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年广东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4 年广东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已知集合 M    2,3,4 , N    0,2,3,5 , 则 M N ( ) A.  0,2 B.  2,3 C.  3,4 D. 3,5 2. 已知复数 z 满足 (3 4 ) i z   ,则 z  ( 25 ) A. 3 4i   B. 3 4i   C.3 4i D.3 4i 3. 已知向量 (1,2), (3,1)  a b ,则b a  ( ) A.(-2,1) B.(2,-1) C.(2,0) D.(4,3) 4. 若变量 ,x y 满足约束条件  8 2 x y      0 4 x     3 0 y  ,则 2  z x  的最大值等于( y ) A.7 B.8 C.10 D.11 5. 下列函数为奇函数的是( ) A. x 2  1 x 2 B. x sin3 x C. cos2 x 1 D. x 2  x 2 6. 为了解 1000 名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容量为 40 的样本,则分段的 间隔为( ) A.50 B.40 C.25 D.20 7. 在 ABC 中,角 , ,A B 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 , ,a b c ,则“ a b ”是“sin A  sin B ”的( ) A.充分必要条件 B.充分非必要条件 C.必要非充分条件 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8. 若实数 k 满足 0 k  ,则曲线 5 2 x 16  2 y  k 5  1 与曲线 2 x 16  k  2 y 5  1 的( ) A.实半轴长相等 B.虚半轴长相等 C.离心率相等 D.焦距相等 l 9. 若空间中四条两两不同的直线 1 , l 2 , l 3 , l ,满足 1 l 4  l 2 , l 2 // l 3 , l 3 ( )  ,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l 4
l A. 1 l 4 l B. 1 // l 4 C. 1l 与 4l 既不垂直也不平行 D. 1l 与 4l 的位置关系不确定 10. 对任意复数 1 ,  ,定义 1 *   2 2 1 2 ,其中 2 是 2 的共轭复数,对任意复数 1 , z z 2 , z ,有 3 z  ; ) 3 如下四个命题: z ① 1 (  z 2 )  z 3  ( z 1  z 3 )  ( z 2  z 3 ); z ② 1  ( z 2  z 3 )  ( z 1  z 2 )  ( z 1 z ③ 1 (  z 2 )  z 3  z 1  ( z 2  z 3 ); z ④ 1  z 2  z 2 z  ; 1 则真命题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 (一)必做题(11-13) 11. 曲线 y   5 e 3x  在点(0,-2)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从字母 a,b,c,d,e 中任取两个不同字母,则取到字母 a 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13. 等比数列 na 的各项均为正数,且 1 5 log a a  ,则 2 +log +log +log a 2 a 4 a 3 a 1 4 +log a 5 = 2 2 2 2 ________. 1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在极坐标系中,曲线 1C 与 2C 的方程分别为 2 cos   2  sin 与   ,以极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极轴为 x 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cos =1 则曲线 1C 与 2C 交点的直角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 1,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点 E 在 AB 上,且 EB  2 AE ,AC 与 DE 交于点 F ,则 CDF  AEF  的周长 的周长 =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6.(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函数 ( ) f x  A sin( x   ), 3 x R  ,且 f ( 5  ) 12  3 2 2 (1) 求 A 的值;
