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年山西运城中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资料共2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 年山西运城中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文科综合(历史) 第 I 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 黑。 本大题有 1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 证我国原始居民() A.会农业种植 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会制作陶器 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2.观察右面的《北魏帝王出御图》, 图中人物的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与北魏传统的小 袖短袄截然不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北方经济的发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 C.社会矛盾的缓和 D.民族政权的分立 3.“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 料描述的这种以水力作动力的灌溉工具是()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秧马 4.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如下 评价。据此补全省略号处的论点() A.强化君权,禁锢思想 B.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C.监督地方,巩固统治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5.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 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 他莫属。由此可知,京剧脸谱( ) A.真实再现历史场景 B.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 C.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D.刻画善变的人物性格 6.“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直到清朝末年,文人忧国者莫不以五口 通商为后来的祸根。”与材料所述“五口通商”相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1919 年 12 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 名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这说明( ) A.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
B.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 C.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 D.男女平等已经完全实现 8.《翻身一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中写道:通过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 地等生产资料,破除了迷信,实现了民主和平等。这描述了土地改革的( ) A.背景 B.目的 C.结果 D.性质 9.1992 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一个关键时期。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人们对此争论不休,这 一重大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的改革就难以进一步推动。为解决该问题指明方向的是( )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中共十二大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中共十三大 10.下面是 1649 年 1 月 20 日英国下议院组建的特别法庭审判国王查理一世的庭辩节录片段。据 此可知,国王与法官之间观念的冲突在于() A.世袭王权与分权制衡 B.君权神授与王在法下 C.世袭王权与直接民主 D.君主立宪与王权至上 11.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从下面描述中可得出中俄两国改革的相同之 处是() A.瓦解了封建制度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制度创新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注重自然科学课程,培养科技人才 12.19 世纪,热力学、电磁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在技术上 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带动了许多新兴工业 部门的兴起。这里所说的“新兴工业部门”有( ) A.煤炭和钢铁 B.电力和石油 C.冶金和采矿 D.交通和化工 13.随着欧元的使用,欧盟的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 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一种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反映了() A.欧元加强了欧盟民众的认同感 B.欧洲一体化成为时代主题 C.欧元成为欧洲国家身份的象征 D.欧洲政治一体化不断深人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李老师设计 了“探三晋历史·品家乡文化”的主题式作业。 请完成第 14~15 小题。 14.追溯三晋历史,走进春秋战国。下面图文信 息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桐叶封晋
B.城濮之战 C.三家分晋 D.长平之战 15.近代山西在发展中前行,传承中创新。从下面大事年表所列“第一”中,能提炼出最恰当的 主题是( ) A.获得新生的军事工业 B.工业化建设中的山西 C.发展新式的近代教育 D.近代化探索中的山西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5 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10 分) 16.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质历久弥新,引导我们正确的价值追求。根据下面的 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人文精神】名人名言启迪思想智慧。下面名言分别反映出怎样的思想内 涵?(2 分) (2)【革命精神】遗迹遗址承载历史价值。从历史地位和精神价值两方面,分别解读下面遗址 反映的史事。(4 分) (3)【开拓精神】历史图表见证治国举措。下表中的数据变化分别得益于两国哪些具体举措? (4 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个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7.音乐创作来源于生活,从独特视角反映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元时期市井音乐生活最活跃的场所设在市镇贸易中心的“瓦肆”“勾栏”。艺人们迎合 城镇中下层听众的需求,创造了许多群众喜好的说唱曲种。部分专业艺人和艺人班社还发扬隋 唐散乐百戏传统,采用化装演示故事人物的形式,融合说唱、歌舞和器乐艺术为一体来进行演 出,从此开辟了中国戏曲音乐表演艺术的先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市井音乐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3 分) ------摘编自伍国栋《中国古代音乐》 材料二 ------袁华清译《美国黑人音乐史》 (2)材料二所述内容反映了不同时期美国民众怎样的时代诉求?(4 分) 材料三 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部分流行歌曲名称 (3)根据材料三中的歌曲名称,简述 1931-1945 年间国内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并概括①处的 阶段特征。(3 分) 18.大国关系的变化影响着国际格局的变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期间,中日两国采用近代条约的方式,建立邦交关系,在英美支持下,日本 以中韩邻国的沉沦为代价,由新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嬗变为主导东亚的帝国主义强国…… 二战后,无论是冷战敌对,还是邦交正常化乃至冷战后,中日关系的演进均与世界形势关联密 切,构成东亚国际格局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宋成有《16 世纪以来西方冲击下日本的嬗变与东亚国际格局》 材料二 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 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 对峙和对抗。