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年四川遂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 年四川遂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试卷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 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下面文段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翌.日,我们抵达金华山。满山苍.翠,古朴.的建筑掩映.林间。从正门拾.级而上,轻抚镌.刻 在廊.柱、碑林上的诗文,欣赏遒.劲的书法,感受一代文宗陈子昂的风骨。离别在即,蓦.然回 望,余晖.拥抱青山,古读书台宛如襁褓.中的婴儿,顿觉宁.静美好。 苍.翠(cāng) A.翌.日(lì) 拾.级(shí) B.掩映.(yìng) 遒.劲(qiòu) C.廊.柱(1áng) D.余晖.(huī) 襁褓.(bǎo) 2.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宽囿懵懂青春里的自己,一切向前看吧,我们都是地平线上喷簿而出的朝阳。 古朴.(pǔ) 镌.刻(juān) 蓦.然(mó) 宁.静(níng) B.清冷的月光洒在院子里,青年在香樟树下重新思量心里那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C.斑澜的山雕,奔弛的鹿群,狐仙姑深夜的阑语,都是故乡对端木蕻良的召唤。 D.行走在四月的林间,路边的小草在暖阳下争先恐后地生长,这充满希望的绿啊,是笠临人 间的天使,是大自然的匮赠。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当众说纷纭时, 人云亦云, 理性地思考。 ②我们不要过多 别人的私事,这是对人最起码的尊重。 ③她哽咽了:“和大家共同 的时光,皆成过往,皆为序章。愿你们且歌且行,续写 辉煌。” ④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当代青少年 肩负起应有的历史使命。 A.与其……不如 干涉 度过 必须 B.因为……所以 干预 渡过 必需 C.因为……所以 干涉 渡过 必须 D.与其……不如 干预 度过
必需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长才思敏捷,他精彩的发言哗众取宠....,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B.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增加积累,对各种典故才能信手拈来....。 C.教育脱贫的最美践行者张桂梅殚精竭虑....,让当地许多贫困家庭的女孩实现了读书梦。 D.面对全球蔓延的疫情,中国没有袖手旁观....,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有需求的国 家伸出援助之手,展现出我泱泱大国的博大胸怀。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班级能否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B.通过对宋代瓷器艺术的研究,展现了中国古代崇尚简朴、崇尚道德的社会风貌。 C.《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 语学习课本。 D.新中国在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正大步行走在民族 复兴的道路上。 6.下列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最后才是难度更为巨大的着陆与巡视探测。 ②而天问一号一次性完成了环绕、着陆与巡视三个重要步骤,可见其技术难度之高。 ③人类探测火星已有 60 年,经历了几个阶段。 ④等到技术水平相对成熟才有了人造的火星卫星,人类才得以对火星有了全面的了解。 ⑤在早期阶段,由于技术不成熟,人类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只能从火星远处飞掠而过,探测器 飞行上亿公里只为那惊鸿一瞥,探测手段极为有限。 A.⑤③④②① B.⑤①③④② C.③⑤④①② D.③②⑤④① 7.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消息讲究时效性和真实性,其标题要准确概括主要内容,尽可能重点突出,简洁醒目。 B.“青年人只有确定了奋斗的目标,人生才有前进的方向。”根据分句间的关系,可以判定 这是递进复句。 C.“与载人飞机相比,无人机体积小、造价低、零伤亡、使用方便。”这句话使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无人机的特点。 D.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有的反映四季变化,有的反映温度变化,有的反映天 气现象,有的反映物候现象。这是祖先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8.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中提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文章 启迪我们直面人生,勇担责任,并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B.《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表达了作者重回阔
