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年贵州黔西南州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年贵州黔西南州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12 分) 1.(2.00 分)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 的是( ) A.粮食酿酒 B.侯氏制碱 C.蚕丝纺织 D.制造火药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 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侯氏制碱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纯碱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蚕丝纺织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制造火药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 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00 分)图中的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振荡试管
C. 尾气处理 D. 稀释浓硫酸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振荡试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 中所示操作正确。 B、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 而不是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用水进行尾气处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 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 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2.00 分)6 月 5 日为世界环境日,2018 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 者”。下列认识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倡导“低碳”生活,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B.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 SO2 和 NO2 等气体的排放 C.分类回收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
D.为使粮食增产,应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分析】A、根据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尾气的排放进行解答; B、根据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进行分析; C、根据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进行解答; D、根据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危害进行分析。 【解答】解:A、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能减少燃油、燃气交通工 具的使用,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 A 做法正确; B、化石燃料的废气中均含有 CO2、SO2、NOx 等气体,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降低大气中 的 CO2、SO2、NOx 浓度,故 B 做法正确; C、分类回收废旧电池,可减少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 C 做法正确;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的污染,要适度使用农药化肥,故 D 做法错误。 故选: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 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4.(2.00 分)2018 年 5 月 18 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封面文章介绍了来自中 国的重要成果:新型催化剂可把 CO2 这一温室气体高效转化为清洁液体燃料一甲醇(CH3OH)。 下列关于甲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醇属于有机物 B.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7.5% C.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2g D.甲醇分子中 C、H、O 原子个数比为 1:4:1 【分析】A、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判断。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D、根据 1 个甲醇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甲醇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0%=37.5%,故选项说法正确。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D、1 个甲醇分子是由 1 个碳原子、4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则甲醇分子中 C、H、O 原子个数比为 1:4: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2.00 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 选用试剂(过量) 操作方法 质) A B C D FeCl2 溶液(CuCl2) Na2CO3(NaCl) 铁粉 盐酸 过滤 蒸发、结晶 AlCl3 溶液(MgSO4) Ba(OH)2 溶液 过滤、蒸发 CO2(CO) O2 点燃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 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 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铁粉能与 CuCl2 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 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a2CO3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 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AlCl3 溶液、MgSO4 均能与 Ba(OH)2 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 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 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 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2.00 分)下列各种溶质的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的一组是( ) A.HCl、Na2CO3、K2SO4 B.KNO3、Ba(OH)2、NaCl C.KCl、AgNO3、HNO3 D.NaOH、FeCl3、(NH4)2SO4 【分析】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即没有沉淀生成、没有气体生成、没有颜色的改变等,进行分 析判断。 【解答】解:A、HCl、Na2CO3 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混合后有气体生成,故选项 错误。 B、三种物质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溶液混合后无明显 现象,故选项正确。 C、KCl、AgNO3 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故选项错误。 D、NaOH、FeCl3 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NaOH、(NH4)2SO4 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 氨气,溶液混合后有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混合后无明显现象的含义(没有沉淀生成、没有气体生成、没 有颜色的改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解答题(共 5 小题,满分 24 分) 7.(6.00 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2 个汞原子 2Hg , (2)3 个铁离子 3Fe3+ , (3)4 个氨分子 4NH3 , (4)加碘盐 KIO3 中 I 元素的化合价 K O3 , (5)核电荷数分别为 8、12 的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 MgO , (6)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单质 O2 。 【分析】元素符号可以表示该元素的 1 个原子; 每个铁离子带 3 个单位正电荷; 每个氨分子由 1 个氮原子和 3 个氢原子构成; 碘酸钾中碘元素化合价是+5; 核电荷数分别为 8、12 的两种元素分别是氧元素和镁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镁;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单质是氧气,每个氧分子由 2 个氧原子构成。 【解答】解:(1)2 个汞原子可以表示为 2Hg; (2)3 个铁离子可以表示为 3Fe3+; (3)4 个氨分子可以表示为 4NH3; (4)加碘盐 KIO3 中 I 元素的化合价是+5,可以表示为 K O3; (5)核电荷数分别为 8、12 的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镁,可以表示为 MgO; (6)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单质是氧气,每个氧分子由 2 个氧原子构成,可以表示为 O2。 故填:2Hg;3Fe3+;4NH3;K O3;MgO;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 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8.(5.00 分)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随意丢弃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塑料不属于 C (填选项); A.有机物 B.合成材料 C.纯净物 (2)能使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C (填选项) A.加入明矾 B.加入活性炭 C.煮沸 (3)铁制品表面涂一层油漆能防锈蚀,其原理是阻止了铁与 空气和水 接触; ( 4 ) 碳 酸 氢 钠 是 治 疗 胃 酸 过 多 症 的 一 种 药 剂 , 它 与 盐 酸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NaHCO3+HCl=NaCl+CO2↑+H2O 。 (5)医用生理盐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氯离子,请画出 Cl﹣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分析】(1)根据物质的分类解答; (2)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解答; (3)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解答; (4)根据胃液中的盐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解答; (5)根据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解答。 【解答】解: (1)随意丢弃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塑料属于有机物,属于合成材料,不是纯净物;
(2)能使硬水软化的方法是加热煮沸; (3)铁制品表面涂一层油漆能防锈蚀,其原理是阻止了铁与空气和水接触; (4)胃液中的盐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HCl=NaCl+CO2↑+H2O。 (5)氯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 (1)C; (2)C; (3)空气和水; (4)NaHCO3+HCl=NaCl+CO2↑+H2O。 (5)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化学方程式的写法等是正确解答 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9.(3.00 分)请根据图示 A、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 B (2)温度为 t1℃ (填“t1℃”或“t2℃”)时,A、B 的溶解度相等; (3)t2℃时,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 。 【分析】(1)由图可知:B 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横坐标即为溶解度相同所对应的温度;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 ×100%计算。 【解答】解:(1)由图可知:B 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故填:B。 (3)由图可知:A、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点的横坐标为 t1℃,所以温度为 t1℃时, A、B 的溶解度相等; 故填:t1℃。 (3)由图可知:A 物质在 t2℃时的溶解度是 25g,所以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 故填:20%。 【点评】本题考查了从溶解度曲线图上读取信息、分析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溶解度曲线可 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 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0.(3.00 分)汽车尾气排放的有毒气体可在“催化转化器”中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如图 为微观反应示意图,请回答: (1)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 3 种氧化物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O+2CO 2CO2+N2 (3)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 不变 (选填“减少”、“不变”或“增加”)。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分 析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分别是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生成物分别是 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NO+2CO 2CO2+N2,由此可知: (1)由方程式可知,其中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 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 3 种氧化物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