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二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资料共2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6 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二真题及答案 试 卷 二 提示: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 直接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 共 50 分。 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而习惯最能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 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 关制定的法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这种立法 体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2.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故意伤害乙并致其重伤,乙被送到医院救治。当晚,医院发生火灾,乙被烧死。 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B.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暴力,造成乙重伤休克。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隐匿罪迹, 将乙扔入湖中,导致乙溺水而亡。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向乙的胸部猛推一把,导致乙心脏病发作,救治无效而死 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则应视甲主观上有无罪过而 定 D.甲与乙都对丙有仇,甲见乙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 5 毫克毒物,且知道 5 毫克毒物不 能致丙死亡,遂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添加了 5 毫克毒物,丙吃下食物后死亡。甲投放的 5 毫克毒物本身不足以致丙死亡,故甲的投毒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3.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法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乙正登车 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 然急刹车,导致乙头部着地身亡。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下列哪一选项?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4.下列与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警察接到报案:有歹徒正在杀害其妻。甲立即前往现场,但只是站在现场观看, 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此时,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某路过现场,也未救助被害妇女。结果,歹徒 杀害了其妻。甲和刘某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没有履行救助义务,均应成立渎职罪 B.甲非常讨厌其侄子乙(6 岁)。某日,甲携乙外出时,张三酒后驾车撞伤了乙并迅 速逃逸。乙躺在血泊中。甲心想,反正事故不是自己造成的,于是离开了现场。乙因得不到 救助而死亡。由于张三负有救助义务,所以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C.甲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家门前放着一包来历不明、类似面粉的东西。甲第二天上班 时拿到实验室化验,发现是海洛因,于是立即倒入厕所马桶冲入下水道。甲虽然没有将毒品 上交公安部门,但不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D.《消防法》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必须立即报警。过路人甲发现火灾后没有及时 报警,导致火灾蔓延。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 5.关于单位犯罪的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B.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由单位构成的犯罪,不可能由自然人单独实施 C.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D.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6.甲和乙共同入户抢劫并致人死亡后分头逃跑,后甲因犯强奸罪被抓获归案。在羁押 期间,甲向公安人员供述了自己和乙共同所犯的抢劫罪行,并提供了乙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关 押在另一城市的看守所的有关情况,使乙所犯的抢劫罪受到刑事追究。对于本案,下列哪一 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属于坦白,但不成立特别自首 B.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但不成立立功 C.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和立功,但不成立重大立功 D.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和重大立功
