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湖南湘潭市直属学校物理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真题
说明:本套试卷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专业知识,第二部分中学物理教材教法,第三部分
教育学心理学,满分 100 分.考试时量:120 分钟.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
一、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 3 分,少选的得 2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请将符合题意选项
填到下面答案栏内.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让天然放射线垂直进入匀强磁场中,射线的轨迹弯曲厉害些
B、射线就是由原子核内中子放出的电子形成的
C、右图为发现中子的实验流程图,其中 C为中子流
D、我们能同时观察到
、、
三种射线,
是因为每个放射性原子核均能同时放出
a
Be
b
石蜡
c
这三种射线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o
A、一束白光以较大的入射角(600)从水中
射向空气,当入射角逐渐减小时,最先从水面射出的是红色光
B、如图所示,将一直杆插入盛满水的透明薄壁玻璃杯中,从杯的
O
侧壁观察,直杆水中部分向外弯折
C、用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其干涉条纹的宽度与入射光的频
率成反比,与双缝的间距成反比
D、一个质量数为 m1 的氘核和质量数为 m2 的氚核结合生成质量数为 m3 的氦核,并放出
一个质量数为 m4 的中子,则反应中放出的能量ΔΕ= (m1+ m2- m3- m4)c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 a分子固定,b分子从无穷远处向 a分子运动到相距 10-10m(平衡位置处)的过
程中,它们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分子势能一直减小
B、已知物质密度为 ,摩尔质量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N ,则其分子直径
d
3
6
N
C、已知一滴混有酒精的油酸溶液的体积为 V,它在水面上散开的面积为 S(S远小于
水面面积),则油酸分子直径
Vd
s
D、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第二类永动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4、如图所示,A、B两球带同种电荷,A用绝缘支架固定,质量为 m的 B球用绝缘轻绳悬挂
于 O点,设 B球受绳拉力为 T,所受库仑力为 F.由于漏电,A、B两球电量缓慢减小(不
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F和 T的变化情况是
A、F增大,T增大
B、F减小,T增大
C、F减小,T不变
D、F减小,T减小
5、已知河宽为 100m,河水流速为 4m/s ,小船在静水中的划行速度为
2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船渡河最短的位移为 100m
B、小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为 50s
10
2
D、小船渡河的最短位移为 200m
C、小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为
s
O
A
6、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为 B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位于
纸面的导体棒 ab长为l ,其中点与长为 r 的绝缘杆牢固连结起来,
当绝缘杆绕垂直纸面的轴 O以角速度顺时针转动时,导体棒与
绝缘杆的夹角始终为.则导体棒上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A、O
B、Bl r
a θ
O
C、Bl cos
r
D、Bl
r
sin
2
r
sin
2
l
2
2
B
b
7、某穴居动物的运动速率与它到洞口的距离成反比,已知它距洞口为 d 时,其速率为 v ,
那么它由距洞口为 d运动到距洞口为l 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是(提示:可用图像法)
A、
d
l 2
v
B、
2
l
2
d
2
dv
C、
(2
ll
(
l
)
d
)
vd
D、以上选项都不对
8、如图甲、乙所示,分别为某列简谐波 t=0 时的波形图和质点 O 的振动图.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这列波的传播方向向左
B、t=0.2s 时,x=2m 处的质点的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
C、x=11m 处的质点,在 t=11s 时的位移为零
D、x=-3m 处的质点,在 t=10s 时完成的振动路程为 14cm
y/cm
y/cm
2
0
-2
得 分
评卷人
1
2
3
4
x/m
甲
2
0
-2
1
2
3
4
t/s
乙
二、填空题(9 题、10 题各 5 分,11 题 6 分,共 16 分)
、
R
A
B
E
r
Rx
C
9.1)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 Rx的滑动头向上移动时,变亮的灯是
2)设 A、B、C三只灯泡的电阻均为 R,电源内阻 r=R,当 Rx=
时,B灯获
得的功率最大.(设 Rx 的总阻值为 5R)
10.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1、2、
3、4、5、6、7 点分别为计数点,已知相邻两计数点间包含了 4 个打点计时器打的点,S12=3.1cm,
S13=8.3cm,S14=15.5cm,S15=24.9cm,S16=36.4cm,S17=50.0cm.那么,打点计时器在打计数点
4 时,纸带的速度 V4=
,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a=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
2
3
4
5
6
7
11.为了更准确地测出一个阻值约 900 的电阻 Rx的阻值,给出了如下可供选用的器
材:
○V1表量程为 1.5V,内阻 r1=750
○V2表量程为 5V,内阻 r2=2500
○A1表量程为 0.6A,内阻 r3 约 1
○A2表量程为 3A,内阻 r4 约 0.1
电源 E=6V, 内阻 r5 约 1 滑动变阻器 Rx 最大阻值约为 100 电键 K,导线若干
1)请画出你所设计的测量原理电路图,并在图中标明你所选用器材的符号.
