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年新疆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5 年新疆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一、给定材料 材料 1: 4 月 21 日出炉的 2014 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3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 量为 4.77 本,远低于韩国 11 本,法国 20 本,日本 40 本,以色列 64 本;人均每天读书 13.43 分钟。 “哪有时间读书啊?”提起读书,北京一位在某国企工作的陈女士如梦方醒,“好长时 间没读书了。每天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家务忙孩子,有点时间基本就是用手机刷刷微博,聊 聊微信,看看新闻,玩玩游戏。”“没有时间”似乎是很多人不读书的原因。除了正常的工 作生活,真的就留不下一点时间给读书?时间都去哪儿了? “没有时间”似乎是很多人不读书的原因。除了正常的工作生活,真的就留不下一点时 间给读书?时间都去哪儿了? 而对很多人来说,一天上网的时间远不止 50 分钟。“每天有四五个小时泡在网上,也 不知道在网上干嘛了,四处逛逛,随便刷刷,时间就过去了。”在北京一家机关工作的张兰 说。 对于在某民企工作的孙小姐来说,没有时间是一个原因,“主要是没心情”,“阅读需 要静下心来慢慢享受,可是想想没完没了的工作,哪有一点点读书的闲情逸致?” “没有时间只是个借口吧,主要还是没兴趣,每天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太多了,有空也只 想上上网娱乐一下。”“80 后”白领王丽的说法也许更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心声。浮躁的社 会,生活的压力,让读书已经慢慢淡出了很多人的精神生活领域。 材料 2: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句网络流传的调侃, 已不仅表现在老人和孩子之间,还表现在夫妻、亲朋之间;不仅表现在一个家庭的聚会上, 还表现在领导与群众的见面中;不仅表现在开心娱乐的场所,还表现在严肃正式的场合。在 拨号点击之间,地球村的距离被拉近到方寸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却被疏远到南北两极。 材料 3: 郑雅安是某时尚公司总裁。看纸质书觉得字号太小,习惯性的双手一拉,才发现看的是 纸质图书,人们说这是不爱阅读的表现,事实上这是一个悖论。以手机、平板为主的数字阅 读正在改变郑雅安的阅读习惯。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铁凝 说:从常规的“纸面”到数字化丰富多彩的“界面”,人们需要重新定义阅读的定义。 1
材料 4: 随着手机的普及,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手机,无论是吃饭、上课、走路还是聊天, 手机已经成了我们的亲密伴侣,一刻都难离。网上有则笑话讲的是,一位老师上课看到学生 玩手机说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上课发短信,有谁会对着自己的裤裆傻笑。”虽是一则笑话, 却反映出了当今一个普遍现象,大学课堂上学生玩手机日益猖獗,这些学生被称为“上课低头 族”。 老师:手机成打不退的“第三者” 如今手机是学生必备装备之一,而且学生对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甚至 24 小时不离 身。有老师反映,以前课堂上学生交头接耳,如今课堂安静了,学生都低着头玩手机。上课时, 为将学生从手机上拉回来,老师各出奇招,有的失败了有的暂时占了上风。 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高坤告诉记者,之前学院实行了一项措施,在讲 桌上设立一个专门盛放手机的筐,上课前学生自动将手机放在筐内,下课后再取回手机。刚开 始,通过辅导员的动员,学生都执行得不错,老师也明显感觉到学生开始认真听讲了,课堂效 果有了明显提升。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久各种拒绝交出手机的借口层出不穷, 有的说手机放宿舍了、手机坏了、丢了的,甚至有的学生买了 70 多元的小手机交上,上课照 样玩自己的手机。最终,上课交出手机的行动就这样夭折了。 对此,高坤告诉记者,收手机治标不治本,而且实施的范围也有限,本学院学生的课堂可 以,而多个学院一起上课的大课堂实施起来就有难度,而且也会带来安全问题,容易造成手机 拿错或丢失。 学生:仅为修学分,基础课上普遍玩手机 其实并非所有课上的学生都在玩手机。今年上大三的卢宪鹏告诉记者,专业课上学生玩 手机的明显少很多,甚至没有。因为专业课堂上学生数量少,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强,而且课 程难度较大,一个知识点跟不上就容易出现后面内容听不懂的情况。玩手机较普遍的课程是 马哲、毛概、高数、英语等基础课程。这类课程有个共同的特点,上课人数多、课堂互动少、 知识点死记硬背就能通过考试。 对付“课堂低头族” 高校出奇招 日前,在河南洛阳理工学院工程管理系的教室第一排,一块数尺见方的布上有几十个小 口袋,上面标着数字。“这是手机收纳袋,数字是学生的学号,每个学生对应一个。”辅导员 李喜荣说,“有了手机收纳袋,上课基本上不用点名了,学生出勤率明显提升。” “去年,我在网上看到有高校课前将学生手机统一收集、课后归还,觉得主意不错,就把" 任务"布置给系里 6 个班级。没想到今年一开学,学生们就从网上买来手机收纳袋,课前将手 机或静音或关机后放入收纳袋,课后取回。”李喜荣说。 2