别十年的延安时激动喜悦的心情。 C.诸葛亮在北伐前向刘禅呈上《出师表》,言辞恳切地提出广开言路、任人唯亲、亲贤远佞 三条建议,表达了“报先帝而忠陛下”的赤诚之心。 D.《刘姥姥进大观园》记叙了刘姥姥到京城,与上流社会的贾母、王夫人等人一起进餐,闹 出了很多笑话的故事。作者通过雅与俗、庄与谐的对比,营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 二、积累运用(26 分) 2022 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 100 周年。学校团委将开展一系列活动,请你根据 要求积极参加。 ◆仰望历史的天空 9.你将参加“青春中国”诗词大会,请把关于理想信念的诗词归类整理。(10 分) 10.你将以下面这首词为内容,参加“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请做好准备。(5 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① 南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寒北江南,归来华 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②,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此词写于 1182 年,作者被免官闲居信州后,在博山寺旁筑“稼轩书屋”, 时常往来于信州到博山的路上。②觉(jué):睡醒。 (1)你需要拍摄一段短视频作为诵读背景,请完善拍摄脚本。(3 分) 短视频脚本(上片部分) (2)请说说在朗诵下片时应读出哪些情感。(2 分)
◆汲取榜样的力量 11.团委拟在学校文化长廊准出“青春榜样”专题,引导同学们积极向上。(6 分) (1)现已准备了“革命先锋”“行业精英”“时代楷模”三个版块的榜样人物资料卡,请你 从备选名著中为第四版块“经典形象”推荐一位适合的榜样人物,按照提示,撰写文字介绍。 (3 分) 备选名著:《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创业史》《平凡的世界》 《长征》《飞向太空港》《名人传》 (2)学会摘录和整理可以让我们收获更多。请仿照示例,从你阅读过的名著 ......中,选取能促使 你成长的精辟语句或榜样人物的事迹(精神),总结名著对你的影响。(3 分) 示例 1:当我遇到困难准备放弃时,想到《呐喊》中写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 多了,也便成了路”,瞬间又有了勇气。 示例 2:当我为平几的长相苦恼时,想到《三作家》中托尔斯泰虽然外表土头土脑,但 凭借热情和才华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便立即有了饱读诗书的激情和行动。 ◆扬起青春的风帆 12 团委组织同学们到敬老院进行“孝亲敬老,青年在行动”慰问演出。(5 分) (1)请为演出写一条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 分 (2)请你根据下面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的转述。(3 分) 演出过程中,张奶奶见主持人小吴长得特别像自己的孙女,就想与小吴拍张照,但又不
好意思直接跟小吴说。小买知道后,请你转告张奶奶,演出结束后地就去休息室找张奶奶, 然后去院子里花坛边合影。 你对张奶奶说:“ ▲ 。” 三、阅读理解(40 分) (一)阅读《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完成 13~16 题。(12 分) 弘扬北京冬奥精神 王尘子 ①4 月 8 日,北京冬冬冬度爽会结表大会在北京健重基行,习近手总书记出席大会开发 更要济活,明项猛明业京冬贵会金大表为者珍情伟大时代成子的整在冬臭中办手办办的得要 大大同造的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造染机通,米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种。我们要大力弘扬 北京冬奥精种,凝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 ②购怀大局,就是坚持心系祖国、志存高远。冬奥建设者倾力打造巧夺天工、世界一流 的场馆设施,办赛人员严谨专业完成赛事组织工作,医疗防疫人员守护参赛各方健康,志愿 者用青春和奉献提供暖心服务。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冬奥赛场上勇夺冬奥会 9 枚金牌、15 枚 奖牌和冬残典会 18 枚金牌,61 枚奖牌,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广大冬奥参与者用实际行动 彰显出以为国争光为已任、以为国建功为光荣的使命担当。 ③自信开放,就是坚持雍容大度、开放包容。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 将中华文化的瑰丽与智慧展现得淋满尽致;颁奖时刻,穿戴“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 花飞雪”服饰的礼仪人员托起宛如同心圆玉壁的冬奥奖牌,古老文明与奥林匹克交相辉映。 从服饰到配乐,从竟技到领奖,文化之美与运动之美在冬奥赛场竟相皖放。从可爱愁厚的“冰 墩墩”“雪容融”,到大街小巷处处装点的中国结、红灯笼,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折射出 中国人民的自信,论释着中华文化雍容大度、开放包容的独特魅力。 ④迎难而上,就是坚持苦干实干、坚韧不拔。筹办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既面临疫 情的严峻挑战,也面对国际格局演变带来的体有政治化逆流以及种种新问题、新情况。北京 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广大参与者始终保持知重负重、直面挑战的昂扬斗志,百折不挠克服困 难、战胜风险,为了胜利勇往直前。 ⑤追求卓越,就是坚持执着专注、一丝不苟。从中办、筹办再到成功举办,一系列新技 术、新应用在冬奥会中落地,让“科技冬奥”从愿景走进现实。冬奥建设者坚持最高标准、 最严要求,补心规划设计,精心雕琢打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用中国智慧、中国 速度打造出一批世界一流的精品工程。 ⑥共创未来,就是坚持协同联动、紧密携手。世界各国绝不是孤立在 190 多条小船上, 而是同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加强合作、同舟共济是唯一正确出路。奥林匹克运动倡导 的“更团结”正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更 是表达了全人美的共同心声。