(2) 若 ( )  f  f ( )    3,   (0,  ) 2 f  ,求 ( 6 )  17. 某车间 20 名工人年龄数据如下表: (1)求这 20 名工人年龄的众数与极差; (2)以十位数为茎,个位数为叶,作出这 20 名工人年龄的茎叶图; (3)求这 20 名工人年龄的方差。  2 , AB ABCD  平面 18. 如图 2,四边形 ABCD 为矩形, PD  ,做如图 3 折叠: 折痕 //EF DC ,其中点 ,E F 分别在线段 ,PD PC 上,沿 EF 折叠后,点 P 叠在线段 AD 上的 点记为 M ,并且 MF CF (1)证明:CF  平面 (2)求三棱锥 M CDE  BC PC 的体积。 MDF  1, 。 19. 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nS ,且 nS 满足 S 2 n  2 ( n   n 3) S n  2 3( n  n ) 0,  n N   (1)求 1a 的值; (2)求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 1 (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 n ,有  aa 1 1   1  1  aa 2 2    1  1  n aa n   1  1 3 . 20. 已知椭圆 C : 2 2 x a  2 2 y b  1( a (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   的一个焦点为 ( 5,0) ,离心率为 0) b 5 3 (2)若动点 0 0 ( P x y 为椭圆C 外一点,且点 P 到椭圆C 的两条切线相互垂直,求点 P 的轨迹方程。 ) , 21. 已知函数 ( ) f x  1 3 3 x  2 x  ax  1( a R  ) (1)求函数 ( ) f x 的单调区间; (2)当 0 a  时,试讨论是否存在 0 x  (0, 1 2 )  ( 1 2 ,1) ( f x ,使得 0 )= ( f 1 2 ) 参考答案 1.B 2.D 3.B 11. 5 x y   2 0 4.C 12. 2 5 5.A 6.C 7.A 8.D 9.D 10.B 13. 5 14. (1,2) 15. 3
16.(本小题满分 12 分) 解: (1) f ( 5  ) 12  A sin( 5   ) 3 12   A sin 3  4  3 2 2 ,   A 3 2 2  2  3. (2)由(1)得: ( ) 3 sin( f x  x   f ( )   f (   ) 3 sin(     ) 3  ) 3 sin(  3  3  3 cos    ) 3      3 3(sin cos  sin ) 3(sin(   )cos  3  cos(    )sin ) 3   6cos  sin  3 3 cos 3  6 ( f    , 1 3  cos  17.解:  ) 3sin(   6     3 ) 3sin(   2   ) 3cos      3 1 3 1 (1)这 20 名工人年的众数为 30,极差为 40-19=21 (2)茎叶图如下: 1 9 2 8 8 8 9 9 9 3 0 0 0 0 0 1 1 1 1 2 2 2 4 0 (3)年龄的平均数为: (19 28 3 29 3 30 5 31 4 32 3 40)            20  30 故这 20 名工人年龄的方差为: 2 5 0   2 3 2     2 4 1 2 2  10     s      3 ( 1)  2 2   ( 11)     3 ( 2) 1 20 1 (121 12 3 4 12 100) 20 1 20    252   
=12.6 18.(1)证明: PD  平面 ABCD PD PCD  ,  平面 PCD  平面 ABCD 平面 PCD  平面 ABCD CD MD  ,   MD  平面 PCD CF  平面 PCD   CF MD 平面 ABCD MD CD  , 平面 MDF MD MF M   , 又 CF MF MD MF  , ,    平面 CF MDF . (2)解: CF  平面 MDF   CF DF 又易知 PCD  060 030 CD = 1 2  从而 CDF  1 2 EF DC CF =  ∥  DE CF DP CP  ,即 1 2= 2 DE 3  DE  3 4 ,   PE S  CDE  1 2 CD DE   3 3 4 3 8 MD  2 ME DE  2  2 PE DE  2  ( 3 3 4 2 )  ( 3 4 2 )  6 2