日前,河南省登封市第一高级中学老师在升旗仪式上,当着 3000 名师生的面销毁了 21 部手机。学校也明文规定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一经查处,责令学生本人当众或没收后学校集 中销毁。此举引发了社会热议。随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调查, 对 1549 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6.7%的受访者支持中小学禁止学生用手机,27.2%的受访 者不支持,26.1%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对于学校手机管理方法,受访者最支持的是上课期 间统一管理 (59.3%) 和使用宣传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合理使用 (58.8% ), 仅 7.6%的受访者 支持学校没收学生手机。也有老师在校门口强制没收学生手机引发一系列的伤人事件等等。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手机功能越来越丰富多彩,资费越来越便宜,手机的普 及推广必将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已经不把手机当成与 人通讯的工具,而是当作与电脑一样的工具:上网、聊 QQ、 玩游戏、视频、下载、发短信…… 据了解,目前中小学生现在用手机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相关数据显示 2013 年开始城市中 小学生的手机使用率达到了 85%。现在是开学季,记者先是走访了西安各大手机卖场,导购 员告诉记者每年的开学季也是手机卖场的旺季,除了大学生之外大部分是家长给中小学生买 手机,中小学生佩带手机已经成为市场潮流。记者现场采访了正在带孩子看手机的张女士, 张女士说儿子开学就上四年级了,因为同学大部分都有手机,甚至价格昂贵,儿子看同学都 有手机自己也想拥有一部。可在卖场看了半天张女士也不知道应该给孩子买什么手机?因为 不久前她在电视上看到手机辐射比较大,孩子正在长身体阶段,这么早用手机会不会对孩子 的身体产生影响。 “如果手机没电了,会心神不宁,怕漏掉客户重要的电话,也会觉得没意思了,手里没 有玩儿的工具了。”小方是在香港中环写字楼里上班的白领,同时也是个典型的手机“低头 族”。伴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增多,原本作为沟通工具的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 角色发生着深刻变化。有人说:“低头族”的出现,是科学发明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和人际 关系,疏远了亲情,增加了街头危机。 在地铁,在车站、十字路口、酒店大堂和写字楼等公共场所,随时都能看到捧着手机、 目不转睛的“低头族”。 香港研究协会调查发现,53%的受访用户每日查看手机超过 3 小时,可能已患上“无手 机恐惧症”,近半数甚至如厕时也机不离手,26%的人每小时低头玩手机超过 10 次,11%的 人甚至频密到平均 3 分钟就查看一次手机。 市民吴先生抱怨说,每到周末,一家三代人在酒楼小聚或饮茶,原是家人叙亲情的机会。 但如今孙辈都是“低头族”,甚至连 3 岁小孩子也学会在 iPad 上指指点点,旁若无人地玩 游戏,真是气煞人也。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同桌食饭,各自玩手机”,港人低头沉迷手机渐成社会病态。 香港民建联四五月间透过问卷访问 501 名 18 岁至 35 岁本地青少年。结果发现,仅 8.38%的 人与家人相处时会倾谈,有人即使偶然交谈,也只用一些简短的话如“OK”、“好的”等, 而大部分时间都专注在手中的电子设备上。 香港研究协会总干事麦燕薇担心,倘以手机代替面对面对话方式,社会人际关系与沟通 模式势必受到冲击,人与人之间关系更趋于疏远。 3
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但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 地刷微博、微信聊天、手机 QQ 等网络活动,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 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 1 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 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 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专家介绍,手机会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长此以往甚至会让人们患上类 似“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注意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思维不断被 打断,这大大削减了思考的能力,让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此外,过度关注手机还会让人处 于应激状态。