7.对下列哪一情形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A.在走私普通货物、物品过程中,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 B.在走私毒品过程中,以暴力方法抗拒检查,情节严重的 C.在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过程中,以暴力方法抗拒检查的 D.在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过程中,以暴力方法抗拒检查的 8.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B.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C.对于数罪并罚但宣告刑为 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 D.虽然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低刑为 3 年有期徒刑,但只要符合缓刑条件,仍然可以适 用缓刑 9.关于假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被假释的犯罪分子,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 示威自由的权利 B.对于犯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即使被判处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得适用假释 C.对于累犯,只要被判处的刑罚为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均可适用假释 D.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 10.甲盗割正在使用中的铁路专用电话线,在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对甲应按照下列哪一 选项处理? A.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B.破坏交通设施罪 C.盗窃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 D.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 11.甲系某公司经理,乙是其司机。某日,乙开车送甲去洽谈商务,途中因违章超速行 驶当场将行人丙撞死,并致行人丁重伤。乙欲送丁去医院救治,被甲阻止。甲催乙送其前去
洽谈商务,并称否则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于是,乙打电话给 120 急救站后离开肇事现场。 但因时间延误,丁不治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不构成犯罪,乙构成交通肇事罪 B.甲、乙均构成交通肇事罪 C.乙构成交通肇事罪和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甲是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D.甲、乙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12.下列哪一行为可以构成使用假币罪? A.甲用总面额 1 万元的假币参加赌博 B.甲(系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伪造的货币换取货币 C.甲在与他人签订经济合同时,为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将总面额 20 万元的假币冒充 真币出示给对方看 D.甲用总面额 10 万元的假币换取高某的 1 万元真币 13.关于故意杀人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意欲使乙在跑步时被车撞死,便劝乙清晨在马路上跑步,乙果真在马路上跑步时 被车撞死,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B.甲意欲使乙遭雷击死亡,便劝乙雨天到树林散步,因为下雨时在树林中行走容易遭 雷击。乙果真雨天在树林中散步时遭雷击身亡。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C.甲对乙有仇,意图致乙死亡。甲仿照乙的模样捏小面人,写上乙的姓名,在小面人 身上扎针并诅咒 49 天。到第 50 天,乙因车祸身亡。甲的行为不可能致人死亡,所以不构成 故意杀人罪 D.甲以为杀害妻子乙后,乙可以升天,在此念头支配下将乙杀死。后经法医鉴定,甲 具有辨认与控制能力。但由于甲的行为出于愚昧无知,所以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14.甲使用暴力将乙扣押在某废弃的建筑物内,强行从乙身上搜出现金 3000 元和 1 张 只有少量金额的信用卡,甲逼迫乙向该信用卡中打入人民币 10 万元。乙便给其妻子打电话, 谎称自己开车撞伤他人,让其立即向自己的信用卡打入 10 万元救治伤员并赔偿。乙妻信以 为真,便向乙的信用卡中打入 10 万元,被甲取走,甲在得款后将乙释放。对甲的行为应当 按照下列哪一选项定罪? A.非法拘禁罪 B.绑架罪
C.抢劫罪 D.抢劫罪和绑架罪 15.下列哪种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A.甲到乙的餐馆吃饭,在食物中发现一只苍蝇,遂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为由进行威胁, 索要精神损失费 3000 元。乙迫于无奈付给甲 3000 元 B.甲到乙的餐馆吃饭,偷偷在食物中投放一只事先准备好的苍蝇,然后以砸烂桌椅进 行威胁,索要精神损失费 3000 元。乙迫于无奈付给甲 3000 元 C.甲捡到乙的手机及身份证等财物后,给乙打电话,索要 3000 元,并称若不付钱就不 还手机及身份证等物。乙迫于无奈付给甲 3000 元现金赎回手机及身份证等财物 D.甲妻与乙通奸,甲获知后十分生气,将乙暴打一顿,乙主动写下一张赔偿精神损失 费 2 万元的欠条。事后,甲持乙的欠条向其索要 2 万元,并称若乙不从,就向法院起诉乙 16.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甲取得患有绝症的病人乙的同意而将其杀死,甲仍然构成故意杀人罪 B.甲以出卖为目的收买生活贫困的妇女乙后,经乙同意将其卖给一个富裕人家为妻, 甲仍然构成拐卖妇女罪 C.甲征得不满 14 周岁的幼女乙同意而与之发生性行为,甲仍然构成强奸罪 D.