2)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符号表示 Rx的公式 Rx=
三、计算题(共 30 分)
12、(7 分)物块 A(可视为质点)质量为
已知 A、B间动摩擦因数为
2.0
m
A
.4
kg
,水平面光滑.现对 A施加一水平向右 F=4N 的恒力作用
,1
kg
,4
m
质量
长为
木板
B
l
m
B
一段时间,要使物块 A能从木板 B上滑离,求 F作用的最短时间.
A
B
13、(7 分)已知理想黑体表面单位面积的辐射功率
4T
p
,其中“”为斯芯潘常
量,“T”为黑体温度.现将太阳、地球(不包含地球大气层的部份)视为理想黑体,它们
的的温度可近似看成是恒定的.已知太阳的质量为 M,温度为 Ts,万有引力恒量为 G,地球半
径为 R.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τ0,若在地球表面直立一底面积为 S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内
装有 m千克,比热容为 c的液体.在正午时分,该液体靠吸收太阳的辐射能量,经过时间τ
而温度升高 t ℃(容器壁与液体无热交换).试由上述条件估算地球的温度 Te 并求地球到太
阳的距离 d(其它星体与它们间的相互影响可忽略不计).
14、(8 分)间距为l 的两条平行足够长导轨,电阻不计,倾角为,两端用如图所示电
阻相连接,构成闭合回路,一质量为 m,电阻为 r,长为l 的导体棒,垂直两导轨放置,始
终与导轨电接触良好.若导体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整个空间有竖直向上的匀强
磁场,磁感应强度为 B.现将导体棒由静止松手,若导体棒从松手到刚达到最大速度的过程
中,整个系统产生的总热量为 Q.求:
1)导体棒下滑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
2)导体棒下滑过程中的最大运动速度.
3)导体棒由松手到刚达最大速度过程中,流过导体
棒的电量.
2R
R
θ
15.(8 分)如图所示,在铅板 A上有一个放射源 C可向各个方向射出速率 v=2.04×107m/s
的β射线.B为金属网,A、B连接在电路上,电源电动势ε=15V,内阻 r=2.5Ω,滑动变阻
器在 0~10Ω之间可调.图中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中点,A、B间距 d=10cm,M为荧光屏(足够
大),它紧挨着金属网外侧,已知β粒子的荷质比 e/m=1.7×1011C/kg,不计β射线所形成的
电流对电路的影响.求:
(1)闭合开关 S后,AB间的场强大小;
(2)β粒子到达金属网 B的最长时间;
(3)切断开关 S,并撤去金属网 B,加上垂直纸面向内、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磁感
强度大小 B=6.0×10-4T,这时在竖直方向上能观察到荧光屏亮斑区的长度.
r
第二部分 教材教法
一、本题共 6 小题,共 8 分.每小题给出的几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或多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的理念正确的是
(
)
A.把学生看作教育的主体,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由学生作主
B.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C.教学方法的选用改为完全由教学目标来决定
D.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进而认识规律
2.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前概念、直觉概念以及在学习中形成的相异概念、错误概念对物理概
念的正确建构产生巨大阻力.物理教学中更有助于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能有效促
进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学习方式是
(
)
A.探究式学习
C.实践学习
B.合作式学习
D.接受式学习
E.ABCD 几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为最有效
3.物理课必须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科学实验与科学观察都是科学实践中搜集事实取得经验
的途径.下列关于观察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观察是实验的前提,实验是观察的发展
B.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西,而实验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要的东西
C.实验有明确的目的,而观察都是没有明确的目的
D.教学实验的功能是教给学生实验方法,培养操作技能.
E.教学实验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的反复,以供学生反复观察.
F.教学实验对产生各种现象的条件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排除了次要因素的影响,
突出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4.中学物理强调科学探究,而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关于猜想与假设
具备的教育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猜想与假设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B.假设能培养学生的收敛思维
C.学生在猜想与假设中,不断地在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思维间转换,促进了学生创
造性思维的发展
D.猜想与假设在整个探究活动起到一种引导性作用,是探究活动的主线.
E.科学探究的结论是围绕着猜想与假设进行的
5.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往往分化很快,再加上起点水平参差不齐,会给教学带来诸多
不便.为了解决这一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下列处理方法中有效且不违背教育原则的是
A.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
(
)
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
B.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
C.教师可以通过设立的适合中等偏下学生学习目标,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顺利
达成目标,以增加学生的信心
D.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
物理学科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
E.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
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
F.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使其吃饱吃好
二、简答题(共 2 分)
6.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或不易直接观测认识的问题,却可以认识它,这正是
科学力量的所在.这也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叫做“转换法”.空气看不见、摸不着,
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如,树枝被吹得斜向一方.
1)电看不见,又不能随便去触摸,否则会发生危险.但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认识
到电的存在.
2)直接测量不规则形状的蜡块体积不容易,但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