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陕西省商洛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
1.下列图片所体现的制度或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
(注:①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推行郡县制度 ③秦修长城 ④秦统一文字)
A.①④
C.①②③
2.右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
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
B.②④
D.①②③④
A.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 洋务企业 外资企业 B.外资企业 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 洋务企业
C.洋务企业 外资企业 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 D.民族企业 洋务企业 外资企业 自然经济
3.1918 年 11 月,蔡元培提出的“劳工神圣”、“今后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口号很快风
靡全国。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思想主流
C.“民主”和“科学”成为两面大旗
4.右图是新航路开辟时的一位航海家的漫画,此航海家双手将地球抱在胸前,身后是即将
远航的中世纪帆船。据图可知,此航海家( )
B.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新希望
D.五四运动促进了新的思想解放
A.第一次实现了人类跨越大西洋的愿望 B.是“新大陆”最早的发现者
C.最先发现通往亚洲的新航线
中国和苏联(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取得过巨大成就。据此回答 17-18 题
5.对下表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D.首次证明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①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 ②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③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④重工
业得到了优先发展
A.①②③
6.由右图中的数据可判断出当时苏联正处于( )
C.①②④
B.①③④
D.②③④
A.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
C.“二五”计划实行时期
“一五”计划实行时期
B.
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64 分 )
二、非选择题
7.(7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房玄龄曰:“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故《尚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又孔子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
源,尽直公之要,囊括区宇,化成天下。”唐太宗曰:“此直朕之所怀,岂有与卿等言之而不
行也?”
材料三 (康熙)为了化解当时最突出的满汉对峙问题……一方面保留汉族文化风俗,修纂
明史,开设博学鸿儒科,招抚网罗汉族文人;另一方面则大兴文字狱……他在严申法纪的同
时,尤其重视德治,以儒家理学思想对天下施以教化,要人们遵行礼法。
——摘编自《欧洲时报·周末特刊》(2003 年 8 月 23 日)
(1)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所处时代思想文化空前繁荣,思想领域出现____________的活跃
局面;材料中反映的思想不断发展,后世一些统治者也曾提出类似主张,如教材引用唐太宗
之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西汉昭帝到清康熙帝,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
尊崇规格不断提高。这表明儒家思想的____________得到不断强化。(3 分)
(2)选做题:以下两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材料二中房玄龄的观点是什么?对唐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分)
②依据材料三,归纳康熙帝的治国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 分)
)
我选做:(
(3)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用儒学经典名句。两千多年来,儒学始终是中华民族的
精神支柱,在今天仍有其价值。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 分)
8.(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
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
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1)材料一中文字所述“商船”采用何种动力?“给予”一词应如何理解?签订上图条约
的这场战争前后,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态度有何变化?并对这种变化加以评析。(5 分)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2)列举 20 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因“对民主制度的欣慕”而提出的主张。依据材料二,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近代中国政治进步的因素。(3 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总体发展有何认识?(2 分)
9.(11 分)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以“科技与战争”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亚太战场】
材料一
(1)图 A 军事行动对当时的欧洲战局有何影响?图 B 战役的名称是什么?图 C 体现了亚太
战场怎样的特点?(3 分)
【科技威力】
材料二 原子弹是一种战争武器,从来没有人可以怀疑它……在决定使用原子弹时,我要依
照战争法规确定的方式,把它当作战斗武器来应用。
——《杜鲁门回忆录》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使用原子弹对日作战的背景。日本有人认为,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过原子弹袭击的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对此你有何看
法?(3 分)
材料三 1950 年,旅美科学家钱学森开始正确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
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 5 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1955 年,在新中国的外交斡旋下,钱学森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国外评论家指出,
“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 20 年”。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阻挠钱学森回归祖国的原因。(2 分)
【科学前景】
材料四 唯一的世界科学中心这样的说法,或许将成为历史。未来的世界可以是多中心并存
的世界。随着中国等快速发展国家的进步,世界科学的前景将得到极大的拓展,并加快科学
发展的进程——最终获益的将是整个人类。
——《中国能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4)对材料四中“唯一的世界科学中心这样的说法,或许将成为历史”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人类社会发展中科技与战争的关系。(3 分)
5.B
6.C
3.B
4.D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二、非选择题
7.(1)百家争鸣;(1 分)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 分)正统地位。
(1 分)
(2)①,观点:重视吏治,认为官吏的公平正直是治国之要道。(1 分)影响:这一思想被
唐太宗接受,对贞观之治的吏治清明产生了重要影响。(1 分)②举措:保留汉族文化风俗
与统治制度,招抚网罗汉族文人;大兴文字狱,镇压汉族知识分子的反抗;礼法并用,用法
律等约束人们的思想言行。(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1 分)原因: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化
解满汉民族对立;汉族统治制度和儒家理学思想先进。(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1 分)
(3)原因:自身原因:自我调整,吸收其它学派优点,强调社会稳定和谐,强调个人道德
修养与责任感;人才不断涌现,学术传承延续。(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1 分) 社会原因:政
治和社会变革的需要;政府提倡与鼓励;官学、私学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广大民众的追求
与信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1 分)
8.(1)动力:蒸汽动力。(1 分)理解:表面清政府“给予”,实质上是英国建立在侵占基
础上的强行割礼。(1 分)变化:由以天朝上国自居到妥协退让。(1 分)评析:助长了西方
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1 分)也使中国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
明,向西方学习。(1 分)
(2)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提出新民主主义政
治纲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 分) 因素: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促使民族意
识觉醒;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相继登上了历史舞台;西方文化传入促
进了人们思想解放。(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1 分)
(3)认识:中国逐步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变成半殖民地,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是历史的
沉沦;(1 分)同时先进的经济、阶级、思想等因素出现,经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胜利,中国社会发展呈上升趋势。(1 分)
9.(1)影响:美国对日本宣战,使苏联避免两线作战;(1 分)名称:中途岛海战;(1 分)
特点: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侵略扩张使日本法西斯陷入战争泥潭。(1 分)
(2)背景:意、德法西斯相继覆亡,日本法西斯负隅顽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了最后
阶段;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1 分)看法: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日本
法西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不是受害者,罪有应得。(1 分)日本人民同其他遭受
侵略的国家人民一样,才是战争的受害者。(1 分)
(3)原因: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钱学森具有突出的科学
才能。(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 2 分)
(4)说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将加速世界科技中心的多元并存;(1 分)世
界科技中心的多元并存将加快人类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国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1 分)关
系:科技进步改变了国家间的军事力量平衡,成为一些国家发动战争的物质条件;科技进步
也加剧了战争的惨烈,改变了人们的战争观念,客观上又制约了战争的发生;战争在客观上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1 分)