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 1 月全国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民国初年,有位著名记者在谈到记者的条件时,提出记者须有“四能”。他的名字是(
)
A.黄远生
B.邵飘萍
C.罗开富
D.郭超人
2.亲赴延安采访,写下《西行漫记》(英文原名《红星照耀中国》)的外国记者是(
)
A.埃德加·斯诺
B.安娜·露易斯·斯特朗
C.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D.爱泼斯坦
3.我国最早的中文报纸是(
)
A.循环日报
C.中外纪闻
B.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D.申报
4.采访的作用主要是发现和落实线索,获取第一手资料,增加感性认识以及(
)
A.做好调查研究
C.做好群众工作
B.核对新闻事实
D.做好传播工作
5.瞿秋白曾作为《晨报》特派记者访问十月革命后的俄国,采写了长篇通讯《饿乡纪程》和
(
)
A.《塞上行》
C.《赤都心史》
B.《中国的西北角》
D.《旅欧通讯》
6.《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一文的作者是(
)
A.毛泽东
C.刘少奇
B.周恩来
D.邓小平
7.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或重大典型的采写的记者是(
)
A.专业记者
B.地方记者
C.机动记者
8.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的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就是(
A.报道方法
D.特派记者
B.报道手段
)
C.报道艺术
D.报道思想
9.一般来说,专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一些特殊行业的人物、事件等被称作(
)
A.典型人物
B.知情人
C.一般报道对象 D.特定报道对象
10.比起其他的新闻价值要素来,更能体现记者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的是(
)
A.新闻性
B.重要性
C.显著性
D.接近性
11.各种类型冒尖的人和事是否具有报道价值,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
)
A.普遍意义
B.知名度
C.接近性 D.典型意义
12.不以某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称为(
)
A.直接准备
C.平时准备
B.狭义准备
D.临时准备
13.通常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出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被称为(
)
A.报告会
C.座谈会
B.记者招待会
D.调查会
14.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期间内同时交叉采访一条或几条新闻,称之为(
)
A.蹲点采访
B.交叉采访
C.异地采访
D.巡回采访
15.从新闻形成的过程看,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这是新闻写作的(
)
A.特殊规律
C.表现艺术
l6.新闻的主题真实的基础是(
)
A.善于策划
C.新闻价值
17.新闻的第二生命是(
A.真
)
C.活
B.基本要素
D.基本内容
B.事实真实
D.要有好“点子”
B.快
D.短
18.1874 年 1 月 30 日《申报》刊载的“伦敦电”,报道了英国内阁改组的消息,这是我国中
文报纸的第一则(
)
A.新闻特写
B.新闻电讯
C.通讯
D.记者来信
19.新闻语言孕育发展的主要渊源是(
)
A.评论语言
B.文学语言
C.事务语言
D.诗歌语言
20.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释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与其他相关事物的
联系的报道是(
)
A.特写式消息
C.解释性报道
B.目击新闻
D.背景报道
21.经验性消息所反映的事实变动,往往是个渐进变动的过程,因此它多属于(
)
A.事件性新闻
C.动态新闻
B.非事件性新闻
D.一事一报
22.消息体裁的最明显的特征是(
)
A.标题
C.主体
B.导语
D.背景
23.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
价值的导语,称之为(
)
A.直接性导语
C.延缓性导语
B.间接性导语
D.引用式导语
24.消息中关于事物发展沿革变化,事物在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有关史实、轶事等是
(
)
A.历史背景
C.知识背景
B.人物背景
D.社会背景
25.消息的写作要领是要有时效观念,运用客观手法,增加信息量和善于运用(
)
A.记者的评论
B.心理活动描写
D.概括和直叙
B.反映内部情况
C.文学语言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l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中国记者的任务有(
A.采访新闻
C.做群众工作 D.写记者日记
E.主持新闻发布会
27.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包括(
A.地理上的接近性
C.年龄上的接近性
E.文化水平上的接近性
28.出现在采访现场的“瞬间印象”包括(
A.变动着的事件细节
事件的重大疑窦
C.
环
景
E.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态
29.记者能否搞好报道往往取决于“笔外功夫”,笔外功夫的修炼包括(
A.
与
D.现场活动
D.心理上的接近性
B.职业上的接近性
境
气
氛
)
方
思
想
政
治
B.突发
情
)
)
)
知
面
历方面
C.
面
底方面
E.注重时效方面
30.倒金字塔结构的长处主要有(
A.