 V M CDE   1 3 S  MD CDE  1 3   3 8  6 2  2 16 19.解: (1)令 1n  ,得: 2 S 1   ( 1) S 1    , 3 2 0 即 2 S 1 S 1 6 0   , ( S 1  3)( S 1  2) 0  S  1 0 ,所以 1 S  ,即 1 a  2 2 (2)由 2 S n  2 ( n   n 3) S n  2 3( n  n ) 0  ,得 ( S  3) S   n n 2  ( n  n )  0    na  0( n N   ) , nS  ,从而 0 nS   , 3 0   nS 2 n  n 所以,当 2 n  时, a  S n  S n 1  n  2 n   n ( n  2 1)  ( n  1)    2 n   a    , 2 1 2 又 1   na 2 ( n n N   ) (3)当 k N  时, 2 k   2 k  1 ( a a k k   1) k 2 1 2 (2 k k  1)  ( k   3 k 2 16 1   4 1 ( k k  1 2 )  1 )( k 4 1   4 (  3 4 ) k  1 4 1 )( k  3 4 ) 1   4 1 ( k ( k  1 4 )     1)   1 4    1   4      1  k  1 4 1 1)   ( k      1 4  1 ( a a 1 1  1)  1 ( a a 2 2  1)    1 ( a a n n  1)
1    1 (  4 1   1 1 4  ( 1 1 4  1 4  2 ( n   20.解: )  ( 1  1 4 1 1)   2  1  1 4 1   3 ) 1 4 )    1  3 1 4 1 n  4  3 1 3  1 1)   ( n 1  n 1 4      1 4 (1) c  5, e  c a  5 a  5 3   a 2 3, b  2 a 2  c    9 5 4 所以,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 2 x 9 2 y 4  1 (2)若一切线垂直 x 轴,则另一切线垂直于 y 轴,则这样的点 P 共 4 个, 它们的坐标分别为 ( 3, 2),(3, 2)    , 若两切线不垂直于坐标轴,设切线方程为 y  y 0  ( k x  , x 0 ) 即 y  ( k x  x 0 )  ,将之代入椭圆方程 y 0 2 x 9 2 y 4  中,并整理得: 1 2 (9 k  2 4) x  18 ( k y  ) kx x 0  0  9 (  y 0  kx 2 ) 0  4    , 0 依题意, 0  即: 2 (18 ) ( k y  kx 0 2 ) 0   36 (  y 0  kx 0 2 )  2  4 (9  k  4) 0  即: 4( y 0  2 kx 0 )  4(9 k 2  4) 0   2 ( x 0  9) k 2  2 x y k 0 0  2 y 0   4 0 因为两切线相互垂直,所以 1 2 k k   ,即 1 2 2 0 y x 0   4 9   1 所以 2 x 0 2 y 0  ,显然 ( 3, 2),(3, 2)   13  这四点也满足以上方程, 所以,点 P 的轨迹方程为: 2 x 2 y  13
21.解: (1)  ( ) f x  2 x  2  ,方程 2 x x a  2 x a   的判别式 0    , 4 4a 所以,当 1a  时,    0, f x ( ) 0  ,此时 ( ) f x 在 (   上为增函数; ) , 当 1a  时,方程 2 x  2   的两根为 1 x a   0 1 a  当 ( , 1     x 1  时, ( ) 0 f x  ,此时 ( ) f x 为增函数; a ) 当 ( 1    x 1  a , 1   1  时, ( ) 0 f x  ,此时 ( ) f x 为减函数; a ) 当 ( 1    x 1  a ,  时, ( ) 0 f x  ,此时 ( ) f x 为增函数; ) 综上 1a  时, ( ) f x 在 (   上为增函数; ) , 当 1a  时, ( )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 , 1    1  a ),( 1   1  a ,  , ) 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1 ( )   1  a , 1   1  a ) (2) ( f x 0 )  f ( 1 2 )  1 3 3 x 0  2 x 0  ax 0 1   1 1  (  3 2  3 )  ( 1 2 2 )  a ( 1 2 ) 1       1 3 1 3       3 x 0  ( 1 2 3 )        2 x 0  ( 1 2 2 )     ( a x 0  1 2 ) ( x 0  1 2 2 )( x 0  x 0 2  1 4 )     ( x 0  1 2 )( x 0  1 2 )  ( a x 0  1 2 )  ( x 0  1 2 )( 2 x 0 3  x 0 6  1 12  x 0   1 2 a )  1 12 x  ( x 0  ) (0, 1 2 7 12   所以,若存在 0 必须 2 x 0 4  14 x 0 1 2  a 2 x 0 )(4 1 2 0  在 ,1) (  14 x 0   7 12 ) a ) f ( 1 2 ) , 上有解, ( f x ,使得 0 1 2 (0, 1 2  ) ( ,1)  a    0, 14 2  16(7 12 ) a   4(21 48 ) 0   a 方程的两根为  14 2 21 48   8 a  7   a  21 48 4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