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8年湖北省事业单位招聘申论真题.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8 年湖北省事业单位招聘申论真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文字 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间:阅读材料 40 分钟,作答 110 分钟。 3.仔细阅读所给定的材料,按照材料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资料 1."怎么这么早就熄灯了, 我特地赶来外滩看夜景,没想到才看了一会儿就没了。"2007 年 9 月 23 日晚 8 时 05 分, 看着浦江两岸相对黑暗的建筑,来自浙江的张女士十分遗憾地说。而在 20 时 30 分,浦江两 岸景观灯重新亮起。面对漆黑一片的浦江两岸,一名老上海人坦言,平时的夜上海给人丰富 多彩的感觉,现在突然觉得很沉闷。前来参加体验活动的一名上海老先生称,在半小时的黑 暗中,自己更感到光明的可贵、能源的可贵,"所以,大家更应该从我做起参与节能。"一对 情侣说,他们白天已经在报纸上看到外滩景观灯要熄灯半小时的消息,"半个小时太少了, 真正要节能应该从每天做起才真正有意义。"一个组织者指出,活动本身就是要引起全民参 与的意识,节能减排不仅仅是生产企业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而是每一个人的事 情,需要全民参与,"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每天做起,从周边做起"。 外滩熄灯半小时大概可以节约 1400 度电,折合景观灯电费约 1400 元。其实,昨晚"熄 灯"的不仅是上海外滩一处。这场名为"标志性景观照明熄灭半小时"的节能体验活动在全国 7 个城市同时展开: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北京王府井大街、西安大雁塔、南京夫子庙、武 汉汉口江滩、深圳世界之窗的景观灯,也在昨天同一时刻关闭。记者昨晚在王府井商业街和 东方广场沿长安街一线,也体验了一次大型建筑景观照明的"熄灯秀"。
2.我国资源禀赋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脆弱。从资源来看,近年来,我国主要矿产资源 查明储量下降,七成以上的矿种查明储量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甚至有所减少,半数的主要矿 产储量有减无增。同时,一些主要矿产资源进口大幅攀升,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供需矛盾 进一步加大。从环境来看,我国国土中荒漠化和沙化的比例较大,森林覆盖率较低,淡水资 源短缺,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相对较弱。而且,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又 削减了本已脆弱的环境承载能力。 "十五"期间,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导致资源和环境压力空前加大。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 不平衡的大国,居民消费升级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居民对汽车、住房等的需求会持续较长 时间。同时,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城市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对重化工业产品也会产 生大量需求。重化工业长期快速发展,一方面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另一方面对资 源的需求和对环境的压力也空前加大。 2004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 4.4%,而消费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 氧化铝、水泥分别占到世界消费量的 7.4%、31%、30%、27%、25%和 40%。目前,重化 工业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发达 国家在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在近 20 多年里集中出现。 "三高一低"的资源投入和环境利用方式,使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接近资源环境条件的约 束边界。资源需求急剧增加,环境压力持续加大,这是任何国家工业化进程中都会遇到的问 题。但由于我国资源和环境长期被粗放利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现象突 出,加剧了经济社会发展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十五"期间,我国 GDP 年平均增长 9.5%, 而能源消耗年平均增长率超过 10%;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从 2001 年的 0.47 上升到 2004 年的 1.6,不仅高出历史水平,也高出世界平均水平。 3.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和高效、
清洁的利用能源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国的能源消费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翻了一番,2003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 16.8 亿吨标准煤,现已成为世界上 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目标,未来二十年里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要求今后二十年经济发展要以年均 7.2%的速度增长,这就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自改革开 放开始将持续高速增长四十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实现经济的稳步高速增长,不仅在世界工 业化国家未曾发生,在人类发展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社会实践。过去二十年里经济高速增长 过程中,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已对我国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与 过去二十年相比,如果我们不审慎思考实现这一目标的客观条件和政策选择,未来能源问题 将更加突出、更加严峻。 4.2020 年我国能源需求有可能达到 36 亿吨标准煤,甚至更高。显然,无论从国内资源 条件、环境保护要求,还是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发展观来看,都面临着严峻挑 战,具体而言: 从国内的资源条件看,我国石油产量已接近经济开发上限,难以大量增产。