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年广西崇左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6 年广西崇左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 39 分) 一、(9 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娴.熟(xuán) 偌.大(nuò) 稽.首(qí) 可歌可泣.(qì) B. 眷.恋(juàn) 蝉蜕.(tuì) 孕.育(yùn) 美味佳肴.(yáo) C. 挑.衅(tiǎo) 面颊.(jiá) 卓.越(zhuō) 蹑.手蹑脚(shè) D. 炽.热(zhì) 冗.长(rǒnɡ) 沉湎.(miǎn) 孜.孜不倦(zhī)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绽开 辉惶 舒畅 冲耳不闻 B. 蹒跚 揖桨 抽噎 鸦鹊无声 C. 淡雅 宽恕 峥嵘 不以为然 D. 巅沛 轻婕 蓬勃 迫不急待 3. 下面对《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四部名著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明末清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的《水浒传》中,生擒方腊之后,武松不愿赴京朝觐,自留六和寺出家。他 给宋江写了一篇颂子作别。颂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锁绳,这是扯断玉锁。咦!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B. 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长子曹丕登位魏王后,召弟弟曹植入见,当庭考试其 出口成章之才,若不能即杀。曹丕要求以二兄弟关系为题材“应声作诗一首”。曹植即口占一首曰:“煮 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见,潸然泪下。 C. 《西游记》中,唐三藏师徒来到寸草不生的八百里火焰山,前进不得。孙悟空向哪吒之母罗刹女借用芭 蕉扇。然而好事多磨,孙悟空用尽心机和手段,又蒙红孩儿等天将相助,一而再,再而三,才调来芭蕉扇, 灭了山火,扇来风雨,继续西行。 D. 《红楼梦》的女主人公林黛玉多愁善感。一次黛玉看着人们聚会离散后的清冷,不由暗自伤感。贾宝玉 便劝她说:“比如那扇子,原是搧的,你要撕着顽,也可以使的。”黛玉听了,破涕为笑道:“既这么说, 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宝玉就笑着把扇子递给她。黛玉接过来,嗤的一声撕成了两半, 接着嗤嗤又是几声。宝玉在旁笑着说:“响的好!再撕响些。” 二、(9 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完成 4~6 题。
那时候有多美 王璐琪 十年前的那个五月,我们班换了班主任。 外面下着雨,那个老师穿着茅草扎的蓑衣进屋,头上还戴着斗笠。我们那里不是很偏南的南方,并不 流行这身行头,所以,当他立在教室门口,严肃地看着我们时,嘈杂的议论声戛然而止。大家都诧异地盯 着他看。 “今天的作文课,请描述你们的新语文老师,也就是我。”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新鲜的老师,很新鲜。我留意到,他的鞋上还粘着一片水灵灵的草叶子。①他就 如同一股晚春的风,携着预示季节即将步入夏天的雨水,呼呼地刮进我们这群顽劣孩童的心里。 “写作不能闭门造车,要到田野里去!”这是第二节作文课的内容。孩子自然是喜欢玩耍的,当其他班 的同学在教室里上课时,我们则头戴柳条编的花环,蒲公英一样自由自在地飘出了校园。 不仅上作文课走出校门,而且平时的语文课他也常常不愿意在教室里上。我们会在长满芬芳牧草的草 坪上背苏轼的词,在潺潺的小溪边念余光中的《乡愁》……老师教我们唱一首民谣《那时候有多美》—— 他会弹吉他。老师说,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就是孩子的合唱。 半学期在“草原牧歌”中度过,我们在期中考试中遭遇了“滑铁卢”。除了语文成绩的平均分为全年级 最高,其他科的成绩简直惨不忍睹。孩子玩心大,在那么有趣的语文课里待着太美了,其余的课都用来回 味了,谁还有心思趴在课桌上,看着铁青的黑板,忽略窗外的诗意? 成绩出来的那天上午,老师神色还是正常的,下午家长会前还安慰我们,不要灰心,总会有既有趣又 能快速提高成绩的方法。下午,全班同学的家长几乎都到场了,他们像一群等着吃肉的秃鹫,在老师发分 数条的时候就开始虎视眈眈地盯着了。当最后一个学生家长拿到分数条之后,他们纷纷举着自家孩子的分 数条,以讲台和老师为中心,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中考”“升学率”“大学”,这些字眼出现的频率特别高。 很难说老师是不是妥协了,期中考试后的语文课基本都是在教室里上的,可是有节作文课,他还是带 我们去了学校附近的湖边。 那一天,阳光十分灿烂,风把一湖水都吹皱了,波浪反射着光线,映在我们一双双眼神略有些尴尬的 眼睛里。 在老师讲述该如何描写湖的时候,一个平时就不怎么配合的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没必要来这里,这 个湖我们天天见,知道怎么写。” “可是湖水每一刻都是不同的呀。光线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颜色是不一样的,甚至湖水的气 味也是不一样的!” “老师!我想回学校了!”那个同学的语气明显急了,“我不关心湖水是什么颜色、什么气味,我只关