外间的一切变化,随时可以接收得到,让人难以安定。“即使是在休假的时间 里,也与手机形影相伴,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其实这样做 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 某高中学生何沛告诉记者,她的同学中,已经有不少人配了手机,班里其他没有手机的 同学大多也想配。她也想拥有一部智能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联系老师、家长和同学,方便 查阅资料。 “现在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如果别人有手机而自己没有,就会感觉 out 了。”河南濮阳 市华龙第一中学学校办公室主任张海泽告诉记者,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手机的孩子就会向父 母提出买手机的要求。然而,不少学生用手机是在打游戏、看小说。 在高级语文老师徐淳看来,手机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手机确实为学生带来了一定便利, 比如,学生用手机拍下老师布置的作业就非常方便,有的老师还通过微信为使用手机的同学 们答疑解惑;另一方面,手机也有诱惑力,有的学生自控力差,容易沉迷于手机游戏和小说, 影响学习。 “虽然很多家长给孩子配手机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由于很多孩子缺乏自制力,手机主要 被用来打游戏、看小说,结果事与愿违。”长沙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初三学生家长邓永红认为, 学生用手机绝对影响学习,她不倾向为孩子配手机。“如果孩子需要跟我联系的话,校内有 磁卡电话。在校外,他可以借用电话跟家人联系。” “禁止学生用手机主要是担心影响他们学习,接触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张海泽告诉记 者,他所在的学校,明确规定禁止学生带手机。已经携带手机入校的学生,被要求将手机放 在班主任处保管。学校假期还会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普及教育,比如不加陌生人的 QQ 等。 材料 5: 日前,继上海书香节后,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也于 8 月 23 日完美谢幕。记者采访发 现,人们对阅读的热情其实有增无减,只是由于阅读形式的多元化,不少读者更热衷于手机 阅读和网上阅读。书香节后,“让阅读成为时尚”成为一个现实却又尴尬的话题。 “这年头,阅读是个很奢侈的爱好。2-3 万/平的房价,书架的占地成本绝对高过书架 上放着的书!” 4
“你不可能随时背着砖头一样的《百科全书》,却可以到移动 MM 下载上整整一套,轻 松速成‘百科达人’。” “我理解纸质书的好处,但说老实话,都买电子书的话以后搬家就比较轻松了,它有太 多比纸质书好的地方。而纸质书?以后或许就成为收藏。收藏品,势必就不是必需品。” 手机阅读、网上阅读等电子书冲击纸质书的阅读经验早非个案。对于多数有着良好的教 育、体面的工作、不错的收入以及彬彬有礼的人际态度的白领精英群体,他们是在电子时代 成长起来的一代,即使有看书的习惯,也几乎以电子书为主,书籍对于他们已是一个需要重 新被定义的概念。 据调查数据显示,2011 年,我国 18—70 周岁国民中有 27.6%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 相比 2010 年增幅达 20%。手机阅读人群平均每天进行手机阅读的时长接近 40 分钟,平均每 年花费在手机阅读上的费用约为 20 元。其中,18-29 周岁人群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 30-39 周岁人群,合计约占手机阅读人群总体的九成,年轻人成为手机阅读人群的主体。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进入数字阅读时代后,由于载体变成电脑、手机、阅读器、平板 等产品,阅读资源的多媒体性也变得更强,手机听书功能也正成为最特殊最新潮的阅读方式。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阅读器都已悄悄加入了听书功能,如 QQ 阅读、Anyview 阅读 器等,移动 MM 等商城也推出了诸如“手机听书”“蘑菇听书”等软件。 不可否认,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压力的增大,纸书阅读越来越为一种奢望,但这 并不能成为远离书香的理由,著名作家于丹曾表示,电子书和纸质书已缺一不可地穿插在她 的生活中,人们需要在这种多元化的阅读中完成一种心灵的成长,这个社会需要诸如深圳读 书月、“书香上海”读书周等引导。在南国书香节后,“让阅读成为时尚”的口号落地仍有 漫长的路要走,这不仅考量着政府智慧,同时也亟需国民的跟进和行动。 材料 6: 所谓手机阅读,是指利用手机和专用手持阅读终端等为承载终端的一种阅读行为,用户 一般通过手机阅读新闻早晚报、小说、杂志、动漫、资讯等内容。 日本手机阅读的成功运营,让中国的同行们有些艳羡。2003 年日本手机出版市场每年 不足 10 亿日元,2003 年后却保持了 4 年连续 200%的高速增长,2007 年已超 400 亿日元。 中国的商家们也在期待爆发点的到来,吊胃口的是中国庞大的手机用户群。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2008 年底,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 6.4 亿。据市 场研究公司 IEMarketResearch(IEMR)预测,2010 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将达到近 7.4 亿。同 时,易观国际调查显示,2010 年手机阅读市场活跃用户将有望达到 1.99 亿。在用户最常使 用的手机应用业务中,手机阅读已经位居第二位。 来自另一份调查的数据或许更能刺激人们对手机阅读的预期。 5