天然气目前 产量不多,人均资源量也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资源总量虽然不少,但大量增产有很 多不确定性因素,如:能否解决好安全生产问题?能否解决水资源不足、土地塌陷等生态环 境问题?是否有充足的适合大型机械化开采煤炭资源等等?上述问题能否合理解决将直接影 响煤炭产量,前景不容乐观。 从环境容量看,如果未来我国的能源消费仍然建立在大量消费煤炭的基础上,将面临着 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压力。目前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已导致了 SO2 等大气污染物的大量 排放,酸雨严重;汽车尾气排放使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更趋恶劣;农村地区缺乏现代商品能源 的供应和服务,不得不主要依靠生物质能,造成了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如果继续延续现有 的增长模式和用能模式,环境容量也不允许。此外,我国由于能源生产和消费造成的二氧化
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已占全球排放量的 10%以上,随着能源需求的继续上升,我国面临的全球 环境压力也将日趋加剧,减排的国际压力也越来越大。 从投资需求看,我国已成为全球能源建设规模最大的市场,2002 年能源行业基本建设和 更新改造投资达 4117 亿元,其中,煤炭 271 亿元,石油天然气和炼油 1002 亿元,电力 2760 亿元。2003 年能源建设的规模大大高于 2002 年,投资将大幅增加。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 每年将新增发电装机 4000 万千瓦,约需资金 1600~2000 亿元;新增煤炭产能 8000 万吨, 约需资金 400~500 亿元,加上油气开发,以及各项基础设施等等投资,预计今后每年能源 建设投入将超过 1 万亿元。但我国能源领域关键技术、装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并未改观。加大 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尽快提高能源技术装备水平,将在未来能源发展进程中日趋重要。 从长远发展战略看,2020 年全面实现小康只是"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中间阶 段,我们的发展目标是要到 2050 年达到届时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如果到 2020 年,我国煤炭 消费量就要超过 30 亿吨,石油消费 70%靠进口,天然气消费是目前的 5 倍,水电资源已接 近开发极限,那么 2020 年以后的经济和能源的增长将难以为继。从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的角 度看,我们不仅要考虑 2020 年以前我国能用多少能源,更要考虑 2020 年以后的能源问题。 穷尽国力,不惜代价,满足了 2020 年的能源需求,那么后续的能源供应将如何解决?2020 年以后的能源战略将如何考虑?如何与国际能源发展趋势相适应呢?这是目前制定能源发 展战略必须考虑的问题。 5."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科技攻关力度,推进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将科技创 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 2007 年中国科协年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科技 部已制定"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方案",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达 100 亿元的科 研经费,调动全社会约 500 多亿元的投入,实施"三大科技节能减排工程"。 这项工程,将规模推广一批重大节能减排技术,重点示范一批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
攻克一批重点行业、重要区域急需的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在今后一个时期,科技 部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重点推动以下六项工作:一,积极实施国家节能 减排科技专项。开展重点行业与重要区域节能减排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 的科技专项、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的科技专项,突破 当前节能减排的重大技术瓶颈,从根本上扭转我国节能减排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培育 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企业,促进环保产业的跨越发展。二,努力攻克可再生能源与 非化石能源技术难关。攻克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电、沼气、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关 键技术,实现先进核能、氢能与燃料电池等非化石能源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增加清洁能源 的供给,从根本上跳出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确保可持续的国家能源安全。三,大力发展 农村循环经济技术。2006 年,我国农村能源消费总量约为 9 亿吨标准煤,占全国商品能源 消费总量的 25%,农村节能减排形式也非常严峻。目前,我国农村每年约有农业废弃物 40 多亿吨,其中畜禽粪便排放量 26 亿吨,农作物秸秆 7 亿吨,这既是个很大的污染源,又是 个很大的生物质资源。我们必须迅速突破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大力 发展沼气等农村新能源,推广农田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减少农业污染排放与村庄面源污染,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四,攻克、推广、普及城市节能减排技术。21 世纪 是我国城市化的世纪。到 2020 年,我国城市人口将超过 9 亿,城市的能源需求、各类排放 都非常巨大,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尽快掌握城市建筑与建材、城市废弃物综合治理、 垃圾发电、公共交通、汽车尾气等重点领域的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建立城市节能减排监测系 统,全面推进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五,抢占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前沿技 术制高点。信息、生物、纳米等前沿技术是低碳经济的技术内核,是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长 远价值所在,也是增强综合国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引领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科技基础。 必须紧紧抓住我国科技进入重大跃升期的历史性机遇,在信息、纳米材料、分子生物、重大
