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上海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及能力测试部分真
题解答
行政控制活动的起始环节
B、确立控制标准
D、衡量工作绩效
B、行政法规设定
D、特别行政区法规设定
B、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
D、行政行为受法律规范约束的程度
一、单选
1.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划分标志是
A、行政行为的适用和作用的对象范围
C、行政行为是否具有一定的法定形式
答案:
2.近年来,上海市政府每年都在“中国上海”门户网站上公开征集市民对政府实施项目的建
议,广大市民参与积极,提出了许多较好的建议和意见。这主要有利于
A、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B、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职能
C、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领导
D、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答案:
3.
A、实行有效监控
C、采取校正措施
答案:
4.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由
A、法律规定
C、地方性法规设定
答案:
二、多选
1.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的规律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答案:
2.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是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C、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答案:
3.社会基本矛盾包括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C、国家之间
答案:
4.“十一五”规划坚持用
A、发展
C、改革
答案:
5.“十一五”时期,我们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其建立的基础是
A、优化结构
D、招商引资
答案:
6.根据下述资料,回答问题:
A 市居民张某到 B 市某商店购物,在支付部分货款后将产品运送回家。几天后,张某在使用
B、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的矛盾。
B、阶级之间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和
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B、开放
D、稳定
B、提高质量
C、提高效益
。
。
B、撤消判决
D、变更判决
B、B 市中级人民法院
D、A 市中级人民法院
时发现该货物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于是,张某打电话到购物商店表示拒绝支付余下的货款,
双方发生纠纷后货主即向公安机关告发。B 市公安机关遂以诈骗嫌疑将张某已购的货物扣
留,并对张某采取留置盘问审查措施。两天后释放了张某,但并未返还所扣财物。张某欲提
起行政诉讼。
对此案有管辖权的法院是
A、 B 市基层人民法院
C、 A 市基层人民法院
答案:
7.如张某寻求救济,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张某可直接向法院起诉
B、张某可先提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起诉
C、张某只能先申诉,再提起行政诉讼或申请复议
D、张某只能提起行政诉讼,不能申请复议
答案:
8.如果法院受理起诉,可能做出的判决有
A、维持判决
C、赔偿判决
答案:
阅读理解
1.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盛世。盛世的出现
是和法制的相对健全分不开的,法制是推动盛世出现的条件,又是盛世的外在标准。从来没
有无法制的盛世,也从来没有盛世而法制衰微的现象。既使是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在立定
脚跟之后也急于立法,以适应统治广大汉族地区的需要。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的意思
是
A、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大盛世
B、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盛世是与法制的健全分不开的
C、盛世需法治,法治成盛世,这是一条规律。我们应借鉴历史的经验以法治国。
D、少数民族统治者入主中原后总会受到很大程度的汉化。
答案:B
2.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一旦发生问题,再来治理,非但费时、费事、劳民、伤财,而
且,有些环境问题难以逆转,甚至是不可逆转。因而,“先发展,后质量”的观点不仅是片
面的,而且是危险的。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A、 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大问题
B、 对于环境问题必须是烦治结合,以防为主。
C、 环境问题是一个费时、费事、劳民、伤财的事,而且是不可逆转的。
D、 “先发展后治理”的观点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答案:B
2007 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真题以及答案(包含公文)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
不得分。本部分共 25 题,每题 1 分,共 25 分。)
。
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改革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是( )。
A.全面实现小康
B.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D.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3.孙某因犯故意杀人罪被某中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检察院提起抗诉。
第二审法院审理后改判孙某死刑立即执行。对此案的处理,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第二审法院应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死刑复核
B.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C.因杀人罪判处死刑的核准权已经授权高级人民法院行使,不必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D.该死刑判决是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应当生效,执行死刑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
是按我国刑法规定的( )的,可以不予追究。
A.最低刑为 5 年以上有期徒刑 B.最高刑为 5 年以下有期徒刑
C.最高刑为 3 年以下有期徒刑 D.最高刑为 2 年以下有期徒刑
5.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
6.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观 D.科学的实践观
7.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一个机关不享有自
治条例、单行条例
制定权?( )
A.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B.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C.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D.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
8.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是()。
A.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
B.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绝对优势
C.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占优势
D.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运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9.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辖区内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是( )管辖。
A.级别 B.地域 C.指定 D.移送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 )的供应量和需求量的平衡,是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
的关键。
A.货币 B.资本 C.商品 D.人民币
1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
A.人民当家作主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12.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调整( )。
A.国家民族间的关系 B.国家局部之间的关系