甲在收买被拐卖的妇女乙后,按照乙的意愿没有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对甲仍然应 当追究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的刑事责任 17.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甲潜入乙家,搬走乙家 1 台价值 2000 元的彩电,走到门口,被乙 5 岁的女儿丙看到。 丙问甲为什么搬我家的彩电,乙谎称是其父亲让他来搬的。丙信以为真,让甲将彩电搬走。 甲的行为属于诈骗 B.甲在柜台假装购买金项链,让售货员乙拿出 3 条进行挑选,甲看后表示对 3 条金项 链均不满意,让乙再拿 2 条。甲趁乙弯腰取金项链时,将柜台上的 1 条金项链装入口袋。乙 拿出 2 条金项链让甲看,甲看后表示不满意,将金项链归还给乙。乙看少了 1 条,便隔着柜 台一把抓住甲的手不让其走,甲猛地甩开乙的手逃走。甲的行为属于抢夺 C.甲在柜台购买 2 条中华香烟,在售货员乙拿给甲 2 条中华香烟后,甲又让乙再拿 1 瓶五粮液酒。趁乙转身时,甲用事先准备好的 2 条假中华香烟与柜台上的中华香烟对调。等 乙拿出五粮液酒后,甲将烟酒又看了看,以烟酒有假为由没有买。甲的行为属于盗窃
D.甲与乙进行私下外汇交易。乙给甲 1 万美元,甲在清点时趁乙不注意,抽出 10 张 100 元面值的美元,以 10 张 10 元面值的美元顶替。清点完成后,甲将总面额 8.3 万元的假 人民币交给乙,被乙识破。乙要回 1 万美元,经清点仍是 100 张,拿回家后才发现美元被调 换。甲的行为属于诈骗 18.关于排除犯罪的事由,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对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以外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 的,均属防卫过当 B.由于武装叛乱、暴乱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而非危害人身安全犯罪,所以,对于 武装叛乱、暴乱犯罪不可能实行特殊正当防卫 C.放火毁损自己所有的财物但危害公共安全的,不属于排除犯罪的事由 D.律师在法庭上为了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已泄露他人隐私的,属于紧急避险 19.国家工作人员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某单位谋取利益。随后,该单位的经理送给甲 一张购物卡,并告知其购物卡的价值为 2 万元、使用期限为 1 个月。甲收下购物卡后忘记使 用,导致购物卡过期作废,卡内的 2 万元被退回到原单位。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 正确的? A.甲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 B.甲的行为构成受贿(既遂)罪 C.甲的行为构成受贿(未遂)罪 D.甲的行为构成受贿(预备)罪 20.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将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属于扩大解释 B.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精神正常的人",属于应当禁止的类推解释 C.将伪造货币罪中的"伪造"解释为包括变造货币,属于法律允许的类推解释 D.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 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属于缩小解释 21.甲的汽车被盗。第二日,甲发现乙开的是自己的汽车(虽然更换了汽车号牌仍可认 出),遂前去拦车。在询问时,乙突然将车开走。甲追了一段路未追上,遂向公安机关陈述 了这一事实,要求公安机关追究乙的法律责任。甲这一行为的法律性质是什么? A.报案
B.控告 C.举报 D.扭送 22.关于被害人在法庭审理中的诉讼权利,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B.有权申请回避 C.无权参与刑事部分的法庭调查和辩论,只能参加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审理活动 D.对刑事判决部分不能提起上诉 23.聋哑被告人张某开庭审理前要求其懂哑语的妹妹担任他的辩护人和翻译。对于张某 的要求,法院应当作出哪种决定? A.准予担任辩护人 B.不准担任辩护人 C.准予担任翻译人员 D.既准予担任翻译人员,也准予担任辩护人 24.王某因涉嫌报复陷害罪被立案侦查后,发现负责该案的侦查人员刘某与自己是邻居, 两家曾发生过纠纷,遂申请刘某回避。对于刘某的回避应当由谁决定? A.公安局局长 B.检察院检察长 C.法院院长 D.检察委员会 25.王某担任甲省副省长期间受贿 50 多万元,有关法院指定乙省 W 市中级人民法院管 辖。该项指定应当由下列哪一法院作出? A.甲省高级人民法院 B.乙省高级人民法院 C.W 市中级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 26.某市 A 区法院受理一起盗窃案件,因该案被告人与该法院院长具有亲属关系,市中 级人民法院遂指定将该案移交 B 区法院审判。对于该案的全部案卷材料,A 区法院应按下列 哪一选项处理? A.应当退回 A 区检察院 B.应当直接移交 B 区法院 C.可以直接移交 B 区法院 D.应当通过中级人民法院移交 B 区法院 27.辩护律师乙在办理甲涉嫌抢夺一案中,了解到甲实施抢夺时携带凶器,但办案机关 并未掌握这一事实。对于该事实,乙应当如何处理? A.应当告知公安机关 B.应当告知检察机关 C.应当告知人民法院 D.应当为被告人保守秘密 28.甲因涉嫌盗窃罪被逮捕。经其辩护人申请,公安机关同意对甲取保候审。公安机关 应当如何办理变更手续? A.报请原批准机关审批 B.报请原批准机关备案 C.自主决定并通知原批准机关 D.要求原批准机关撤销逮捕决定 29.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甲被乙打成轻伤。甲向法院提起自诉需要对伤情进行鉴定。 对此,应当由下列哪类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A.公安机关设立的鉴定机构 B.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 C.司法行政部门设立的鉴定机构 D.司法行政部门登记设立的鉴定机构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