⑦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进伟大事业。在北京冬奥精神的激励下,全国各 族人民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努力奋斗。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3.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这一论点的?(3 分) 14 第 2 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 15.下面这则材料作为②-⑥段中哪一段的论据最合适?为什么?(3 分) 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 一 部 分 。 ” 16,阅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弘扬北京冬奥精神。(3 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7-20 题。(15 分) 明前茶 ①枇杷园的中央,有一块空地,老祝捐出的十棵批把树,就围绕着这山间少有的平整之 地。认养枇杷树的城里家庭,周末会来打望“我家的枇杷树”,这是他们帮扶村小孩子的一 种方式。 ②老祝年轻时,曾在村小当代课老师,后来因为文凭不够, 不得不从长师岗位上退下来,承包枇杷园作为新的事业打拼。这 一行他做得很成功。自从栽种树苗,他就仿佛拥有待弄枇杷树的 金手指。“枇杷昔所嗜,不问甘与酸。黄泥裹余核,散掷篱落间。 春风拆勾萌,朴樕如榛菅。一株独成长,苍然齐屋山。”老祝觉 得范成大这首诗就是在形容自已的山中岁月。苍苍枇杷树,很快 就高及屋顶了,枇杷越结越多,富裕了的老祝,就想着为村小做点事:买些书本,添一副篮 球架。他还打算用这笔钱,替村小的孩子置办演出服与道具,因为六年级有个姓朱的孩子有 做导演的天分。 ③去年暑假,这小子自己写剧本,与三位同学在晒场上表演,把外出打工的父母与留守 奶奶对娃儿教育上的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扮演戏中的奶奶,孩子拿出了自己积攒已久
的压岁钱,买了灰白的假发。在他身上,老祝看到了自己少年时那股要把一切事情都做成的 心气儿。老祝也看到了台下的奶奶,那泼辣的老妇人一边痛骂孙子歪点子一萝筐,一边却笑 出了眼泪,频繁地用手背去擦。与孙子朝夕相处的这十二年,奶奶只感受到生活的沉重负荷; 那天,她却忽然感受到了孩子像批把树一样成长的生命力以及他热辣的回报。孩子的才华, 就像飞溅的批把汁,让顽固的奶奶皱起了鼻子——她被酸到了,也被甜到了。这股劲儿,一 直冲到了奶奶的鼻腔和眼眶,让她且喜且叹,且愁且笑。 ④老祝被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想要为这孩子提供一点方便。他当然也可以把卖批把的 钱直接捐出来,可转念一想,批把树每年的收获,也是一种期待与冒险。如今的城里人就喜 欢猜测与冒险,开启一个认养批把树的盲盒计划可能更有吸引力。老祝被自己的新点子逗笑 了如果,一棵果树能吸引城里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起来嗅见山野的气息,体会农桑的辛 苦,吃到现摘的批把;或者,见一见泥鳅一般黑且机灵的“朱导”,与之合演消夏之戏,也 未见得不是一件好事。 ⑤就这样,去年 10 月,老祝在微信上开卖“枇把盲盒”:预付 1600 元认养一棵树,来 年这棵树上所有的批杞都是你家的了;若是风调雨顺,一棵树最少能结两百斤枇杷呢;树可 一家认养,也可由几家共同认养;认养枇把树的收入,将作为善款捐给村小。老祝有点私心, 他想把这笔收入的 20%用于“朱导”的梦想,帮他成立山里的第一个戏剧社。老祝期待这 能勉励这个孩子,让他未来无论从事哪个行当,都保有一点世俗之上的精神生活。 ⑥26 个城市家庭,认养了十棵枇杷树,拉了一个微信群,自称“批友”。冬去春来, 老祝教他们疏花、疏果。这些农活,都要搭起梯子,钻入桃把树浓密的树冠中,或以猴子捞 月的身姿,或以熊猫横卧之憨态,仲长手臂和剪子艰难地千。今老视惊讶的是,就像“朱导” 这样的“赤脚大仙”爱玩阳春白雪的戏剧一样,养尊处优的城里人对爬树疏果这样的事,也 干得兴致勃勃。 ⑦A 乌鸫鸟最爱枇杷树,啄食几口枇杷,就能在树梢上亮 嗓鸣唱;城里人也爱枇杷树,搭起几顶帐篷、就能在树下吃着 枇杷,喝着凉茶倾听鸟语风吟。“吱——呀——”忽然加入的 一声清透鸟鸣,惊飞了鸟鸫的得意,它拍着翅膀一边搜寻一边 卖弄华丽的转音,却怎么也找不着、逼不走那后来者。乌鸫困 惑地摇动尾翼叹气,城里孩子在望远镜中照见了,窃笑不已。 老祝也笑了,“朱导”噙着自制的叶笛欢鸣着从枇杷树技杈间探出头来。这孩子是这里的常 客,摘枇杷,烤枇杷,熬枇杷膏,这些小技巧,就没有他不会的。 ⑧世间的孩子无需撮合就能成为朋友。不多时,白色帐篷里
就传来了孩子们的笑闹声、斗嘴声。城里孩子与乡间少年似乎达 成了某种竞赛的规则,不知是谁起头,他们开始以清亮的童声, 如溪水般欢脱地淌出诗情:“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 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老祝想起来了,这正是白 居易的《山枇把》。 ⑨暖风熏人,剥一只批把,汁水的甜蜜入口入心;耳畔,孩子的吟诵与笑声,入耳也入 云。B 老祝笑得合不拢嘴,他的盲盒里,期待开出了希望之花。 (选自《北京日报》有刚改) 【阅读策略一】梳理信息,把握文章内容。 17.根据提示,补写内容。(3 分) 【阅读策略二】分析布局,揣摩作者意图。 18.请从记叙顺序....的角度,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③段的作用。(3 分) 【阅读策略三】品读句子,赏析语言之美。 19.请仿照第②段的批注,根据提示,为文中画横线的 A、B 两句写批注。(6 分) 【阅读策略四】辨析比较,发现文题之妙. 20.请从《老祝》和《枇杷盲盒与孩子》中选择一个作为本文题目,并简述理由。(3 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21~24 题。(13 分)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