C.国家内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D.国家内部不同阶级之间的关系
13.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的区别在于()。
A.决策机构级别的高低 B.决策结果的对错
14.下述社会关系中属行政法调整范围的是( )。
A.行政组织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
B.行政机关缔结买卖合同而形成的关系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使某一行政管理权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D.行政机关与相对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民事关系
15.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
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几种表述中,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一面性”
B.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
C.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片面强调法的安定性优先的错误的
D.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抽象的
16.公文的作者是指( )。
A.制发文件的机关 B.发布命令、指示和规则
C.审核签发文件的机关工作人员 D.参与文件形成过程的全体机关工作人员
17.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
济文化权利等基本权利,这说明( )。
A.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B.宪法才能规定全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C.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D.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8.甲扬言要杀害乙全家,乙报案后公安人员即尾随追赶,在通向乙家的公路上,将携带凶
器的甲截获。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8
19.国家行政权力的载体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政府机构
C.各级党委 D.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军事机关
20.人民法院在审查民事起诉时,发现当事人起诉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在这种情况下,人
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
A.通知当事人已经超过诉讼时效,不予受理
B.裁定不予受理
C.应予受理,审理后确认超过诉讼时效的,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D.应予受理,审理后确认超过诉讼时效的,裁定驳回起
21.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下,自行召开的会议是(
A.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B.万隆会
C.六方会谈 D.维也纳会议
22.监察部和地方各级监察厅、局是( )
A.纪律检查机关 B.行政诉讼机
C.行政审判机关 D.行政监督机关
23.联合行文时,作者应是( )。
A.上级机关 B.同级机关
C.层次级别较高的主管部门或机关 D.主送机关
24.全民所有制是由( )。
A.部分劳动群众结合在一起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
B.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
C.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使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
D.部分劳动群众结合在一起共同使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
2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
A.在阶级社会,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B.在社会主义社会之前受历史条件制约
C.在共产主义社会之前受历史条件制约 D.在任何社会都受历史条件制约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
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共 20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胡锦涛指出,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主要是指()。
A.无产阶级政党一切根植于人民,坚持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鲜明政治立场
B.一切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
C.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刘某因生活琐事与邻居邓某争吵,邓某不堪刘某辱骂,击打刘某面部,致刘鼻骨等部位受
伤。刘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要求追究邓某的刑事责任。在该案审理过程中,邓某对刘某
以侮辱、诽谤罪提起反诉。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可以就两个诉讼在刘某与邓某之间进行调解
B.刘某可在判决宣布之前要求撤回自诉,根据法定情形,人民法院可以不予准许
C.如果刘某撤回起诉,人民法院应终止审理邓某的反诉
D.如果刘某撤回起诉,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邓某的反诉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机统一的,其
中主要是指()
。
A.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的政治法律保障
C.发展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掌
D.和谐社会建设不断为以上“三个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4.“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命题表明( )。
A.人是社会的主体 B.历史是由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 D.历史规律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
5.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 )。
A.政治决定法的产生 B.政治体制改革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
C.政治体制决定法的体系 D.政治活动内容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
6.甲、乙双方达成协议,约定甲将房屋无偿提供给乙居住,乙则无偿教甲的女儿学钢琴。对
于该协议,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属于无名合同 B.属于实践合同
C.应适用合同法总则的规定 D.可以参照适用合同法关于租赁合同的规定
7.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
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主要是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作出了新
的理论概
B.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根据实际制定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C.坚持人民群众的观点,为我们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D.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为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
视野
8.“911”事件后,美国对恐怖活动的最大嫌疑分子本?拉登及支持者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进
行打击。对此,我国政府支持美国对恐怖分子及其支持者的打击,但强调打击要明确目标,
避免伤及无辜百姓。我国政府的这一立场( )。
A.表明中美两国的国家利益有一致的部分
B.说明我国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
C.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D.表明我国着眼于维护和平与稳定的大局,争取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
9.我国不可能实行同时同步共同富裕的政策,是因为( )。
A.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B.共同富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C.劳动者的能力有差别 D.两极分化可以刺激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