性
括性强
C.切合受众心理,激起新闻欲
题
E.便于记者增加新的事实材料
最
能
识
修
养
B.生活阅
方
D.语言功
)
体
现
新
闻
B.开门见山,概
D.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31.新闻记者
32.新闻敏感
33.访问
34.经济新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35.做好采访准备有何重要实践意义?
36.采访中对写作的思考包括哪些内容?
37.简述新闻结构的具体要求。
五、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38 小题 10 分,第 39 小题 8 分,共 18 分)
38.现在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报纸打算就这一话题做采访报道。假设你是某省(市、自治
区)报记者,请你就这次采访拟一个简要的采访方案。
39.简述下列消息的类型和基本特点。
德国一间谍卫星升空
新华社 11 月 1 日电 莫斯科时间 1 日 3 时 52 分(北京时间 1 日 8 时 52 分),俄罗斯航天兵
火箭发射部队从俄北部的普列谢茨克发射场用“宇宙—3M”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颗德国对
地侦察卫星。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 1 小题,20 分)
40.根据下列新闻事实材料,按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以 2007 年 10 月 9 日为消息发稿当日,
写作一篇消息。字数要求在 450—600 字之间。
统计数据表明,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
部分和骨干力量。截至 2007 年 6 月,全国党员中,工人 796 万名,占 10.8%;农牧渔民 2310.2
万名,占 31.5%;机关干部及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2134.6 万名,占 29.1%;
军人、武警 l59.7 万名,占 2.2%;学生 194.7 万名,占 2.6%;离退休人员 1377.6 万名,
占 18.8%;其他 363.5 万名,占 5%。非公有制单位职工党员 318 万名,占党员总数比例的
4.3%。
截至 2007 年 6 月,全国党员中,女党员 1461.7 万名,占 19.9%;少数民族党员 472.1 万
名,占 6.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 2279.7 万名,占 31.1%。与 2002 年相比,女党员
增加 269.9 万名,增长 22.6%;少数民族党员增加 49 万名,增长 11.6%;具有大专以上学
历的党员增加 660.6 万名,增长 40.8%。
来自中央组织部 2007 年 10 月 8 日公布的全国党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07 年 6
月,全国党员总数为 7336.3 万名,比 2002 年党的十六大时增加 642.2 万名,平均每年增加
142.7 万名,平均每年增长 2.1%。全国现有党的基层组织 360.7 万个,比 2002 年党的十六
大时增加 14.2 万个。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
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
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组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
程,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得到改
善,分布更趋合理,使我们党始终充满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团结带领各族人
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方针,
突出重点,坚持不懈地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发展党员工作以及在生
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在其他社会阶层中发
展党员工作,使党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进一步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
党的社会影响力有了新的提高,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
发展党员数量比较均衡。2002 年至 2007 年 6 月,全国发展党员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没有
出现大起大落,共发展党员 1316.7 万名,平均每年发展党员 239.4 万名。
新党员的质量不断提高。2007 年上半年,发展先进模范人物党员 16.6 万名,占全国发展党
员总数的 12.7%。2002 年至 2007 年 6 月,共发展先进模范人物 159 万名,占全国发展党员
总数的 12.1%。新发展的党员中,先进模范人物占一定比例,绝大多数是各行各业的骨干
力量,他们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2 年至 2007 年 6 月,全国发展党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 428.4 万名,占 32.5%。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不断改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深化改革、
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以及抗击重大自然灾害、防控重大疫情、处
理突发事件的紧要关头,都显示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分布在全
国各条战线、直接联系着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基层党组
织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必将带领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断壮大。截至 2007 年 6 月,全国申请入党人总数为 1960.8 万
人,比 2002 年增加 448 万人。其中,入党积极分子 987.8 万人,比 2002 年增加 221.1 万人。
新的社会阶层中申请入党人 13.4 万人,其中,入党积极分子 6.4 万人。
同时,各级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开展民主评议、处置不合格党员,纯洁了党员队伍,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
党员队伍结构逐步改善。截至 2007 年 6 月,全国党员中,35 岁以下的 1738.4 万名,
占 23.7%;36 岁至 59 岁的 3884.2 万名,占 52.9%。2002 年至 2007 年 6 月,全国发展党
员中,女党员 419.8 万名,占 31.9%;少数民族党员 93.4 万名,占 7.1%;35 岁以下的党
员 945.8 万名,占 71.8%;工人 125 万名,占 9.5%;农牧渔民 272.3 万名,占 20.7%;
机关干部及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432.8 万名,占 32.9%;军人、武警 121.8
万名,占 9.2%;学生 343.6 万名,占 26.1%;发展生产、工作一线的党员 649.5 万名,占
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 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