心期末考试后还会不会再挨打!”说完,他走了,大部分同学陆陆续续也跟着走了。 老师脸上的表情有些无奈,甚至有些哀伤。剩下的同学看着老师,老师也看着我们,②风呼啸着从我 们之间吹过,我们都有些摇晃。老师看着我们,又望了望背影逐渐模糊的离去的同学,说:“我们也回去吧。” 他低头走了。 从那以后,我们班再也没有在外面上过作文课,开始在教室里给我们读作文、弹吉他。不知谁还发起 了“签名上书”的倡议,向学校领导反映语文老师讲课不达标。这引起了教导主任的注意,他派过来几个 人向学生询问老师平日里的表现。大部分想提高成绩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可能他是一名好的作文老 师吧,但不是一名好老师。”一名学生如是说。一小部分学生,包括我在内,在大家的“举报”面前沉默了。 我们时不时会有目光交流,却没人站起来替老师说一句话。 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向我们辞行。他走得很突然,一如他来的时候那样,只不过没穿蓑衣,而 是穿着西装,打着一条草绿色的领带。这抹清亮的颜色使我想起他来时的那个雨天。他是微笑着向我们告 别的,大家心里都有鬼,不敢抬头看他的眼睛。后来,听到讲台上毫无动静了,大家抬起头才发现,他走 了。 后来,我偶尔也会到母校附近的那片湖边转一转,看一看阳光下湖水的颜色,③这才发现,原来老师 说的是真的。这片在我们看来不变的湖泊,确实一年四季都不同:春季的水是嫩绿色的,夏季的水是碧蓝 色的,秋天的水是深蓝色的,冬季的水是冰蓝色的。而且,④雨天湖水散发着淡淡的白色雾气,细密的水 蒸气里有青草的香味。 4.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一项的是( ) A. ①句把新老师比喻为刮进孩子心里的春风,表现了新来的语文老师对孩子们的冲击力和影响力,同时暗 (选自《中国校园文学》2015 年第 21 期,有删改) 示着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将走进课堂。 B. ②句中描写突如其来的大风,表达的是师生之间矛盾的公开化和关系的紧张化;“我们都有些摇晃”的 描写,表达之意是:大部分同学走了,只有小部分留下,班里的同学对老师的喜爱之情产生了动摇和分化。 C. ③句表面证实从前老师对湖水的描述是对的,暗含之意是:事过多年之后,结合回母校的观察,我才真 切地认识到,老师当年教学中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 D. ④句中雨天湖中雾气里的青草香味,照应前文老师鞋上水灵灵的草叶子,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对语文老 师的思念之情。 5. 下列对标题中“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是指同学们在教室外“草原牧歌”式语文教学中体验到的新鲜、自由、有趣和诗意的美好感觉。 B. “美”是指在老师新颖、开放的教学思想和方式的引导下,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都能积极快乐地
投入到学习之中,共同唱响学习之歌的美好向上氛围。 C. “美”是指湖、田野、草坪、小溪边等校园外大自然语文教学环境的美好景色。 D. “美”是指别具一格的语文课满足孩子玩心大的特性,遵循语文教学的特点,给学生带来的语文学习的 快乐和成功。 6. 下列四个同学对文中语文老师的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说:文中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喜欢标新立异的老师,很有个性,教学也不落俗套,很有特色,我也像文 中的“我”一样喜欢这样的老师,也希望生活中有更多这样的语文老师。 B. 乙说:我基本同意文中一位同学对这位老师的评价,我认为他是一位好的作文老师,也是一位成功的语 文老师,但还不算是一个好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他不单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学好语文,还要配合其 他老师引导学生同样学好其他科目,均衡发展。 C. 丙说:我觉得这位老师书呆子气过重,不接地气,很多做法都不切实际。他穿着蓑衣来上第一课,在教 室里弹吉他、唱歌,到校外去上语文课,都显得很另类,虽然一时讨喜,但实践证明是行不通、也是不可 取的。 D. 丁说:文中的老师是一个艺术形象,他真诚投入,目光敏锐,锐意改革,值得称颂,在他身上寄托了作 者对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的理想和期望。