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山东普通高中会考生物真题及答案
本试题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限定用时 90 分
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
考籍号分别填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注意事项:
第 I 卷(共 50 分)
1.第 I 卷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1.某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 48 条染色体,则该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
A.12 条
B.24 条
C.48 条
D.96 条
2.某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机体免疫系统对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属于
A.细胞免疫
B.体液免疫
C.自身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3.一场大火将某地的森林彻底烧毁,在以后漫长的时间中,在原林地上形成了杂草地、灌
木丛,最后形成了以白桦为主的阔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
D.群落垂直结构
4.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消化吸收,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有害物质,被称为
人类的第七营养素。从化学成分来看,纤维素是一种
A.二糖
B.多糖
C.脂肪
D.蛋白质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环节。下列关于隔离
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D.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
本原因
6. 在麦田里施用一定浓度的 2,4-D 能除掉双子叶杂草,而对小麦无影响,对此现象的解
释正确的是
A.双子叶杂草对 2,4-D 的敏感性差
B.小麦对 2,4-D 的敏感性比双子叶杂草
强
C.该浓度的 2,4-D 对小麦和杂草作用不同
D.该浓度的 2,4-D 对小麦的生长无作用
7.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 AA 的个体占总数的 24%、基因型
Aa 的个体占总数的 72%、基因型 aa 的个体占总数的 4%,那么,基因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分
别是
A.60%和 40%
B.57%和 43%
C.36%和 64%
D.24%和 72%
8.以下免疫过程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
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是蛋白质
B.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D.酶与无机催化剂没有本质区别
10.“植物→鼠→鼬”是某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对其描述不正确的是
A.该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B.植物位于能量金字塔的第一级
C.第二、 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与第一营 养级能量相等
D.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基础
11.右图表示酵母种群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K 值是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在 K 值时,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大
D.将种群移入更大空间,K 值不变
1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⑨都能产生水
④都释放能量
⑤生成丙酮酸的反应都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A.受伤造成的细胞死亡
B.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尾部消失
C.人胎儿发育过程中指间细胞的消失
D.小肠上皮每天都会有大量细胞死亡
14.人类镰刀型细 胞贫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染色体数目变异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
15.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对盲目地引进物种
B.禁止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C.反对掠夺式开发利用
D.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6.等 位基因存在于
A.姐妹染色单体上
B.双链 DNA 分子上
C.非同源染色体上
D.同源染色体上
17.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
B.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C. 细胞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
D.实质是遗传物质的改变
18.右图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为 X 染色体上
的隐性遗传病,7 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
A .1 号
B .2 号
C .3 号
D .4 号
19. 用显微镜观察某装片,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后,不调整光圈和反光镜,高倍镜视野
与低倍镜视野相比,前者
A.暗,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 B.亮,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
C.暗,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 D.亮,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
20.人体饥饿时,促使肝糖元转化为葡萄糖的激素不包括
A.胰岛素
B.肾上腺素
C.胰高血糖素
D.甲状腺激素
21.将三种洋葱鳞片叶表皮放在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
时间后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 1 所示的不同状
态的细胞图像。这 3 个细胞原来细胞液浓度的高低关系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乙>甲>丙 D.甲=乙=丙
22. 组成 DNA 和 RNA 的核苷酸种类共有
A .4 种
B .5 种
C .6 种
D.8 种
23.DNA 分子转录时,能进行配对的碱基是
A.A 与 A
B.A 与 U
C.A 与 G
D.A 与 C
24.下面是某些生物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变异的模式图,其中属于染色体缺失的是
25.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 R,r
表示)。从下面的杂交实验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红花是显性性状
B.甲的基因型为 Rr
C.丙的基因型为 RR
D.丁的基因型为 rr
第Ⅱ卷(共 50 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 6 题,共 50 分。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内。在
试卷上答题无效。
26. (9 分)下图是小白鼠肝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
回答:
(1)图中结构[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构成它的基本骨架是
__________________
(2) 肝 细 胞 中 具 有 双 层 膜 结 构 的 细 胞 器 是
[
]_____________,该结构是细胞进行____________的主要
场所.
(3)肝细胞能利用葡萄糖合成肝糖原,葡萄糖进入肝细胞的方
式是____________.