疫病、先进制造等领域取得原创性科技突破,开辟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群、高新技 术产业群、现代服务产业群,为实现国家长远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强有力的科技基础与产业基 础。六,推动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积极参与控制温室气体、减缓全球 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实施全球环境变化应对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项目。积极参与资源节 约、污染物排放等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共同构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资源、生态环 境的合作平台。 6.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 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 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比 2000 年翻两 番。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 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 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 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 排工作责任制。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利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 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 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 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 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 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主要有三大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每一原则对循环经济的 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 质和能源流量。换句话说,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加 以避免。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也就是说,尽可 能多次或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资源化原则是输出端方法,能把 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 合利用。资源化能够减少垃圾的产生,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 7."十五"期间,太钢已投入 39.46 亿元,建成 38 项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项目。其中包 括,建成全国最大的反渗透膜水处理生产线,有效降低了新水消耗;运用密闭输送及贮存技 术,全面控制了原燃料运输和存放扬尘等。据太钢有关部门证实:与 2000 年相比,太钢去 年的万元产值能耗下降了 6 成,为行业最低,吨钢新水消耗下降了近 7 成;烟粉尘和化学需 氧量的排放总量分别减少了 8 成和 9 成。太钢负责人介绍,"十一五"期间,太钢的节能减排 目标是: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 25%以上,吨钢新水消耗下降 40%以上,主要工序能耗指标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烟粉尘排放量下降 23%,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 87%,固废综合利用率 100%, 工业废水实现零排放。目前,这 19 个项目中的大部分已启动,部分项目即将完成。其中,
焦炉干熄焦发电和高炉煤气联合发电两个项目可每年利用余能发电 7 亿度;电炉清洁生产和 烧结烟气脱硫、脱硝项目可每年减排二氧化硫 3600 吨,减排粉尘 520 吨。 8.扬子石化炼油厂的 800 多名员工,前不久都拿到了一张选票,可不是让他们给什么 侯选人投票,而是要从上面列举的 20 种不利于节能减排的"浪费行为"中,选出自己认为存 在比较普遍、危害也比较大的 10 项。全厂员工认真填写了选票,评选结果,"用完水不及时 关闭水龙头"以 658 票高居榜首,"下班后未关闭空调、照明和计算机、饮水机"得 623 票列 第二,"白天装置区照明灯亮"、"蒸汽疏水器损坏或长时间蒸汽直排"、"'三剂'化学品加料, 桶内物料没有最大限度用完"等也入选。厂里郑重其事地公布了 10 种"浪费行为"的选举结 果,并由员工中的"画家"绘制成图,张贴于全厂各个岗位和出入要道,时时起着警示作用。 评选"浪费行为",使很多员工受到了触动,在班组学习会上表示:"原来节能减排不光是上 头的事,跟我们每个人都有关。这些'浪费行为',不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要我们加以克服 吗?"普通员工在节能减排中唱起了"主角"。大家从点点滴滴做起,合理使用空调,科学设 置温度,及时关闭计算机、照明、饮水机等设施电源。他们先后多次对消防水系统查漏,消 除了较大漏点 6 处,避免每小时的水资源损失 21 吨。催化剂、溶剂和添加剂构成了炼油生 产的重要成本,为了节省"三剂",该厂对其领用、库存、保管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消 除了浪费现象,今年 1 至 8 月份"三剂"消耗比去年同期降低了 210 多万元。点点滴滴节约用 水也汇成了可观的效益,截至 8 月底,该厂今年用水同比下降 30 多万吨,废水排放更是减 少了 90 多万吨。 9.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煤炭工业井工矿开采中的煤炭资源回采率平均仅为 40%左右。以 2005 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 21.9 亿吨算,如果全国煤矿的资源回收率都能达到安家岭矿的水 平,全国一年就可减少 20 多亿吨煤炭资源的浪费。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