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存在。表现在 20 世纪 50~70 年代的 20 多年 中,美国采取孤立、封锁、遏制中国的政策,对中国实行冷战甚至热战。但在 20 世纪 70 年代 以后,由于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美国同中国改善和发展关系、寻求合作,同时也奉行制约和 防范中国的政策。 -----熊志勇《百年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一 划线部分的时间提示,简述中日关系的演变。(2 分) (2)根据材料二,列举二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和对抗”的表现。(2 分)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4 分) (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大国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2 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15 分) 19.国家名片是代表国家形象的符号,以其独特的风格与意蕴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各国、各民族的 文明成果。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国家名片”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 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推介建筑遗址设计文化名片】(4 分) (1)一组同学准备介绍下面两处建筑遗址。请根据他们给出的推介理由,帮他们写出推介词。 任务二【阅读名人传记—制作人物名片】(4 分) (2)二组同学阅读了马克思和孙中山的人物传记后,准备为其制作人物名片。请你仿照示例从 中任选一位,和他们一起完成名片制作。 任务三【查阅文献资料一展示中国名片】(7 分) (3)三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整理出下面代表国家形象的“中国名片”。他们准备以宣讲的方式 展示学习成果,请据此以“中国名片·点亮世界为题,为其撰写 150 字左右的宣讲稿。
文科综合(道德与法治) 第 I 卷选择题(共 30 分) C.10.7% D.6.5%左右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2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 预期目标是() A.5.5%左右 B.8.1% 2.下列选项中的行为属于公民基本义务的是() A.李叔叔潜心创作小说,并在刊物上公开发表 B.小刘应征入伍,穿上军装到边疆,保卫祖国 C.王叔叔每月都能从单位按时足额领到月工资 D.小赵针对交通拥堵问题,给政府热线打电话提建议 3.今年 4 月 20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这是该法颁布并实施 26 年 后的首次大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该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体现了() A.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法律是人们维护权益的有力手段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针对右边漫画中主考官的考题,大象会对主考官说( ) A.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需要这样的考试 B.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不当这“出头象” C.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此考试,实则不公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5. 山西小将苏翊鸣的“公开表示” 2022 年 2 月 7 日,曾经效力山西的苏翊鸣,在北京冬奥会单板 滑雪坡面障碍技巧赛中获得银牌,这是我国滑雪项目的突破性成绩。但他的这枚银牌引发国内 外网友的“打抱不平”,冠军得主加拿大选手的抓板动作有误,网友对几位裁判的打分存在疑 义。可是,苏翊鸣却公开表示:理解实时打分的困难,尊重裁判组的意见,感谢所有裁判的付 出和辛苦。 从苏翊鸣的“公开表示”中,我们可以学到的优秀品质是() A.积极走进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B.要学会换位思考,能够理解宽容他人 C.懂得诚信待人,遇事不逃避不推诿 D.要学会欣赏他人,善于发现他人优点 6. 我看中国奇迹 在某校举办的“迎接二十大,青春正当时”主题征文活动中,小华同学积极参与,她的征 文“我看中国奇迹”的开头部分如下: 当小岗村 18 位农民签下大包千“契约”的那一年,中国人均 GDP 只有 280 多元,落后于世界多数国家;也是那一年,中国的国门开始逐步打开。四十多年 后的今天,中国人均 GDP 已达 81000 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 从小华同学上述开头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创造“中国奇迹”的最主要原因是() A.坚持依法治国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乡村振兴 D.坚持绿色发展 7. 宁拙毋巧,宁朴勿华 杨振宁先生是伟大的物理学家,2022 年 1 月被评为“感动中国 2021 年度人物”后,他将 自己一生最喜欢的八个字“宁拙毋巧,宁朴勿华”亲自书写下来,并委托自己的学生前往央视
颁奖现场,赠予组委会。 看完上述新闻后,小何同学对这八个字感触颇深,并准备在下列书法卷轴中,选出与这八 个字内涵完全相符的一幅,他应该选择() 8.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伴随着 19 首世界名曲的优美旋律,戴着蓝白“虎头帽”的引导员,手 举“中国结”造型的引导牌,带领各国运动员穿过冰雪雕刻的“中国门”。该场景设计的意图 体现了() A.世界多极化 C.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D.构建全球治理体系 B.经济全球化 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考察山西的足迹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9~10 小题。 9.社会保障收入属于我国分配方式中的二次分配,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分配方式的是() A.灾民师红兵获得的政府建房补助 B.段村村办光伏企业职工的工资 C.平遥推光漆器店店主的收人 D.山西瑞光热电有限公司职工的工资 10.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山西之行,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 ) A.理论创新 B.统一战线 C.独立自主 D.人民至上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5 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共 28 分) 11.情境填空:(每空 1 分,共 6 分) ①小李总能按时上学,认真听课,他的这种一贯表现是在正确行使 ②小明发现脸上长痘,心里苦恼,其实这是青春期正常的 ③赵老师作为省人大代表,在任职期内,除依法享有审议、提出议案和质询等职权外,还享有 权。省人大属于省级 ④抗战时期在山西孕育、现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民族精神是 ⑤《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由党的 全会通过的。 机关。 权。 变化。 。 12.某班积极响应学校“做中学”的课改要求,在讲到法律有关内容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模 拟法庭的活动,下面是他们准备“庭审”的一个案例:
大学生陈某迷上了电竞游戏,随着消费不断增加,他开始捉襟见肘; 后来,在游戏厅结识了一名社会上的不良人员,并与之结伴多次拦路抢 劫,最终被警方抓获。 (1)上述陈某的案件应该在下列所示法庭中的哪一个审理?请说明理由。(2 分) (2)在有关陈某的判决书中,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 经本庭合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判决如下:判处陈某行政拘留 14 天, 罚金 2 万元,并向受害人赔礼道歉… 这个判决书中对于陈某的处罚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2 分) (3)假如你是审理该案件的法官,审判结束后,请你对青少年说两点警示语。(3 分) 13. 汾水浇灌雪莲花 十年来,山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口援建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等地,帮助当 地解决近十万人饮水、取暖等诸多民生问题,两地之间结下深厚情谊,被当地媒体盛赞为“汾 水浇灌雪莲花,同心掬得满庭芳”。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山西有关做法的积极意义。(4 分) 14.1 山西某农村中学加强劳动教育,在校内“A”和“B”两块空地 (见下图)修建劳动基地,分别为养鸡场和种植园。据此请完成下列 任务: (1)根据学校平面示意图,你认为养鸡场修建在哪一块空地合适?并 说明选择的理由。(2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