12 月 7 日,艾媒市场咨询发布《2009-2010 中国移动互联网阅读市场状况调查》显示: 2009 年,中国手机阅读市场规模将达到 30 亿元,并且会保持较快增长,2010 年将达 46 亿 元;2013 年将突破百亿大关。从增长率来看,2010 年、2011 年将是未来几年发展最快的, 平均增长将超过 50%。 圈地进行时 没有人愿意等待。像是一场圈地,2009 年各类厂商纷纷高调进入手机阅读市场,手机 阅读一度成为手机应用领域中最受企业和投行看好的细分领域。 虽然,电信运营商几年前就已经推出了手机报业务并且领跑手机应用,但其与套餐业务 捆绑免费赠送的方式,决定了手机报的角色更多的是渠道拓展。直到今年 3 月,中国移动首 先发力,宣布未来 5 年计划在浙江投资 5 亿元建设手机阅读基地,签下了盛大文学和其他 400 多家出版社,在终端和渠道上也全面拓展,既有上百款手机作为依托,又有汉王、大唐、 华为等 4 家企业为其度身打造的手持电子阅读器,实现漫画、图书、杂志、空间等 9 大类产 品和服务的提供。 网络文学大佬盛大文学在无线领域也是高歌猛进,不单与移动阅读基地尝试合作,还在 今年推出了“一字千金”的手机小说原创大赛,用 70 字以内的故事创意获得最高 7 万元的 版权交易金的价码,打造中国第一批手机小说家。在不到两个月之后,手机门户网站空中网 也推出了手机新文学大赛。 在终端方面,诺基亚与盛大文学合作,通过手机阅读试水移动互联网,推出华语地区首 个互动式手机小说,汉王、方正相继推出电子书终端,手机阅读客户端 GGBook、百阅等也 陆续发力,积极争夺市场份额。 手机阅读,谁主沉浮?运营商还是终端商,或是其他?业内人士的争辩让这个话题更像 个谜局。 寻找盈利模式 到目前为止,亚马逊累计的 Kindle 各款电子书阅读器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了 200 万台, 相关电子书籍内容的销售金额也突破上亿美元。无线阅读在美国的商业奇迹像一剂兴奋剂, 催促着中国商家在盈利模式上的探寻。 中国手机阅读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面向后端的用户收费,二是面向前端的广告 主付费,但这两种模式的发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易观国际分析师称,由于受到互联 网免费应用的影响,用户对手机阅读的付费意愿相对不高,在移动互联网用户可接受的收费 手机应用中,手机阅读占比仅为 8.8%。另外,虽然广告主对手机媒体的价值逐渐认同,但 是投放广告的意愿不强,加之用户需要为手机广告的流量费埋单,将会导致用户体验意愿的 降低,反过来又会影响广告主的投放决策。 6
另外,当商家们在终端拼杀的时候,以文字特别是以原创网络文学为主体的阅读内容, 还未能显示出手机阅读的互动性、多媒体的效果,在视听、动漫等方面的阅读体验还较少。 中国移动构造着“终端+通道+内容”的整合拓展,盛大文学在“一次生产、多次销售、 多次使用”的宗旨下深耕着版权运营的理念,方正明晰着“内容+终端”的布局,百阅摆弄 着“阅读+社区”的思路…… 尚待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尚需充盈的阅读内容,尚要厘清的盈利模式,看来,将良好的 手机阅读市场预期变现,中国商家需要的不仅是思考,还有时间。 材料 7: 你是否越来越多地见到这样的场景,公交车上,地铁上,甚至是行人穿梭的路上,有人 专心致志的拿着手机、电子书或者时尚杂志阅读?或者,你是否有这样的体验,伴着香茗孤 灯捧着书本精心阅读的时光正在被大量的网上浏览所替代?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相 信你已经步入了浅阅读的潮流。 浅阅读,就是简单、快速甚至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对阅读内容则浅尝辄止、囫囵吞枣、 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它追求的是实用的资讯或短暂的视觉快感。与深阅读相比,浅阅读以 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符合当下流行的“快餐”文化的特质,迅速享用、迅速愉 悦然后迅速抛弃。浅阅读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或者贴近实际,可以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提供 有价值的信息和帮助,如生活资讯;或者与自身没有直接关系,比如娱乐信息及八卦消息等, 阅读追求的是一种暂时的心理愉悦和短期的信息摄取。 随着快餐文化的流行,日本已进入“读图时代”,漫画读物高居畅销书前列。由于浅阅 读的侵蚀,法国的阅读传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有人甚至预言“书将死亡”。世界各国都在 反思,为何当今社会深度阅读越来越少,而浅阅读日益普遍。 