他最终在不被大部分学生、家长甚至学校领导理解和接受的情况 下走了,这不是他的自我否定和逃避,他的失落而去,表达的是作者对当前学校教育的失望之情。 三、(9 分) 阅读下面葛针玉同学的一篇作文,完成 7~9 题。 饮料之家 ①“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和妈妈……”这首经典的《我爱我家》就是我家的真实写照。 ②老妈,我家的“女王”(A)。怎么说呢,就像肯德基里的至尊汉堡,必胜客里的超级披萨一样。她一 句话,全家集体服从。不管老小,她都治得了。 ③老爸空有一家之主的名号,除了户口本上“户主”的称号,似乎也没什么实权。当然了,他可是“模 范丈夫”(B)哦! ④我在我家排行老三咧!虽说咱家一共只有四个人,但好歹也有一个人归我管嘛!我,一家人的开心 果,妈妈眼里的女悟空,爸爸心中的乖乖女,弟弟口中的好姐姐,邻居们笑谈的疯丫头(这年头,活泼不 是罪)。 ⑤弟弟么,和我一对照,整个一小开心果! ⑥下面,我就要隆重推出我的“饮料之家”了! ⑦老妈,“咖啡女王”,百变主妇。她是王中王,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忍得了辛苦,经得起表扬。
家里大小事务她一手包办,由上而下打理得井井有条。老妈是一个集心灵手巧、干练于一身的女人。咱家 一向是有她在,没意外。不过,说她是咖啡,就是因为,她这个人呀,能让你一下子飞上云端,甜到心眼 儿里;也能让你一下子从云端跌到谷底,体味苦不堪言的滋味。 ⑧老爸,“营养快线”,三好男人。老爸可是一等一的好丈夫。对老婆的命令,他是绝对服从(当然了, 老妈的决策一向也是很英明的)。妈妈经常抱怨,自从跟了他,没过上一天好日子,净操心。每每这时,老 爸总会变着法儿哄老妈开心。正因为他们这种独特的夫妻相处之道,无论何时,我家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老爸是个一等一的好儿子。对奶奶,他是万分孝顺。每次外出回来,总少不了带给奶奶的东西。像衣服啦, 补品啦。奶奶总会说他“太浪费了”(C),但爸爸从没有变过。爸爸还是个一等一的好爸爸。谁说男儿不能 “心细如丝”(D)?每次只要他一回来,弟弟准会一刻也不停地缠着他。此时,妈妈便游手好闲地一旁歇 着去了。对我来说,爸爸是妈妈那边下暴风雨时最牢靠的避风港。即使是在快要被老妈唾沫淹死的情况之 下,他也能瞬间变出一个救生圈,护送我安全抵岸。老爸就像营养快线一样,一口喝下去,满嘴里尽是浓 郁的奶香。 ⑨弟弟,清一色的“红牛”系列。调皮捣蛋,机灵鬼,让老妈费尽了心。他身上总像有着用不完的活 力,散发出一股好闻的蓬勃的朝气,和我小时候一模一样!(老妈总是这么感慨道。)我家就数他最皮了! 我只要一放假,铁定没个安宁。姐姐长,姐姐短的。爸妈有时也拿他没办法。(当然,关键时刻,老妈会采 取特殊手段制服他。) ⑩哈哈,主人公闪亮登场!我,不用说,清新透凉的“雪碧”,让你爽到心里。其实,邻居奶奶、阿姨 们都很喜欢我的哟。我是一个性格阳光、活泼开朗的女生,人缘极佳,幽默风趣。不管到哪儿,好像都能 交到朋友,厉害吧?不过,在家里,我一般被老妈指责的时间更多。这个啦,那个啦,哎呀呀,烦死啦! ○11不过,多滋多味的生活才更加有趣,不是吗?像我家这样又酷又炫的饮料之家,你羡慕吗? 7. 文中 A、B、C、D 四处的引号,必须使用的一处是 8. 下列对文章画横线语句的修改,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⑧段的“游手好闲”改为“优哉游哉”。 B. 第段的“多滋多味”改为“五味杂陈”。 C. 第①段改为“《我爱我家》这首经典歌曲中的‘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和妈妈……’就是我家的真实 写照”。 D. 第段画线句改为“幽默风趣,人缘极佳”。 9. 下列对文章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就应该扣题,而第②段到第⑤段的内容与“饮料之家”内容无关,应整合到⑦~⑩段相关内容 中去。
B. 文章内容有详略不当之处,应重点写文中称为“主人公”而且要“闪亮登场”的“我”而不是父亲。 C. 第⑨段的表述思路不够清晰,应先写优点,后写“缺点”,调整有关语句的位置。 D. 文章结尾应加上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更明确地点明文章的旨意;文章的立意也应进一步挖掘使之更有 意义和深度。 四、(12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 10 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0.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天一大早,诗人就来到破山寺游赏。环顾寺内,只见树木高耸,颇有古寺的沧桑韵味。 B. 走过一条弯曲的小路,诗人来到寺中更僻静的后禅院。这里鲜花盛开,树木繁密,禅房隐约其中,显得 深邃而幽静。 C. 诗人边走边看,抬头看明媚的山色让他感到心情愉悦开阔,俯身观幽静的潭水令他心境宁静如水。 D. 夜色早已降临,在此已是万物无声之际,诗人亲自敲响了寺院的钟声。听着这一声一声悠长的钟声,此 时此刻,诗人的心里,世俗之念了无踪迹。