(4)血液中的多种血浆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分泌的,细胞内与血浆蛋白的合成、运输、分
泌 密 切 相 关 的 细 胞 器 是 [
]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 和
[
]____________。
27. (8 分) 右图是 DNA 分子片段的结构模式图,请据
图回答:
(1)图中②、⑧所代表结构的中文名称分别是:
②
⑧
。
(2)该分子片段中两条链的骨架由
(填代号)和
(填代号)交替连接而
成,两条链上的碱基之间通过
键相连接。
(3)以⑨这条链为模板合成的 mRNA 的碱基排列顺序是
(自上而
下)
28.(9 分)图 6 是某反射弧的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和⑤分别表示反射弧的
③中的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结构叫
,
和
。
(2)兴奋在③处是以
的形式进行传
递的,兴奋在神经纤维④上是以
的形式进行传导的。
(3)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显著特点是:作用
, 持续时间
。
29.(8 分)图示某绿色植物在一定 CO2 浓度和水分充足的条件下,
光合作用强度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光照强度为 a 时,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光反应生成的物质
有___
_、 __
__和__
__。
(2)光照强度为 b、温度为 30℃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外部因
素是___
_。光照强度为 c、温度为 40℃时,限制
光合作用的主要外部因素是__
__。
(3)分析图中曲线可知,在光照强度为 c 时,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
___
30.(8 分)控制果蝇灰身和黑身的基因(B、b 表示)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红眼和白眼的
基因(A、a 表示)位于 X 染色体上。以下是两组果蝇杂交实验的结果:
第 1 组:♀灰身×♂黑身→F1(灰身)→F2(灰身:黑身=3:1)
第 2 组:♀红眼×♂白眼→F1(红眼)→F2(红眼:白眼=3:1)
(1)上述杂交结果说明,在这两对性对性状中,隐性性状分别是
、
(2)第 1 组实验中,F1 的基因型是
,第 2 组实验中,F1 的基因型是
和
。
。
(3)第 2 组实验中,F2 中白眼果蝇的性别是
,若其与 F1 中异性果蝇回交,所产
生的后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是
。
31.(7 分)某生物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学校实验田中划出了 5 块面积和肥力都相同的区域,分
别种植了数量不等的大豆。每一区域内的植株分布是均匀的。待大豆成熟后,统计数据如
下表。试回答:
区域号 区域植株数 平均每株豆荚数 平均每个豆荚内种子数
1
2
3
4
5
20
40
60
80
100
16
12
8
4
3
4.0
3.5
4.0
3.0
2.5
(1)这块实验田的全部大豆植株构成了一个
。实验田中的各种 生物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而形成
。
(2)实验田中单位面积内的大豆株数称为
。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随着区域植
株数的增加,每株大豆荚果数目
。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区域植株 数是
时,大豆产量最高。
(4)请在图 8 坐标系中用曲线表示出区域种子数量随区域植株数变化
的曲线。
2013 年山东普通高中会考生物参考答案
第 I 卷(共 50 分)
评分说明: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题号
答案
1
B
2
A
3
C
4
B
5
C
6
C
7
A
8
A
9
C
10
C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1
A
21
A
12
C
22
D
13
A
23
B
14
D
24
D
15
B
25
A
16
D
17
D
18
B
19
C
20
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4)[⑦]核糖体 [⑤]内质网 [③]高尔基体(注:顺序可以颠倒)
(4)1/4(2 分)
(2)[⑥]线粒体 有氧呼吸(细胞呼吸、呼吸作用)
评分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每空 1 分,共 50 分。考生答出其他合理答案亦得分。)
26.共 9 分。
(1)细胞膜 磷脂双分子层
(3)主动运输
(5)[⑧]中心体
27.共 8 分。
(1)腺嘌呤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⑤ ⑥ 氢 (3)GACU
28.共 9 分。
(1)感受器
(3)迅速(快)(2 分)
29.共 8 分。
(1)NADPH(还原氢、[H]) ATP
(2)光照强度 CO2 浓度
(3)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大(3 分)
31.共 7 分。
O2(顺序可调)
短(2 分)
效应器
突触
(2)神经递质(或化学信号) 神经冲动(或电信号)
(1)种群
(2)种群密度
(3)60
群落(生物群落)
逐渐减少
(4)见右图(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