首先,这与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有关,在越来越忙碌的社会里,人们能静下心来阅读的 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碎片化。阅读变得走马观花,不求甚解渐成风尚,搜索式阅读、标题 式阅读、跳跃式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方式。其次,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标志就是信息爆炸,各 种资讯泛滥,生活和工作压力迫使人们的阅读更加趋于实用主义,而根本无暇去对书籍深究 细品,就是再爱不释手的图书,也只能浅尝辄止,进行一点浅阅读而已。于是,浅阅读由于 快速高效而被广泛接受。再次,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随时随地阅读成为可能。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博士黄楚新说:“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网络阅读平台、 电子书、手机报等新媒体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大众阅读方式,引起了阅读习惯的根本性变化, 大众阅读在网络环境下日益体现出一些浅显化的特征。浅阅读的出现实际上是阅读载体正在 发生变化的一种标志。” 深阅读—— 对国家、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 7
如果长期不加思考地浅阅读,那么读者的见解和思考力,势必会走向浅薄。浮光掠影式 的浅阅读只能让书中的营养如过眼烟云。那种反复思索回味经典名著,细品慢嚼的读书感受, 那种废寝忘食的读书之乐,是浅阅读者所无法达到的境界。 与浅阅读相对应的是深阅读,指的是以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工作能力为目的的深 层次阅读方法。清朝文人梁章钜提倡“精通一部书”的读书法。他说,“不拘大书小书,能 将这部烂熟,字字解得道理透明。此一部便是根,可以触悟他书。”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 通。大文学家卢梭也曾说:“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对于个人,深阅读可以培养大视野,促进大发展;对于民族,书籍承载着民族的灵魂, 深阅读对国家、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为此,提倡深阅读的行动已经在各国展 开。美国发起了近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由政府资助的“大阅读”读书活动。法国政府除了 强化出版业的现代功能外,充分发挥书店、报纸、电视、广播对新书的推介作用,激发公众 读书的热情。日本参众两院一致同意有关设立国民读书年的决议,将 2010 年定为日本的“国 民读书年”。 深阅读与浅阅读并非水火不容,浅阅读可以激发阅读兴趣,让读者发现值得深阅读的读 物,而深阅读培养出来的思考习惯,能使浅阅读的选择更为精准。为适应人们快节奏的生活, 日本出版社纷纷出版能够轻松地拿起带走的又薄又小又便宜的文库本。 有调查显示,近年来浅阅读的流行,提升了年轻人对文字的兴趣,读书量有所增加。近 年来,法国出版社也积极调整出版方针,把一些大部头经典印成口袋书,甚至变成手掌电子 书,以吸引年轻人阅读。 新媒体—— 从各方面提升了深阅读的潜在渠道和对象 从阅读载体看,新媒体的出现虽然对传统纸质书籍构成一定挑战,但它从各方面提升了 深阅读的潜在渠道和对象。如果能做到寓教于乐,新媒体介质的出现并无坏处。如何引导人 们更多地进行深阅读是新媒体所要面对的下一项挑战。 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指出:“新媒体并非是导致‘浅阅读’的唯一原因,虽然新媒体 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但传统纸质图书阅读和新媒体阅读并不矛盾,不同媒介载体 各具优势,可以互为补充。阅读最重要的不是通过什么载体来读,而是读什么、怎么读。国 家图书馆作为国家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致力于倡导读书、组织读书、服务读书,积极推动 ‘书香社会’建设,倡导深入阅读、经典阅读,为全民阅读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使我们这 个充满活力的国家在阅读中提升品质与素养,提升民族竞争力。此外,我们还通过策划丰富 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公众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新媒体环境下,阅读极具个性化,阅读需求和偏好变化迅速。全新的第三代移动互联 网以期刊、报纸、图书、音乐、视频、动漫、软件下载等数字化内容为核心,形成集媒体、 娱乐与增值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移动新媒体平台。读者在享受便捷的阅读方式和多样的阅读 内容时,各种视听感官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这些新阅读工具顺 8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