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第 11~13 题。 (一)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 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 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1. 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 或.遇其叱咄/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C. 不敢出一言以复./复.前行,欲穷其林 D.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2.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濂年少之时,家里比较贫穷,没钱给他购书,即使是他成年后离家外出求学,也没办法给他提供比较 好的住宿、吃饭和穿衣等基本的生活条件。 B. 宋濂从小就痴迷于读书,他不以借书、抄书为苦,不以远途拜师求学为难,对于吃、穿方面的享受则毫 不在意。 C. 宋濂的求学之路可以用“艰难”二字来概括:家贫吃穿条件差,读书靠借和抄,拜师要离家远途跋涉, 求学还要看老师的脸色。 D. 宋濂求学成功的秘诀在于勤奋:勤借书,勤抄书,勤读书,勤拜师,勤提问。再加上他天资聪慧,虚心 好问,不怕吃若,终有所成。 (二) 柳开少好任气,大言凌物,应举时以文章投主司于帘前,凡千轴,载以独轮车,引试日,衣襕,自拥 车以入,欲以此骇众取名。时张景能文有名唯袖一书帘前献之主司大称赏擢景优等。时人为之语曰:“柳开 千轴,不如张景一书。” (选自《梦溪笔谈》) 13. 下面对文中划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张景能文,有名,唯袖一书,帘前献之,主司大称赏,擢景优等。 B. 时张景能文有名,唯袖一书帘前,献之,主司大称赏,擢景优等。 C. 时张景能文,有名,唯袖一书帘前,献之主司,大称赏,擢景优等。 D. 时张景能文有名,唯袖一书,帘前献之主司,大称赏,擢景优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81 分) 五、(21 分) 14. 请你在下面的答题中认真书写,评卷老师将根据你的书写情况评分。(5 分) 15.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2 分)
(2)欲以此骇众取名。(2 分) 16. 根据课文和要求,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名句。(每空 1 分,共 8 分) (1)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2)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___。(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世事纷繁也多彩,在熙来攘往的人境中,如何排除干扰、保持定力?陶渊明在《饮酒》诗中给出的 “_____________”的回答值得我们借鉴。 (5)后人常借用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委婉表达自己仕途失落与希望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诗句,警示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要消极无为,而要积极进取。 (6)对于离别,人们的情感总是不尽相同。在李煜的《相见欢》中,离别是愁,“剪不断,理还乱”,“别 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而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 更多的是乐观和坚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17 题。 在班级举行的“孟母三迁反思交流会”上,老师说:“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孟母曾经 由坟墓边、市场边到学校旁三迁其家。孟母的苦心及其中体现的环境对人的成长的作用,历来为世人所肯 定,‘孟母三迁’的现实版今天也在我们的周围不断地重演。但事物总是有好坏、得失两个方面。今天, 就请同学们结合现实,从否定的角度来审视‘孟母三迁’,提出一个反对的理由。下面就请大家用简洁的 语言各抒己见吧!” 17. 假如你是这个班的同学,轮到你发言时,你会怎么说?(含标点限 40 个字内)(2 分) 18. 请根据你在综合性学习和课文学习中对孔子和孟子这两位儒家代表人物的了解,写出两人之间的两点 不同之处。(每点含标点限 40 个字内)(2 分) 六、(10 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9~21 题。 阅读的人生是一场冒险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