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年4月16日重庆綦江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资料共2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6 年 4 月 16 日重庆綦江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 识真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教育的多元化就是指教育思想的多元化。() 2.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3.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 成长的现象。这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 4.行动研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活动。() 5.学科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 6.“教育有法,但无定法”是说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 较好的效果。() 7.教师在社会上的道德风貌,也会对人们的道德评判和行为选择产生直接影响。() 8.获得教师资格就能上岗。卜() 9.教师绝不能有仇恨、敌意、嫉妒、漠视、厌恶等负面态度。() 10.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 知识的传授,学生就很难学到知识。() 1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 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2.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 13.社会力量可以举办宗教学校。() 14.学生特定的权利和义务,随其注册入学而产生,并随其停止学籍而终止。,() 15.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是知识直观。() 16.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养应有特殊和严格的规定。()
17.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取得法人资格,独立承担办学责任。() 18.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 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19.《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超过 8 小时,小学超 过 6 小时。() 2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每一题下面有多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符合题意的备选答 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题 1 分,共 60 分) 21.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 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为()。 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目标 D.学习方法 22.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A.学习的智力水平 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D.学习的方法 23.()型的课堂气氛最有助于知识的学习。 A.集权 B.权威 C.教师主导 D.民主 2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2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内部动力
26.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95 年 B.1986 年 C.1987 年 D.2006 年 27.与新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不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是()。 A.教学过程的预定性 B.教学设计预留空间 C.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习惯 D.善于利用邸突发事件” 28.美育即()。 A.审美教育 B.艺术教育 C.社会美教育 D.自然美教育 29.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 A.守恒性 B.客观永久性 C.自我-中心性 D.可验证性 30.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31。中学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人活动 D.团队活动 32.关于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知识的应用中都存在迁移
B.在知识的应用中可能存在着迁移 C.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没有关系 D.迁移就是知识的运用 3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方法 C.教育的效益 D.教育的规模 34.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就是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 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35.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36.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习,这说明学生具有() A.依赖性 B.向师性 C.可塑性。D.接受性 37.师德的灵魂是()。 A.关爱学生 B.提高修养 C.加强反思 D.提高业务水平 38.教师依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对自己教育行为的选择和调节是()。 A.他律 B.自律 c.内省 D.慎独
3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 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40.程序教学理论代表人物是()。 A.罗杰斯 B.布卢姆 C.斯金纳 D.皮亚杰 41.()的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原有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 A.正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垂直迁移 42.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A.家庭教育 B.社区教育 C.道德教育 D.学校教育 4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44.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系列( A.心变化 B.机体变化 C.心理增长 D.心理变化 45.教师的哪一种领导方式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 A.专断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综合型
46.个人品德的核心成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感情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7.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 A.知识素养之一 B.能力素养之一 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 D.基本任务之一 48.()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A.示范性 B.内省性 C.他利性 D.实践性 49.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有意义学习 50.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提倡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51.青少年一般指()岁。 A.6-12B.11-18 C.6-18D.10-20 5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学阶段学生的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其() A.自主感对羞愧感 B.勤奋感对自卑感
C.亲密感对孤独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53.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和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以把操作技能分为()。 A.连续型操作技能和断续型操作技能 B.闭合性操作技能和开放性操作技能 C.微细型操作技能和粗放型操作技能 D.徒手型操作技能和器械型操作技能 54.学生摄影小组举办摄影大赛属于学生课外活动中的()。 A.体育活动 B.学科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科技活动 55.在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中,()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 A.备课 B.上课 C.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 D.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56.反映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指标叫()。 A.信度 B.效度 C.区别度 D.难度 57.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A.学习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58.()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 59.《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规定,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体育锻炼时间每天不少于( A.半小时 B.l 小时
C.一个半小时 D.2 小时 60.用“我很平静”来控制我的愤怒,是属于()。 A.自我防御 B.暗示 C.自我激励 D.心理换位 61.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 A.行政 B.民事 C.经济 D.刑事 62.具有较高()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 A.职业道德修养 B.教学水平 C.教学艺术 D.职业道德理论 63.按照迁移内容的抽概括化水平进行划分,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 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64.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65.班级中能力强的同学常常聚在一起,而能力差的同学则组成另一群体,他们结为同伴群 体的因素是()。 A.补偿性 B.接近性 C.相似性 D.吸引性 66.教师、学生合法权益集中体现在()。 A.学校合法权益 B.教育行政部门合法权益 C.学校领导的合法权益 D.社区的合法权益 67.中学生道德意识的关键期是()。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