酚酞为指示剂测定碱度中,HCO3
4.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根据机制可分为哪几类?
-和 CO3
2-的存在和变化过程是什么?
四、根据酸性污染物的排放与转化、大气中的碱性物质、颗粒物酸度及其缓冲能力和天气形
势,试分析我国贵阳(土质 pH 为 5-6)和北京地区(土质 pH 为 7-8)酸雨的成因和差异。(20
分)
五、水体中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 Henry 型、Freundlich 和 Langmuir 型三类,吸附等温式
G
kc
/1
n
属于哪一类?如何求得参数 k 和 1/n?它们各自的含义是什么?(20 分)
六、以 CH3(CH2)nCH=CH2 为目标物,写出脂肪酸β-氧化,三羧酸循环到生成 CO2 和 H2O 之前的氧
化过程.(10 分)
七、具有 2.00×10-3mol/L 碱度的水,已知 pH 为 7.00,[HCO3
4.55×10-7;二级电离常数 K2 为 4.69×10-11;计算[HCO3
是多少?(10 分)
※]的一级电离常数 K1 为
※]、[HCO3
-]、[CO3
2-]、[OH-]的浓度各
八、某水体中含有 300mg/L 的悬浮颗粒物,其中 70%为细颗粒﹙d<50μm﹚有机碳含量为 10%,
其余的粗颗粒有机碳含量为 5%。某有机物的 Kow 为 106,试计算该有机物的分配系数。
(10 分)
已知:Koc=0.63Kow;Kp=Koc[0.2(1-f)XS
OC+fXf
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